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刺激法-音高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

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二弓欣(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本实验是通过恒定刺激法测量被试对声音频率的差别阈限。

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

实验时被试需头戴耳机,在及其安静下环境下,对电脑给出的声音频率进行分辨。

之后记录个人数据,用直线内插法算出单个被试的差别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前言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是费希纳提出的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主试依照理论以及前人经验选出5-7个比较刺激,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

刺激随机呈现50-200次不等。

根据实验要求被试可以做出的回答有两种,二类回答与三类回答。

两类回答,要求被试做出判断后回答高或低。

三类反应则是要求被试回答高、低与相等。

结果需要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

直线内插法,是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

然后再从纵轴的50%或75%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a点,从a点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其值就是绝对阈限。

2.方法2.1 被试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

2.2 仪器与材料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与耳机。

实验材料为电脑播放的频率为1000Hz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分别与985Hz、990Hz、995Hz、1010Hz、1015Hz进行比较。

刺激出现的顺序随机。

其余参数设置相同。

2.3 实验过程被试将1号反应盒与耳机安装好后进入实验,屏幕将出现预备,提醒被试集中注意力后,之后计算机先后发出任意两个频率的声音(频率可能相同可能不同)两个声音之间有短暂间歇。

之后屏幕出现请判断两个声音的提示,若被试认为第二个频率高于第一个,则按反应盒上的+,反之,则按-,若认为两个声音频率一致,则按=。

韦伯定律实验优秀报告

韦伯定律实验优秀报告
比较刺激判断为"低"的次数(百分比)
------------------------------
292
294
296
298
300
302
304
306
308
------------------------------
以上图表为标准刺激等于300Hz时被试的判断百分比及曲线
------------------------------
2方法
被试
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生一名,女,年龄18,听力正常
仪器或材料
仪器:计算机,耳机,反应键和PsyTech实验教学软件
材料:标准刺激有三种可供选择:300、600、1200Hz。与标准刺激配对呈现的比较刺激有9个,这些比较刺激围绕着标准刺激,步长为5Hz。以标准刺激为600Hz为例,比较刺激依次为:580、585、590、595、600、605、610、615、620Hz。
10. 600 600高970
11. 600 580低233
12. 600 600高427
13. 600 595高331
14. 600 605高331
15. 600 585低202
16. 600 585低235
17. 600 620高298
18. 600 590低170
19. 600 590低2794
比较刺激判断为"低"的次数(百分比)
------------------------------
1160
1170
1180
1190
1200
1210
1220
1230
1240
------------------------------

实验三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实验三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实验三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刘蓓100940091引言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值或最小可觉差。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是测量感觉阈限三种方法之一。

通常由恒定不变得5~7个刺激组成,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在5%左右。

用该法测定差别阈限要呈现两类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几个变异刺激。

一般情况下,经常确定一个能被感觉的某一个刺激强度为标准刺激。

变异刺激的确定,要视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所确定的反应变量指标来确定。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用恒定刺激法来测定差别阈限,以更好掌握如何使用恒定刺激法。

2 实验方法被试:一名21岁女大学生试验仪器:重量鉴别器,白纸若干,眼罩一只。

实验程序:1取重量为100g 的圆柱体为标准刺激,取88g,92g,96g,100g,104g,108g 和112g 的圆柱体作为比较刺激。

用白纸制作出七张标签,分别标上1、2、3、4、5、6、7,依次代表上述重量。

让被试随机抽取350次,并保证每张签被抽取的次数均为50次。

2 将被试抽取的标签编制成顺序列表,并在之后的实验中将比较刺激按照此顺序呈现给被试,以保证刺激出现的随机性。

3 让被试坐在桌边,手心朝上,同时要求被试带上眼罩,给予被试指导语:“稍后你的手上会同时放上两个物体,请你比较两物体的重量,然后告诉我哪个更重或是二者重量相等”。

将变异刺激按照之前的顺序列表与标准刺激同时逐次放入被试左右手中,并注意平衡位置误差,例如代表88g比较刺激第一次出现时可置于被试左手,标准刺激置于右手,那么88g 第二次出现时就要置于被试右手。

4 记录被试比较结果,主试将被试报告感觉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重、轻、相等等情况分别记为“+”、“—”、“=”。

5 根据数据结果计算被试的重量感觉阈限。

3结果从实验数据看,无论比较刺激是重于还是轻于标准刺激,被试对比较刺激的评价结果几乎包含了所有可能结果,认为88g等于或重于100g,112g等于或轻于100g的情况也有出现,根据被试观点得出的实验数据用平均z分数法计算,统计被试“+”栏成绩,,由P-Z转换表得,刺激S/g P Z值88 8 -1.4192 26 -0.64 92g的平均Z, 0.9296 46 -0.1100 62 0.31104 72 0.58108 70 0.52 108g的平均Z ,1.81112 76 0.7192g所对应的平均Z分数为-0.72,108g所对应的Z值为0.91,则108 – 92 = 0.91 SD - ( -0.72 SD)得到SD=9.8,则MD = 92 + 0.72 * 9.8 = 99.1,由此,被试的感觉上限为99.1g.根据同样方法可得被试的感觉下限为92.7,所以(1)被试的重量感觉阈限为92.7~99.1,(2)不肯定间距=上限—下限= 99.1 – 92.7 = 6.4(3)差别阈限= 1/2不肯定间距= 3.2具体结果详见表1:表1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的结果频数频率频数频率频数频率比较刺激(/g)+ + ——= =88 4 0.08 34 0.68 12 0.2492 13 0.26 26 0.52 11 0.2296 23 0.46 17 0.34 10 0.20100 31 0.62 15 0.30 4 0.08104 36 0.72 10 0.20 4 0.08108 35 0.70 11 0.22 4 0.08112 38 0.76 7 0.14 5 0.104 讨论从实验过程来看,用恒定刺激法测定被试的感觉阈限由于恒定刺激法要求的刺激数量较少,且被试事先并不会知道刺激的类型,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增加了实验的准确性。

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今天咱们聊聊音高差别阈限这个有点高大上的话题,不过别紧张,我会给大家讲得通俗易懂,绝对不枯燥。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能听出来音乐中一个音符的变化,而有些人听着就像耳边风?大家听音高的能力并不一样,像是你听到一个音符变高了,另一位可能觉得没啥变化,甚至可能认为两个音符完全一样。

这种现象背后,原来有个叫“音高差别阈限”的东西在作祟。

啥意思呢?就是你能分辨出两个音符的音高差异的最小值。

简单来说,如果你把两段声音一个调高一点,另一个调低一点,能感觉到差别的那个最小的音高变化,就叫差别阈限。

为了弄清楚这个差别到底有多小,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恒定刺激法来做实验。

就像在做考试前的练习题一样,设定一个“标准”的声音,然后反复测试,看看被测者能分辨出多少变化,最后得出那个最小的差异。

说白了,这就是恒定刺激法的一个核心理念。

实验的过程其实挺有意思的,科学家会拿出一个标准音符,比如说“中音C”,然后播放一组声音,里面有的和“中音C”一模一样,有的则是稍微高或者低一点点。

被测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听觉判断,哪一个和标准音符最接近。

哇,想想这画面,有点像玩耳朵版的“找不同”游戏,对吧?在这个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地方来了。

不同的人耳朵对这些音高的敏感度真的是大不相同。

有的人在一个“滴水不漏”的音高变化下就能察觉到,简直耳朵是个“雷达”,一点点变化都不放过;但也有些人,哎呀,可能要音高变化大一些才能听得出来,甚至完全没察觉到。

所以啊,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测试结果,而这些结果直接决定了个体的差别阈限是多少。

我们可以用数字来描述这个差别,比如说音高变化的最小值是一个频率单位,通常是赫兹(Hz)。

你看,这个数字看起来挺吓人的,实际上它代表的只是我们耳朵能分辨出来的最小音高差异而已。

讲到这儿,大家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其实这跟你们每天听歌也有关系。

你可能会发现,有些人唱歌超准,而有些人好像不管怎么调,音高总是和歌曲不合拍。

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实验报告

题目: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两点阈测试仪,选用一名被试,分别对12mm到17mm这六个距离进行了测试,每组测试十次,每次随机选取刺激位置(胳膊或者手背),本实验运用恒定刺激法对两点阈进行了简单的测定,得出该被试的两点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绝对阈限一.引言1. 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本实验既是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先要选取少数刺激,一般为5-7个,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然后将选定的刺激以预先随机的次序呈现给被试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

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定的刺激最大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0%。

选定的刺激最小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10%。

2.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两点阈来学习恒定刺激法测绝对阈限。

二.方法1.被试: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名男生 20岁2.仪器:两点阈测定仪3.实验过程:(1)预备实验:选取固定呈现的五个刺激,首先选取最强和最弱的刺激:给被试几个刺激,每个部位的每个刺激呈现40次,要求被试报告“两点”还是“一点”,记录结果,找到不低于90%感觉到“两点”和不高于10%感觉到“两点”的两个刺激,为最强和最弱的刺激。

然后在最强和最弱的刺激中间等距取4个刺激,最后这6个刺激为固定刺激。

(2)随机次序:用抓阄的方式选取5个不同刺激的呈现顺序,同样用抓阄的方法选出每次扎的位置和点数(用A1,A2,B1,B2分别表示手背一点,手背两点,手臂一点,手臂两点),注意每次做完要更换一次顺序。

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音高这东西啊,就像天空中的风筝,看似简单却难以捉摸。

这次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它的差别阈限,那可真是一场奇妙又有点搞笑的探索之旅。

想象一下,音高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你的耳朵里蹦跶。

我们用各种不同音高的声音去刺激耳朵这个小房子,看看它什么时候能察觉到这些小精灵的不同。

实验开始啦,那些声音就像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小怪物。

有的声音低沉得像老乌龟在慢慢爬,咕噜咕噜的;有的声音高亢得像火箭发射,嗖的一下就冲到你的脑袋里。

我们不断地给耳朵这个小听众播放这些声音,就像给它举办一场超级奇怪的音乐会。

而差别阈限呢,就像是一道神秘的门槛。

这些音高小怪物们必须跨过这道门槛,耳朵才能大喊“嘿,我发现你们不一样啦”。

有时候啊,两个音高的差别小得像蚂蚁和蚂蚁腿的区别,耳朵就傻傻分不清,就像一个近视眼没戴眼镜在雾里看花。

在实验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音高侦探。

仔细地观察耳朵的反应,记录下每一个蛛丝马迹。

有时候耳朵很机灵,稍微有点变化就察觉到了;有时候又很迟钝,就像在睡大觉的懒猫,对那些细微的音高变化毫无反应。

那些恒定的刺激声音,就像是一群排队等待检阅的士兵。

而耳朵就是那个严厉的教官,在判断哪个士兵站得高了一点,哪个士兵站得低了一点。

可是这个教官有时候也会犯错,把两个差不多高的士兵当成完全一样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音高的世界真是充满了神奇。

差别阈限就像一把隐藏在音高王国里的小钥匙,打开了我们对耳朵感知能力的新认识。

就好像我们原本以为耳朵是一个简单的小盒子,现在才发现它里面有无数个小机关,差别阈限就是其中一个很有趣的小机关。

这次实验就像是一场和音高的小游戏,虽然过程中有点像在迷宫里乱转,一会儿觉得自己找到了出口,一会儿又发现走进了死胡同。

但最后啊,还是成功地摸清楚了一点音高差别阈限的小秘密。

这就像是在一堆乱麻里找到了一根闪闪发光的金线,虽然这根金线还不是那么完美,但也是一个超级有趣的发现呢。

以后再听到各种音高的声音,我就会想起这次超级有趣又有点搞怪的实验啦。

恒定刺激法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JGW—B实验操作台重量测量仪,选取一名大一男被试,以100克为标准刺激,以88g到112g之间间隔为四的7个重量作为比较刺激,要求被试做轻重相等的三类反应,对重量的差别阈限进行了单盲测量。

通过实验所得该被试的重量的差别感觉阈限为2.2g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三类反应直线内插法时间误差1.引言:差别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1],在操作上的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

1846年他发表了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常以k=△I/I这个等式来表示(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

后来费希纳(G. T. 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

但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由韦伯定律推导出费希纳定律P=K㏒I。

[1]恒定刺激法(The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i)或(固定刺激法)是由费希纳(G. T. Fechner, 1860) 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恒定刺激法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

[2]在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若干个比较刺激。

确定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强度范围,并在该范围内选取5­7 个强度的刺激,其中一个作为标准刺激(一般为中等强度的刺激),其余作为比较刺激。

5 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

5 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

实验五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声音频率的差别阈限1.背景知识: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

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或正误法。

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是用最小变化法粗略的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值确定为要用的刺激。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在5%-10%,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

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

恒定刺激法既可以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又可以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在测定时,也要注意消除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方法是让被试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比较刺激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确定,一般选5-7个作为比较刺激,随机呈现每对刺激(一个标准,一个比较)。

用此方法测定差别阈限时,要求被试以反应按键来表示“高于”、“等于”和“低于”,分别对应于“+”、“=”和“-”键。

这样就得到一个从感到比标准刺激低到相等的差别差别阈限下限,一个是从感到相等到高的差别阀限上限。

一般是用直线内插法求得上下限,再求出差别阈限DL。

计算机的内部扬声器能够发出0-65535Hz频率的声音。

由于采用数字分频,音色和纯度的变化很小,本实验用它来测定声音频率的差别阈限,比普通的音频发生器要精确。

本实验以频率为1000Hz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分别与985Hz、990Hz、995Hz、1000Hz、1005Hz、1010Hz、1015Hz共7个频率的比较刺激作比较来测试声音频率的差别阈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定刺激法测音高的差别阈限10教科1 第9小组余华、黄文静、吴芸、王红娥、钟健有摘要随机选取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年龄均为19岁的男女生各一名,通过给被试相继呈现两个声音让被试判断后者的音高是比前者高还是低,来学习用恒定刺激法来测定音高的差别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引言本实验是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音高差别阈限,以此来学习恒定刺激法。

差别阈限是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其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恒定刺激法也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5-10个),且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固定不变。

每随机呈现一对刺激(刺激包括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变异刺激),即请被试进行一次比较。

一般在使用恒定刺激法之前,要先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被试的阈限值,用以确定合适的变异刺激。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一般要求被试作三种回答:强、弱或相等。

这样,在总的反应系列中就可以得到两个感觉上的转折点,由此可以得到上限和下限。

有的测定中,只要求被试作出强或弱两种反应,这样能克服三种反应法所引起的阈限受自信程度影响的缺点。

但要求两种反应,显得不太自然,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75%差别阈限。

计算机的内部扬声器能够发出0-65535Hz频率的声音。

由于采用数字分频,音色和纯度的变化很小,本实验用它来测定音高的差别阈限,比普通的音频发生器要精确。

2方法与程序:2.1被试随机选取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男女各一名同学,年龄均为19岁,听力正常。

2.2仪器和材料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耳机2.3程序1)登陆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单击呈现实验简介。

点击“进入实验”按钮到“操作向导”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选择实验次数,也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2)本实验的指导语是:这个实验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声音刺激的频率差别阈限。

当屏幕上出现“注意”的指示时,您应注意听随后出现的一前一后两个声音。

请比较它们的音高。

如果您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高,就请按“红”键;如果您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低,就请按“绿”键;如果您觉得第二个声音和第一个声音一样高,就请按“黄”键。

这样一共要做几十次,每次都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保持前后一致。

请注意,要始终判断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是高、是低、还是相等。

3)预实验:一般在使用恒定刺激法之前,要先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被试的阈限值,用以确定合适的变异刺激。

在本实验开始,也采用试验的办法让被试自己选择合适的声音频率差别。

本实验采用700Hz频率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共7个比较刺激。

刺激的频率差由被试经预实验选取,预试的初始频率差为3Hz。

即:被试用700Hz的声音分别与频率差为3Hz的一组变异刺激中差异最大的691Hz及709Hz的声音各比较10次。

若两组测试的正确率均>90%,选择间距差为2Hz的一组变异刺激;若两组测试的正确率均<70%,选取频率差为4Hz的一组变异刺激;其余情况下选取3 Hz的一组变异刺激进行正式实验。

4)预实验结束后即进入正式实验阶段。

本实验共有7个变异刺激(包括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标准刺激,每对比较10次,共比较70次,完全按随机原则安排顺序。

被试按指导语要求进行实验,直到实验结束。

5)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的“数据”菜单中查看。

3结果:本实验标准刺激为700Hz,变异刺激依照被试选择的间隔而定。

700Hz以下三种,700Hz 以上三种,以及700Hz一种,共七种。

男女被试的结果分别如下表所示:3.1对女被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用直线内插法求得上差别阈限DL l=707-700=7下差别阈限DL u=700-696=4差别阈限DL=(DL l+DL u)/2=5.53.2对男被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用直线内插法求得上差别阈限DL l=704-700=4下差别阈限DL u=700-696=4差别阈限DL=(DL l+DL u)/2=44讨论在测定时,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

时间误差是呈现刺激的时间先后不同所造成的感觉上的差异会使测定的上下限偏小或偏大。

在安排呈现刺激的次序时,使标准刺激在前和在后呈现的次数相等,且是随机呈现的,这样可以使产生的时间误差在平均值中抵消。

5结论恒定刺激法可以测定音高的差别阈限6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3-30页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69-78页7附录实验中两名被试的原始数据如下:女被试测验耗时:555秒[参数表]准备时间(毫秒)=500声音间隔时间(毫秒)=1000组间间隔时间(毫秒)=2000重复次数=10=====详细反应=====序号变异刺激频率标准刺激位置反应1 704 后 -2 712 前 +3 692 后 =4 700 后 -5 692 后 -6 712 后 +7 688 后 -8 696 后 =9 712 后 +10 700 后 =11 708 后 =12 688 后 -13 708 后 +14 712 前 -15 700 前 =16 712 后 +18 704 后 +19 712 后 =20 704 前 =21 692 后 -22 700 后 =23 712 前 =24 692 前 -25 692 前 -26 696 前 -27 696 前 -28 708 前 +29 700 后 +30 696 前 =31 708 前 -32 712 前 +33 708 后 +34 700 前 +35 688 后 -36 700 前 +37 692 前 =38 688 后 +39 704 后 =40 700 前 +41 704 前 =42 704 后 =43 708 后 +44 708 后 +45 692 前 -46 712 前 +47 688 前 -48 688 前 -49 692 后 -50 696 后 =51 700 前 =52 704 前 +53 708 前 +54 688 后 -55 696 后 -56 704 后 =57 688 前 -58 712 后 =59 696 后 -60 704 前 =61 688 前 -63 696 前 +64 696 前 =65 692 前 -66 700 后 +67 708 前 =68 688 前 -69 692 后 -70 696 后 -男被试测验耗时:527秒[参数表]准备时间(毫秒)=500声音间隔时间(毫秒)=1000组间间隔时间(毫秒)=2000重复次数=10=====详细反应=====序号变异刺激频率标准刺激位置反应1 700 前 +2 688 前 =3 704 后 =4 712 前 +5 692 后 =6 700 前 -7 708 前 +8 704 前 -9 704 前 +10 688 后 =11 696 后 =12 700 后 =13 704 后 -14 692 前 +15 700 后 -16 704 后 =17 692 前 -18 696 前 -19 700 前 =20 700 前 -21 688 后 -22 688 后 -23 708 前 +25 704 前 +26 704 后 +27 712 后 +28 708 后 +29 692 前 -30 712 前 +31 688 前 -32 712 前 +33 696 后 +34 704 后 -35 696 后 +36 696 前 =37 712 后 +38 692 后 -39 704 前 +40 696 后 -41 700 后 =42 688 前 -43 708 前 +44 712 后 +45 696 前 -46 696 前 -47 692 后 -48 712 后 +49 692 后 -50 712 前 +51 700 前 +52 704 前 +53 696 后 -54 712 前 +55 692 前 -56 688 后 -57 708 后 +58 688 前 -59 708 前 +60 692 前 -61 700 后 =62 696 前 =63 708 后 +64 700 后 -65 692 后 -66 688 后 -67 688 前 -68 708 后 =70 708 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