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运动和力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单元-运动和力》复习课件

不受力
非平衡力
运动状 态改变
运动状态不变
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跟踪训练】
(2012·滨州中考)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同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②等大(大小相等);
③反向(方向相反);
④共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
上。
(4)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仍然保持静止;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定律的得出过程: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理学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与“真空不能传声”的实
验相同)。
3.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不变的性质。 (2)应用: ①利用惯性:a.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b.停止蹬自行车,自行 车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c.把锤柄在地上撞几下,使锤头套 紧。 ②防止惯性造成损失:a.小型客车驾驶员要系安全带; b.前后车要保持一定距离;c.禁止超载。
(3)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7.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非平衡力
运动状 态改变
运动状态不变
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跟踪训练】
(2012·滨州中考)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同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②等大(大小相等);
③反向(方向相反);
④共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
上。
(4)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仍然保持静止;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定律的得出过程: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理学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与“真空不能传声”的实
验相同)。
3.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不变的性质。 (2)应用: ①利用惯性:a.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b.停止蹬自行车,自行 车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c.把锤柄在地上撞几下,使锤头套 紧。 ②防止惯性造成损失:a.小型客车驾驶员要系安全带; b.前后车要保持一定距离;c.禁止超载。
(3)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7.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二单元《运动和力-惯性及惯性现象》PPT课件

图8-1-21
高频考题实战练
课堂训练
18.202X·南京 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B ) A.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车轮
B.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C.手中的石头释放后,下落得越来越快
D.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车轮上缠绕铁链
课堂训练
19.202X·广州 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
图8-1-13
课堂训练
6.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
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最公道的排列顺序是( A )
①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本来的静止状态;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产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图8-1-20
课堂训练
17.如图8-1-21所示,老王骑车上班途中,前方停在路边的轿车司机 突然打开车门,老王急刹车却仍撞上车门受伤。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请提出一条公道建议。
解:老王骑车上班途中,人和车都处于运动 状态,当前方停在路边的轿车司机突然打开 车门,老王虽然急刹车,即车轮停止运动, 而车身和人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所以使 得老王撞上车门受伤。
图8-1-17
课堂训练
14.一架飞机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1 s从飞机上轻轻 释放一个小球,当三个小球落下但均未落至地面时,若不计空气阻力, 则这三个小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应是图8-1-18中的( C )
图8-1-18
课堂训练
15.如图8-1-19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 m1和m2的两个小球,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 动,忽略空气阻力,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小球由于__惯__性__,要继续向右运 动,两小球____不_(选会填“会”或“不会”)相撞。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件PPT

2、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受非平衡力) 时怎样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将铁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观察其运动 情况.由于受到磁铁的吸引作用,小球的 运动路径是怎样的?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
你观察到的现象: 力使小球改变了运动方向。
2、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时(受非平衡力) 怎样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思考:行驶中的汽车,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 时,运动状态怎样改变?
①当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大于 阻力时,汽车做加 速运动.
②当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小于 阻力时,汽车做减 速运动.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
踢足球时,足球有时速度大小发生 了改变,有时足球的运动方向也发生了 改变,这是因为足球受到 力 的作用。
信息快递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到运动, 由运动到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
或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我们就说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即: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竖直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 水平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
静止的叠石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1、物体受到平衡力时怎样运动?运动状态是 否改变?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原来静止仍然保持 静止,原来运动的要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讨论与交流
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哪些效果?
气球游戏
思考
气球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 态有没有发生改变?发生了 哪些改变?为什么发生这些 改变?
将铁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观察其运动 情况.由于受到磁铁的吸引作用,小球的 运动路径是怎样的?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
你观察到的现象: 力使小球改变了运动方向。
2、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时(受非平衡力) 怎样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思考:行驶中的汽车,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 时,运动状态怎样改变?
①当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大于 阻力时,汽车做加 速运动.
②当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小于 阻力时,汽车做减 速运动.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
踢足球时,足球有时速度大小发生 了改变,有时足球的运动方向也发生了 改变,这是因为足球受到 力 的作用。
信息快递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到运动, 由运动到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
或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我们就说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即: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竖直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 水平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
静止的叠石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1、物体受到平衡力时怎样运动?运动状态是 否改变?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原来静止仍然保持 静止,原来运动的要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讨论与交流
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哪些效果?
气球游戏
思考
气球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 态有没有发生改变?发生了 哪些改变?为什么发生这些 改变?
华师大版 八年级科学 上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复习课件 (共26张PPT)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
3.2 辨别施力物体
错题再现: 1.如图所示是龙舟的比赛场景,使 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D )
A.船浆 B.同学 C. 赛艇 D.湖水
2.2010年的东亚足球四强赛中,中国队与韩国
队的比赛进行到第62分钟时,中国男足队员邓
卓翔连过三人杀入禁区,一脚冷静的弧线球绕
作参照物的。
2.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1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D 离开桥共
需2.5min,则这列队伍长
()
A.150m
B.100m
3.力 3.1力的概念辨析
错题再现:1.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 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 表.你认为正确的观2,点4有,5,7,10 .(只填序号)
A
甲
乙
丙
错3题.4 再受现力:分1析.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
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是( B )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
2.如图物体A在水平力F作用下,
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
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
4、如图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
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顺时针向下开动时,木块
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时下滑 所需时间t0相比是(A) A.t=t0 B.t<t0 C.t>t0 D.A、B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果将上题中的条件“传送带突然顺时针向下
开动”改为“传送带突然逆时针向下开动时”木块
(1)轿车在AC段可能做的是_匀_速_直__线_运__动_运动, 速度大小为__2_8______m/s. (2)轿车在CF段所做的是_变__速_直__线_运动, CD、DF两段相比较,汽车通过_C_D_____ 段时 运动得较快,判断的依据是相_同__时_间__内__,_C_D_的__路__程_长.
3.2 辨别施力物体
错题再现: 1.如图所示是龙舟的比赛场景,使 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D )
A.船浆 B.同学 C. 赛艇 D.湖水
2.2010年的东亚足球四强赛中,中国队与韩国
队的比赛进行到第62分钟时,中国男足队员邓
卓翔连过三人杀入禁区,一脚冷静的弧线球绕
作参照物的。
2.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1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D 离开桥共
需2.5min,则这列队伍长
()
A.150m
B.100m
3.力 3.1力的概念辨析
错题再现:1.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 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 表.你认为正确的观2,点4有,5,7,10 .(只填序号)
A
甲
乙
丙
错3题.4 再受现力:分1析.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
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是( B )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
2.如图物体A在水平力F作用下,
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
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
4、如图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
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顺时针向下开动时,木块
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时下滑 所需时间t0相比是(A) A.t=t0 B.t<t0 C.t>t0 D.A、B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果将上题中的条件“传送带突然顺时针向下
开动”改为“传送带突然逆时针向下开动时”木块
(1)轿车在AC段可能做的是_匀_速_直__线_运__动_运动, 速度大小为__2_8______m/s. (2)轿车在CF段所做的是_变__速_直__线_运动, CD、DF两段相比较,汽车通过_C_D_____ 段时 运动得较快,判断的依据是相_同__时_间__内__,_C_D_的__路__程_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木板表面
在同一斜面的同 一高度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棉布 木板 某表面
大 小 更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s /m
小车速度减小 的情况
快 慢
更慢
结论
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小____,小车运动的 距离越___长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慢____ 。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二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改变
F 静止: F=G
向上匀速: F=G
向下匀速: F=G G
物体只受拉力和 重力的作用
讲授新课
F 非平衡力 向上加速:
运动状态改变 F>G
向下加速: G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 且是非平衡力。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二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三
相等
成一定 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四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讲授新课
小结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讲授新课
一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只受两个力
二力平衡
2.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讲授新课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京改版):3.6 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件(共14张P

伽利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对现
提
运用数
实
形
象的
出
学和逻
验
成
一般
假பைடு நூலகம்
辑进行
检
理
观察
设
推理
验
论
笛卡儿经过自己的研究补 充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 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 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 方向。
笛卡儿
如果原来是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 时, 会怎么样?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或”与“和”的区别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通过分析事 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 这种特性叫做惯性
4.定律说明了本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本来静止的物体在不 受外力时保持静止。
运动和力的关系
复习回顾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含哪几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 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力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实验:
①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 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 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5.定律指出了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以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 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请问这句 话说明牛顿有哪些优良品质?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运动和力--课件(共67张PPT)

单位符号: “ m∕s ” ,读作“ 米每 秒 ”
常用单位: “ 千米∕小时 ” 单位符号: “ km∕h ” ,读作“ 千米每小时 ” 比较:1米∕秒 和1千米∕小时 的大小?
1米∕秒 = 3.6千米∕小时
速度的含义: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表示1小时内 汽车通过的路程是80千米
快速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某人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 喊一声,经3秒后,该人听到 了自己喊声的回声。如果声音 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该 人离山崖的距离为多大?
3、一列车长15米,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 道,从火车进入隧道到离开隧道所经历的时间是12秒,求 隧道的长度。
一、新课的引入
1、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哪些效果?
3、嫦娥一号卫星的动力来源于火箭发动机向后喷出 燃气时获得的反作用力。如果卫星正在沿与月面成 30°角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而离开月球,此时火箭 发动机应朝______方向喷出燃气。(月球表面及附 近物体也受重力作用)
1.5 二力平衡的条件
2023/11/11
51
匀速上升的热气球
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
52
静
止
的 小
F
球
G
向
上
做
匀
速
直
线
运
F
动
的
货
物
G
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受力示意图。
阻力
F
牵引力
G
二力平衡需要哪些条件?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 两个力可能要在同一直线上 两个力可能要在同一物体上
常用单位: “ 千米∕小时 ” 单位符号: “ km∕h ” ,读作“ 千米每小时 ” 比较:1米∕秒 和1千米∕小时 的大小?
1米∕秒 = 3.6千米∕小时
速度的含义: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表示1小时内 汽车通过的路程是80千米
快速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某人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 喊一声,经3秒后,该人听到 了自己喊声的回声。如果声音 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该 人离山崖的距离为多大?
3、一列车长15米,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 道,从火车进入隧道到离开隧道所经历的时间是12秒,求 隧道的长度。
一、新课的引入
1、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哪些效果?
3、嫦娥一号卫星的动力来源于火箭发动机向后喷出 燃气时获得的反作用力。如果卫星正在沿与月面成 30°角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而离开月球,此时火箭 发动机应朝______方向喷出燃气。(月球表面及附 近物体也受重力作用)
1.5 二力平衡的条件
2023/11/11
51
匀速上升的热气球
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
52
静
止
的 小
F
球
G
向
上
做
匀
速
直
线
运
F
动
的
货
物
G
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受力示意图。
阻力
F
牵引力
G
二力平衡需要哪些条件?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 两个力可能要在同一直线上 两个力可能要在同一物体上
力与运动的关系(课件)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苏科版)

汽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受什么力呢?
火箭加速升空
列车减速进站
问问你的同学,这些物体分别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
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发生改变时物体一 定到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归纳:力和运动的关系
受力情况
物体的表现
运动状态是 否改变
不受力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受力
平衡力 非平衡力
力与运动不在同一直线
运动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速度逐渐变大 速度逐渐减小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论分析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两种情 况来讨论:(物体不受力时和受力时) (1)物体不受力时(理想世界 )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受力的物体?
分析发现
运动状态不改变时,物体往往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处在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那么它的运动 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实验探究
自由探究:非平衡力作用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 细线扣着的乒乓球、轨道小车、 固定磁铁的小车、磁铁
实验数据
力是否与运动方向在同 一直线上
向下加速: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运动和力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物体静止或匀速 4、物体受平衡力
不受力或受平衡 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
5、物体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6、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b)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受什么力呢?
火箭加速升空
列车减速进站
问问你的同学,这些物体分别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
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发生改变时物体一 定到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归纳:力和运动的关系
受力情况
物体的表现
运动状态是 否改变
不受力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受力
平衡力 非平衡力
力与运动不在同一直线
运动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速度逐渐变大 速度逐渐减小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论分析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两种情 况来讨论:(物体不受力时和受力时) (1)物体不受力时(理想世界 )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受力的物体?
分析发现
运动状态不改变时,物体往往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处在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那么它的运动 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实验探究
自由探究:非平衡力作用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 细线扣着的乒乓球、轨道小车、 固定磁铁的小车、磁铁
实验数据
力是否与运动方向在同 一直线上
向下加速: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运动和力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物体静止或匀速 4、物体受平衡力
不受力或受平衡 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
5、物体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6、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是受到平衡力 作用的缘故
C.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那么 这个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其中 一个力消失,则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
做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 1静止在桌子上的书 • 2静止在斜面上的小车 • 3静止在烧杯底部的石块
4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受到那些平衡力的作用?
A.D放在教室里的课桌,没人搬动总是在原处
B.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C.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人,若汽车紧急刹
车,人就要向前倾 D.自行车从坡顶沿斜坡向下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2.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
炸,那么重物将( A)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物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完全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
B.这两个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C.这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下列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处于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2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是一对平衡力
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F1
F2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小车放在__水___平__桌__面 上向挂在 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 质量相等时,小车静止;说明二力平
衡必须 大小,相把等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不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惯 性”。
• 答:如图,
• 让小车上方的木块随小车一起向前运动, 当小车遇到障碍时,上方木块会倒向前方, 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
二、平衡力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或这 些力是平衡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复习课
实验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的条件:
☺相同的条件(三同): 同一小车(由静止滑下) 同一斜面 同一高度
(目的:使小车到水平面时,具 有相同的初速度)
☺不同的条件:水平面材料不同(毛巾、棉 布、木板)铺上毛巾或棉布目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S1 S2 S3
毛巾 棉布 木板
2、怎样改变木块的压力大小?
在木块上放砝码
3、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在长木板上放毛巾、棉布
4、用到什么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 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
原理: 二力平衡的条件 步骤: 1、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
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1,Ff1=F1
人在水平方向上( D)。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
2.在A“.研在究压滑力动不摩变擦时力,的滑大动小摩与擦哪力些的因大素小有与关”的实 验中:接(触1)面用的弹粗簧糙测程力度计有拉关着。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
这时木B.板在对接木触块面的的摩粗擦糙力程才度等相于同弹时簧,测滑力动计摩的擦示数。 (2)力下的表大是小某与同压学力实的验大时小,有记关录。的数据:
D.匀速竖直上升
3.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 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 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次数 1 2 3
表面材料 毛巾 棉布 木板
阻力大小
最大 较大 最小
滑行距离
最短 较长 最长
结论:平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越 远 ,这
说明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 慢,
推理:运动小车若不受力,它将做 匀速直线运动。
研究方法:逐渐逼近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意义: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FN
不同点 相同点
F压
相互作用的力
作用(作用点)在 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平衡力
作用(作用点)在 同一物体上
力都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同一直 线
练习
1.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下列各对力
中是平衡力的是( C )。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 B.汽车的重力和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路面对车的阻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车的支持力
上述认识都是错误的。
例:烧锅炉的时候,用铲子送煤,铲子往往并不进入
灶内,而是停在灶前,煤就顺着铲子运动的 方向进入灶内,为什么?
解答:用铲子送煤时,煤原来是跟铲子一起运动
的当铲子突然在灶前停止运动,煤由于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继 续沿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练习
1.下面的现象中,不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材料性质
1
木块与木板
2
木块与木板
3
木块与棉布
压力 / N
3 5 3
摩擦力 /N
0.2 0.35 0.4
A.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B.比较第2、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缠绕的线圈圈 数越多,摩擦力越大”。
• 答:如图,
对 大小看质量,不管动与静。 惯 几种错误的认识:1、把惯性误认为是一种力,如“在 性要 惯性的作用下”“受到惯性的作用”等; 正 2、误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确 3、误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 的 4、误认为变速运动的物体无惯性; 理 5、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误认为是“克服了惯性” ,物 解 体由静止变为运动误认为是“增加了惯性” 。
相,反放开手后,观
察到木块会
运;动说明二力平衡必须 把方小向车相原反地转动一定角度,使
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
,放一开手条后直,线发上现小车转动,说明二力
平衡必须
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反证法
控制变量法
二力平衡条件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同一直线 • 同一物体
4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平衡。
⑦系鞋带多系几道
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变滑动为滚动; ④ 分离摩擦面。 1加润滑油 2加气垫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1.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
• 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匀速拉着重物,将细 线在圆木棒绕几圈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 数,发现绕的圈数越多,弹簧测力计示数 越小。说明“缠绕的线圈圈数越多,摩擦 力越大”
分析与论证: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且跟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而 且跟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跟滑 动的速度也无关。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② 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④多缠绕几圈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②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③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 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⑤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2)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 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 擦力。
②方向: 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 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 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 大小的因素 器材: 弹簧测力计 、砝码、木块、长木板、棉 布、毛巾 原理:
木板
2、在木块上放砝码,重复步骤1,读出这时的拉力F2,Ff2=F2
木板
3、在木板上铺上毛巾,重复步骤1,读出这时的拉力F3,Ff3=F3
毛巾
分析数据:
次数 压力(N) 接触面粗 摩擦 压力 接触面粗 摩擦力(N) 糙程度 力(N ) (N) 糙程度
1 3 光滑的水 1.0 3 不变
3
平面2 3Biblioteka 棉布面 1.2 3.8 不变
3.8
3 3
毛巾面 1.6 4.6 不变
4.6
得出结论:
_接___触__面__粗___糙__程__度___一__定___时__,__压___力__越__大___,摩___擦__力__越_ 大。
__压___力__一__定___时__,__接___触__面__越___粗__糙__摩___擦__力__越___大__。___
N
f
F牵
G
三、摩擦力
弹力
力
重力
摩擦力
产生条件
C.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那么 这个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其中 一个力消失,则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
做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 1静止在桌子上的书 • 2静止在斜面上的小车 • 3静止在烧杯底部的石块
4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受到那些平衡力的作用?
A.D放在教室里的课桌,没人搬动总是在原处
B.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C.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人,若汽车紧急刹
车,人就要向前倾 D.自行车从坡顶沿斜坡向下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2.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
炸,那么重物将( A)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物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完全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
B.这两个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C.这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下列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处于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2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是一对平衡力
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F1
F2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小车放在__水___平__桌__面 上向挂在 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 质量相等时,小车静止;说明二力平
衡必须 大小,相把等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不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惯 性”。
• 答:如图,
• 让小车上方的木块随小车一起向前运动, 当小车遇到障碍时,上方木块会倒向前方, 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
二、平衡力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或这 些力是平衡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复习课
实验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的条件:
☺相同的条件(三同): 同一小车(由静止滑下) 同一斜面 同一高度
(目的:使小车到水平面时,具 有相同的初速度)
☺不同的条件:水平面材料不同(毛巾、棉 布、木板)铺上毛巾或棉布目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S1 S2 S3
毛巾 棉布 木板
2、怎样改变木块的压力大小?
在木块上放砝码
3、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在长木板上放毛巾、棉布
4、用到什么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 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
原理: 二力平衡的条件 步骤: 1、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
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1,Ff1=F1
人在水平方向上( D)。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
2.在A“.研在究压滑力动不摩变擦时力,的滑大动小摩与擦哪力些的因大素小有与关”的实 验中:接(触1)面用的弹粗簧糙测程力度计有拉关着。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
这时木B.板在对接木触块面的的摩粗擦糙力程才度等相于同弹时簧,测滑力动计摩的擦示数。 (2)力下的表大是小某与同压学力实的验大时小,有记关录。的数据:
D.匀速竖直上升
3.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 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 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次数 1 2 3
表面材料 毛巾 棉布 木板
阻力大小
最大 较大 最小
滑行距离
最短 较长 最长
结论:平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越 远 ,这
说明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 慢,
推理:运动小车若不受力,它将做 匀速直线运动。
研究方法:逐渐逼近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意义: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FN
不同点 相同点
F压
相互作用的力
作用(作用点)在 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平衡力
作用(作用点)在 同一物体上
力都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同一直 线
练习
1.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下列各对力
中是平衡力的是( C )。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 B.汽车的重力和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路面对车的阻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车的支持力
上述认识都是错误的。
例:烧锅炉的时候,用铲子送煤,铲子往往并不进入
灶内,而是停在灶前,煤就顺着铲子运动的 方向进入灶内,为什么?
解答:用铲子送煤时,煤原来是跟铲子一起运动
的当铲子突然在灶前停止运动,煤由于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继 续沿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练习
1.下面的现象中,不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材料性质
1
木块与木板
2
木块与木板
3
木块与棉布
压力 / N
3 5 3
摩擦力 /N
0.2 0.35 0.4
A.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B.比较第2、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缠绕的线圈圈 数越多,摩擦力越大”。
• 答:如图,
对 大小看质量,不管动与静。 惯 几种错误的认识:1、把惯性误认为是一种力,如“在 性要 惯性的作用下”“受到惯性的作用”等; 正 2、误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确 3、误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 的 4、误认为变速运动的物体无惯性; 理 5、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误认为是“克服了惯性” ,物 解 体由静止变为运动误认为是“增加了惯性” 。
相,反放开手后,观
察到木块会
运;动说明二力平衡必须 把方小向车相原反地转动一定角度,使
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
,放一开手条后直,线发上现小车转动,说明二力
平衡必须
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反证法
控制变量法
二力平衡条件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同一直线 • 同一物体
4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平衡。
⑦系鞋带多系几道
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变滑动为滚动; ④ 分离摩擦面。 1加润滑油 2加气垫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1.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
• 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匀速拉着重物,将细 线在圆木棒绕几圈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 数,发现绕的圈数越多,弹簧测力计示数 越小。说明“缠绕的线圈圈数越多,摩擦 力越大”
分析与论证: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且跟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而 且跟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跟滑 动的速度也无关。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② 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④多缠绕几圈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②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③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 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⑤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2)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 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 擦力。
②方向: 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 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 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 大小的因素 器材: 弹簧测力计 、砝码、木块、长木板、棉 布、毛巾 原理:
木板
2、在木块上放砝码,重复步骤1,读出这时的拉力F2,Ff2=F2
木板
3、在木板上铺上毛巾,重复步骤1,读出这时的拉力F3,Ff3=F3
毛巾
分析数据:
次数 压力(N) 接触面粗 摩擦 压力 接触面粗 摩擦力(N) 糙程度 力(N ) (N) 糙程度
1 3 光滑的水 1.0 3 不变
3
平面2 3Biblioteka 棉布面 1.2 3.8 不变
3.8
3 3
毛巾面 1.6 4.6 不变
4.6
得出结论:
_接___触__面__粗___糙__程__度___一__定___时__,__压___力__越__大___,摩___擦__力__越_ 大。
__压___力__一__定___时__,__接___触__面__越___粗__糙__摩___擦__力__越___大__。___
N
f
F牵
G
三、摩擦力
弹力
力
重力
摩擦力
产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