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横跨的设计和安装
112硬横跨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

112硬横跨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硬横梁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硬横梁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1. 施工准备1.1.人员组织1.2工具、机具1.3 材料设备2 操作程序2.1 工艺流程2.2 操作方法(1)测量线间距。
线间距应满足:正线与站线间一般不小于4.6m ,邻侧为道岔柱时不小于5.0m ;站线与站线间一般不小于4.2m ,邻侧为道岔柱时不小于4.6m 。
(2)确定吊柱柱脚中心限界。
正线吊柱悬挂侧柱脚中心限界:2.15m ,站线吊柱悬挂侧柱脚中心限界:1.75m ;当线间距较小时,正线吊柱悬挂侧柱脚中心限界可为1.75m ;站线吊柱限界悬挂侧柱脚中心直线可为1.65m 、曲线可为1.75m 。
非悬挂侧:吊柱与邻侧线路中心距离应不小于1.05m ,当邻侧线路为道岔柱时该值应不小于1.35m 。
(3)安装吊柱 1) 吊柱就位;2) 核对所要安装的吊柱型号、长度;3) 四人上横梁顶部,根据吊柱限界确定吊柱中心及两侧柱脚中心限界悬挂侧柱脚中心限界=吊柱限界--0.57米,两柱脚中心间距1.3米。
4) 配合人员配合横梁顶部人员将上部固定杆、滑轮组固定到位; 5) 将尼龙套套在吊柱起重点处; 6) 将尼龙套挂在滑轮组吊钩上;7)下面配合人员将吊柱从地面缓缓吊起;8)当吊柱高度到位时,地面配合人员将滑轮组尾绳进行固定,梁顶作业人员安装上部固定杆,将吊柱在横梁顶部固定;9)梁顶安装人员调整吊柱,使吊柱尽可能保持中心直立(根据现场需要添加调节垫板);10)确认吊柱稳定达标后即可进行摘钩,然后撤除滑轮组。
(4)复核吊柱限界。
悬挂侧:正线吊柱限界一般为2.7m,站线吊柱限界一般为2.3m;当线间距较小时,正线吊柱限界可为2.3m;站线吊柱限界直线可为2.2m、曲线可为2.3m。
非悬挂侧:吊柱与邻侧线路中心距离应不小于1.6m,当邻侧线路为道岔柱时该值应不小于1.9m。
(5)测量记录1)测量吊柱距离左右邻近线路中心的限界;2)测量吊柱柱脚处硬横梁底部距邻线轨顶的安装高度。
硬横跨的施工工艺总结

硬横跨的施工工艺总结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硬横跨技术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接触网运行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现结合实践对接触网硬横跨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相关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确定平面图中硬横梁基础型号和支柱类型依据现场测量数据,对每组硬横梁的长度及接触网悬挂支数做一确定。
根据硬横梁长度选用表(设计图),确定基础的大小,核对基础的大小和型号与平面图中所列数据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及时与设计联系。
二基础位置的测量根据平面图的有关数据,确定基础位置,利用三角形法,使相邻两基础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并垂直于正线(如下图所示)即a=a1,b=b1,c=c1,d=d1等。
三支柱高度的确定现场施工条件很复杂,基础位置路肩高度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对硬横梁架设的要求是,两支柱在柱顶应处于同一平面内(也就是两支柱顶部距离正线最高轨面的距离相等),基础露出地面高度为200mm,这样每个支柱高度应不一样,为了使支柱加工、运输、便于施工。
可以100mm为一单位,进行支柱定做,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200mm是一个变动数,要将它控制在误差范围内,如下图:支柱A的高度为8700mm,基础露出地面高度为191mm,轨面高度为200mm,支柱B的高度我8500mm,基础高度我195mm,轨面高度为0mm。
基础高度指的是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轨面高度指的是基础面到正线最高轨的高度。
四硬横梁的架设及吊柱安装1 地面组装:按照设计给定的长度及横梁编号先将中梁组装好,再组装两个端梁;在组装时螺栓要紧固,不得松动,检查无误后,在端梁上标明硬横跨组号;校正端梁的端面;将横梁吊放到平板车上待装。
2 吊装横梁:硬横梁的架设采用大型立杆车组(12T、16T),车组尽量停放在两支柱中间,硬横梁摆放在车组离支柱距离近的一侧轨道车靠近B侧一面支千斤顶,以免车辆倾斜,然后在开始起吊,首先在横梁两侧各绑一根晃绳,然后装好吊装钢丝绳,并且将两条钢丝绳成等腰三角形,在挂到吊车的大钩上,吊车将横梁吊起并缓缓上升,使横梁下的弦杆超过顶柱200-300mm时,对外配合人员通过操作晃绳,使横梁分别对准A-B支柱;再次,吊车司机将横梁慢慢下降,使端梁由支柱顶套入后,再缓缓下降,将横梁放在临时托架上。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软横跨与硬横跨

的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节点1、2在双横承力索时的安装
联板
双耳楔型线夹
当使用双横承力索时,节点 1、2的装配如图
所示,主要区别是在绝缘和双横承力索间增
加联板。
节点5
节点5作用相当于一个腕臂
中间柱,在整个站场软横跨定
位中,采用最普遍的是节点5。
为了保护承力索 ,悬挂点
出承力索需要加装铜合金预绞
负载传递给支柱。由于负载不大,故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不管是接地侧绝缘子还是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
它们一方面起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起连接作用。
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直吊弦连接
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斜拉线将鞍子或悬
软横跨节点概念
软横跨节点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
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5种节点类型。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2、3、4安装图
节点1、2适用于13m或
15m高的钢柱连接。
节点3、4适用于地面以上
12m的钢筋混凝土柱。
三、求横向承力索各股道悬挂点至支柱悬挂点的垂直距离y
分别对各悬挂点取分离体并取矩得:
y1A= FA·X LA
T
y2A= FA·X 2 A Q1A X 2 A X LA
T
FA·X iA Qi 1 AX iA X i 1 A
i
yiA=
i 1
T
同理:y1B= FB ·X 1B
03 在线路较多的站场上用绝缘软横跨可节约大
软横跨与硬横跨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1、实测和确定参数
(5) d1 d 2 偏移距离,即支柱结 构斜率和调整倾斜值所 形成的偏移距离之和, 简称偏距,是悬挂点高 度和支柱斜率的积。 (6)S柱底面(钢筋 混凝土支柱由地线孔至 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 离。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则横向承力索悬挂最低点便出现在悬挂负载 QK 所在的悬挂点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方法一:根据横承力索在悬挂点反力确定横向承力索最低点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计算图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三、软横跨预制计算
3、确定最短吊弦位置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软横跨节点
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 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4种节点类型,其结 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zz
tc rv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zz 触 接 精 网 课 品
zz 课 品
tc rv
触 接
精 网
第十一节 软横跨与硬横跨
二、软横跨节点
4、节点 6、7
节点6、7相当 于道岔定位柱的定 位装配,它所定位 的两组悬挂均为工 作支,两根接触线 的高度基本一致。 节点6相当于L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节 点7相当于LY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
zz 课 品
硬横跨

2.1 测量出该硬横跨的各部尺寸,由厂家进行定做一组新的硬横跨。
2.2 在距原硬横跨2m处重新立设新硬横跨,将原硬横跨上的接触悬挂,倒换至新硬横跨并调整到位。
2.3 拆除原有硬横跨。
3.采用上下部固定绳的硬横跨,其上下部固定绳检修按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予以调整。
5.5 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400mm,侧线为300mm,允许偏差±50mm。
5.6 上、下部固定绳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直面内。位于站台沿上方绝缘子带电裙边应尽量与站台对齐,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应位于股道中间。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裙边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700mm,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小于1200mm。
5.上下部固定绳。
5.1 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5.2 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的不超过200mm。
5.3 上、下部固定绳弹簧补偿器处于固定绳受力小的一侧,张力符合设计规定。
5.4 上、下部固定绳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规定。
硬横跨
(一)检修标准
1.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100mm。
2. 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3.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之间应结合密贴,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4.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不得锈蚀。
4.按照标准紧固各部螺栓。
(五)注意事项
既有大跨度硬横梁的安装与施工技术

既有大跨度硬横梁的安装与施工技术摘要:硬横跨指的是架设在股道两边立柱上的金属钢梁结构,在多股道中,由于股道间距较小,如果在每股道旁设计支柱,会影响司机的瞭望视线,为此,通常选择设立硬横梁或者软横梁,探析既有大跨度硬横梁的安装与施工技术,能够为电气化铁路施工建设提供保障。
本文围绕此技术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接触网类型及大跨度横梁,之后深入分析了接触网硬横梁安装施工现状,最后给出了大跨度硬横梁的施工技术要点及特殊施工环境下的大跨度硬横梁安装技术要点的建议,希望借助本文为同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大跨度;硬横梁;安装施工;接触网指的是在电气化铁路上空,呈“之”字形架设的高压输电线,其作为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体结构之一,主要作用是向行驶电力机车进行输电。
当前的接触网主要由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悬挂、支柱、基础等部分组成,其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关乎着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
1接触网类型常见的接触网类型较多,根据接触网的结构差异,将其分为链形接触悬挂与简单接触悬挂两种,其具体内容如下:1.1链形悬挂链形悬挂接触网主要是借助吊弦将高压输电线悬挂在承力索上,而承力索则是悬挂在与支柱相连的支持装置上,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接触线在不设支柱的前提下增加悬挂点,通过调节吊弦长度,确保整个跨距内的高压输电线能够始终与轨面保持一定的水平垂直距离。
链形悬挂有效降低了高压输电线在跨距间的弛度,改善输电线弹性,通过增加悬挂重量,提升线路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的取流需求。
相比简单悬挂,链形悬挂的性能更好。
同样的,缺点也很突出,链形悬挂型接触网的造价高、结构复杂、施工及维护的任务量较大。
常见的链形悬挂种类较多,按照悬挂链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链形、双链形、三链形(多链形),我国当前使用单链形悬挂较多。
按照线索锚定方式(又称线索两端下锚方式),可以将链形悬挂分为未补偿、半补偿、及全补偿链形悬挂。
1.2简单悬挂简单悬挂主要是将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悬挂在支持装置上,我国的电气化铁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经对简单悬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改进。
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跨

采用刚性结构,如角钢、工字钢等, 设计时需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 性。相对于软横跨,硬横跨的跨度较 小,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施工难度差异
软横跨
安装时需要调整承重索的张力,确保 弧垂符合设计要求。施工难度相对较 大,需要专业的安装队伍和设备。
硬横跨
安装时只需将结构安装在支柱上即可 ,施工难度相对较小。但需注意结构 的精确安装和固定。
软横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 的线路条件和车辆运行要 求。
结构简单
软横跨的结构相对简单, 易于安装和维护,降低了 建设和运营成本。
可靠性高
软横跨的材料和结构具有 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能够保证接触网的长期稳 定运行。
软横跨的应用场景
城市轨道交通
软横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应 用,用于悬挂和支撑接触网,为 列车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根据经济条件选择
软横跨的制造成本较高,但具有较高 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适用于对安全 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
VS
硬横跨的制造成本较低,但具有较好 的适应性和安装方便性,适用于对成 本较为敏感的工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接触网的重要性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电力机车或电动车 组提供可靠的电能供应,确保列车正常运行。
接触网的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因此接触网的设计 、施工和维护都至关重要。
接触网的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接触网可以分 为软横跨和硬横跨两种类型。
软横跨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硬横跨则主要用于电气化 铁路系统。
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 跨
目 录
• 接触网概述 • 软横跨 • 硬横跨 • 软横跨与硬横跨的比较 • 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建议
最经典的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梁施工

绘制预制安装图:
2020/4/3
16
4.05-1.38 5.54
3.28
4.35
3.79
3.80
3.79-2.31
5
5.76
5.20
5.05/2-0.43
1.97
5.05/2-0.3
1.26
5 0.55 5/2-0.3
5/2-0.43
5
4.25-1.38
4.11 3.31 3.83 3.84
3.83-2.31
4) 软横跨柱顶端爬上一人。扎好安全带后用小绳将钢丝 套、大滑轮吊上连接好,然后将大绳吊上,穿入滑轮。
5) 在下面的人,待上面将大绳穿入大滑轮后。用大绳的 一端扎好绝缘子串,此时上面的人做好准备。
6) 下面的人拉大绳另一端,徐徐吊起横向承力索(见图
2020/4/3
20
4),当吊到支柱顶端时,柱顶人员用一手抓住杵头杆(或 杵环杆),然后把杵头杆穿入固定孔(或把环杵杆与双耳 联结器相连结),另一只手将垫片、螺母装好。
2020/4/3
图1软横跨预制前放线紧线示意图
18
4) 按红油漆标记及下料图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 夹。预制横向承力索或上部固定绳。
5) 在横承力索线夹的U型环内安装直吊弦,预制上部固定 绳,则在单耳定位环线夹的环内安装斜拉线,斜拉线安装 要求同直吊弦(见图2)。
6) 在铜包钢绞线断线标记
二、分类
1. 绝缘软横跨 2. 非绝缘软横跨
2020/4/3
2
8 直吊弦
2020/4/3
绝缘软横跨
3
双横承力索和上部 固定绳对地不绝缘
2020/4/3
非绝缘软横跨
4
软横跨不宜超过8股道,超过时 需在中间增设一根软横跨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1879年5月,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在德国柏林建成。
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运量的增长和对能源利用率的重视,电气化铁路有了很快的发展。
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成为电气化铁路为主的铁路运输业,大部分货运量是由电气铁路完成的。
全世界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逐年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超过16.5万公里,占铁路营业总里程的13%,而承担的运量却占铁路总运量的35%。
一些以电气化铁路为主的国家,如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一般以占铁路营业总里程的1/3左右的电气化铁路完成铁路总运量的3/4左右。
中国于1961年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凤州段。
在过去的这几十年中,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到2010年,我国铁路的电气化率预计将达到34.6%(约占国家铁路营业里程的40%以上),电气化铁路复线率将增加到68.9%,电气化铁路承担的客货运量将占铁路总运量的65%以上。
几条长大干线的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将普遍达到每小140~160公里,而京沈、广深、京津、沪杭、长衡等快速客运专线的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将达到每小时200公里。
我国几条主要繁忙干线的货物列车载重量将普遍达到4000~5000吨,而大秦和朔黄两条运煤专线的重载单元列车的载重量将突破1万吨。
电气化铁路的各项主要运营指标,如输送能力和通过能力、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平均总重量、电力机车的日车公里和日产量等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用电力机车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就是电气化铁路。
电气化机车上不设原动机,其电力由铁路电力供应系统提供。
该系统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构成。
来自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电经牵引变电所降压整流后,送至铁路架空接触网,电气机车通过滑线弓受电,牵引机车行驶。
供电制式分为直流制。
电气化铁路与现有其他动力牵引的铁路相比,具有的优越性是能源节省,其热效率可达 20%~26% ;运输能力大,功率大,可使牵引总重提高;运输成本低,维修少,机车车辆周转快,整备作业少、耗能少;污染少,粉尘与噪声小,劳动条件也较好等。
接触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为了把导线悬挂到支柱并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必须有一套中间装置,这就是所谓的支持装置。
支持装置包括腕臂、软横跨和硬横跨。
本设计除了涉及到接触网的其他知识外,重点介绍作为接触悬挂支持结构之一的硬横跨。
硬横跨是电气化铁路发展初期,欧洲国家就有较广泛的应用,他的优点是形式单一、结构简单、便于机械化施工。
后来,硬横跨又逐渐被软横跨所取代。
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而硬横跨的优点在高速铁路中显现出来,所以,在国外,如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硬横跨又被重新广泛地采用。
1.硬横跨的形式1.1硬横跨的基本形式硬横跨多用于全补偿链型悬挂的站场上,一般是为固定承力索中心的锚结绳而设立的。
时速200km区段,车站正线一般采用带吊柱(吊柱本体采用双槽钢焊接)的门型硬横梁结构,如图1—1所示。
股道数较多的大站纯站线侧采用带上下部定位索的门型硬梁结构,如图1—2所示。
硬横梁一般采用格构式横梁。
图1—1图1—2硬横跨不仅具有机械上独立、股道之间不产生影响、事故范围小、结构稳定、抗震动、抗风性能好、稳定性强等优点,而且硬横跨具有较好的刚度,稳定性高,能改善弓网受流,因而又具有磨耗小、可降低离线率等一系列优点。
1.2 新型斜拉式硬横跨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新型的硬横跨—斜位式硬横跨。
我国长沙站就采用这种硬横跨。
1.2.1 斜拉式硬横跨的形式斜拉式连续硬横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一般斜拉式连续硬横跨,另一种为大跨度斜拉式连续硬横跨。
一般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的横梁面形式为边长500mm正三角形,上弦杆为一根89的无缝钢管,下弦杆为两根76的无缝钢管,支柱为4m高外径为300mm的圆钢柱。
一般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的安装示意图1:“一般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的安装示意图”。
大跨度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的横梁断面形式为边长600mm正三角形,上弦杆为一根102的无缝钢管,下弦杆为两根102的无缝钢管,支柱外径为300mm的圆钢柱。
大跨度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的安装形式见图2:“大跨度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的安装示意图”。
图1 一般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的安装示意图图2 大跨度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的安装示意图﹙1﹚斜拉式硬横跨的性能特点及优点硬横跨结构对横梁和钢柱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从保证现场安装顺利方面,要求有简单方便的连接型式,从制造方面,确定一套完整的工艺装备、胎模、卡具以及一系列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工厂分段制造,现场顺利安装。
斜拉式连续硬横跨,具有以下特点:a.斜拉式连续硬横跨跨越能力大,单跨的设计跨度为17~28m,个别地方的单跨跨度为38m,每组硬横跨实际长度超过了60m。
b.斜拉式连续硬横跨与普通便横跨相比,受力更均匀,内力分布合理,更能充分利用材料。
c.既能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又做到经济、合理、适用、美观。
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结构不仅具有普通横跨的优点—整体稳定性好,还可大大提高接触悬挂的稳定性,减少受电弓的离线率,便于接触悬挂调整,减少维修工作量,节约维修费用,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1〉与采用抱箍型式连接的硬横跨相比,制造精度与安装误差要求较低,更便于工厂加工和现场安装。
〈2〉结构型式简洁轻巧,改善了电气化铁路尤其是车站的面貌。
〈3〉斜拉式连续硬横跨由于斜拉杆的作用,大大减少了梁自重产生的弯矩,梁截面尺寸小,因此节省了钢材。
〈4〉斜拉式连续硬横跨支柱柱底的弯矩小,如硬横跨与雨棚合架,对雨棚的作用荷载小,可大大减少雨棚的土建投资或雨棚的加固费用。
2.硬横跨结构与基础选用2.1选用说明根据跨度的大小和安装地点的不同,硬横跨按结构分为两大类:角钢结构式矩形断面硬横跨(角钢硬横跨)和钢管结构式三角断面硬横梁(钢管硬横梁)。
通过吊柱安装接触悬挂。
硬横跨横梁与支柱采用抱箍式连接或法兰盘连接,横梁分若干段,梁段间通过法兰连接。
角钢结构硬横跨的支柱采用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跨度25mm及以下)或与横梁结构相同的角钢支柱(跨度25~40m或跨度25m以下承受负荷较大的硬横跨),钢管结构硬横跨支柱采用环形等径截面钢管柱。
钢管结构硬横跨主要用于车站风雨棚范围内,其余地点一般采用角钢结构硬横跨。
2.1.1硬横跨规格型号符号说明采用混凝土支柱的角钢硬横跨表示为:YHK-H-“L”;采用角钢支柱的角钢硬横跨表示为: YHK-J-“L”;采用钢管硬横跨表示为: YHK-G-“L”;其中YHK表示硬横跨,H、J、G分别表示混凝土支柱的角钢硬横跨、角钢支柱的角钢硬横跨和钢管硬横跨,L表示硬横跨的跨距,一般为硬横跨两侧支柱中心间的距离(m)。
硬横跨制造时,横梁长度应根据现场实测跨距值确定。
硬横跨跨度及支柱高度范围参见表2—1。
表中支柱高度和硬横跨质量随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是最终准确值。
YHK-H-20和YHK-H-25的质量仅为一根横梁的质量,其余型号的硬横跨质量为一根横梁和两根支柱的质量,以上均为含吊柱的质量。
表2—1 硬横跨跨度及支柱高度2.2基础选用1.角钢硬横跨选择﹙1﹚跨距L=20~25m时① 横梁横断面尺寸为500mm ×600mm 。
② 支柱选用:支柱型号GQ100/12,Φ400型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支柱断面直径400mm.支柱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
① 基础选取如表2—2所示。
表2—2 基础选用﹙2﹚跨距L=25.1~30m 时① 横梁横截面尺寸为800mm ×800mm 。
② 支柱选用(GY 表示格构式角钢支柱)支柱型号:GY1-H,GY2-H 。
其中H 表示支柱高度(m ),如表2—3所示。
表2—3 支柱型号选用(m )主角钢选用如表2—4所示。
表2—4 主角钢选用③ 基础选用(底部:800mm ×800mm ,顶端:800mm ×800mm ),如表2—5所示 。
表2—5 基础选用﹙3﹚跨距L=30.1~40m时①横梁横截面尺寸800mm×1000mm。
②支柱选用支柱型号:HY3-H,HY4-H。
其中H表示支柱高度(m),如表2—6所示。
2—6 支柱型号选用主角钢选用如表2—7所示。
支柱选用如表2—8所示。
表2—7 主角钢选用表2—8 支柱选用③基础选取(底部:底部:800mm×800mm,顶端:800mm×800mm),如表2—9所示。
表2—9 基础选用2.钢管横梁选用﹙1﹚横梁型号:PB-L。
钢管硬横跨跨距L=20~25m时,断面尺寸600mm×520mm。
支柱断面直径为350m。
﹙2﹚支柱选用支柱型号:R-H,其中R1表示等径钢管支柱,H表示支柱高度,如表2—10所示。
表2—10 支柱型号选用⑶基础选用如表2—11所示。
表2—11 基础选用3.硬横跨吊柱选择﹙1﹚吊柱型号:D-Y。
其中H表示吊柱长度,吊柱Y表示为Y型结构形式,两柱脚间的距离约为1.1~1.3m(一般选用1.3m),柱脚至两斜腿相交处的垂直距离为0.7m,吊柱的总长度H为3000~3600mm。
﹙2﹚吊柱的选用:吊柱的允许弯矩(两斜腿相交处)为20KN·m(标准值),只要不超过该值,无论悬挂几支,均可以选用D-H型吊柱。
﹙3﹚由于横梁有拱高,吊柱的两个柱脚可能不等高,可以通过安装调节垫板调整柱脚高度,安装的吊柱呈竖直状态。
4.硬横跨安装高度(如表2—12所示)表2—12 硬横跨安装高度5.因考虑到腕臂上定位器的安装及与吊柱相邻股道上腕臂反定位的安装,将吊柱的安装限界及线间距要求统一如下:﹙1﹚一般情况下正线上吊柱的限界为 2.3m ,站线吊柱的限界直线为 2.2m ,曲线为2.3m 。
﹙2﹚安装后的吊柱与侧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1.6m ,当邻侧线路为道岔柱或转换柱时,该值不应小于1.9m 。
按照上述要求,安装吊柱的两线间距离应满足要求,即:正线与站线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4.6m ,邻侧为道岔柱时不小于5.0m ;站线与站线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4.2m ,邻侧为道岔柱是不小于4.6m 。
6.硬横跨施工说明﹙1﹚如无特殊原因同一组硬横梁的基础顶面应等高。
﹙2﹚两侧基础螺栓群中心连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
﹙3﹚基础施工应按基础安装图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基础顶面至轨面的距离一致。
﹙4﹚基础施工完成后,应测量两侧基础中心间的距离,按照实测横向跨距向厂家订货。
﹙5﹚硬横梁的组装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安装时应选择合适的吊点起吊,待梁柱连接螺栓全部穿入后再卸取吊钩。
7.钢接硬横跨硬横梁运抵工地后,应按生产厂提供的《技术条件》进行外观检查,其主要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1﹚全梁跨度的允许偏差:30m<L<40m为±25mm; L<30m为±1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