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最后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湖州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湖州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如图是细胞将物质向细胞外运输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B.神经递质通过该方式运输C.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D.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2.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3.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B.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C.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⑥过程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4.下图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等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B.添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移栽植物根系的生长C.通过反馈调节可使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达到平衡D.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植株根的长度短5.玉米的顶端是雄花序,叶腋处为雌花序。
研究发现,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B、b和T、t两对等位基因与王米的性别分化有关,当基因B和基因T同时存在时,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B.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C.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D.BbTt与bbTt的杂交后代中有1/3雄株6.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4届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4届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种子代病毒2.已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
但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A.发生180°颠倒B.重复出现C.移至非同源染色体上D.发生丢失3.研究发现,在黑暗条件下,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大花牵牛顶芽(实验组),使顶芽进入休眠、合成的生长素减少,侧芽生长加快;而未经脱落酸处理项芽的大化牵牛(对照组),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对照组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C.实验组侧芽生长加快,是因为脱落酸促进侧芽细胞分裂D.实验组顶端优势的解除,是脱落酸与生长素共同调节的结果4.下列关于物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实验,配制好的斐林试剂可以长期保存备用B.鉴定蛋白质实验,试剂与蛋白质反应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鉴定脂肪实验,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时间没有限制D.鉴定淀粉实验,所用材料应富含淀粉且颜色要尽可能浅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细胞膜在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选择透过性B.低温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但是不会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C.物质通过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生物膜均需要载体协助D.物质运输的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的方式都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6.下图表示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酵母菌达到的最大值与起始数量有直接关系B.ab段酵母菌数量下降可能是营养不足或pH下降导致的C.若bc段过滤掉培养液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营养,酵母菌数量将持续增加D.cd段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在这个阶段酵母菌不进行繁殖7.下图为转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其核苷酸的种类有A.6种B.8种C.4种D.5种8.(10分)如图为AaBbdd基因型的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
浙江省新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B.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和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和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和过短对上清液检测放射性的结果影响趋势相同2.丝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结多个果实。
它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
在某块丝瓜地中主要生活着两种小型昆虫(甲、乙)。
如图为在某年度丝瓜生长期间调查该瓜地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甲的营养级较高B.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C.由丝瓜和这两种昆虫及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D.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3.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时各种细胞所需的RNA聚合酶是相同的B.翻译时所需的各种遗传密码在生物界均是统一的C.mRNA分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决定了tRNA的核苷酸序列D.mRNA的形成过程中有碱基间氢键的破坏和形成4.下图表示肌细胞与环境物质交换关系,X、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Y 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可进入X 中B.Y 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渗透压会变大D.肌细胞代谢产物可导致X 的pH 降低5.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4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一)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4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一)生物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种大型肉食动物迁入一新的生态系统后,大型肉食动物对当地的小型肉食动物和某些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
一段时间内,下列情况不会发生的是()A.增加物种丰富度导致营养结构更加复杂B.某些生产者的个体数量增加后保持稳定C.使植食性动物之间的竟争优势发生改变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均减少2.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能有效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产量。
下列有关作物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杂交育种,能从纯合低产不抗病的品种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B.诱变育种能诱发突变,所以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纯合变异类型C.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正常生殖的纯合个体,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D.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的方法是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而帝王蝶幼虫不仅以乳草为食,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
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119和122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
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A.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B.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C.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结果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4.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为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环状十四肽),可以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目前可以人工合成,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2024年浙科版高考生物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浙科版生物学高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界、门、纲、目、科、属、种B. 门、纲、目、科、属、种、界C. 种、属、科、目、纲、门、界D. 界、种、门、属、纲、目、科2、以下关于DNA分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 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B. 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组成C. DNA分子上的碱基配对遵循A与T、C与G的规则D.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一个DNA分子可以产生两个相同的DNA分子3、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A. 控制物质进出B. 识别外界信号C. 维持细胞形态D. 提供能量给细胞4、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以下哪个过程?A. 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类B. 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 合成ATP和NADPHD. 直接转化为植物生长的能量5、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是由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长链。
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苷酸包含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
C、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是通过氢键连接的,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G-C之间有3个氢键。
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B、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C、暗反应阶段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
D、光合作用中,水分子被光解产生氧气和氢离子。
7、下列关于DNA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B.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C. DNA分子中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双螺旋结构D. DNA分子中的碱基种类有A、T、C、G和U8、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下列哪个步骤是将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的过程?A. DNA复制B. DNA转录C. RNA翻译D. 蛋白质合成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物是丙酮酸和[H]B、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产物是水D、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乳酸,不产生能量 10、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在转录和翻译水平B、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通过转录因子来实现C、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通过操纵子模型来解释D、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影响细胞分化11、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膜具有物质交换的功能,但不能选择性地控制物质的进出B.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环境的作用,但不能进行信息交流C. 细胞膜具有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同时也能选择性地控制物质的进出D. 细胞膜的功能只与细胞内环境有关,与外界环境无关12、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C. 酶在高温、强酸、强碱等条件下会失活D.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也可以是RN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物是丙酮酸和[H]B、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产生大量能量D、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相同,都是丙酮酸E、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是有机物完全氧化后的最终产物2、以下关于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基本过程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C、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D、基因的调控可以通过调控转录或翻译过程来实现E、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3、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都是通过共价键与磷脂结合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可以侧向移动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膜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B、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可以在黑暗中进行C、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一题题目: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中,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可以在白天和黑夜进行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无氧反应,不需要氧气C.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的任何部位都能同时发生第二题题目:以下是一种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描述,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正确性,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示范中学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示范中学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结构和排列顺序B.二倍体植物和四倍体植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C.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在工业污染的条件下,桦尺蠖群体中黑色基因频率定向升高2.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3.公司对即将上市的家蝇杀虫剂产品做预期调查,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杀虫剂)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的结果。
已知家蝇的敏感性和抗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时出现抗药性。
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甲地区78 20乙地区64 32丙地区84 15根据以上信息,不能得出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比丙地区高C.家蝇抗药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碱基对的替换D.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使用该产品预期效果不如其他两地4.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特性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B.酶的活性可能会损失C.方便重复利用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反应程度无关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2024年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2024年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图甲中,切断②,刺激④,不会发生反射,但⑤有反应B.在图甲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一致2.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图(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进入成年,9+时进入老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数据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处理获得B.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种群的年龄金字塔中有一条中线,该线代表每一个年龄组中间年龄的个体数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约为1∶1∶13.研究人员对某二倍体动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进行了观察分析。
图1为其细胞分裂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c的细胞B.若某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且取自睾丸,则该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若图2中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c、d、eD.在图2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c4.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5.真核细胞内囊泡的运输说明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膜和靶膜上存在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B.囊泡膜和靶膜融合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只能移动到细胞膜D.囊泡内运输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6.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现代栽培稻(2n=24)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等。
浙江省湖州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湖州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 和磷脂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T2噬菌体的核酸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C.一个tRNA 分子只有一个反密码子D.细胞生物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2.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经OSKM诱导可成为多能干细胞(iPS),为新型再生疗法带来希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OSKM诱导形成的多能干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分化能力减弱B.细胞分化不改变染色体核型,分化后的细胞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C.多能干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育成为完整个体D.与囊胚内细胞团ES细胞比,iPS细胞用于再生医学可回避伦理争议3.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有一定影响。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砍伐强度下的某种落叶松的种群密度B.为了保证落叶松的生长量应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左右C.适当砍伐,可以改变某种落叶松种群的垂直结构D.一种落叶松的分布情况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4.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5.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激素类似物甲、乙对刺果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高浓度激素类似物的促进效果始终强于低浓度的B.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幼苗的作用可能相同C.实验中的两种激素类似物的作用均表现出两重性D.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类似物对幼苗生长促进更明显6.图是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其分泌的调节激素定向运输至腺垂体B.②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具有传导动作电位及分泌激素的双重功能C.③是腺垂体,只能接受下丘脑及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D.④是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7.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pH为1.35~1.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
下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A.a或b B.c或d C.a或d D.b或c2.科研人员通过PCR获得肝细胞特异性启动子——白蛋白启动子,将该启动子与Cre重组酶基因结合构建表达载体,培育出在肝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该表达载体导入肝细胞以获得转基因小鼠B.PCR获得白蛋白启动子需设计特异性的引物C.构建该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D.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完成表达3.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上升B.从光照转到黑暗,叶绿体内C3/C5的值下降C.从间期进入分裂期后,基因的转录水平下降D.细胞生长,随着体积增大物质交换效率上升4.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2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此动物体细胞的两倍B.甲图所示细胞若发生片段2与3的交换,则此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乙图中A与a是一对等位基因,该细胞内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且遗传信息完全相同5.海带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激素,为研究激素对海带生长的影响,某研究组开展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带增长率与IAA含量呈负相关B.海带宽度的增长率与ABA含量呈正相关C.两种激素的变化对海带长度的影响大于对宽度的影响D.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IAA降低而ABA增高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中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基因突变B.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自然条件下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7.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Aa)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因一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产生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
已知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中随机两条配对,剩余一条随机分配至细胞一极。
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不考虑基因突变),让其与残翅雌果蝇测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体长翅雄果蝇可能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B.三体长翅雄果蝇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C.如果测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D.如果测交后代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8.(10分)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B.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C.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⑥过程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二、非选择题9.(10分)近日,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正在东非蔓延,对东非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造成本次蝗灾的罪魁祸首就是沙漠蝗虫。
如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分解者与无机环境未画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狼位于第_____营养级。
(2)此食物网中,牧鸡与蛙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
(3)目前,控制沙漠蝗群和蝗蝻带的主要方法是,主要使用汽车和空中喷雾器以小剂量(称为超低量(ULV)配方)施用有机磷化学品,此方法属于______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不建议频繁使用,为什么?__________(至少2点)(4)相比于杀虫剂治蝗,中国的“牧鸡治蝗”有效又环保,此种治蝗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
(5)若牧鸡的食物40%来自沙漠蝗虫,4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草和水稻多少克?________10.(14分)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
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树线之上的植被主要为灌丛或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这种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_。
(3)图2说明,__________。
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__________。
(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__________关系的调控。
(5)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首都北京,请提出一个北京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建议。
__________11.(14分)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呼吸道黏膜上、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胃中的胃酸和消化酶等可消灭随食物咽下的多种细菌。
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激素,它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还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CRH、ACTH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1)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与位于___________(细胞膜上、细胞质中、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后一同作用于核内的遗传物质,启动基因表达过程。
这些特定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会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_________,特异性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会影响血糖平衡,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糖皮质激素与___________(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2)保持精神愉悦,有利于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正常,降低罹患肿瘤的概率,此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3)为验证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现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进行实验,请将实验思路补充完整。
将品种、性别、生理状态等相同的健康大鼠随机平分为A、B两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氧气对动物的生命至关重要,机体逐渐进化出确保向各组织细胞充分供氧的机制。
人的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和肾脏中都含有专门感受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的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物圈范围来看,人体血液中氧气的最终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过程。
(2)当人在运动时,血氧消耗增加会引起颈动脉体中的细胞A和主动脉体中的细胞B向位于____________中的呼吸中枢发放神经冲动,以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的供氧量。
(3)当人处于高海拔时,血氧降低会刺激肾脏中的细胞C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激素可以促进骨髓中的红细胞生成,帮助人体适应低氧环境。
氧气进入红细胞后____________(填“参与”或“不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4)由上可知,人体血氧含量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
血氧含量的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内环境稳态是指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解析】从图中可知a为轴突、b为突触小泡、c为突触间隙、d为突触后膜【详解】从题干中又知蝎毒阻塞“离子通道”,所以可推知其作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所以作用部位应为a、d,故选C。
2、B【解析】将该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以获得转基因小鼠,A错误;PCR技术需设计特异性的引物,B正确;构建该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C错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完成表达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D错误。
3、C【解析】生物体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着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活动的进行相互转化。
自由水的比例上升时,新陈代谢旺盛。
从光照转到黑暗中,由于光反应下降,光反应产物减少,对C3的还原量减少,但对C5的消耗量没变。
转录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的细胞内,翻译可发生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所有细胞内。
随着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将降低。
【详解】A、种子萌发的过程使种子由休眠状态转入旺盛生长状态,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A错误;B、从光照转到黑暗时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物减少,对C3还原减少,但对C5的消耗没变,因此叶绿体内C3/C5的值会上升,B错误;C、间期时细胞核中发生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进入分裂期后,蛋白质合成减少,所以基因的转录水平下降,C正确;D、细胞生长,随着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交换效率减慢,D错误。
故选C。
【点睛】对外界环境突然变化时C3、C5动态平衡的分析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光反应减弱,暗反应的原料[H]和ATP供应减少,此时C3还原受阻,但C3生成量短时间内不变,最终导致C3含量升高;同时C5的生成量减少,但消耗量短时间内不变,导致五碳化合物含量降低。
4、B【解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3、2和4),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此动物体细胞相同,A错误;B、甲图中2和3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正确;C、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错误;D、由乙图所示细胞标出的基因可知,两个子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故选B。
5、D【解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
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