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 声现象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苏科版优秀课件

活动时,可让学生们设计一张表格,将他们对有关 材料隔声效果的预测情况与实测结果记录下来。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6
编写 思路
渗透 STS(科学·技术·社会)观念
新课程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 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课程标准不但重视科学 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要 求。课程标准还将体现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 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 或制约。
030731
声、热、光现象
7
编写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思路 创设学生探究思考动手机会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 观点。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 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 作、交流讨论等。
这些活动,一是有趣;二是简单;三是重在体验 研究方法;四是大多数的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 不高,除个别活动用到专用仪器外,其它器材都 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本书从第一章第一节就着意引入“能量”的概念。 但在处理方法上是以一种不十分严格但较易为学生 接受的说法加以引入,并试图通过分门别类地介绍 各种学生所熟悉的能量,如声能、光能、内能、动 能、电能等,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但 较为具体的认识。
030731声、热、光现象6 Nhomakorabea能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
想一想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
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做一做 说话时,你是否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你是否感觉到 音叉在振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4
探究--过程--方法
一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发声 与发声时的区别; 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 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 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 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音叉击起的水花 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6
编写 思路
渗透 STS(科学·技术·社会)观念
新课程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 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课程标准不但重视科学 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要 求。课程标准还将体现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 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 或制约。
030731
声、热、光现象
7
编写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思路 创设学生探究思考动手机会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 观点。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 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 作、交流讨论等。
这些活动,一是有趣;二是简单;三是重在体验 研究方法;四是大多数的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 不高,除个别活动用到专用仪器外,其它器材都 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本书从第一章第一节就着意引入“能量”的概念。 但在处理方法上是以一种不十分严格但较易为学生 接受的说法加以引入,并试图通过分门别类地介绍 各种学生所熟悉的能量,如声能、光能、内能、动 能、电能等,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但 较为具体的认识。
030731声、热、光现象6 Nhomakorabea能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
想一想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
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做一做 说话时,你是否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你是否感觉到 音叉在振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4
探究--过程--方法
一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发声 与发声时的区别; 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 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 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 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音叉击起的水花 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想一想:观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敲击轨道 进行检查
声音能通过 绷直的线进 行传播
钓鱼时要 安静,怕 将鱼惊跑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声
能听到水中 音乐芯片发 出的声音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声音的介质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生活中声的传播实例
在太空里没有空气,宇航员 只能靠无线电波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以笔尖为圆心高低起 伏的波浪,一圈一圈向外扩展、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
在终点计时的人先看 到冒烟,后听到枪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新知探究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2、常温(15℃)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名称 空气 水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传播速度v/(m/s) 340 1460 3810
新知探究
一、声源
做一做,想一想
活动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 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振动;
活动2:把手放到正在播放歌曲的收音机上, 你的感受是什么?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新知探究
一、声源
观察 发声体在振动
优美的琴声来自于 青蛙“呱呱”的叫声是
琴弦的
; 由于它的鸣囊在
【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新)第二章《声现象》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课件(59张)

二、再来把握“最低”要求!!!
不知是否会有 变化,关注吧
知识点 分 项 细 目考试目标 了解 理解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传播 1.乐音的三要素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 √ √
声音的产 生和传播
乐音与 噪声
三、课时分配建议
可调整
1、§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2.2 声音的特性 3、§2.3 声的利用 4、§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5、 复习课
1.音调:
示波器可以一 直用下去了
演示实验:音叉。。。+示波器
§2.2
声音的特性
1.5课时
二、新课教学
2.响度:
演示实验:音叉+乒乓球; 鼓/录音机音箱+泡沫小球;
科学操作
§2.2
声音的特性
多次使用 逐层递进
1.5课时
二、新课教学
2.响度:
分组实验:锯条、皮筋
教学反思:
继续培养“实 验探究”能力; 设计记录实验 数据的表格; 实验结论;
分组实验:利用身边的物体发声 (声带、橡皮筋、尺)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课时
二、新课教学
2.声音的传播:
演示实验:真空铃 (介绍装置;进气/放气)
教学反思:
尝试另外一种 讲课方式; 充分发挥物理 实验的营养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课时
二、新课教学
2.声音的传播:
演示实验: (液体)大塑料桶+蜂鸣器+ 水+防水“盒”; (固体)土电话; 分组实验:划桌面;
人体各个内脏的表面对 超声波的反射能力是不 同的,健康内脏和病变 内脏的反射能力也不一 样,平常说的“B超”就 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 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 分析体内的病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说课稿(共80张PPT)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实验与收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集数据 内容标准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
初 中 物 理
分析与论证
尚贤 践贤 自强 卓越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 中 物 理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部分相对于实验版 主要是增加了一些词语, 并进行了重新梳理
尚贤 践贤 自强 卓越
一、说课标
内容 标准
尚贤 践贤 自强 卓越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
内容标准 初 中 物 理
尚贤 践贤 自强 卓越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动 手 动 脑 学 物 迷你实验室、 做 一 做 、 实 践 活 WWW ? ( 是 什 家庭实验室、 课后 理 作 业 、 实 践 活 动、作业、 么?为什么? 我的设计、自 动、请提问 怎么做?) 我评价、走向 社会、
课外 STS 、科学世界、 信息窗 单元 学到了什么
阅读材料
生活 - 物理 - 社 物理在线 会 信息库、知识 知识要点 梳理 尚贤 践贤 自强 卓越
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 初 中 物 理
在”知识与技能“这 部分相对于实验版主 要是将”初步认识 “统一为”认识“, 将”初步了解“统一 为”了解“
尚贤 践贤 自强 卓越
一、说课标(课程标准)
2.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 3. 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 5.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1. 观察经历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 4.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 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利 性做出判断的意识,学习从收集的信息中分析、归 能力,逐步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 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 有自我反思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 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有初 纳规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 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 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交流能力及不断改进的意识; 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研究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声现象》说课稿(共80张PPT)

内容标准
初 中 物 理
12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实验与收
集◇能数据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内共容信标准息资源收集证据。
初 中 物 理
13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经实历验从与物收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集◇数能据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内单容标归准类及比较。
分析与论证
初
中
物
理
14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实◇有验准与收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集数据◇能表述探究的问题、内容过标程准 和结果。
分析与论证
初
中
交流与合作
物
理
15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有实评验估与收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集◇数能据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内容的标新准 问题。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内容标准
声 现 象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8
二、说教材
1编写 特点 19
二、说教材(编写特点)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初 中 物 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一、说课标(课程标准)
5342...1..有认了了认初识解解识步机 物自物的理械然质实学能界的验及、多形操其内种态作相能多和技关、样变能技电的化,术磁运、会发能动物用展、形质简的能式的单大量,属的致的认性实历转识、验程化机物仪,和械质器知转运的,道移、 能动能物结测和量理构量力守学与一、恒 不物些声等 仅体基和内 含的本光容 有尺的、, 物度物电理了,理和知解了量磁识新解,等,能新具内而源材有容且的料安,还开及全了含发其意解有与应识相科应用,互用学等知作,研内道用关究容简规注的, 单律能过关的及源程注数其利与资据在用 方源记生与 法利录产可 、用和、持 科与处生续 学环理活发态境方中展度保法的等与护,应问科等会用题学问用。。精题简神。单。图表等描述实 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初 中 物 理
12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实验与收
集◇能数据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内共容信标准息资源收集证据。
初 中 物 理
13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经实历验从与物收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集◇数能据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内单容标归准类及比较。
分析与论证
初
中
物
理
14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实◇有验准与收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集数据◇能表述探究的问题、内容过标程准 和结果。
分析与论证
初
中
交流与合作
物
理
15
一、说课标(内容标准)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 定计划
科学探究
进◇行有实评验估与收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集◇数能据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内容的标新准 问题。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内容标准
声 现 象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8
二、说教材
1编写 特点 19
二、说教材(编写特点)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初 中 物 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一、说课标(课程标准)
5342...1..有认了了认初识解解识步机 物自物的理械然质实学能界的验及、多形操其内种态作相能多和技关、样变能技电的化,术磁运、会发能动物用展、形质简的能式的单大量,属的致的认性实历转识、验程化机物仪,和械质器知转运的,道移、 能动能物结测和量理构量力守学与一、恒 不物些声等 仅体基和内 含的本光容 有尺的、, 物度物电理了,理和知解了量磁识新解,等,能新具内而源材有容且的料安,还开及全了含发其意解有与应识相科应用,互用学等知作,研内道用关究容简规注的, 单律能过关的及源程注数其利与资据在用 方源记生与 法利录产可 、用和、持 科与处生续 学环理活发态境方中展度保法的等与护,应问科等会用题学问用。。精题简神。单。图表等描述实 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新人教版《声现象》PPT课件

在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因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天狼号爆炸収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周末爸爸带小明去看电影小明収现电影院的墙壁凹凸不平材料类似棉质且有很多小孔小明很好奇立即询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
学科素养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
第3节 声的利用
知识点 声与信息
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知识点 声与信息
超声波多用在医疗、军事、探测; 次声波多用在自然灾害检测,次声 波对人体有害.
知识点 声与能量
分辨声传递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凡是声能引起其他 物体变化的例子,就能说明声传递的是能量;声未能引 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人们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声作 出判断的例子,就说明声传递信息.
知识点 音调和响度的辨析
弦乐器包括:琵琶、古筝、二胡、扬琴等,靠弦发声. 管乐器包括:唢呐、笛子、箫、萨克斯等,靠空气柱发声.
知识点 音色
小兔子们依靠什么判断大灰狼不是妈妈呢?
大灰狼虽然模仿兔妈妈说话,但是它的音色与兔妈妈不同.
知识点 音色
波形的“高度”代表响度的高低,越高响度越大;波形的疏密程度 表示音调的高低,越密集音调越高;波形的形状表示音色,一般乐音 是规则的形状,噪音是杂乱无章的.
知识点 音调
有些声音听不到是因为声音“太小了”,或是因为频率不在可听 声范围内.
知识点 响度
医生用的听诊器是靠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的.
知识点 响度
在平时我们所说的“高声大叫”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 并不是指音调的高低,而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而“男 高音”“女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的高低,而不是 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
学科素养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
第3节 声的利用
知识点 声与信息
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知识点 声与信息
超声波多用在医疗、军事、探测; 次声波多用在自然灾害检测,次声 波对人体有害.
知识点 声与能量
分辨声传递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凡是声能引起其他 物体变化的例子,就能说明声传递的是能量;声未能引 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人们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声作 出判断的例子,就说明声传递信息.
知识点 音调和响度的辨析
弦乐器包括:琵琶、古筝、二胡、扬琴等,靠弦发声. 管乐器包括:唢呐、笛子、箫、萨克斯等,靠空气柱发声.
知识点 音色
小兔子们依靠什么判断大灰狼不是妈妈呢?
大灰狼虽然模仿兔妈妈说话,但是它的音色与兔妈妈不同.
知识点 音色
波形的“高度”代表响度的高低,越高响度越大;波形的疏密程度 表示音调的高低,越密集音调越高;波形的形状表示音色,一般乐音 是规则的形状,噪音是杂乱无章的.
知识点 音调
有些声音听不到是因为声音“太小了”,或是因为频率不在可听 声范围内.
知识点 响度
医生用的听诊器是靠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的.
知识点 响度
在平时我们所说的“高声大叫”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 并不是指音调的高低,而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而“男 高音”“女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的高低,而不是 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二章《声现象》课件(52张PPT)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 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 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 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 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提示:可以测量声音在空气中,水中的 速度;超声波的速度等 注意: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情景
情景体验· 探索发现
小明喜欢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一次他将一把 钢尺按在桌上,一端伸出桌边,长度为钢尺的 1/3,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比较“尖细”,他知 道这是钢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其后他把钢尺 的2/3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力度相同),听到 的声音比较“粗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堂小练习
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 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 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 “高”、“低”指的是______.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 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 的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 声体的______有关
易忽略点提醒 声音的高低是平常我们所感受到的声音的 “尖细” 和“低沉”,而不是我们所听到声音的大小,如牛 的声音比蚊子的声音响,但它的音调低,人的 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同动 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围不同;
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时,我们采用在相同 力度下,改变一个物体的粗细、长度等方法, 改变物体的振动快慢,比较物体发声音调的变 化。此类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 不同音调,显示的波形不一样,如女同学的音 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 ______ 一些;
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音调、超声波和次声波

讲授新课
(2)频率 意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简称赫; 符号:Hz. 若物体每秒振动20次,则其振动频率为20Hz.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小结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振动得越快,则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动得越快,则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讲授新课
(3)超声与次声 1.声波的频率范围:在10-4Hz到1012Hz之间,人耳能 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电压
[目的] 1、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电压. 2、研究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器材] 小灯泡(灯座)2个,电压表,电源,导线,电键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的电压
[步骤]
1、设计电路图并连接 实物图,使两个小灯 泡连接成并联电路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的电压
[步骤]
和大人一起读
想一想,说一说:唐僧师徒一行四 人都有谁?各有什么特点?
想想练练
如下图所示,电源由三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 开关闭合后,已知 的示V1 数为1.5V,则 的 示数V为 4.5V, 的示V2 数为 3V。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讲授新课
次声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
率范围
超声
20Hz
20000Hz
讲授新课
你知道蝙蝠是怎样判断目标的位置的吗?
蝙蝠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导航的。
讲授新课
火山
风
暴
与
次声
海 啸
地震
课堂小结
1.定义: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 频率小,音调低 3.听感表现: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 低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教材8年级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第一章 声现象)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
教学结构的比较(声现象)
◇ 传统教材
◇ 课程标准教材
•声音是什么 声波,声能 •声音的特征 声速 •令人厌烦的噪声 -来源,危害,控制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 次声波
030731 声、热、光现象 3
一、 声音是什么?
活动2.1 探究声音的产生
试一试
视频:吸管发声
一张纸,或一根橡皮筋,或一个笔 帽, 或一杯水,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 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 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说话时,你是否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你是否感觉到 音叉在振动
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音调、响度和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030731
声、热、光现象
设计 思路
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和 呈现顺序作了适当调整
第1节,以探究“声音是什么”为切入口和 主线,除了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 外,还介绍了有关声波、声能等重要概念, 把有关声速的知识移到第2节“声音的特征” 中去研究。 把“声音的等级”的知识移入第3节,结合 噪声的危害加以介绍; 把“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放入第4节,作为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参照物”加以介绍。
WWW 第4题: (p14)
给动物发出的声音分类注意生活中各种动物 声 音 (记住昆虫也是动物)发出 的声音,把这些声音分门别类填入如图所示的 方框内。 把你所列的表格与同伴们交流,并做好准备, 说明为什么要如此分类。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0
“分类”方法 案例
WWW 第5题:“自制乐器并给乐器分类”;
030731 声、热、光现象 5
编写 思路
简化概念,用渗透的方式使学 生领悟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内涵
以往的作法通常是,一涉及到新概念,就急于对其 内涵和外延作严格的界定,这种思维定式或许是学 科本位的一种反映。现今的处理方法反映的却是一 种新的理念;把着眼点放在对有关现象,特别是学生 熟悉现象的描述上,不过分纠缠概念的抽象定义, 不追求“一步到位”。 本书从第一章第一节就着意引入“能量”的概念。 但在处理方法上是以一种不十分严格但较易为学生 接受的说法加以引入,并试图通过分门别类地介绍 各种学生所熟悉的能量,如声能、光能、内能、动 能、电能等,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但 较为具体的认识。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2
设想
借助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 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
本章特意选择了一些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学生体 验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的活动,例“比较材料的 隔音性能”等。 对于“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活动,只有过 程性要求,没有终结性要求。设置这一活动,重 在学生参与,重在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 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提出问题→进行 猜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检验→交流。 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活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8
创设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情景
030731
声、热、光现象
9
分 类 方
法Hale Waihona Puke 在把某些特征相类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称为分 类。你可以根据大小、形状、用途和其他一些重要特征 来进行分类。科学家们也象图书管理员一样,用分类的 方法把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对事物进行分门 别类以后,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030731 声、热、光现象 6
能 量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 石头、能使小颗粒悬浮,表明声具 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P22
宇宙间任何地方的任何变化,从宇宙大炸 到眨一 下眼皮都意味着有能量存在。能量可以导 致事物的发生,引起物质的变化,它无处不在, 并有多种形式。其中有的形式的能由于被人们用 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此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听 见的声音便是一种能,叫做声能;看见的光也是 一种能,叫做光能;感到的热也是一种能,叫做 热能。运动和电是我们每天都使用的另外两种形 式的能,分别叫做动能和电能。迄今为至,我们 所利用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4
想一想
做一做
030731
声、热、光现象
4
探究--过程--方法
一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发声 与发声时的区别; 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 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 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 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音叉击起的水花 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3
案例:活动1.7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 1)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 和音调。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盖上盒盖,声音 有什么变化? (2)收集各种可使钟的声音变小的材料(例如衣 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包 装材料等),你和同伴不妨先预测所用的每种材 料隔声性能的好与差。 (3)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闹钟声的传出,并 设计 一 种简 易 的方 法 测试 各 种材 料 的隔 声 效果 (每次一种)。 (4)根据测试结果,按隔声最好到最差的顺序列 出你所使用的材料。
030731 声、热、光现象 7
编写 思路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创设学生探究思考动手机会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 观点。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 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 作、交流讨论等。 这些活动,一是有趣;二是简单;三是重在体验 研究方法;四是大多数的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 不高,除个别活动用到专用仪器外,其它器材都 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关于如何给有关乐器分类,可以按管乐器、 弦乐器、打击乐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其他 自定的标准,例如可按气体、固体和液体发 声等给它们进行分类,不必要也不宜强求一 致。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1
分类方法// 噪声的来源
关于噪声的来源, 要求学生结合如图 所示的内容和自己 在生活中的感受进 行分析、讨论,并 尝试将它们分类; 关于噪声的来源及 其分类,只有过程 性要求,没有终结 性要求。 p15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第一章 声现象)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
教学结构的比较(声现象)
◇ 传统教材
◇ 课程标准教材
•声音是什么 声波,声能 •声音的特征 声速 •令人厌烦的噪声 -来源,危害,控制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 次声波
030731 声、热、光现象 3
一、 声音是什么?
活动2.1 探究声音的产生
试一试
视频:吸管发声
一张纸,或一根橡皮筋,或一个笔 帽, 或一杯水,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 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 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说话时,你是否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你是否感觉到 音叉在振动
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音调、响度和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030731
声、热、光现象
设计 思路
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和 呈现顺序作了适当调整
第1节,以探究“声音是什么”为切入口和 主线,除了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 外,还介绍了有关声波、声能等重要概念, 把有关声速的知识移到第2节“声音的特征” 中去研究。 把“声音的等级”的知识移入第3节,结合 噪声的危害加以介绍; 把“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放入第4节,作为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参照物”加以介绍。
WWW 第4题: (p14)
给动物发出的声音分类注意生活中各种动物 声 音 (记住昆虫也是动物)发出 的声音,把这些声音分门别类填入如图所示的 方框内。 把你所列的表格与同伴们交流,并做好准备, 说明为什么要如此分类。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0
“分类”方法 案例
WWW 第5题:“自制乐器并给乐器分类”;
030731 声、热、光现象 5
编写 思路
简化概念,用渗透的方式使学 生领悟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内涵
以往的作法通常是,一涉及到新概念,就急于对其 内涵和外延作严格的界定,这种思维定式或许是学 科本位的一种反映。现今的处理方法反映的却是一 种新的理念;把着眼点放在对有关现象,特别是学生 熟悉现象的描述上,不过分纠缠概念的抽象定义, 不追求“一步到位”。 本书从第一章第一节就着意引入“能量”的概念。 但在处理方法上是以一种不十分严格但较易为学生 接受的说法加以引入,并试图通过分门别类地介绍 各种学生所熟悉的能量,如声能、光能、内能、动 能、电能等,使学生对能量的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但 较为具体的认识。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2
设想
借助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 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
本章特意选择了一些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学生体 验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的活动,例“比较材料的 隔音性能”等。 对于“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活动,只有过 程性要求,没有终结性要求。设置这一活动,重 在学生参与,重在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 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有关要素:提出问题→进行 猜测→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检验→交流。 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活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8
创设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情景
030731
声、热、光现象
9
分 类 方
法Hale Waihona Puke 在把某些特征相类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称为分 类。你可以根据大小、形状、用途和其他一些重要特征 来进行分类。科学家们也象图书管理员一样,用分类的 方法把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对事物进行分门 别类以后,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030731 声、热、光现象 6
能 量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 石头、能使小颗粒悬浮,表明声具 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P22
宇宙间任何地方的任何变化,从宇宙大炸 到眨一 下眼皮都意味着有能量存在。能量可以导 致事物的发生,引起物质的变化,它无处不在, 并有多种形式。其中有的形式的能由于被人们用 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此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听 见的声音便是一种能,叫做声能;看见的光也是 一种能,叫做光能;感到的热也是一种能,叫做 热能。运动和电是我们每天都使用的另外两种形 式的能,分别叫做动能和电能。迄今为至,我们 所利用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4
想一想
做一做
030731
声、热、光现象
4
探究--过程--方法
一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发声 与发声时的区别; 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 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 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 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音叉击起的水花 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3
案例:活动1.7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 1)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 和音调。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盖上盒盖,声音 有什么变化? (2)收集各种可使钟的声音变小的材料(例如衣 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包 装材料等),你和同伴不妨先预测所用的每种材 料隔声性能的好与差。 (3)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闹钟声的传出,并 设计 一 种简 易 的方 法 测试 各 种材 料 的隔 声 效果 (每次一种)。 (4)根据测试结果,按隔声最好到最差的顺序列 出你所使用的材料。
030731 声、热、光现象 7
编写 思路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创设学生探究思考动手机会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 观点。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 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 作、交流讨论等。 这些活动,一是有趣;二是简单;三是重在体验 研究方法;四是大多数的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 不高,除个别活动用到专用仪器外,其它器材都 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关于如何给有关乐器分类,可以按管乐器、 弦乐器、打击乐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其他 自定的标准,例如可按气体、固体和液体发 声等给它们进行分类,不必要也不宜强求一 致。
030731 声、热、光现象 11
分类方法// 噪声的来源
关于噪声的来源, 要求学生结合如图 所示的内容和自己 在生活中的感受进 行分析、讨论,并 尝试将它们分类; 关于噪声的来源及 其分类,只有过程 性要求,没有终结 性要求。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