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肿瘤课程讲义
中西医结合第二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一)

中西医结合第二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一)第三单元肿瘤■考点一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1. 直接蔓延;2. 淋巴道转移;3. 血循转移;4. 接种转移。
■考点二脂肪瘤边界清楚或不甚清楚,触之柔软,有假性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基底部可移动,活动度不大。
■考点三纤维瘤质硬,实质性,光滑,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无压痛。
■考点四神经纤维瘤诊断要点:①肿物大小差异很大,从米粒大小到拳头大小,肿物可凸出皮面,也可在皮下触及;②瘤块为多发性,数目可从数个到千余个不等,以躯干部多见;③皮肤出现咖啡斑,大小不定,可为雀斑,大小不定,可为雀斑小点状,或为大片状,其分布与神经瘤分布无关,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考点五皮脂腺囊肿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头面部、胸背部、臀部等部位,可多发或单发,生长缓慢。
■考点六血管瘤病变随处可发,海绵状血管瘤常发生在四肢、躯干及面颈部,蔓状血管瘤好发于头皮、面颈部及四肢。
瘤体质地柔软而有弹性,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
第四单元急腹症■考点一急性阑尾炎诊断要点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病史和右下腹局限性压痛的典型阑尾炎的特点。
■考点二肠梗阻典型的肠梗阻具有痛、呕、胀、闭四大症状,腹部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全身脱水等体征,结合腹部 X 线检查,明确诊断并不困难。
■考点三急性胆囊炎1. 症状:多数病人发作前曾有胆囊疾病的表现。
急性发作的典型过程表现为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
2. 体征:右上腹可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 征阳性。
■考点四胆石病【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所在部位、胆道有无阻塞和阻塞的程度以及有无感染。
1. 胆囊结石:多因进食油腻诱发,阻塞胆囊管可引起右上腹疼痛,向右肩胛部放射,称为胆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2. 肝外胆管结石:发作期间可表现典型的夏科三联征(上腹或右上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3. 肝内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时肝区疼痛,寒战高热,可有轻度黄疸,肝脏可有不对称增大,肝区有叩击痛。
201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外科学考试辅导:肿瘤概论

肿瘤概论
一、概述
1、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自主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转移,
肿瘤的自发消退
肿瘤的逆转
2、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接种转移
二、常见体表肿瘤
1、皮样囊肿:囊内为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及毛发;无疼痛
2、皮脂腺囊肿:与表皮粘连,不易分开,可多发或单发
3、脂肪瘤:柔软的分叶状肿瘤
4、血管瘤:有弹性,边境清,压之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海绵状血管瘤:
蔓延状血管瘤:瘤体外观及手感呈蚯蚓状蜿蜒迂曲
5、神经纤维瘤:皮肤上有色素改变,质地软且多发
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类型:鳞状细胞癌(鳞癌)
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
腺癌
大细胞癌
2、转移:直接扩散;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及支气管内播散
3、表现:咳嗽,血痰,胸痛,发热,气短,胸闷
4、中央型肺癌的病理类型多见:鳞癌
周围型肺癌的病理类型多见:腺癌
1 2 下页。
外科学肿瘤专业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我国肿瘤专业学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术现状
我国肿瘤专业发展迅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食管癌、肝癌等常见恶 性肿瘤的防治研究等。
发展趋势
我国肿瘤专业将进一步聚焦于精准医学、免疫治疗、基因组医学等领域的前沿技 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肿瘤防治水平不断提升。
肿瘤专业与其他医学领域的交叉与融合
02
中医治疗作用
中医治疗可以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 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减轻放化疗 的副作用等。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提高 疗效,延长生存期,减少副作用等。
05
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肿瘤的预防措施
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熬夜。
避免过度暴露
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电磁辐 射等有害因素。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如慢性胃炎、乙型肝炎等,积 极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
。
肿瘤的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往往存在恐惧、焦虑等心理,康复过程中应注意持续而剧烈的,应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 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 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肿瘤的分类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 小,恶性肿瘤则具有浸润性、转移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肿瘤的发病机制
1 2
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如吸烟、辐 射、病毒等。
遗传因素
部分肿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如乳腺癌、结直肠 癌等。
3
免疫因素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导致 肿瘤的发生。
外科学肿瘤ppt课件

• 生长快,浸润性生长,肿瘤沿组织间 隙、神经纤维间隙或毛细淋巴管扩展, 境界不清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转移扩散
•直接蔓延:
• 肿瘤细胞向与原发灶相连续的组织扩散生长。 如直肠癌、子宫颈癌侵及骨盆壁。
•转移:
• 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 腔,被带到它处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同种 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病理
发生发展过程:
癌前期
原位癌
浸润癌
10-30年
10年
3-5年
病理
• 肿瘤细胞的分化:
• 高分化 • 中分化 • 低分化
恶性程度低 恶性程度中 恶性程度高
Ⅰ级 Ⅱ级 Ⅲ级
病理
生长方式: • 良性 外生性 膨胀性 有包膜 生长慢 • 恶性 浸润性 无包膜 生长快
肿瘤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
• 生长缓慢,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
肿块
• 就诊主诉。
• 在体表发现或在深部触及新生 的肿物,也可发现器官或淋巴 结肿大。
• 良性肿瘤增长较慢,境界清楚, 表面光滑,与基底组织无愈着 (可活动)。
• 恶性肿瘤增长较快,表面凸凹 不平,与基底组织愈着而不易 推移,边界不清楚。
• 无论良性或恶性肿块,使用一 般抗感染治疗,外敷药物或理 疗,均不能控制肿块生长。
• 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条件。因此对抑制肿瘤 血管生成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临床表现
•一般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局部表现:
• 肿块 • 疼痛 • 溃疡 • 出血 • 梗阻 •转移症状: • 区域淋巴结肿大、局部静脉曲张、肢体水肿 • 骨转移疼痛、病理性骨折
中医外科学-瘤、岩PPT精选课件

茧唇
心火妄动
瘤
失荣
肝火燔灼
肾岩
脾不统血
10
瘤、岩
概述 血瘤 肉瘤
茧唇 失荣 肾岩
诊断与鉴别诊断
毛细血管瘤—颜面、颈部多见,出生渐有,为 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界限清楚,大小不等, 质软可压缩,色鲜红或紫红,压之可褪色。
海绵状血管瘤—质软如海绵,呈半球形、扁平 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有很大的压缩性。
血痣—指压其色泽和大小无明显变化。
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
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 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Cooper’s韧带后与皮肤粘连,出 现“酒窝征”。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 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形成“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 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头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搔痒、糜烂、 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医院收治的乳 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 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 的淋巴结。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肿瘤课程讲义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肿瘤课程讲义重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难点:常见体表肿物的鉴别诊断概述要点定义肿瘤是指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在某些内在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加上外来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
生物行为特点有: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处于失控状态,即持续性增殖和分化不良现象;②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和远处转移;③肿瘤细胞将上述特点传给它的子细胞。
要点西医病理分类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界限。
少数良性肿瘤亦可恶变。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生长快,呈浸润性生长。
具有进行性生长和侵犯周围组织的能力,无包膜,分界不清,瘤细胞侵入淋巴及血管向远处转移扩散。
恶性肿瘤在组织上分为两大类:源于上皮组织者称为癌;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同时有上皮及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痛肉瘤。
临界性肿瘤肿瘤组织属良性,但其发展有恶变倾向,处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过渡类型。
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1直接蔓延肿瘤由原发部位从组织间隙侵入邻近的组织及器官,也称浸润生长。
2.淋巴道转移癌多由淋巴道转移。
肿痛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流到区域淋巴结,最后经胸导管或大淋巴管进入静脉和血循环,随血道转移。
3.血道转移肉瘤多由血道转移。
肿瘤细胞进入静脉血流,随血循环转移至远处器官,常见的是肺、肝、脑等继发恶性肿瘤。
4.接种转移内脏器官肿瘤侵犯浆膜面时,肿瘤细胞脱落,黏附于他处浆膜上发展为种植性癌。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区别常见体表肿物: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
脂肪瘤临床表现单发或多发。
好发于肩、背、臀部。
大小不等,呈圆形、扁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基部较广泛,质软,有假性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基底部可移动,但活动度不大。
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极少恶变。
西医治疗一般无需处理,较大者可手术切除。
纤维瘤临床表现纤维瘤可分为软、硬两种。
软者又称皮赘,有蒂,大小不等,柔软无弹性,多见于面、颈及胸背部。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培训课件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
30
新的临床思维方式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整体辨 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临床诊治疾病中,既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各种先进 技术和方法,发挥西医对疾病定性定位诊断上的 长处,同时又按照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疾病进 行全面分析,结合对“证’ 现代研究成果的一些 微观指标,作出相应的新的辨证诊断;将局部的 病理变化和人体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和动态变 化相结合,同时在治疗中采用中西药相结合。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 疗
肿瘤的定义
生物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众多内因(包括 遗传、内分泌失调和营养不良、紧张等等) 和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 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质的改变,从而具 有过度增殖的能力而形成的。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
2
1、绝大多数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的,不 是外来的。
2、在肿瘤的形成中,内因外因都很重要, 而且需要很长时期才能形成。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
3
肿瘤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人体器官、组织的生长、更新、修复受到 人体自身的精密调控,保持着一种有序、 有度、有节的生长形式。
肿瘤是人体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长期 作用下,生长不受机体的约束和控制,而 呈现无规律的迅速生长,最终破坏正常的 器官和组织,导致严重的后果。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 肿瘤即是我们常提到的癌症。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
11
日常食品中常见致癌物质
食品中的自然致癌物主要包括:亚硝基化合物、高脂肪物 质、高浓度酒精等。
食品污染物中的致癌物主要包括:农用杀虫剂,家用的洗 涤剂可能含有致癌的化合物;
一些激素类制剂可通过兽医治疗或饲料添加剂进入食用家 禽体内,从而诱发与内分泌有关的肿瘤;
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治疗漫谈PPT课件

23
中医治疗肿瘤具体实施方法途径
⑤民问单方独味攻治法;
⑥直肠滴肛给药法; ⑦气功导引防治肿瘤法; ⑧中成药对证治疗法; ⑨采用中药制成肌肉、静脉注射剂以对证治疗;
⑩中药抗癌制剂介入治疗。
24
中医药常用方法
①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热毒内蕴;
②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滞血瘀; ③扶正固本法——适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④以毒攻毒法——适用于体质壮实有形之积; ⑤软坚散结法——适用于腹部及体表肿瘤; ⑥化痰利湿法——适用于肺及消化道肿瘤。
中药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肿瘤治疗的靶点---调整免疫,改善造血功 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分化,抑制 RNA、DNA合成,逆转多药耐药,影响细 胞通讯等
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减少化疗药物对人 体的毒性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 生存期。
27
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
对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并经大宗临床验证的抗 癌中药如喜树、莪术、苦参、鸦胆子、斑蝥、蟾 蜍、砒霜等, 某些药对放射和化疗有增效、减毒作用,如马蔺 子(马蔺子甲素)、田七(田七皂甙)是放射治 疗的增敏剂,人参(人参皂甙和多糖)、北芪 (多糖)对化学药有减毒作用。 发现或研制一批抗癌制剂或复方,如康莱特(苡 薏仁提取物)、榄香烯、喜树碱、平消胶囊、鹤 蟾片、六神丸、西黄丸、贞芪扶正冲剂等。
8
近年来内科肿瘤学的发展方向
一、靶向治疗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05-07,重 大进展1/3与靶向治疗有关) 肝癌和头颈部鳞癌的靶向治疗无疑是最振奋人心 的发现之一。 1、肝细胞癌(索拉菲尼)(ECOG行为状态评分: 0-2,肝功能Child-pughA级、未接受全身治疗者, TTP12.3周—46.3周),为第一个延长晚期肝癌生 存期的全身治疗方案。 2、头颈部鳞癌(西妥昔单抗)联合含铂方案一线 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与含铂方案相比, OS显著提高,MST延长2.7个月。使25年来首次得 到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肿瘤课程讲义重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难点:常见体表肿物的鉴别诊断概述要点定义肿瘤是指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在某些内在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加上外来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
生物行为特点有: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处于失控状态,即持续性增殖和分化不良现象;②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和远处转移;③肿瘤细胞将上述特点传给它的子细胞。
要点西医病理分类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界限。
少数良性肿瘤亦可恶变。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生长快,呈浸润性生长。
具有进行性生长和侵犯周围组织的能力,无包膜,分界不清,瘤细胞侵入淋巴及血管向远处转移扩散。
恶性肿瘤在组织上分为两大类:源于上皮组织者称为癌;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同时有上皮及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痛肉瘤。
临界性肿瘤肿瘤组织属良性,但其发展有恶变倾向,处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过渡类型。
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1直接蔓延肿瘤由原发部位从组织间隙侵入邻近的组织及器官,也称浸润生长。
2.淋巴道转移癌多由淋巴道转移。
肿痛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流到区域淋巴结,最后经胸导管或大淋巴管进入静脉和血循环,随血道转移。
3.血道转移肉瘤多由血道转移。
肿瘤细胞进入静脉血流,随血循环转移至远处器官,常见的是肺、肝、脑等继发恶性肿瘤。
4.接种转移内脏器官肿瘤侵犯浆膜面时,肿瘤细胞脱落,黏附于他处浆膜上发展为种植性癌。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区别常见体表肿物: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
脂肪瘤临床表现单发或多发。
好发于肩、背、臀部。
大小不等,呈圆形、扁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基部较广泛,质软,有假性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基底部可移动,但活动度不大。
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极少恶变。
西医治疗一般无需处理,较大者可手术切除。
纤维瘤临床表现纤维瘤可分为软、硬两种。
软者又称皮赘,有蒂,大小不等,柔软无弹性,多见于面、颈及胸背部。
硬者具有包膜,切除后不易复发,不发生转移。
其生长缓慢,大小不定,实性,圆形,质硬,光滑,界清,无粘连,活动度大,无压痛,很少引起压迫和功能障碍。
西医治疗宜早期切除。
由于临床上与早期低恶性的纤维肉瘤不易鉴别,术后须做病理检查。
腹壁硬性纤维瘤有浸润性且易恶性变,应早期进行广泛切除。
神经纤维瘤临床表现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者常见,多发者临床上又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有如下特点:①呈多发性,数目不定。
肿物大小不一,米粒至拳头大小,多凸出于皮肤表面,质地或软或硬,有的可下垂或有蒂,大者可达十数千克。
②肿瘤沿神经干走向生长,多呈念珠状,或呈蚯蚓结节状。
③皮肤出现咖啡斑,可为雀斑小点状,或为大片状,其分布与神经瘤分布无关,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西医治疗可行手术切除。
皮脂腺囊肿临床表现囊肿可单发或多发。
多呈圆形,略隆起。
质软,界清,表面与皮肤粘连,稍可移动,肿物中央皮肤表面可见一小孔,有时可见有一黑色粉样小栓。
合并感染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触痛、化脓甚至破溃。
西医治疗可手术摘除。
并发感染时应先控制感染,波动感明显者可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伤口愈合再行手术摘除。
血管瘤临床表现毛细血管瘤好发于婴幼儿头、面、颈部或成人的胸腹部,单发或多发,色鲜红或暗红,呈边缘不规则、不高出皮肤的斑片状,或高出皮肤,分叶,似草莓样。
大小不一,界限清楚,柔软可压缩,压之可退色。
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头部、颈部,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及内脏。
瘤体呈紫红或暗红色,柔软如海绵,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位于皮下或黏膜下组织内者可境界不清。
指压柔软,有波动感,偶有少数呈柔韧或坚实感,无波动和杂音。
蔓状血管瘤多发于头皮,瘤体外观常见蚯蚓状蜿蜒迂曲的血管,有压缩性和膨胀性,紫红色,有搏动、震颤及血管杂音,局部温度稍高。
肿瘤周围有交通的小动脉,如将其压迫,则搏动消失。
血管瘤有时会突然破溃,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西医治疗1手术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管痛。
对较大或无法确定范围的血管瘤,术前应行X线血管造影。
2.放射疗法婴儿和儿童的毛细血管瘤对放射线很敏感,但有一定副作用,应慎用。
3.硬化剂注射适用于中小型海绵状血管瘤。
也可作为术前治疗的一种措施。
4.冷冻、激光、电烙等可用于表浅的面积小的血管瘤。
对婴幼儿肢体巨大血管瘤无法进行其他治疗时,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表现与检查主要症状(1)咳嗽:咳嗽为肺癌最常见的症状。
(2)血痰:痰中带血也是肺癌的首发症状之一,癌细胞检出率高。
(3)胸痛:如果出现难以控制的持续性剧痛,提示有广泛的胸膜或局部胸壁侵犯。
(4)发热。
(5)气短及胸闷。
主要体征1胸痛。
5.纵隔受累的体征压迫喉返神经时,患侧声带麻痹。
压迫膈神经可引起同侧横膈麻痹。
压迫上腔静脉、奇静脉可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心肌和心包受到侵犯时可出现心包填塞症状及体征。
癌侵犯下颈交感神经链则产生Horners综合征。
(2麻痹,3综合征)6.肿瘤转移引起的体征最常见的为锁骨上淋巴结,其次腋下淋巴结肿大。
增加内容,了解: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一组由于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相互影响所致的症候群,为肺癌肿瘤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
患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和面颈肿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痰液细胞学检查是肺癌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他检查X线摄片、CT.MRI.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针吸、纵隔镜、淋巴结活检等检查都能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西医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全肺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袖状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下列情况为手术禁忌证:①远处有转移;②广泛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③胸膜受到侵犯引起血性胸腔积液;④病人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者。
放射治疗未分化癌对放射治疗最为敏感,鳞癌次之,腺癌不敏感。
化学治疗化学疗法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长春新碱、5-氟尿I密咤、阿霉素、甲氨蝶吟、卡粕、顺伯、平阳霉素等。
免疫疗法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中医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证候:咳嗽,血痰,胸刺痛,舌质紫暗。
治法:行气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脾虚痰湿证证候:咳嗽痰多,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消。
治法:健脾除湿,化痰散结。
方药:六君子汤合海藻玉壶丸加减。
阴虚内热证证候:咳嗽,痰中带血,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软坚散结。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热毒炽盛证证候:高热,咳嗽,血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散肿。
方药:白虎承气汤加减。
气阴两虚证证候:胸背部隐痛,咳声低,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
治法:益气养阴,清肺解毒。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胃癌病因病理西医病因1.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病的关系较为密切,是胃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2.幽门螺杆菌使胃癌危险性增高。
3.某些胃部慢性疾患如慢性萎缩性胄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性增生。
4.遗传胃癌的发病在少数家庭中显示有聚集性。
5.其它因素:吸烟为胃癌的危险因素。
大体形态胃癌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以胃窦部最为多见。
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组织学分类(1)腺癌,包括乳头状、管状、高分化管状、中分化管状、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2)腺鳞癌。
(3)鳞癌。
(4)未分化癌。
(5)未分化类癌。
扩散转移(1)直接浸润蔓延。
(2)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3)血行转移,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肝脏,其次是肺。
(4)腹腔种植转移,癌组织浸出胃浆膜后,癌细胞可由浆膜脱落到腹腔,或癌转移的淋巴结破裂在整个腹腔里广泛播散,常伴大量血性腹水。
(5)卵巢转移,胃癌易发生卵巢转移,即所谓KrUkenberg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晚期胃癌可根据胃部疼痛、上腹部肿块、进行性贫血、消瘦等典型症状予以诊断。
鉴别诊断胃癌需与胃良性肿瘤、肉瘤、慢性胃炎等鉴别。
在胃癌患者上腹部发现肿块时,应与胰腺肿块或横结肠肿块区别;胃癌肝转移时应与原发性肝癌鉴别;胃癌晚期出现腹水时,还必须与结核性腹膜炎及门静脉高压症的腹水区别;尤其要注意胃癌与胃溃疡相鉴别。
增加内容,了解西医治疗(1)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胃癌根治术应遵循以下三点要求:①充分切除原发癌灶;②彻底廓清胃周围淋巴结;③完全消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
(2)化学治疗。
(3)放射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肝胃不和证证候:多见于早、中期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
胃脱胀满疼痛。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逍遥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胃热伤阴证证候:多见于早、中期胃癌及放疗的患者。
胃脱灼痛,食后痛剧,胃中噌杂,舌红绛,少苔。
治法:养阴清热,和胃止痛。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玉女煎加减。
脾虚痰湿证证候:多见于中、晚期胃癌合并贲门或幽门梗阻者。
头晕身重,呕吐痰涎。
治法:健脾化湿,软坚散结。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
脾胃虚寒证证候:见于中、晚期胃癌。
胃院隐痛,喜温喜按,大便漉薄。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瘀毒内阻证证候:多见于进展期胃癌。
胃脱刺痛,呕血腥秽,舌紫。
治法:活血祛瘀,解毒养阴。
方药:失笑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气血双亏证证候:晚期胃癌多见。
心悸头晕,形瘦无华,身乏气短;自汗盗汗,纳呆食少,虚烦不眠,胃脱隐痛;舌淡有齿痕或有瘀斑,脉虚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补肾。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与检查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
常见症状为肝区疼痛、腹胀、消瘦乏力、纳差、上腹肿块。
体征(I)肝肿大。
(2)黄疸。
(3)腹水。
临床分型1单纯型临床和化验无明显肝硬化表现者。
2.硬化型有明显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者。
3.炎症型病情发展快,伴有持续性高热或谷丙转氨酶持续增高在1倍以上者。
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
(2)肝昏迷。
(3)肝癌结节破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甲胎蛋白(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很大,特异性较高。
(2)超声检查,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3)CT或MRI:可以明确病灶的数目、位置、大小及与重要血管的关系。
(4)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肝癌的性质)。
西医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放射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证候:相当于∏期的单纯型。
两胁胀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小柴胡汤合大黄蚯虫丸加减。
脾虚湿困证证候:相当于单纯型∏期或硬化型∏期伴有腹水。
皖腹胀满,神疲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祛痰。
方药: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
肝胆湿热证证候:相当于炎症型In期。
胁下积块,腹大如鼓,黄疸。
治法: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方药: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肝肾阴虚证证候:相当于硬化型川期。
低热盗汗,形体消瘦。
治法:滋阴柔肝,养血软坚。
方药:滋水清肝饮合兰豆枫楮汤加减。
大肠癌一结肠癌临床表现与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中期以后的主要症状有排便习惯或粪便形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及全身慢性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