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模版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模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3)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规范。
(4)了解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故障诊断。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
(2)具备数控设备的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加工任务。
(3)掌握数控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控技术基本概念:数控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数控系统: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3.数控编程: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规范。
4.数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数控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和故障诊断。
5.数控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数控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数控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1.讲授法:讲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控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生动展示数控技术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数控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引言数控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与机械制造相结合的高级制造技术。
在现代机械行业中,数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控设备使用和编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数控技术进行工件加工和制造。
设计目标本次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1.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能够根据给定的工件图纸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4.能够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工件的加工和测量。
设计内容本次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需要通过文献资料和实际观察,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生需要学习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刀具半径补偿、坐标系、插补运动等,了解编程的常用指令和格式。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数控编程工具的使用方法,如CAM软件等。
3.数控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工件图纸,编写相应的数控程序。
在编写过程中,需要考虑刀具路径的选择、加工精度的控制等因素。
完成编写后,学生需要进行程序的调试,验证其正确性。
4.数控机床的操作和加工:学生需要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包括加工参数的设定、刀具的更换等。
根据编写好的数控程序,进行工件的加工和测量。
设计步骤本次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的步骤如下:1.学习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观察,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2.学习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学习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刀具半径补偿、坐标系、插补运动等。
了解编程的常用指令和格式。
同时,学习数控编程工具的使用方法。
3.根据给定的工件图纸编写数控程序。
根据给定的工件图纸,选择合适的刀具路径、加工参数等,编写数控程序。
在编写过程中,需要考虑加工精度的控制和刀具路径的优化。
4.调试数控程序。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床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床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基本构成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和工作原理,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数控机床,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具备一定的数控编程和调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构成。
2.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和工作原理。
3.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
4.数控机床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数控机床,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控编程方法和加工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节课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控技术》相关章节。
2.多媒体资料: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片、视频。
3.实验设备:数控机床、数控编程软件。
4.参考书:相关数控技术书籍。
以上是对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机床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分析与设计。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1. 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是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的课程设计项目,旨在通过学生对数控工具机刀具路径规划与数控简单加工程序的编制,从而提高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设计目标1.掌握工具路径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方法。
3.实现针对不同零件的数控加工。
3. 设计内容3.1 实验环境1.本实验使用的数控工具机为CNC3020雕刻机。
2.软件环境:Mach 3 CNC控制软件以及AutoCAD 2014(或以上版本)。
3.2 实验步骤1.选择一种标准工件进行零件图的准备和3D模型的建立。
在AutoCAD中完成设计,并将模型导出为STL文件。
2.在Mach 3中完成设备的配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程序、设备密码和连接方式等。
3.设计并编写相应的G代码程序,其中包括垂直下刀和水平下刀两个方向的切削程序。
完成程序后,使用Mach 3进行验证。
4.使用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
3.3 实验要求1.设计完成后,请按照设计格式和标准进行文档输出。
2.实验结果包括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和相应的G代码程序。
3.实验时间为1周。
4.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AutoCAD及Mach 3的使用技能。
C3020雕刻机工作时请注意安全,切勿将人体及其他物品靠近刀具区域。
3.加工完成后,请不要关闭设备电源及软件。
5. 评分细则1.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以及程序的完整性等均需要考虑,满分为100分。
2.设计内容的完成度,评分范围为0-30分。
3.代码和文档的格式、规范性等方面,评分范围为0-20分。
6. 实验成果提交打包需要提交的实验内容,包括文档、G代码程序以及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将其压缩成一个文件。
最后将文件提交到指定邮箱中。
7. 实验总结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体验到数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控课程设计稿

数控课程设计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控机床的分类、数控编程的步骤和方法、常用的数控指令等。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并能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数控机床的分类和结构、数控编程软件的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数控技术概述,介绍数控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数控机床,介绍数控机床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3.第三章:数控编程基础,介绍数控编程的步骤、方法和常用指令。
4.第四章:数控编程软件的使用,介绍数控编程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5.第五章: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介绍数控机床的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的数控指令。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数控编程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控编程与操作》。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数控编程操作的演示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控技术的实际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和相关的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维护。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数控应用技术的课程设计

数控应用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包括编程语言、程序结构及其相关指令。
3. 帮助学生了解数控加工工艺,掌握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参数、刀具选择和路径规划。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
2. 培养学生具备数控编程能力,能够根据零件图纸编写相应的数控程序。
3. 提高学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遵守工艺规程、爱护设备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以数控技术应用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对数控技术了解较少,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概述:包括数控机床的发展、分类及基本结构,重点讲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对应教材第一章)2. 数控编程基础:介绍数控编程的相关知识,如编程语言、程序结构、常用指令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对应教材第二章)3. 数控加工工艺:讲解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参数、刀具选择、路径规划等,分析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对应教材第三章)4.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实践,包括简单零件的加工,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对应教材第四章)5. 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提高学生的设备维护能力。
(对应教材第五章)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数控机床概述第二周:数控编程基础第三周:数控加工工艺第四周: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实践第五周: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排除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和进度控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控应用技术。
数控系统课课程设计

数控系统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组成部分;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了解数控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数控编程的基本能力,能根据加工要求编写合适的数控程序;培养学生具备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能熟练进行数控加工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认识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我国数控产业的支持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工作原理;2.数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4.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5.数控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编程方法;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数控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数控技术书籍,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书籍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书籍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数控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简单零件的编程;具备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能进行零件加工;具备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数控编程方法和数控机床的操作。
具体安排如下:1.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控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2.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讲解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如CNC装置、驱动装置、检测装置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3.数控编程方法: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如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编程,使学生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和编程规则。
4.数控机床的操作: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对刀、编程、加工等,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5.典型零件加工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加工中的典型零件,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价值。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数控技术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1.1数控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产业,先进制造技术是振兴传统技术是振兴制造业的技术支撑和发展趋势,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谁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谁就能够占领市场。
而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战略的角度,我国都应该加大数控产业发展的力度。
为此,我国已把发展数控技术作为振兴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我国数控技术及产业尽管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平台,即以PC为基础的总线式、模块化、开放型的单处理器平台,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本系统,也研制成功了并联运动机床,但是我过的数控技术及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数控人才匮乏。
1.2本课题研究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在学完机床数控技术及相应的机床电器及PLC等课程之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的进给传动系统设计,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数控系统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2.掌握进给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导轨、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与计算;3.掌握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方法;4.具备查阅和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 基本掌握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2立式数控铣床工作台(X 轴)设计2.1 原始数据与技术条件工作台、工件和夹具的总质量1200m kg =(所受的重力11760W N =),其中,工作台的质量0510m kg =(所受的重力05000W N =);工作台的最大行程600p L mm =;工作台快速移动速度max 15000/min mm υ=;工作台采用贴塑导轨,导轨的动摩擦系数0.15μ=,静摩擦系数0.2o μ=;工作台的定位精度为30m μ,重复定位精度为20m μ;机床的工作寿命为20000h (即工作时间为10年)。
机床采用主轴伺服电动机,额定功率 6.5E P kW =,机床采用端面铣刀进行强力切削,铣刀直径125D mm =,主轴转速272/min n r =,切削状况如表1表示。
表1 数控铣床的切削状况2.2 数控铣床总体方案设计为了满足以上技术要求,采取一下技术方案。
1)工作台工作面尺寸(宽度×长度)确定为400mm ×1200mm 。
2)工作台的导轨采用矩形导轨,在与之相配的东导轨滑动面上贴聚四氟乙烯(PT-FE )导轨板。
同时采用斜镶条消除导轨导向面的间隙,在背板上通过设计偏心轮结构来消除导轨背面与背板的间隙,并在与工作台导轨相接触面上和背板接触面上贴塑。
3)对滚珠丝杠螺母副采用预紧措施,并对滚珠丝杠进行预拉伸。
4)采用伺服电动机驱动。
5)采用膜片弹性联轴器将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杠直连。
2. 3 设计计算2. 3. 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1)计算主切削力z F 。
根据已知条件,采用端面铣刀在主轴计算转速下进行强力切削(铣刀直径125D mm =)时,主轴具有最大扭矩,并能专递主电动机的全部功率。
此时,铣刀的切削速度为33.1412510272/ 1.78/6060Dnm s m s πυ-⨯⨯⨯=== 若主传动链的机械效率0.8m η=,按式(2-6)可计算主切削力z F :330.8 6.510102921.351.78E mz P F N N N ηυ⨯=⨯=⨯= 2)计算各切削分力。
根据表2-1可得工作台纵向切削力1F 、横向切削力c F 和垂向切削力v F 分别为 10.40.42921.351168.54z F F N N ==⨯=0.950.952921.352775.28c z F F N N ==⨯=0.550.552921.351606.74v v F F N N ==⨯=2. 3. 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1)按式(2-8a )计算在切削状态下的导轨摩擦力F μ。
此时,导轨动摩擦系数0.15μ=,查表2-3得镶条紧固力1800g f N =,则()0.15(1176018002775.281606.74)2691.303g c v F W f F F N N μμ=+++=⨯+++=2)按式(2-9a )计算在不切削状态下的导轨摩擦力0F μ和导轨静摩擦力0F 。
0()0.15(117601800)2034g F W f N N μμ=+=⨯+=00()0.2(117601800)2712g F W f N N μ=+=⨯+=2. 3. 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1)按式(2-10a )计算最大轴向负载力max a F 。
max 1(1168.542691.303)3859.843a F F F N N μ=+=+=2)按式(2-11a )计算最小轴向负载力min a F 。
min 02034a F F N μ==2. 3. 4滚珠丝杠的动载荷计算与直径估算1)确定滚珠丝杠的导程根据已知条件,取电动机的最高转速max 1500/min n r =。
则由式(2-16)得2)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平均转速和平均载荷(1)估算在各种切削方式下滚珠丝杠的轴向载荷将强力切削时的轴向载荷定为最大轴向载荷max a F ,快速移动和钻镗定位时的轴向载荷定为最小轴向载荷min a F 。
一般切削(粗加工)和精细切削(精加工)时,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载荷2F 、3F 分别可按下式计算:2min max 20%a a F F F =+, 3min max 5%a a F F F =+并计算结果填入表2表2 数控铣床滚珠丝杠的计算max 0max 150001011500v L mm mm in ===⨯(2)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在各种切削方式下的转速n i 。
1130.6/min 60/min 1010o v n r r L -===⨯;2230.8/min 80/min 1010o v n r r L -===⨯;3331/min 100/min 1010o v n r r L -===⨯;44315/min 1500/min 1010o v n r r L -===⨯ (3)按式(2-17)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平均转速n m1212 (100100100)n m n q q q n n n n =+++ 10305010(60801001500)/min 230/min 100100100100r r =⨯+⨯+⨯+⨯= (4)按式(2-18)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平均载荷m F 。
m F ==2278.83N =3)确定滚珠丝杠预期的额定动载荷am C(1)按预定工作时间估算。
查表2-28得载荷性质系数 1.3w f =。
已知初步选择的滚珠丝杠的精度等级为2级,查表2-29得精度系数1a f =,查表2-30得可靠性系数0.44c f =,则由式(2-19)得43836.81am C N ==(2)因对滚珠丝杠螺母副将实施预紧,所以可按式(2-21)估算最大轴向载荷。
查表2-31得预加载荷系数 4.5e f =,则max 4.53119.9414039.73am e a C f F N N ==⨯=(3)确定滚珠丝杠预期的额定动载荷am C取以上两种结果的最大值,即43836.81am C N == 4)按精度要求确定允许的滚珠丝杠的最小螺纹底径2m d(1)根据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要求估算允许的滚珠丝杠的最大轴向变形。
已知工作台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要求,得max111(~)20(6.67~10)32m m δμμ=⨯=max 211(~)30(6~7.5)54m m δμμ=⨯= 去上述计算结果的较小值,即max 6m δμ=。
(2)估算允许的滚珠丝杠的最小螺纹底径2m d 。
本机床工作台(X 轴)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安装方式拟采用两端固定的方式。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两个固定支承之间的距离为L =行程+安全行程+2⨯余程+螺母长度+支承长度(1.2~1.4)≈行程+(25~30)o L取 L =1.4⨯行程+30o L =(1.4⨯600+30⨯10)mm =1140mm02100F N =,由式(2-26)得224.63m d mm ≥=5)初步确定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规格型号根据计算所得的o L 、am C 、2m d ,初步选择FFZD 型内循环垫片预紧螺母式滚珠丝杠螺母副FFZD4010-5(见本书附录A 表A-3),其公称直径0d 、基本导程0L 、额定动载荷a C 和丝杠底径2d 如下:4650034267.65a am C N C N =>=2234.324.63m d mm d mm =>= 故满足式(2-27)的要求。
6)由公式确定滚珠丝杠螺母副p F7)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目标行程补偿值与预拉伸力⑴由式计算目标行程补偿值已知温度变化值 2t ∆= 丝杠的线膨胀系数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有效行程a L =工作台行程+安全行程+2*余程+螺母长度=(600+100+2×20+146)mm+886mm故⑵由公式计算滚珠丝杠的预拉伸力已知滚珠丝杠螺纹底径234.3d mm =,滚珠丝杠的温升变化值2t ∆=,则 222 1.81234.34258.89t Ftd N N =∆=⨯⨯=8)确定滚珠丝杠螺母副支撑用轴承的规格型号⑴由公式计算轴承所承受的最大轴向载荷 max B F⑵计算轴承的预紧力。
⑶计算轴承的当量轴向载荷。
(1939.621781.61)3721.23am p B B m F F F N N =+=+=⑷由公式计算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 。
已知轴承的工作转速,轴承所承受的当量轴向载为3721.23N ,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L=20000h 。
轴承的径向载荷t F 和F 轴向载荷 分别为0040,10d mm L mm==cos603721.230.51860.62am o r B F F N N ==⨯=sin603721.230.873237.47am o a B F F N N==⨯= 因为,所以查表2-25得,径向系数X=1.9 ,轴向系数Y=0.54 ,故(1.91860.620.543237.47)5283.41t a p XF YF N N =+=⨯+⨯=⑸确定轴承的规格型号。
因为滚珠丝杠螺母副拟采取预拉伸措施,所以选用 角接触球轴承组背对背安装,以组成滚珠丝杆两端固定的支撑形式。
由于滚珠丝杆的螺纹底径 2d 为 34.3 ,所以选择轴承的内径d 为30mm ,以满足滚珠丝杠结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