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课件:受力分析

初中物理课件:受力分析

01
03
答案解析: 物体向左运动时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 未知方向的拉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的大小和方向。
04
C.加速度大小为15m/s²,方向向右 D.加速度大小为 15m/s²,方向向左
THANKS
感谢观看
进阶练习题
01
题目3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粗 糙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 向右的拉力F=10N的作用而做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0.2,求物体运动的加 速度大小。
02 答案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 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重力概念
总结词
掌握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方向和大小。
详细描述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 小。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即G=mg。
弹力概念
总结词
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掌握弹 力的方向和大小。
详细描述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力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大小与形变 程度有关。弹力的大小与施加外力的 大小、物体的材料、温度等因素有关 。
答案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综合练习题
题目6: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 左运动,已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0N,方
向向右,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为( )
输标02入题
A.加速度大小为5m/s²,方向向右 B.加速度大小为 5m/s²,方向向左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
总结词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需要考虑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同时要特别注意重力在斜面上 的分力。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图及思考方法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图及思考方法

受力分析一、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二、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图1图2 图3图5 图6 图7图9图11图10图12图8图4图19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图20 图21图13v图15v图16图14物体处于静止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图17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图18图22物体处于静止(请画出物体受力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况)图23三、分别对A 、B 两物体受力分析:(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F图24 物体处于静止 F 图25 v 图26 物体刚放在传送带上 图27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28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杆与半球面之间光滑 图29 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杆与竖直墙壁之间光滑 图30 杆处于静止状态 图31 OA B C图32匀速上攀 图33 v v 图34匀速下滑 A B F图36A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两物体均静止 A B 图37 F 图42 B v A A 、B 两物体一起匀速下滑 A 、B 、C 两物体均静止 B C图38A A 随电梯匀速上升v(4)(6)(7)(5) (9)(8)(13)(14)(15)滑轮重力不计(10) (11)(12)(1) (2)(3)水平地面粗糙水平地面粗糙碗光滑 以下各球均为光滑刚性小球(16) (17)(18)(19)(20)(21)三球静止(25) (26) (27)小球A静止(22) (23) (24)OPAO表面粗糙,OB表面光滑分别画出两环的受力分析图(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37)(38)(39)(40) (41) (42)A、B匀速运动A、B匀速运动(37)(38)(39)(40)A、B、C三者都静止,分别画出ABC三者的受力图分别画出各物块的受力分析图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试题A物体都静止,分析A物体的受力情况解:①因为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②根据题干图可知A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力F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水平方向肯定还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因为A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合力为零.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③因为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推力F,根据平衡力的条件,一定受到墙壁向左的推力.④分析本题关键是知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所以A物体受到重力,水平面向上的支持力,和倾斜的墙面虽然接触,但是没有挤压,所以没有相互作用力.如图:猫虽往上爬(43) (44) (45)(46)(47)(48)猫虽沿杆往上爬,但不能上升,保持在原来的高度。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示意图-方法详解与例题精选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示意图-方法详解与例题精选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示意图方法详解与例题精选方法详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采用“三定三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三定”(1)定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面出作用点,压力作用点在接触面中心去,其他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物体重心上。

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就将重心作为这几个力的作用点。

(2)定方向: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

常见力的方向描述,如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方向相反,压力、支持力方向与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拉力方向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等。

(3)定长度:尽管长度不能准确的反映力的大小,但在同一图中,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线段的长短要大致表示力的大小,力越大,线段应画得越长。

一对平衡力线段长度相同。

2.“三标”(1)标箭头: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标符号: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重力用符号“G”表示。

摩擦力一般用“f”表示。

(3)标数值和单位:若有力的大小,还应该在箭头旁边标上力的数值和单位。

3.画力的示意图需注意的问题(1)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情况下,压力的作用点画在接触面上,其他力的作用点均可画在物体重心上(若是摩擦力使物体转动,则摩擦力只能画在接触面上),指定作用点的,只能画在指定作用点上。

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若找不出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是不存在的。

根据要求画出需要画的力(下一个专题详解)。

(3)受力分析的顺序: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简记为: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再看电磁浮。

类型一:画指定力的示意图1.如图所示是质量为50Kg的小明起跑时2.的情景,请画出小明所受重力(点O为重心)和右脚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受力分析是解答力学题目中关键的一步。

但是很多同学在做受力分析时由于缺乏耐心以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受力分析。

店铺整理了一份受力分析的技巧,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

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

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

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

初中物理完整:受力分析ppt课件

初中物理完整:受力分析ppt课件
例2 如图,两物块在水 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 线运动,两物块保持相 对静止,分别画出两物受 力分析图。
2024/1/17
.
二、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024/1/17
.
隔离法与整体法
1、整体法:
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在许多问题中可以用整体法比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 求解系统的内力。
2、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 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
3、判断弹力有无和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 可用假设法
4、不要把“效果力”和“性质力”混淆重
复分析,通常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
果力”。 2024/1/17
.
※三、注意事项:
5、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作用的相互性 也是确保受力分析正确的有效途径。
N f静
N f动
G
G
2024/1/17
.
分析光滑球的受力
N
T
G
比较
T G
2024/1/17
.
2024/1/17
.
2024/1/17
.
课堂检测
f N
G
2024/1/17
.
例3: 在竖直双线悬吊着的斜木梁M上,放着 物体m,分析斜梁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F3
2024/1/17
F2 Ff F1 GM
F
A
A.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F1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F1
C.若用恒力以2v的速度匀速向左拉动长木板,则弹簧秤 的示数为2F1.
D.若用恒力2F向左拉动长木板.则长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
2024力/1/1等7 于F1.

初中受力分析

初中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专题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例题】1、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力F1、F 2的作用后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所示,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桌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为 。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N 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3、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它以0.5米/秒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水平推力是( )A、0牛顿B、1.5牛顿C、3牛顿D、无法判断。

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作者:郝永玉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1年第07期初中物理力学的内容是物理的重要知识内容,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大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初二学习的力和运动、简单机械、功和功率,还包括初三学习的压力、压强和浮力,以上有关力学的这些知识中有很多内容是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为基础,只有掌握了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才能进一步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例如:在研究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后,若得出物体受到一对或多个平衡力的作用,则进一步可以得出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

即物体将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得出物体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则进一步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的结论,即物体有可能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后,若得到物体所受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可知物体将下沉;若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浮力时,可知物体将悬浮;若得到物体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时,可知物体将上浮,由此可知,力学知识中正确的受力分析对学好力学内容至关重要,那么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常见的受力分析方法又有哪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别从力的概念和特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衡三个方面出发总结出三种常见的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并用相关的题目讲解各种受力分析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方法一:从力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在力学中,我们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这两个物体都同时扮演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个角色,所以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否存在,就要看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否同时存在,如果都存在就证明这个力是存在的;如果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就证明这个力是不存在的。

方法二: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分析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分别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既然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形状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那么如果物体有相应的作用效果产生的话,就证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此时在分析物体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也就好分析了。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初中阶段学生接触了常见的几种力,分别是重力、摩擦力、弹力与浮力等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常常遇到力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而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尤其是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的分析,学生往往感觉很困难,对受力分析没有好的方法而导致问题的错误解答。

受力分析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浅谈初中受力分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一一对应”原则解决力学作图问题对于力学作图(作出物体受力示意图),学生常常出现多画了力或少画了力,原因是学生根据习题内容凭经验或感觉作图,或者有“也许就这样画”的想法而没有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导致作图时出现错解。

例1.1.作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力(图1);2.作出踢出去正沿着斜面向上滚的足球所受的力(图2)。

对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错解为如(图3),沿斜面向上滚的足球则错误地认为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错解为如(图4)。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教学中我让学生掌握“一一对应”的原则来对这类习题进行受力分析,即一个力对应一个施力物体。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必然对应着一个施力物体。

作图时要求学生每画一个力就找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如果找不到则这个力就不存在。

例如图1,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和斜面,而沿斜面向下的力f就找不到施力物体,所以这个力不存在。

同理,图2中足球受到重力、斜面对足球的支持力与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的力就找不到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沿斜面向上的力f,足球沿斜面向上滚是由于惯性。

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多画或者少画力了,这个原则还可以应用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向空中抛出去的篮球与在行驶中的汽车发动机突然熄火等等的受力分析。

学生掌握“一一对应”原则后,在作图时就不会多画力或少画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系统以外的 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都认为是系统受 到的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内力) 不需要画出来。
7、受力分析时,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质点 (除轻杆)来处理,所有力都画在同一点上。
F
A
A.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F1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F1
C.若用恒力以2v的速度匀速向左拉动长木板,则弹簧秤 的示数为2F1.
D.若用恒力2F向左拉动长木板.则长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 16:1力8 等于F1.
※三、注意事项:
1、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没有 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这是防止“多 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B.10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F1
F2
C. 2N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D. 2N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F2
F1
Ff
Ff+F2=F1
Ff=F1-F2=10N-2N=8N
16:18
2)撤去F1后:
F2
Ff
F2 = Ff=2N<8N
∴选 D
16:18
例题三:如图,木块A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 上.木块跟水平面的弹簧秤相连,弹簧的右端固定.若用水平向左的恒 力以速度v匀速向左拉动长木板,弹簧秤的示数为F1。则有( BD )。
例2 如图,两物块在水 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 线运动,两物块保持相 对静止,分别画出两物受 力分析图。
16:18
二、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概念 选用原则
注意问题
16:18
整体法
隔离法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
体来分析的方法
体分隔开的方法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
V P
Q
D.以上说法均不对.
分析:
F1
Hale Waihona Puke F2PFfQ
F
GP
16:18
F1 ′ GQ
例题二: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
个力的作用,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 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 力为( )。
A.10N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A. 重力一定有: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B. 弹力看四周:看研究对象与跟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某 个点(面)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
C.摩擦力看接触面:注意有弹力的接触面如果是不光滑的,并 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则画出摩擦力.
4.画完受力图后再做一番检查.
A.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 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注意寻找施力物体是防止多力的有效 措施。养成按步骤分析力的习惯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B.分析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目中所给的状态, 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力和运动的一致性)
2、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 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
3、判断弹力有无和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 可用假设法
4、不要把“效果力”和“性质力”混淆重 复分析,通常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 16:18果力”。
※三、注意事项:
5、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作用的相互性 也是确保受力分析正确的有效途径。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 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 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与隔 离法交叉使用.
16:18
1)不要找该物体施加给其它物体的力。 A
研究对象是A,只分析其他 物体对A的作用力。
2)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 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Ff ′
M
GM
16:18
讨论题: F
F
F
F
12
F
F
12 3
F
F
12 34
16:18
例题一: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木块P和Q,水平力F推动两个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P受到3个力的作用,Q受4个力的作用.
B.P受到2个力的作用,Q受5个力的作用. F
C.P受到3个力的作用,Q受5个力的作用.
统整体的作用力
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 对整体的作用。而不画 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
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 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隔离法与整体法
1、整体法:
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在许多问题中可以用整体法比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 求解系统的内力。 2、隔离法:
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一、受力分析四依据
1、力的物质性:任何一个力都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必须同时与两个物体相联系,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击后,在跟水平成30°仰角的 方向上运动,画出子弹的受力分析图。
有人会说子弹受到高温高压气体施于 子弹向前的力F1 惯性不是力。
2、力的条件性:依据各种力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和特性进 行受力分析。在分析某个力是否存在时,必须根据该力产 生的的条件是否完全具备来判断。比如:两物体若未直接 接触,则不存在弹力和摩擦力;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但没 有相互挤压,则不存在弹力,也不存在摩擦力;两个物体 接触面光滑,则一定不存在摩擦力等等
16:18
3、力的相互性:某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了力的同时,也 必然受到其它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不存在只施力而不 受力的物体,也不存在只受力而不施力的物体。在分析 几个相互联系的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可从力的相互性考 虑。 4、力和运动的一致性: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是由受 力情况决定的, 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总是一致的.比如:处 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其合外力为零等 等。
A
研究对象为C。
B
C
16:18
16:18
FN
C FBC G
2、隔离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
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力的作用。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A。
A
B
FNA
C
A
GA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B。 FNB
16:18
B
FNA′ GB
假设我们分析物体C。
FNC
C FNB′ GC
3.要养成按步骤分析力的习惯。
16:18
5.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
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观察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 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时,研究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 运动状态.
A
B
F
F
1)匀速时
A
2)加速时
G
F
A
Ff
G
16:18
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分析木块和斜面的受力情况.
F
Ff
FN
m
Gm
F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