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 课堂笔记(1)
航空概论(1)

第一章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航空是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的航行活动为航空。
航天是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联系:1.航空宇航天是严密联系的;2.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力学、热力学和材料学是航空航天的科学根底。
电子技术、自动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喷气推进技术和制造工艺技术对航空航天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学、真空技术和低温技术的开展促进了航天的开展。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在大气层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
飞行器分为3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
在大气层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如气球、滑翔机、飞艇、飞机、直升机等。
它们靠空气的静浮力或空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
在空间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
它们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在引力作用下完成轨道运动。
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可以在大气层,也可以在大气层外飞行。
导弹是装有战斗部的可控制的火箭,有主要在大气层外飞行的弹道导弹和装有翼面在大气层飞行的地空导弹、巡航导弹等。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又如何细入空中。
根据产生向上力的根本原理的不同,航空器可划分为两大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前者靠空气静浮力升空,又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浮力使航空器升空,气球和飞艇都是轻于空气的航空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者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上,不能行控制;后者装有发动机、安定面和操纵面,可以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升力是由其自身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
固定翼航空器主要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
旋翼航空器主要由旋转的产生升力。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又如何细分?按技术分类和按法律分类。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作者: ————————————————————————————————日期:ﻩ航空航天概论要点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1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运动。
航空按其使用方向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军用航空泛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
民用航空泛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非军事性飞行活动。
民用航空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大类。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者宇宙航行。
航天实际上又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1.2飞行器的分类、构成与功用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称为飞行器。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
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飞艇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机倾转旋翼机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各类飞行器。
航天器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1.3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783年6月5日,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用麻布制成的热气球完成了成功的升空表演。
1852年,法国人H.吉法尔在气球上安装了一台功率约为2237W的蒸汽机,用来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使其成为第一个可以操纵的气球,这就是最早的飞艇。
1903年12月17日,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1号进行了试飞,当天共飞行了4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接近1min的时间里飞行了260m的距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
1947年10月14日,美国X-1研究机,首次突破了“声障”。
喷气式战斗机(我国习惯称歼击机)的更新换代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
航空航天概论

第1章航空航天发展史1.1 世界航空发展简史1.1.1 远古的神话与传说1.1.2 气球和飞艇的出现与发展1.1.3 飞机的诞生1.2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1.3 中国航空发展史1.3.1 中国古代航空技术的萌芽1.3.2 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1.3.3 中国现代航空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第2章奋进中的中国航空航天2.1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现状2.1.1 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航空航天企业2.1.2 中国航空航天的主要成就2.1.3 主要航空航天企业介绍2.2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典型杰出人物2.2.1中国“起飞”第一人——冯如2.2.2中国火箭奠基人——钱学森2.2.3 中国强击机总体设计第一人——陆孝彭2.2.4杰出人物的精神实质2.3 中国独特的航空航天文化和民族精神2.3.1 新中国给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起飞带来了曙光2.3.2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2.3.3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2.4 投身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职业准备2.4.1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2.4.2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2.4.3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2.4.4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2.4.5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第3章飞行原理3.1 飞机的空气动力3.1.1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3.1.2 升力的产生和增升装置3.1.3 飞行的阻力及减阻措施3.2 飞行操纵3.2.1 飞机的重心和机体轴3.2.2 飞机的稳定性3.2.3 飞机的操纵原理3.3 飞机的飞行性能3.3.1 速度性能指标3.3.2 高度性能3.3.3 飞行距离3.3.4 飞机起飞着陆的性能3.3.5 飞机的机动性能3.4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3.4.1 直升机概况3.4.2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3.5 航天器飞行原理3.5.1 F普勒三大定律3.5.2 宇宙速度第4章世界名机赏析4.1 航空先驱与早期飞行器4.2 军用飞机4.2.1 战斗机4.2.2 轰炸机4.2.3 攻击机4.3 民航客机4.3.1 第一代喷气式客机——“彗星”4.3.2 第二代喷气式客机——图-154 4.3.3 第三代喷气式客机——波音-747 4.3.4 第四代喷气式客机——A3204.3.5 第五代喷气式客机——波音-777 4.3.6 空客与波音的泰坦战争——A380 4.3.7 超声速客机——“协和”4.4 直升机4.4.1 单旋翼尾桨直升机4.4.2 单旋翼无尾桨直升机4.4.3 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4.4.4 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4.4.5 侧旋翼直升机(双旋翼直升机)4.5 无人机与其他特种飞机4.5.1 X-1——第一架突破音障的火箭飞机4.5.2 侦察机4.5.3 预警机4.5.4 空中加油机4.5.5 无人机4.6 航天器4.6.1 人造地球卫星4.6.2 宇宙飞船4.6.3 航天飞机4.6.4 空间站4.6.5 运载火箭第5章飞机结构与构造5.1 飞机结构的基本组成及其功用5.1.1 飞机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5.1.2 飞机结构的功用5.2 飞机结构的基本要求5.2.1 飞机的战术技术和使用技术要求5.2.2 空气动力要求和设计一体化要求5.2.3 结构完整性要求5.2.4 最小质量要求5.2.5 使用维修要求5.2.6 工艺要求5.2.7 经济性要求5.3 机翼受力构件的基本构造5.3.1 翼梁5.3.2 长桁5.3.3 纵墙5.3.4 翼肋5.3.5 蒙皮5.4 机翼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4.1 薄蒙皮梁式5.4.2 多梁单块式5.4.3 多墙厚蒙皮式5.5 尾翼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5.1 安定面和操纵面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5.2 全动平尾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6 机身受力构件的基本构造5.6.1 隔框5.6.2 长桁与桁梁5.6.3 蒙皮5.7 机身结构的基本构造形式5.7.1 桁梁式5.7.2 桁条式5.7.3 硬壳式5.8 起落架5.8.1 飞机起落装置的类型5.8.2 起落架的功用5.8.3 起落架的组成5.8.4 起落架的配置形式5.8.5 起落架的结构形式和特点第6章飞行器动力6.1 概述6.2 航空活塞发动机6.2.1 活塞式发动机的主要组成6.2.2 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6.2.3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辅助工作系统6.3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6.3.1 涡轮喷气发动机6.3.2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6.3.3 涡轮风扇发动机6.3.4 涡轮轴发动机6.3.5 螺旋桨风扇发动机6.4 冲压喷气发动机6.5 火箭发动机6.5.1 固体火箭发动机6.5.2 液体火箭发动机6.5.3 其他能源的火箭发动机6.6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型号第7章机载仪器与设备7.1 航空仪表7.1.1 飞行仪表7.1.2 发动机仪表7.2 导航系统7.2.1 无线电导航系统7.2.2 其他导航系统7.3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7.3.1 自动驾驶仪7.3.2 其他自动飞行控制系统7.4 其他机载设备7.4.1 电气设备7.4.2 通信设备7.4.3 雷达设备第8章航空新技术简介8.1 飞机设计新技术8.1.1 新的气动外形设计方法8.1.2 短距起降或垂直起降与推力矢量技术8.1.3 隐身技术8.2 航空发动机新技术8.2.1 脉冲爆震发动机8.2.2 多电发动机8.2.3 超燃冲压发动机8.2.4 特种能源发动机8.3 航空制造新技术8.3.1 大型宽弦风扇叶片8.3.2 整体叶盘结构8.3.3 航空新材料及其成型技术8.3.4 航空数字化制造技术8.4 民航客机新技术8.5 直升机新技术8.5.1 直升机动力8.5.2 直升机的材料与结构8.5.3 航空电子与二次能源8.5.4 直升机的制造技术8.6 空空导弹新技术8.6.1 远程推进与推力矢量控制技术8.6.2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8.6.3 毫米波制导技术8.6.4 多模导引和复合制导技术8.6.5 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8.6.6 高效定向引战技术8.6.7 导弹模块化与开放式设计技术8.6.8 保形外挂和高密度内挂条件下的发射技术8.7 无人机技术附录附录A 航空大事记附录A.1 世界航空大事记附录A.2 中国航空大事记附录B 航模制作实践——手掷模型滑翔机制作与试飞附录B.1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制作附录B.2 弹射模型滑翔机的调整试飞。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 课堂笔记(1)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课堂笔记(1)一、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了解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航空器、航天器的分类,航空器、航天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事件,航空发动机及火箭发动机原理,飞行器升空原理、复合材料和飞机的仪表等内容。
二、知识点整理(一)气球飞艇1、载人气球的诞生热气球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知名学者李约瑟也指出,西元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李格尼兹(Liegnitz)战役中使用热气球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
法国的孟格菲兄弟于1783年才向空中释放欧洲第一个内充热空气的气球。
法国的罗伯特兄弟是最先乘充满氢气的气球飞上天空的。
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气球也会用来作庆祝大日子来临时的点缀。
很多地方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各种气球。
在一些开幕的仪式中,人们会刺破气球,象征着那开幕的重要时刻,也能凝聚气氛。
2.发展历程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
1783年6月4日,蒙戈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这个气球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
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气球慢慢升了起来,飘然飞行了1.5英里。
乘坐蒙戈菲尔兄弟制造的气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还有一只丑小鸭。
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戈菲尔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廷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二十五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
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
二战以后,高新技术使球皮材料以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
八十年代,热气球引入中国。
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摩托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北航14秋《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答案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战斗机又称为()。
A. 攻击机
B. 轰炸机
C. 运输机
D. 歼击机
?
正确答案:D
1. 中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是()。
A. 翟志刚
B. 杨利伟
C. 费俊龙
D. 聂海胜
正确答案:B
2.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家是()。
A. 钱三强
B. 孙家栋
C. 王永志
D. 钱学森
?
正确答案:D
2. 20世纪60年代,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飞船进入太空,人类实现了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
A. 东方1号
B. 东方红号
C. 神舟号
D. 萤火号
正确答案:A
3. 中国正在建设的卫星发射基地是()。
A. 酒泉
B. 太原
C. 文昌
D. 西昌
?
正确答案:C
3. 中国的运载火箭都是以()命名。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超音速战斗机分代一(50年代初) 二(60年代) 技术特点代表机型低超音速(1.3~1.5)飞行;最大升限达170米格-29;F-100 00m 速度普遍超过2;最大高度2万米并出现双米格-21、米格-23;F-104、F-105、F-三飞机 4;幻影-3、幻影F-1(法);英国P-追求高空高速 1闪电;瑞典SAAB-37雷、SAAB-35龙;J-7、J-8 保留高空高速,强调机动性能、低速性能;米格-29、苏-27;F-14、F-15、F-普遍装配涡扇发动机;大量采用新技术 16、F-18;狂风,幻影2000 超音速巡航、过失速机动能力、隐身能力F-、良好的维护性、短距起落能力 22(超视距作战、近距离格斗、隐身、相控阵雷达、中距空空导弹)、F-35;M1.44、S-37 三(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四(现在) 3.简述直升机的发展史、特点及其旋翼的工作原理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航空航天概论第一、二章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航空:在地球周围稠密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天:在大气层以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际附近以及恒星及空间的航行活动。
联系:地面发射的航天器或当航天器返回地面时,都要穿过大气层特别是水平起降的航天飞机,其起飞和降落过程均与飞机极为相似,就与航空航天的特点,因此航空与航天不仅是紧密联系的而且有时是难以区分的。
2.飞行器的概念: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的空间飞行的器械统称。
分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导弹。
3.航空器: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
分为轻于空气的航天器(气球、飞艇)和重于空气的航天器(飞机滑翔机、直升机、旋翼机)。
航天器:在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
分为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
导弹: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器飞行轨迹的飞行武器(弹道式导弹、巡航导弹、可高机动飞行的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
火箭:靠火箭发动机(化学、核、电)提供推动力的飞行器。
(无控火箭弹、探空火箭、远载火箭)。
4.⑴轻于空气的航天器:10世纪初中国“孔明灯”。
18世纪末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气球。
1783年10月15日E.P.罗奇埃和达尔郎特,热气球1000m高度12min飞行12km。
⑵重于空气的航天器: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飞行4次。
⑶火箭导弹:1942年纳粹德国V-2火箭,发射第一个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弹道导弹。
⑷航天: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卫星。
1969年7月16日,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5.大气层①对流层: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对流运动明显。
②平流层:高度上升气温开始不变→略升高→20km-30km以上急升,气流平稳,能见度好③中间层: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剧烈的垂直方向运动。
④热层:高度上升气温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⑤散逸层:空气稀薄,空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6.飞行环境:⑴自然环境--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体、微流行体。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B.重于空气: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航空器(扑翼机)。
原理: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飞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固定机翼、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滑翔机最大区别在于升空后不用动力而是靠自身重力在飞行方向的分力向前滑翔(装有的小型发动机是为了在滑翔前获得初始高度);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其旋翼木有动力驱动,由动力装置提供的拉力作用下前进时,迎面气流吹动旋翼像风车似地旋转来产生升力;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垂直和水平运动所需要的拉力都由旋翼产生;扑翼机(振翼机)像鸟类翅膀那样扑动的翼面产生升力和拉力。
5.简述火箭、导弹与航天器的发展史6.航天器的主要类别A.无人航天器:a.人造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b.空间平台,c.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B.载人航天器:a.载人飞船(卫星式、登月式),b.空间站,c.轨道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器、轨道转移器),d.航天飞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课堂笔记(1)一、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了解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航空器、航天器的分类,航空器、航天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事件,航空发动机及火箭发动机原理,飞行器升空原理、复合材料和飞机的仪表等内容。
二、知识点整理(一)气球飞艇1、载人气球的诞生热气球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知名学者李约瑟也指出,西元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李格尼兹(Liegnitz)战役中使用热气球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
法国的孟格菲兄弟于1783年才向空中释放欧洲第一个内充热空气的气球。
法国的罗伯特兄弟是最先乘充满氢气的气球飞上天空的。
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气球也会用来作庆祝大日子来临时的点缀。
很多地方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各种气球。
在一些开幕的仪式中,人们会刺破气球,象征着那开幕的重要时刻,也能凝聚气氛。
2.发展历程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
1783年6月4日,蒙戈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这个气球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
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气球慢慢升了起来,飘然飞行了1.5英里。
乘坐蒙戈菲尔兄弟制造的气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还有一只丑小鸭。
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戈菲尔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廷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二十五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
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
二战以后,高新技术使球皮材料以及致热燃料得到普及,热气球成为不受地点约束、操作简单方便的公众体育项目。
八十年代,热气球引入中国。
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摩托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热气球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正日趋普及,它曾创造了上升34668米高度的记录。
1978年8月11日至17日,“双鹰Ⅲ号”成功飞越了大西洋,1981年“双鹰Ⅴ号”又成功跨越太平洋。
现在全世界有20000多个的热气球在飞行。
我国目前已有100多个球,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国际热气球邀请赛、泰山国际热气球邀请赛等大型比赛活动、99'全国热气球锦标赛。
3、气球飞行及应用从世界范围来说,人们对乘坐气球的兴趣迅速高涨起来。
法国人不仅率先使用了气球,并且开发出了许多早期的飞行方式。
法国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也是首先认识到气球具备军事用途的人。
第一次热气球飞行之后不到10年(由于惧怕法国革命,人们在这一时期备受煎熬),法国军队开始利用气球从事侦察,第一个专为军事用途制造的气球被命名为创业号(L'Entrepremant)。
1794年初,受法国公共安全委员会的委托,法国科学家查理·库迪尔(Charles Coutelle)设计了创业号。
创业号,以及其他三个气球——法国人接着又制造了三个气球,分别是蓝天号(Celeste)、赫丘利号(Hercule)、无畏号(Intrepide)——均为氢气球。
它们高高地飘浮在战场附近的天空,利用粗绳子锚系在地面。
与地面联系,则通过锚绳往地面送纸条,或者利用旗语联络。
作为创业号第一次升空实验期间的乘员,库迪尔宣称,他可以看见近30公里开外的部队调动的情况。
气球可做侦察装置,第一次展示就给法国公共安全委员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794年3月,法国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空军部队,名称为空中勇士部队,亦称气球部队。
这支部队远未完成组建,便投入了实战。
1794年6月,在比利时弗勒侣斯战役(Battle of Fleurus)中,人类首次在实际冲突中(这可不是实景演示)使用了气球。
是役,法国人打败了入侵的奥地利人。
这一次又是库迪尔操纵气球,与人们身处地面高度时目光所及看到的情况相比,他提前一小时即可准确地报告敌方部队的调动情况。
这次胜利使后来的一些观察家断言,法国人的胜利,关键因素是侦察气球。
此话不假,奥地利人在震惊之余,甚至倡议禁止使用气球,因为它破坏了交战双方的规则。
有消息称,许多未受过教育的奥地利陆军士兵们甚至认为,他们的行动那么早就被对方看到,因此气球肯定是魔鬼的帮凶,而魔鬼帮了法国人的忙。
气球技术很快走出了国门,法国人随之丧失了战略优势。
拿破仑的智囊们力主在1798年征服埃及的战役中使用气球部队,但这支部队未能进入实战,因为英国人偷袭了法国人的营地。
在具有决定性的尼罗河口阿布吉尔湾海战(Battle of Aboukir)之前,英国人将所有的气球和与气球有关的设备摧毁殆尽。
返回法国之后,幡然醒悟的拿破仑解散了气球部队。
这一事件的影响极其深远,乘坐气球的航空活动至少被延误了两代人之久。
另外,从短期来说,这也使法国军队里一小撮狂徒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他们曾经花费数年时间作了一个规划,试图以气球部队做开路先锋,入侵不列颠英国。
50年后,人们再次将气球应用于军事领域。
那时候,狂热的追捧者们已经使气球航空技术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改观,而他们的目的不外乎运动和休闲。
在星空观测、天气试验、大气研究诸方面,科学家们也在充分利用气球。
19世纪60年代,由于远离欧洲的一场冲突(美国内战),气球技术已经成熟到掀起了一次复兴运动。
飞艇在后勤保障和空中通信中的作用可以预见的。
可以设想,不久的将来,一批载重500余吨、不加油航行2万千米,续航力30天的新式飞艇将加入军队。
它们可搭载电子传感设备,遂行预警、侦察、监视、通信等任务,也能执行巡逻、运输等任务,甚至可能成为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或是空中流动加油、医疗平台。
(二)飞机研制的前仆后继1、飞机的诞生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
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太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本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
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
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他们制造的飞行器员进行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
2.固定翼飞机所谓固定翼飞机是指飞机的机翼位置、后掠角角等参数固定不变的飞机;相对现代一些超音速飞机,在以低速飞行时,为了得到较大的升力,机翼伸展较大(后掠角较小),在飞行中随飞机速度增大,后掠角可以改变加大,这就不再是固定翼飞机了,典型的是直升机,它也叫旋翼机,没有固定的机翼;舰载飞机为了减少停放时占地面积,将机翼折叠;但飞行中机翼不能出现折叠动作的,或改变角度的,仍属于固定翼飞机。
目前民航客机都属于固定翼飞机。
国内外市场上的固定翼飞机模型多为单翼、双翼飞机。
3.动力飞行的尝试几千年来,人类一直梦想着像鸟儿一样在白云之上自由飞翔,去探访神仙在高山和天上居住的地方,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1783年在巴黎,法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乘坐轻于空气的热气球飞上天空,人类离开了地面。
但是,这类飞行器持纵困难,行动缓慢,它满足不了人们在交通中自由快速运动的愿望。
人类又继续探索了120年,才造出了飞机,飞机满足了人类的这个愿望。
飞机凭借着它对空气运动的速度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因而从本质上飞机就必然是一种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运输工具。
飞的更快也会要求飞的更远,这决定由飞机开创的航空运输业就要必然要追求更快、更高、更远的目标。
飞的更高,从空中开展的行动,改变了人们一直在地球表面活动的方式,使人类从平面上的二维活动方式变为包括着向上的方向的三维活动方式,改变了人们飞上天空后地面滑向下方,天际的地平线不再是直线,变成了弧线,亲眼看到了我们居住的家园原来是浮游在宇宙中的球体,向上则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一下子把对天空中的神仙的敬仰和神秘之情一扫而空。
人类改变了观念、思想解脱了禁锢,为以后的宇宙探索指明了道路。
飞的更快更远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
在人类用步行或借助畜力活动的年代,活动的范围只有几十千米。
那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仅局限相邻的村镇或一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有了现代化的汽车、火车等陆上交通工具,人类活动的半径扩大到几百千米。
但对于高山险阻和汪洋大海仍是无能为力。
飞机克服了这种障碍,把全球连在一起,使人类观察问题的视角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球。
应该说,航空运输为后来的政治、经济的全球化打下了基础。
(三)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之前的教训技术条件不完全成熟(特别是发动机)、理论研究尚不够升入(升力、稳定理论)、先驱者急于求成,没有持之以恒、飞机的研制道路不科学(不注重稳定与控制)、没有把飞机看成一个系统整体对待。
2.莱特兄弟取得成功的原因(1)自小喜欢航空;(2)动手能力很强;(3)广泛搜集资料;(4)研究循序渐进;(5)开展大量实验;(6)解决关键问题;(7)整体对待飞机。
(四)两次大战——需求激励发展迅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机开始出现在战场上,空战时代到来了。
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首次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空中飞行成功。
1909年,美国陆军首先购买和装备了第一架军用飞机,准备用它来参与战场侦察。
这架飞机上装有一台30马力的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68千米/小时。
同年又制成了1架双座莱特A型飞机,用来训练飞行员。
最先认识到航空武器的重要的是飞行员。
有的飞行人员将步枪、机枪带到飞机上,与敌机遭遇时向敌机射击。
1914年9月8日,俄国的飞行员聂斯切洛夫驾驶飞机在空中与一架奥地利侦察机相遇。
俄国飞行员拔出手枪向奥地利飞行员打了两枪。
有一枪打在侦察机的机身上,但不影响飞机的操纵。
俄国飞行员还想射击,手枪却卡了壳。
他驾机朝奥地利飞行员冲了过去,机轮撞在了奥地利侦察机的螺旋桨上。
奥地利侦察机顿时朝地面坠落下去。
不久,一名法国飞行员在自己的飞机上安装了一挺火力很强的霍奇斯基机枪。
机枪固定在座舱前的机身上,沿飞行方向射击。
他用这挺机枪击落两架德国军机。
后来,这位法国人的飞机被德国的防空火力击伤,德国人从迫降的飞机上拆下了机枪装置,着手仿制。
在飞机上安装武器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子弹避开旋转的螺旋桨叶片。
3名工程师为飞机制造了一种机枪射速协调装置,它依靠螺旋桨来控制机枪的射击,当桨叶与枪管成一线,桨叶片挡住枪管时,机枪便停止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