单克隆抗体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PD-1-PD-L1单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PD-1-PD-L1单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 细胞表面。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也表达PD-L1,可与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 的功能及细胞分子的释放,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抵 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2
随着对该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现象中所起作用的深入研 究,该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逐渐被了解。通过阻 断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 白的结合,从而激发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潜力,对肿 瘤细胞发起攻击的治疗方法。现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PD-1或PDL-1抗体治疗肿瘤其特应性、安全性更高。
19
不同剂量患者的PD-1受体占有率
20
结果PDL1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分析了42位患者(18例黑色素瘤,10例非小 细胞肺癌、7例结直肠癌、5例肾细胞癌、2例前列腺癌、) 肿瘤细胞表面。
其中25例PDL-1阳性,在这25例中9例有客观反应,客观 反应率达36%。17例PDL-1阴性患者均无客观反应。
2.在94例在黑色素瘤患者(0.1-10mg/Kg)剂量中有26例有 客观反应,客观反应率28%,其中3.0mg/Kg体重,客观有 有效率达41%,疾病稳定24周以上占6%(6/94),24周 生存率40%。
12
13
3. 在76例肺癌患者中14例有客观反应,的客观应答率为 18%,鳞状细胞肿瘤应答率为33%,而对非鳞状细胞肿瘤 的应答率为12%。疾病稳定24周以上占7%(6/94),24 周生存率26%。
7
8
方法
BMS-936558是2012年6月百时美推出的一种PD-1单克隆 抗体,可阻断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PD-1受体。 通过抑制PD-1和PD-L1通路可挽救耗竭的T细胞,增强抗 肿瘤免疫力。

抗EGFR单抗药物在肿瘤中的应用

抗EGFR单抗药物在肿瘤中的应用

抗 EGFR单抗药物在肿瘤中的应用肿瘤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及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蛋白受体,在各种实体瘤细胞表面过表达或异常表达,包括胶质母细胞瘤,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乳腺癌、卵巢癌、表皮鳞癌和肾癌等[1]。

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靶向EGFR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抗EGFR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在治疗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肿瘤1、EGFR的结构EGFR是分子质量为170KD的糖蛋白,是c-erbB-1的表达产物。

EGFR家族有四个同源成员:HER1/ERBB1,HER2/ERBB2,HER3/ERBB3,HER4/ERBB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由1210个残基前体组成,成熟的EGFR残基是由含1186个氨基酸残基的N-末端切割部分序列组成。

EGFR的N末端到C末端是由细胞外配体结合二聚化臂(外显子1-16),疏水性跨膜结构域(外显子17),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和C末端结构域(外显子18-28)组成[2]。

在这里,我们将描述EGFR结构中每个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

EGFR的细胞外结构域是由621个氨基酸组成,分为四个结构域:I(氨基酸1-133,外显子1-4),II(氨基酸134-312,外显子5-7),III(氨基酸313-445,外显子8-12),IV(氨基酸446-621,外显子13-16)。

结构域I和III是参与配体结合的富含亮氨酸的片段;结构域II与其相似的结构域形成同源二聚体或异二聚体;结构域IV与结构域II形成二硫键,并与TM结构域连接。

结构域II和IV是不与配体结合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

TM结构域是一个长的疏水单通道膜结构,由23个氨基酸组成,可以固定膜受体[3]。

从Ile 622到Met644 由23个氨基酸连接而成。

抗体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抗体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抗体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一种病症之一,也是治愈率最低的疾病之一。

癌症的发生是由于细胞DNA发生了异常变异,使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失去了正常的控制,从而导致无限制的增殖和扩散,形成肿瘤。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由于副作用较大、疗效不佳等因素,这些治疗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而抗体治疗作为一种针对特定靶标分子的治疗方法,具有高度选择性和良好的耐受性,在目前的癌症治疗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抗体治疗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和未来前景等方面阐述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一、抗体治疗的基本原理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分子,可以与体内特定的靶标分子结合并发挥生物学功能。

抗体治疗通过选择性地与癌细胞表面的靶标分子结合,发挥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癌细胞表面的靶标分子往往与正常细胞表面的靶标分子不同,因此抗体治疗可以高度特异性地发挥作用,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目前,抗体治疗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两种类型。

二、抗体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1.单克隆抗体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是指选择与癌细胞表面靶标分子高度匹配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针对癌细胞表面特异的抗体结合作用,实现对癌细胞的杀伤。

目前,单克隆抗体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例如,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自身免疫检测中发现的PD-L1、CTLA-4等靶标分子,已经被开发成为治疗不同类型癌症的单抗药物。

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HER2受体拮抗剂等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其中以PD-1抑制剂最为成功。

2015年,FDA批准了两种PD-1抑制剂,一种用于食道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细胞癌的治疗,另一种用于黑色素瘤、瘤-淋巴瘤以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2.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是指一种分子,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靶标分子,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出现,使得该治疗方式能够针对复杂性癌细胞表面分子交互,同时实现对癌细胞的杀伤。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引言:肿瘤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肿瘤治疗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在过去几十年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一、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种细胞株分泌的完全相同结构的抗体分子。

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度特异性和较低毒副作用。

它们通常由嵌合DNA技术或杂交瘤技术制备而成。

二、单克隆抗体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 肿瘤标志物检测许多肿瘤都具有特定的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和监测肿瘤进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通过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肿瘤,并跟踪治疗过程的效果。

2. 分子影像学单克隆抗体还可以与放射性同位素、纳米颗粒等标记结合,形成放射性核素或纳米探针,用于分子影像学。

例如,乳腺癌患者中表达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细胞可以被标记有单克隆抗体的锝-99m探针发现。

这种非侵入性的分子影像方法为肿瘤定位和评估治疗反应提供了新途径。

三、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免疫细胞介导的治疗单克隆抗体可以与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结合,增强它们对肿瘤目标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例如,CD20是一种髓母细胞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表面的标志物,Rituximab是一种特异性结合CD20的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于这类肿瘤的治疗。

2. 抗血管新生治疗法肿瘤依赖于血管新生才能获取营养和氧气。

单克隆抗体可以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结合,阻断肿瘤对于血供的需求。

例如,贝伐单抗是一种结合VEGF的抗体药物,已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抗体分子是生物学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利用传统的免疫方法或通过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抗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独特型决定簇、某些细胞因子受体、激素及一些癌基因产物的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或基因工程抗体等使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发生了改观。

人们可以用单抗单独应用于肿瘤治疗,也可以以单抗为特异性载体而将与其偶联的放射性核素、抗癌药物、毒素、酶和其他类型生物制剂“携运”至肿瘤部位,发挥相应的抗瘤效应,这种免疫偶联物亦称为“生物导弹”。

人们最初期望用类似于抗感染的被动免疫方法来治疗肿瘤,即用特异性的同种或异种抗血清或患同类肿瘤“痊愈”病人的血清注射给肿瘤病人。

由于人类肿瘤细胞抗源性、肿瘤细胞异质性等诸多理论上的问题未能解决,因而要获取特异性强且效价高的抗肿瘤抗血清很不现实。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B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建立,人类在这领域的研究才向前迈进一大步。

B淋巴细胞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在选择性培养基的条件下,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其亲代细胞的性质,既可分泌抗体,又能无限传代。

由特异抗原致敏的某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这种由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抗是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其质地均一,纯度高,效价高,且能重复大量生产。

由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能在多种抗原中识别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已帮助人类鉴定出多种肿瘤相关抗原,但某种肿瘤是否存在特异性抗原至今未获普遍认同。

目前认为单抗的作用机制有阻断作用、信号传导作用以及靶向作用等三种作用机制:11阻断作用现用于临床的大部分未偶联单抗主要用于自身免疫和免疫抑制,是通过阻断和调节作用完成的。

几乎在所有的单抗应用中,通常都是通过阻断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的胞浆或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另一种相类似的阻断活性可能存在于单抗的抗病毒感染中,通过阻断和抵消病原体的进入和扩散表现出对机体的防御功能,短期给予单抗后可取得长期疗效。

单克隆抗体应用及原理

单克隆抗体应用及原理

单克隆抗体应用及原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制备原理、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同一种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分子,其特异性抗原决定区域(CDR)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

相比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抗原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

1. 抗原免疫首先需要准备目标抗原,将其注射到小鼠等动物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通常情况下,需要多次免疫,以提高抗体的免疫力和数量。

2. 细胞融合将小鼠脾细胞与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小鼠脾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和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

3. 筛选和鉴定通过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筛选出产生目标抗原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

然后通过单细胞克隆技术,将细胞分离成单个细胞,使其分别形成单克隆细胞系。

最后,通过鉴定和筛选,确定具有最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研究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

例如,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对蛋白质进行检测、分离、纯化和定量分析,或者对细胞表面分子进行鉴定和分析。

2. 临床诊断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单克隆抗体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某些疾病的标志物,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同时,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临床药物检测,如药物浓度监测、药物代谢鉴定等。

3. 生物制药单克隆抗体也是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制备抗体药物,如单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制备诊断试剂盒、生物芯片等生物制品。

补体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补体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补体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顾勇;笪晨星【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4(025)001【总页数】5页(P89-93)【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补体;膜结合的补体调节蛋白【作者】顾勇;笪晨星【作者单位】710054,西安,武警陕西总队医院消化内科;710054,西安,武警陕西总队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使用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抗肿瘤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为它能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却对周围正常组织没有作用。

这相对于非特异性的化疗和放疗是一个很重要的优点。

鉴于此,笔者阐述抗体诱导的补体介导的效应机制、肿瘤细胞逃避补体损伤以及补体活化和调节,同时阐述mAb治疗肿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改进更好的使用补体系统增强治疗性的mAbs的临床作用。

目前,FDA批准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的mAbs主要有以下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 FDA批准用于肿瘤治疗的许多mAbs可在体外激活补体并介导CDC,如上述的利妥昔单抗和西妥昔单抗。

mAb介导的补体活化可直接导致肿瘤细胞的裂解或者增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然而,肿瘤细胞可通过在肿瘤细胞高表达的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membrane-bound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mCRP)的保护作用免于补体介导的损伤。

近来研究表明,封闭或极限最大化肿瘤细胞mCRP的功能可增强mAb的免疫治疗作用,这为增强mAbs的抗肿瘤活性,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补体系统相对于其他防御系统的优势,在于它们由可溶性分子组成,因此易于达到肿瘤部位并弥散入肿瘤块内。

并且大部分补体系统可在局部由许多类型的细胞合成,诸如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从而易于在防御的第一时间内获得。

总之,补体系统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对于肿瘤的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来说是一个重要补充,尤其在控制微小的残留病灶方面。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摘要】单克隆抗体在一段相当短的时间内成为治疗癌症的主流方法。

它们的第一个用途是作为致癌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拮抗剂,但今天单克隆抗体已成为长期寻求的有效化疗药物靶向递送的载体并作为操纵抗癌免疫反应的功能的强大的工具。

在临床上有更加可喜的成果,未来将有可能看到持续增长治疗性抗体和它们的衍生物的发展。

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专一性强、疗效显著,为抗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药物之一。

单克隆抗体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

这些抗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特性。

抗体与特异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质结合,从而阻碍蛋白质的表达,起到抗肿瘤作用。

抗体还可使B 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诱导癌细胞凋亡。

早期单抗为鼠源性单抗,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应用受到限制。

后来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人源或人鼠嵌合型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

单抗药物治疗主要是利用其靶向性来干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通路,或是激活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等。

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出现具有更高靶向性的单抗药物。

但是,单抗药物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单抗的免疫原性,单抗的异源性所引起的抗体反应,不但降低了单抗的效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异源性单抗进行改造以及人源性单抗的研制成为单抗研究的重要方向1.EGEG疗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也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靶标。

基因编码信息被翻译为特定蛋白,不过,许多蛋白必须经由翻译后程序激活,比如自身磷酸化。

蛋白激活影响着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

若EGFR 出现故障使这些过程脱离控制,就会导致癌症。

然而,尽管EGFR与癌症有着密切关联,人们对EGFR的激活机制还并不完全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专一性强、疗效显著,为抗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药物之一。

本文就目前应用于临床且疗效确切的单抗药物作一综述。

1单克隆抗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 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1]。

这些抗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特性。

抗体与特异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质结合,从而阻碍蛋白质的表达,起到抗肿瘤作用。

抗体还可使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诱导癌细胞凋亡。

早期单抗为鼠源性单抗,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应用受到限制。

后来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人源或人鼠嵌合型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

2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2.1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CD20单抗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单抗,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CD20结合,导致B淋巴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抑制其增殖,诱导成熟B淋巴细胞凋亡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90%以上的B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均有CD20表达,不表达于非定向干细胞或浆细胞。

本药可使耐药淋巴瘤细胞对VP-16、顺铂重新敏感,用于CD20表达的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惰性B淋巴细胞淋巴瘤,有效率46%。

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为治疗弥漫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标准方案,可使全完缓冲(CR)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2-3]。

2.2曲妥珠单抗-赫赛汀-HER-2单抗为重组DNA人源化的抗p185蛋白(癌基因)单克隆抗体-IgG抗体。

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与由细胞核内表皮生长因子2基因调控的p185糖蛋白结合。

本身具有抗肿瘤作用,还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化疗的疗效。

主要用于HER-2高表达的晚期乳腺癌,单一有效率15%~20%,可联合TXT一线治疗MBC,有效率61%[4]。

2009年ASCO年会上公布ToGA研究结果,3807例晚期胃癌患者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22.1%,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比单纯化疗提高MST近3个月,PFS延长1.2个月,有效率提高约13%,而且无明显细胞毒性差异[5]。

2.3西妥昔单抗-爱必妥(ERBITUX、C225)-EGFR单抗重
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可与人的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胞外激酶特异性结合,竞争性抑制EGFR和其他配体结合,可抑制EGFR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生长,可逆转化疗药物耐药。

C225联合伊立替康用于EGFR表达阳性、伊立替康治疗失败或耐药的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或单药治疗不能耐受化疗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6]。

与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有协同作用,可以使耐药患者敏感。

C225联合FOLFOX4一线治疗EGFR阳性的转移性大肠癌II期总有效率为FOLFOX的两倍,约21%患者治疗后转移灶得以切除[7]。

C225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8]。

C225还可单药二线治疗铂类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2.4贝伐单抗(bevacizuma)-阿瓦斯汀AVASTIN-VEGF单抗针对VEGF-A亚型的重组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阻断VEGF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癌、NSCLC、乳腺癌。

联合FOLFOX或IFL一线治疗初治转移性大肠癌或复治的晚期大肠癌[9]。

联合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RR),延长PFS[10]。

2007年欧盟批准贝与紫杉醇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另对胰腺癌有治疗作用[11]。

3讨论
单抗药物治疗主要是利用其靶向性来干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通路,或是激活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等。

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出现具有更高靶向性的单抗药物。

但是,单抗药物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单抗的免疫原性,单抗的异源性所引起的抗体反应,不但降低了单抗的效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异源性单抗进行改造以及人源性单抗的研制成为单抗研究的重要方向[12]。

参考文献:
[1]徐静.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城乡
企业卫生,2009,(6):50-52.
[2]詹美琼.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CD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171.
[3]李年秀,曾俊权,刘长英.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护理体会[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2):117-118.
[4]张一桥.赫赛汀联合紫杉醇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
2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47(34):106-107.
[5]张迪.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报),2011,5
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4.51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刘聪,纪晓
(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莒南276600)
关键词:肿瘤/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4-0084-02
84
(32):705-708.
[6]林榕波,郭增清,陈奕贵.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化疗耐药
晚期结直肠癌[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1):79-80.
[7]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6:491-492.
[8]孙杰,姜丽娜,潘赛英.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治疗
晚期结直肠癌20例[J].医药导报,2012,1(31):23-25.
[9]唐焱,高丽霞.靶向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1,
17(19):66-68.[10]Miller K,Wang ML,Gralow J,et al.Paclitaxel puls bevacizumab ver-
sus paclitaxel alone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 2007,357:2666-2676.
[11]黄毅,石欣,黄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抗胰腺癌的机制
及临床前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53):119-123.
[12]潘萌,孔蕴,陈畅,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
物杂志,2008,29(1):62-64.
收稿日期:2012-09-22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