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酸法复合肥项目技术简介
氨酸造粒法生产复合肥工艺技术的改进

浅谈氨酸造粒法生产复合肥工艺技术的改进[摘要]浅析复合肥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选择与改进、工艺指标的确定,以及氨酸造粒法生产复合肥主要特点等。
[关键词]氨酸造粒法;生产复合肥;技术工艺;改进中图分类号:f7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0引言萧县化肥厂蒸汽造粒复混肥生产装置,经自主创新改造后,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此基础上,采用硫酸、液氨中和反应直接生产氯基复合肥工艺技术,对原蒸气转鼓造粒复混肥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出氨酸法氯基复合肥新产品,其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取得了较好经济效果。
1 复合肥生产原理利用氨酸造粒法生产复合肥,其基本原理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原理)。
1)液氨与硫酸的中和反应。
将浓硫酸稀释后,再与定量的液氨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中和反应,最后生成硫酸铵料浆,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2)复分解反应与复盐的生成。
利用氯化钾、磷酸一铵、硫酸铵间的复分解反应,实现复盐的生成。
从配料岗位输送到造粒机内的氯化钾和磷酸一铵,在低温下可进行复分解反应,并生成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铵(该反应在温度低时反应缓慢,生成的磷酸二氢钾量相对较低)。
当硫酸与液氨进行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时,物料温度升高,从而加速了其反应的速度,同时生成的硫酸铵又与物料中的氯化钾进一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
3)复盐固溶体的形成。
上述物料中氯化钾和磷酸一铵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氯化氨与原料中的氯化钾将形成氯化铵钾复盐固溶体[(nh4,k)c1]。
而硫酸与液氨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又与氯化钾复分解反应产生的硫酸钾形成硫酸铵钾固溶体[(nh4,k)2so4]。
氯化钾和磷酸一铵反应生成的磷酸二氢钾与原料中的磷酸一铵又形成磷酸铵钾固溶体[(nh4,k)h2po4]。
以上三方面生成的固溶体,就是该肥料所需要的主要成分,它们在造粒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成球状态。
2 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在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先将浓硫酸和水按比例稀释到一定质量分数后冷却,再经转子流量计计量进入管式反应器。
氨酸法工艺技术简述

氨酸法(稀酸法)复合肥工艺技术简介1、工艺技术概述氨酸法(料床反应)工艺生产复合肥,从原理上介于团粒法和料浆法之间,具有两者的优点,可显著提高生产产量。
生产的产品,颗粒圆润光滑、强度高、不易结块。
生产中,对原料、配方的适应性强,产品适应性广,对土壤副作用小。
液氨与硫酸在工艺中,是硫酸喷在物料的表面,这是化肥生产氨化造粒中多孔固体中酸的氨化问题。
液氨通过埋在料床中的分布器,沿造粒机轴向均匀喷出。
生产实践表明,氨通过料床的流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滤过式,氨通过颗粒之间的缝隙连续流过,几乎不影响粒子的运动;一种是喷射式,氨通过喷嘴流速较大,在颗粒床形成空间或喷舌,引起颗粒作剧烈的旋转运动,大大强化了传质和传热过程。
良好的设计可使氨的吸收率达到95%以上。
氨分布器是氨化造粒机的重要部件。
从国内外常年运行的状况看,该技术是成熟安全可靠的。
2、工艺流程2.1原料预处理与计量结块磷铵和氯化铵,影响输送和计量,需对其进行预处理,生产高氮肥尿素需粉碎1/3,上述三种原料经人工解包后,送入各自的破碎机,破碎后直接落入各自的原料计量贮料斗。
原料计量采用电子皮带秤,电子秤分别用于原料磷铵、氯化钾、氯化铵、固体尿素、微量元素配方计量,并采用工控机控制,以实现原料计量报表、历史记录、配方自动调节等功能。
2.2 造粒来自酸站的浓硫酸和水按比例稀释到一定质量分数后,经流量计计量喷入造粒物料料床;氨站液氨进入埋在料床中的反应器与稀硫酸产生中和反应,生成温度较高的硫酸铵料浆。
粉状物料与硫酸铵料浆混合,形成一定液相的固溶体,在转鼓造粒机内滚动成粒;磷酸一铵与过量的氨发生中和反应,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环境下溶融,利用磷铵自身溶融的溶液粘结其他物料成粒,同时在高温下各物料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复盐,在造粒机不断的转动下,使物料处于流动状态,相互摩擦、翻动、挤压粘附成粒。
成球率可达95%,成品率达80%以上。
2.3 干燥与冷却造粒物料由皮带机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机出料进入第一冷却器,冷却后的物料进入中间筛,筛上物料进入第二冷却机,细粉进入返料,以回收返料热量,降低装置的能耗。
氨酸法复合肥项目技术简介

氨酸法复合肥项目技术简介1、工艺技术概述氨酸法(料床反应)工艺生产复合肥,从原理上介于团粒法和料浆法之间,具有两者的优点,可以显著提高生产产量。
生产的产品,颗粒圆润光滑、强度高、不易结块。
生产中,对原料、配方的适应性强。
产品适应性广,对土壤副作用小。
液氨与硫酸在工艺中,是硫酸喷在物料的表面,酸的氨化过程速率主要受氨分子趋近颗粒外面,再从表面进入毛细孔的扩散速率的控制。
生产实践表明,氨通过料床的流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滤过式,氨通过颗粒之间的缝隙连续流过,几乎不影响粒子的运动;一种是喷射式,氨通过喷嘴流速较大,在颗粒床形成空间或喷舌,引起颗粒作剧烈的旋转运动,大大强化了传质和传热过程。
液氨通过埋在料床中的分布器,沿造粒机轴向均匀喷出。
良好的设计可使氨的吸收率达到95%以上。
氨分布器是氨化造粒机的重要部件。
从国内外常年运行的状况看,该技术是成熟安全开靠的。
2、工艺流程2.1原料预处理与计量结块磷铵和氯化铵,影响输送和计量,需对其进行预处理,生产高氮肥尿素需粉碎1/3,上述三种原料经人工解包后,送入各自的破碎机,和其他原料一起原料计量后,通过集料皮带机送入造粒机造粒。
原料计量采用电子皮带秤时,电子秤分别用于原料磷铵、氯化钾、氯化铵、固体尿素、微量元素配方计量,并采用工控机控制,以实现原料计量报表、历史记录、配方自动调节等功能。
2.2 造粒来自酸站的浓硫酸和水按比例稀释到一定质量分数后,经流量计计量喷入造粒物料料床;氨站液氨经流量计计量,进入埋在料床中的反应器与稀硫酸产生中和反应,生成温度较高的硫酸铵料浆。
粉状物料与硫酸铵料浆混合,形成一定液相的固溶体,在转鼓造粒机内滚动成粒;磷酸一铵与过量的氨发生中和反应,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环境下熔融,利用磷铵自身熔融的溶液粘结成粒,同时在高温下其他物料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复盐,在造粒机不断的转动下,使物料处于流动状态,相互摩擦、翻动、挤压粘附成粒。
成球率可达100%,成品率达80%以上。
复合肥生产工艺介绍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介绍目前颗粒状复混肥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料浆法、固体团粒法、部分料浆法、融熔法等,下面对这几种典型的生产方法作以介绍。
1.料浆法以磷酸、氨为原料,利用中和器、管式反应器将中和料浆,在氨化粒化器中进行涂布造粒,生产过程中添加部分氮素和钾素以及其他物质,再经干燥、筛分、冷却而得到PK复合肥产品,这是国内外各大化肥公司和大规模生产常采用的生产方法。
磷酸可由硫酸分解磷矿制取,有条件时也可直接外购商品磷酸,以减少投资和简化产环节。
该法的优点是:既可生产磷酸铵也可生产NPK复合肥,同时也充分利用了酸、氨的中和热,蒸发物料水份,降低造粒水含量和干燥负荷,减少能耗,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好,产品强度较高。
由于通常需配套建设磷酸装置及硫酸装置,建设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而且涉及磷、硫资源的供应和众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磷石膏、氟、酸沫、酸泥等),一般较适用于在磷矿加工基地和较大规模生产、产品品数不多的情况。
如以外购的商品磷酸为原料,则目前稳定的来源和运输问题及价格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近年来,由于我国磷酸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湿法磷酸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有了良好的条件,在有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建立磷酸基地,以商品磷酸满足其它地区发展高浓度磷复肥的需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市场需求必将促进这一行业发展,也必将解决众多地区原料磷酸的需求问题。
拥有该种生产技术的外国公司主要有挪威的norsk hydro、西班牙incro、espindsea、法国的AZF、KT、美国的Davy/TVA等。
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有: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江西贵溪化肥厂、云南云峰化工公司、南京南化磷肥厂、大连化工厂、金昌化工公司、广西鹿寨磷肥厂等。
拥有相近于该种生产技术的国内企业主要有山东的红日集团、四川成都科技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等。
2.固体团粒法以单体基础肥料如:尿素、硝铵、氯化铵、硫铵、磷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普钙)、氯化钾(硫酸钾)等为原料,经粉碎至一定细度后,物料在转鼓造粒机(或园盘造粒机)的滚动床内通过增湿、加热进行团聚造粒,在成粒过程中,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转鼓造粒机加入少量的磷酸和氨,以改善成粒条件。
年产30万吨氨酸法复合肥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金色时代农资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氨酸法复合肥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企业概况 (1)第二节项目概况 (2)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3)第四节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4)第二章项目所在地概况及建设条件 (6)第一节项目所在地概况 (6)第二节建设条件 (11)第三章项目背景和投资意义 (16)第一节项目背景 (16)第二节项目建设意义 (20)第四章市场需求分析 (23)第五章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 (25)第一节工艺技术方案 (25)第二节主要设备 (31)第六章主要原材料及消耗 (34)第一节主要原辅材料 (34)第二节主要公用工程消耗 (35)第七章工程建设方案 (36)第一节总体布局 (36)第二节建筑工程 (38)第三节公用工程 (40)第八章环境保护、安全和节能 (51)第一节环境保护 (51)第二节安全 (54)第三节节能 (56)第九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8)第一节组织机构 (58)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58)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 (59)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 (59)第二节工程招标 (5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 (62)第一节投资估算 (62)第二节融资方案 (63)第十二章财务分析 (64)第一节编制原则 (64)第二节财务基础数据 (65)第三节财务分析 (67)第四节财务评价结论 (70)第十三章风险分析 (71)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75)第一章总论1.1 概述项目名称:年产30万吨氨酸法复合肥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承办单位:####金色时代农资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期限:17个月(2010年7月-2011年11月)项目负责人:########企业法人:########项目建设地点:####省####市安福县蒙岗路280号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5、《“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6、《####省节约能源条例》;7、项目承办单位编制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8、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氨酸法工艺简介

氨酸法工艺简介氨酸法工艺是近两年来国内出现的一种最新的复肥生产技术,传统复混肥生产工艺相比,氨酸法工艺以其低成本,低能耗,高产量等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代表了复工艺发展的一个方向。
传统复肥生产为团粒法转鼓造粒,利用蒸气提供热量和水分,而氨酸法造粒则是利用氨酸反应时产生的大量反应热来加热物料,2NH3+H2SO4=(NH4)2SO4+热量与传统复复肥蒸汽受热方式相比,由于受热面以及受热方式的不同,氨酸造粒可以加热物料至80-100度,而传统工艺只有60度左右,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化学盐类的溶解度,在同相的液相比例下造粒物料水分可以降低2-3%,同时成球率明显提高。
也就是说,在同等规模烘干系统设备规格下,可以大大提高烘高能力。
在氨酸反应过程控制中,氨是略过量的,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硫酸的充分反应,确保成品PH值在合理范围,另一方面略微过量的氨还可以进一步中和原料中磷酸一铵的酸性,改善物料的成球物性,大大提高了物造粒成球率。
据测算,氨酸工艺的造粒成球率可以达到60-90%,而按常规工艺只有40-60%。
返料比的改变直接提高了装置的生产能力,一般而言,常规设计的复肥生产线能力如果改为氨酸工艺生产,一般产量可以提高30%-50%,每吨成品能耗可以降低40%左右,这也体现了集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
由于造粒过程成球物性的改善,对于常规15-15-15,16-16-16等配方,生产时无需再加入任何粘结剂便可以达到良好的成球状况,就当前市场行情,氮源中氯化铵与尿素单位养分价格存在较大差距的前提下,可以大量使用低价氮源,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产品的原料成本。
就目前原料市场价格而言,氨酸法工艺生产成本平均可比传统工艺降低50-100元/吨。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由此可见,氨酸法工艺确实代表了复肥发展的一个方向。
5-30万吨/年氨酸法(尿基)复合肥生产技术一.氨酸法工艺特点:①将化工原料硫酸、液氨引入到复合肥生产中,将简单的复混肥生产提升到了复合化的程度,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浅谈氨酸法工艺在复合肥生产中的应用

司 由于可 以充 分利 用 总 厂 的气 氨 资源 , 氨实 际使 气 用量一 般都走 上 限 , 一方 面为 了充分反应 , 另一方 面 可 以进 一步提 高物料 温度 , 同时还 有利于 物料筛分 。 氨酸法 工艺 的特 点 如 下 : ) 点 。氨 与硫 酸 、 1优 MAP 的 中和反应热 提高 了造 粒温 度 , 本保 证 造粒 物 料 基 温度在 6 5℃以上 ; 降低 了造粒 机 出 口水分 含 量 , 一 般 由原 来 的 3 %~4 %降为 2 %~3 同时降低 了干 %, 燥 负荷 , 减少 了煤 的使 用 量 ; 球 率 有 了较大 提 高 , 成 降低 了生产成本 , 降低 了能 耗 ; 粒过程 中有化学 反 造
孟 华
( 南 心 连 心 化 肥 有 限 公 司 , 南 新 乡 43 3 ) 河 河 5 7 1
摘 要 : 在复合肥 的各种 生产工 艺中, 酸法工 艺因对 降低 生产成本和提 高产 品质 量都有 较大的 氨 帮助 , 而受到诸 多生产厂 家的青睐。我公 司的氨酸法 工艺经过 不断改进 和完善 , 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选择 。
二 、 酸 法 工 艺 及 特 点 氨
所 谓氨酸 法复 合肥 生产 工艺就 是在 现有复 合肥 生产工艺 的基础 上 , 用 稀硫 酸 与 氨反 应 生成 硫 酸 利
铵 的过程 中所 释放 出来 的热 量 以及硫 酸铵 的粘性 来 达 到提 高生产 物料 成 球 率和 降低 成 品水 分 的 目的。
一
、
我公司复 合肥 主要采用 尿素溶液 喷浆 造粒工 艺 ( 使用 现有尿 素厂 的 已溶解 尿 液 ) 由于原 料 成 本 的 , 急剧增 长 以及顾 客 对产 品质量 的 要求 越 来 越 高 , 现
氨酸法工艺在复合肥料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氨酸法工艺在复合肥料生产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我国的复合肥料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氨酸法工艺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现阶段得到了相关企业的青睐。
基于此,本文对氨酸法工艺的原理及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复合肥料生产中的应用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氨酸法工艺;复合肥料;生产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复合肥料生产工艺相对较多,比较常见的有:料浆法、氨酸法及熔体法等。
而其中的氨酸法工艺具备低成本、低能耗等特点,符合我国节能降耗的发展要求,因此成为了复合肥料生产的重要工艺。
1.氨酸法生产工艺的原理及优势1.1氨酸法生产工艺的原理氨酸法生产工艺是在复合肥料生产的过程中加入硫酸、氨等化学元素,使氨酸产生中和反应,进而发出热量,实现造粒物料温度的上升,在物料成球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降低能耗的作用。
氨酸法生产工艺的具体生产流程如下:一、各种原料及系统返料进入到氨化转鼓造粒机中;二、硫酸泵对其进行硫酸的供给、液氨储罐进行液氨的供给,在对其进行计量后加入到管式反应器中,使其进行液氨气化反应;三、在管式反应器内加入洗涤液,使管式反应器内的硫酸、液氨及洗涤剂产生反应,进而生产低温低湿的反应物;四,在造粒机反应器的作用下,使干物料及湿物料进行团聚、成粒。
1.2氨酸法生产工艺的优势通过对氨酸法生产工艺的应用分析,可以将其优势归结如下:一、通过对氨酸中和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可以实现造粒温度的快速提高,进而降低物料的含水量,实现干燥效率的提高;二、中和反应后生成的料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团粒过程中的成球率,进而降低返料次数;三、在造粒及干燥的环节,对于干燥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尿基肥料很容易软化,进而出现糊壁现象,而氨酸法生产工艺的应用就可以对混合物料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改善,不仅可以提高造粒温度,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糊壁现象的出现;四、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通氨,为操作人员调节造粒物料的pH值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氨酸法生产工艺在复合肥料生产中的应用2.1配料中的应用氨酸法工艺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采用自动配料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各个原料进行精确地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酸法复合肥项目技术简介1、工艺技术概述氨酸法(料床反应)工艺生产复合肥,从原理上介于团粒法和料浆法之间,具有两者的优点,可以显著提高生产产量。
生产的产品,颗粒圆润光滑、强度高、不易结块。
生产中,对原料、配方的适应性强。
产品适应性广,对土壤副作用小。
液氨与硫酸在工艺中,是硫酸喷在物料的表面,酸的氨化过程速率主要受氨分子趋近颗粒外面,再从表面进入毛细孔的扩散速率的控制。
生产实践表明,氨通过料床的流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滤过式,氨通过颗粒之间的缝隙连续流过,几乎不影响粒子的运动;一种是喷射式,氨通过喷嘴流速较大,在颗粒床形成空间或喷舌,引起颗粒作剧烈的旋转运动,大大强化了传质和传热过程。
液氨通过埋在料床中的分布器,沿造粒机轴向均匀喷出。
良好的设计可使氨的吸收率达到95%以上。
氨分布器是氨化造粒机的重要部件。
从国内外常年运行的状况看,该技术是成熟安全开靠的。
2、工艺流程2.1原料预处理与计量结块磷铵和氯化铵,影响输送和计量,需对其进行预处理,生产高氮肥尿素需粉碎1/3,上述三种原料经人工解包后,送入各自的破碎机,和其他原料一起原料计量后,通过集料皮带机送入造粒机造粒。
原料计量采用电子皮带秤时,电子秤分别用于原料磷铵、氯化钾、氯化铵、固体尿素、微量元素配方计量,并采用工控机控制,以实现原料计量报表、历史记录、配方自动调节等功能。
2.2 造粒来自酸站的浓硫酸和水按比例稀释到一定质量分数后,经流量计计量喷入造粒物料料床;氨站液氨经流量计计量,进入埋在料床中的反应器与稀硫酸产生中和反应,生成温度较高的硫酸铵料浆。
粉状物料与硫酸铵料浆混合,形成一定液相的固溶体,在转鼓造粒机内滚动成粒;磷酸一铵与过量的氨发生中和反应,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环境下熔融,利用磷铵自身熔融的溶液粘结成粒,同时在高温下其他物料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复盐,在造粒机不断的转动下,使物料处于流动状态,相互摩擦、翻动、挤压粘附成粒。
成球率可达100%,成品率达80%以上。
2.3 干燥与冷却造粒后由皮带机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机出料进入第一冷却器,冷却后的物料进入中间筛,筛上物料进入第二冷却机,细粉进入返料,以回收返料热量,降低装置的能耗。
经冷却后进入二级单层振动筛,进行细筛处理,成品在进入包裹机以保证粒子的合格率。
合格的颗粒送入进行涂层处理,然后包装出厂。
2.4 除尘装置除尘采用二级除尘,一级在线旋风除尘、一级重力沉降法。
干燥和冷却的尾气分别经干法除尘后一起送入湿法喷淋水洗除尘,然后经烟囱放空。
造粒尾气采用水洗吸收硫酸调节方案,并用于配酸和造粒,所以无氨气放空。
3、技术特点3.1 造粒机结构改进连续氨化造粒过程的转鼓造粒机称为氨化转鼓造粒机,是磷复肥造粒中的一种常用设备,由美国TVA(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在50年代初期开发的。
迄今在世界各国的磷复肥生产中广泛应用。
按照美国TVA氨化转鼓造粒机的设计准则,造粒机内设有氨分布器和酸管、蒸汽管和水管。
物料和返料从造粒机头加入,在筒体的转动下形成一个滚动的料床,硫酸由酸泵压送,喷洒在物料床上,氨则通过深埋在料床下的氨分布器高速喷出,使物料氨化到需要的PH值。
造粒机内衬耐高温、耐酸、耐碱的天然橡胶板,使物料在转动过程中,随衬板的震动自然脱落,防结壁效果明显。
3.2 造粒尾气处理由于硫酸与氨在反应过程中有过量的气氨逸出,直接排放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采取在造粒机一端增加密封装置,增加一台引风机和一套文丘里洗涤装置。
采用水作洗涤液吸收气氨时,当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饱时,可采用一定量稀硫酸作为气氨的吸收洗涤液,对尾气进行处理,可提高氨的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
该洗涤液使用一定时间后,可以泵送到配酸和造粒工序,做工艺水使用,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3干燥筛分与除尘干燥机采用特殊内件结构,提高了干燥能力,同时具有结垢自清理动能。
改进锤的结构,减小捶击幅度,由一般的120降低到80-85。
这样处理后噪声明显减少。
采用中间热筛分工艺,干燥后的物料经中间筛处理后,热的细返料直接返回造粒,提高了造粒温度,提高了造粒的成粒率及装置的热效率。
产品筛分为三级筛,一级热筛分,二级产品筛分,三级精筛,保证了产品的粒度合格率。
除尘采用三级除尘,二级干法、一级湿法,大量的粉尘通过旋风除尘器直接连续返回系统,即有效的提供了造粒所需的粉状物料,改进了产品的外型,同时可增长装置的有效运转时间和劳动强度。
1)、提高产品质量,显著降低能耗硫酸与氨的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反应热(6648kJ/kgNH3),该反应热使洗涤液得以回收利用,既解决了湿法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放问题,又降低了消耗。
使造粒床层温度升高20-35度,床层温度的上升至60-75度,使造粒出口水份含量降低到2.0%-2.5%,不仅降低了干燥系统负荷,提高了装置的生产能力,而且造粒的成粒率上升,颗粒外型光滑度、强度提高。
2)、可有效解决尿基复肥物性差的问题以尿素为氮源生产复合肥的主要问题是尿素的溶解度大,尿素与磷铵生成的尿素磷酸盐等复合物的溶解度更大,后者在40度时的溶解度是尿素的4倍,因此,通常尿基复合肥生产时,造粒返料比大,且干燥机、溜槽、破碎机、筛分机等设备结垢、堵塞严重。
由于硫酸铵不能与磷铵生产低温共熔物,因此,尽管每个颗粒内的尿素与磷铵的反应仍然存在,但由于有硫铵的保护,颗粒之间的尿素与磷铵生成尿素磷酸盐的反应机会会明显降低。
所以氨酸法在尿基复肥生产装上可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尿素磷酸铵等低温共熔物的生成物给生产带来的诸多问题,保证了装置的稳定运行。
3)、实现装置污水零排放装置湿法除尘的洗涤液用以造粒和配酸,得以回收利用,既解决湿法除尘污水无法处理的问题,又降低了原料消耗。
4)、可有效提高装的操作弹性水汽团粒生产复混肥,物料特性决定了造粒、干燥过程指标不易控制,操作弹性小。
应用氨酸法通过调节酸、氨量,改善造粒物料的PH值,保证了在品种、原料、季节等不同情况下的造粒热量、水分等指标,从而使装置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原料,均可正常生产,有效地提高了装置的生产操作弹性。
5)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装置的盈利能力通过采用低品位氮源(如氯化铵、硫铵)替代填料,从而减少了尿素的投量,代替填料,有效的降低了原料成本。
造粒成粒率稳定,装置运行平稳,从而减少了装置故障的发生,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降低了维修费用,使产品的制造费用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6)抗结块能力增强7)生产配方灵活,可生产高氮、高磷及氮钾氮磷等多品种复合肥产品。
8)造粒成球率高,装置粉尘产生量小,生产环境好。
4、设计基础4.1 装置设计生产能力10--30万吨/年(年运转天数300天7200小时)。
4.2 产品方案质量标准:GB15063-2009,缩二脲含量在0.5%以下。
本工艺以无机复合肥产品为基础设计,适应氮、磷、钾养分25%-52%范围内高低浓度复合肥产品的生产,生产线可开发生产出不同配比的肥料品种,还适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产。
典型配方如下:30-5-5 28-6-6 26-10-1225-10-16 25-10-13 25-10-10 25-12-8 22-8-12 22-8-10 20-8-1213-17-15 12-18-15 12-23-10 10-22-18 10-10-2015-15-15 16-16-16 17-17-174.3 原料N 源:尿素 N:46.3% H2O: 0.5%氯化铵 N:23.5% H20: 5%-7%硫铵 N:20% H2O:2%气氨或液氨P2O5源:粉状磷酸一铵 11-44、10-50、9-49等 H2O:2-4%普钙 P2O5: 12-16% H2O:16%重钙 P2O5:42%-46% H2O:8%K2O源:氯化钾白钾或红钾 K2O:55-60% H2O:1--6%硫酸钾 K2O:50% H2O:1.0%化学品:硫酸 84%-98%(北方地区为84%-92.5%)4.4 自备公用工程电:500kw/h 380V±5%,频率50±3%水:生产水0.5t/h蒸汽:0.6-12MPa煤:10-15kg/t4.5 吨产品消耗(15-15-15为例)原辅材料损耗率0.3%(养分含量)电 25度蒸汽 30-60公斤原煤 10-15kg/t4.6 污染物排放与噪声控制标准液态废物: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二级标准,排放量为零。
气态废物: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
(标准规定最高排放浓度:120mg/m3,本装置允许排放浓度50mg/m3 ,排放量:60000m3 /n)排气筒标高:15m-20m固态废物:无固态废物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I类标准昼:65dB(A) 夜:55dB(A)5.工艺特点5.1 投资省,可实现一机两用该项目在原转鼓蒸汽造粒复混肥装置上仅需增加料床氨酸分布器、造粒尾气洗涤装置、氨酸计量装置,即可在复混肥生产装置上开发出氨酸造粒复合肥新产品。
投资省,操作范围大,当不采用氨酸造粒生产复合肥时,该装置还能生产水汽造粒复混肥产品,实现一机双用。
5.2 节能效果显著利用氨和硫酸中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铵料浆和融溶的磷酸一铵溶液代替水汽进行造粒,减轻了烘干负荷,提高了产量,节约了能源。
液氨和稀酸直接进入造粒机造粒,稀硫酸既是一种粘性原料又充当液相参与造粒过程,并能提供一定的热能,提高造粒时物料的温度,减少物料的含水量,利于成球和烘干,大大减少了干燥的负荷,煤耗从每吨35Kg下降至15Kg。
由于造粒物料温度较高,水份较低,一段干燥便使产品水份达标,可实现一段干燥工艺生产高氮尿基复合肥工艺,简化了工艺过程。
尾气处理的洗涤液用于造粒和配酸,得以回收,即解决了传统工艺湿法除尘系统洗涤液的回收问题,又降低了原料损耗,可实现污水零排放。
5.3 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氨酸中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铵料浆可代替粘性造粒填加剂,高浓度品种不需在生产工艺中加入膨润土或凹凸棒土等粘结剂,比添加粘结剂的造粒成球率还要高,物料返料比低,大大提高了装置生产能力,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
1)生产能力提高30%-50%,使吨肥产品的各种固定成本明显下降。
2)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的多样化,有利于产品品牌的创建,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吨肥销售成本有所降低。
3)充分利用原料间的化学反应热和系统的返料热量,吨肥产品的煤耗可降低30%--50%以上。
4)产品抗结块能力的增加,消耗防结块剂的成本也有所下降。
5)利用廉价的氯化铵原料代替填充剂和部分尿素,同时也可使用低品位、低价格的氯化钾、普钙等原料,使产品原料成本有所降低。
6)可采用一段干燥,直接利用颗粒尿素进行生产,简化了生产过程,固定投资和运行费用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