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期末样卷

合集下载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一、名称解释1. 计量地理学:2. 间隔尺度数据:3. 统计分组:4. 属性数据:5. 定性数据:6. 总体7. 中项中心8. 众数:9. 中位数:10. 偏度系数:11. 集中化指数:12. 数学模型13. 多样化指数:14. 物理模型15. 空间数据:16. 概念模型17. 峰度系数:18. “计量革命”:19. “4S”技术20. 计算地理学:21. 估计22. 罗伦次曲线:23. 采样误差24. 基尼系数:25. 最优中心26. 方差:27. 峰态数28. 次序量29. 锡尔系数:30. 假设检验31. 变异系数:32. 样本33. 非采样误差34. 比例量35. 间隔量36. 循环变动:37. 马尔可夫过程:38. 逐步回归分析:39. 复相关系数:40. 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当可信度一定时,N越大,其临界相关系数_________________。

41. 战略决策模型:42. 状态转移过程:43. 长期趋势:44. 地理区45. 模糊综合评判法46. 秩相关系数:47. 地理类型48. 季节变动:49. 回归分析方法:50. 时间序列:51. 直接聚类法:52. 最优回归方程:53. 主成分分析:54. 马尔可夫预测法:55. 趋势面分析:56. 随机变动57. 偏相关系数:58. ARMA过程59. 灰色预测法:60. 趋势变动61. 时间哑元62. 聚类分析:6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64. 时间序列分析:65. 判别分析66. ARIMA67. 有向图68. 地理学第一定律:69. 网络图70. 无向图71. 网络分析:72. 截:73. 区域化变量:74. 最小支撑树:75. 地统计学:76. 连通性77. 距离分析78. 节点79. 空间自相关:80. Moran散点图:81. 弧82. 强连通性83. 克立格插值法:84. 变异函数:85. 网络86. 直接消耗系数:87. 最优解:88.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89. 可行解:90. 投入产出分析:91.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92. 数值模拟93. 四维同化94. AHP决策分析方法:95. 自然状态:96. 状态概率:97. 最佳决策方案:98. 益损值:99. 积累量00. 数字神经系统01. 系统动力学方法02. 辅助变量03. 地理专家系统04. 决策问题:05. 行动方案:06. 速率量07. 系统仿真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62分)1. 简述属性数据的类型2.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3. 地理建模过程中,针对复杂数据处理采用的措施4. 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5. 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7)--计量地理学试卷12-13(B)

(7)--计量地理学试卷12-13(B)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1、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2、众数3、离差4、偏相关系数5、目标约束2、不定项题(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据两种类型,以下是品质标志数据的是( )A.间隔尺度数据B.有序数据C.比例尺度数据D.名义尺度数据2、统计学家们提出了常见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有( )A.加法模型B.指数模型C.乘法模型D.球状模型3、常见的时间序列平滑方法有( )A.指数平滑法B.对数平滑法C.移动平均法D.滑动平均法 4、线性规划方程 minZ=7 X 1+2 X 2 的对偶问题为( ) X 1+3 X 2≤5 4 X 1+ X 2≥8X 1, X 2≥0A. maxW=5y 1+8y 2B. maxW=5y 1+8y 2C. maxW=5y 1+8y 2D. maxW=5y 1+8y 2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5、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可以采取( )进行决策。

A.乐观法B.折衷法C.等值法D.悲观法3、计算题(30分,每题10分)1、已知三种产品甲、乙、丙,当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40%,40%,20%,状态转移概率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 i矩阵为:⎪⎪⎪⎭⎫ ⎝⎛=2.02.06.03.03.04.01.01.08.0P ,求最终市场占有率。

计量地理学模拟试题答案(A卷闭卷考试)

计量地理学模拟试题答案(A卷闭卷考试)

《计量地理学》模拟试题答案(A 卷:闭卷考试)1、(1)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位置:∑==868217362i f ,所以中位数在第六组中;(3分) (2)求中位数:503.5286724173621152111=-⨯⨯+=-⨯+=-=∑mm ni ie f S fd L M或 503.5286726173621162111=-⨯⨯-=-⨯-=+=∑m m n i i e f S f d U M (7分)2. 解:设x 1为生产甲种商品的数量,x 2为生产乙种商品的数量(1) 建立模型: 线形规划模型为:(7分)(2)对模型求解:引入松弛变量3x 和4x ,把原模型转化为标准形式:在上述问题中,⎥⎦⎤⎢⎣⎡=10210112A , ⎥⎦⎤⎢⎣⎡=121P , ⎥⎦⎤⎢⎣⎡=212P , ⎥⎦⎤⎢⎣⎡=013P , ⎥⎦⎤⎢⎣⎡=104P ,⎥⎦⎤⎢⎣⎡=1215b ,[]00108=c 。

(5分)第一步,[]431P P B = ,对应与B 1的初始单纯形表为:(2分)2x 1+x 2≤15x 1+2x 2≤12 x 1, x 2≥0maxz=8 x 1 +10 x 22x 1+x 2+x 3 =15 x 1+2x 2 +x 4=12 x 1, x 2≥0maxz=8 x 1 +10 x 2第二步,P 2调入基,P 4退出基,得一新基[]⎥⎦⎤⎢⎣⎡==2011,232p p B ,它的单纯形表为:(2分)第三步,P 3调出基,P 1调入基,得新基[]⎥⎦⎤⎢⎣⎡==2112,213p p B ,它的单纯形表为:(2分)结果:x 1=6, x 2=3, Z '-=-78,所以, Z=78。

即:甲、乙两种商品分别生产6个、3个,才能使A 、B 两种资源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为78个货币单位。

(2分) 3. 对于 (1)、(2)、(3)分别赋予三个目标优先因子P 1、P 2、P 3。

(1)建立模型(7分) 目标规划模型为:,,,641081220152)(min 21332122211121213322211≥=-++=-++=-+-≤++++=+-+-+-+--+-+i i d d x x d d x x dd x x d d x x x x d P d d P d P Z(2)把目标函数转化为标准形式:(4分),,,641081220152)(min 213321222111213213322211≥=-++=-++=-+-=+++++=+-+-+-+--+-+i i d d x x d d x x d d x x d d x x x x x d P d d P d P Z(3)取---3213,,,d d d x 为初始基变量,列出出事单纯形表如下:(4分)4.(1)画出决策树(10分)(2) 计算期望效益值。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题(11级地理教育1、2、3班)1.以下是甘肃省20个气象台站某年份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

试求:20个台站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方差。

(要求:结果需要列表表示)2、设有12个地区的4个工业部门,各部门的工业总产值所占百分比列于下表。

试作出各工业部门的空间罗伦兹曲线。

要求:图中要有对角线,即最终结果有五条线,图例中各工业部门应以字母表示。

最终需将计算过程以excel形式提交,打印的作业中只需拷入图。

表2 统计表(%)3、为了规划某地区的商业网点,需要对其商品零售额进行预测。

现将统计资料列于下表,如果今后几年影响该地区零售额诸因素无多大变化,试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要求:在spss中试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效果检验(各个检验方面要进行分析,将结果分析的表格拷到作业中,三部分分析内容【拟合优度R2,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p值,系数分析p值】,并列出方程),最后根据方程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表3 年份与零售额统计表4、某地区近十年的粮食总产量(X)和农业总产值(Y)数据如下表:表4 粮食总产量与农业总产值(1)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X)与农业总产值(Y)之间的相关系数r(要求:按照以前练习时的要求,说明r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2)试建立该地区农业总产值(Y)与粮食总产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检验该回归模型是否显著(三部分分析内容拷入即可,不需要分析)。

(注: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5.某市的钢、铁产量与总运量如下表,试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α=0.01)。

当钢、铁生产量各为200万吨时,其总运量为多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要求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同,要求分析三部分检验内容)表5 钢、铁产量与总运量6.某山区水土流失面积(km2)与土壤的含氮量的数据见下表。

要求:(1)试画出二者之间的散点图并确定是什么样的相关形式(图拷入);(2)根据散点图选择合适的曲线模型进行拟合;(3)检验该模型的显著性,并预测当水土流失面积x=10(km2)时的土壤含氮量y(g/m2)。

计量地理学参考答案

计量地理学参考答案

计量地理学(8)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质量标志;2. n-2;3. 99.73%;4. t 检验法; 5. STDEV ;8.标准化;9.最大相似性 10. 累积百分率 6.下降;7.F(X1)≤F(X2)二,1.B;2.D;3.A;4.B;5.C;6.D;7.C;8.B;9.A;10.D 三,1.AD;2.BC;3.ABD;4.BD;5.AC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 1.趋势面:是一种光滑的数学曲面,它能集中地代表地理数据在大范围内的空间变化趋势, (1 分)趋势面与实际面上的地理曲面不同,它只是实际曲面的一种近似值. 分)因此实 (1 际曲面应包括趋势面和剩余曲面两部分. 分) (1 2.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或次数)最多的数. (1 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分)它在频数分布曲线上的位置正居最高点上. 分) (1 (1 3.F 分布:若 F=ξ/η,其中ξ和η相互独立,则ξ= x1 / f 1 , η= x 2 / f 2 , X1 为具有自由度2 22为 f1 的变量,X22 为具有自由度 f2 的 x2 变量,称变量 F 服从 F-分布.4.直通性:直通性是运输网的重要特征之一(1 分) ,节点的直通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环中节点与网络中其它环路节点的联结情况, 分) (1 ,运输流在节点上与网络中其它节点的联结情况. 分) (1 5. 方差分析:把平方和与自由度同时进行分解(1 分) ,用F 检验法对整个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称为方差分析. 分) (2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1)分布范围在 0-1 之间; 分) (1 (2)越趋于 1,曲线相关程度越密切①等于 1,两个要素完全曲线相关②等于 0,两个要素完全无曲线相关; 分) (2 (3)Ryx≥r(1 分) (4)Ryx 与 Rxy 不相等(1 分) 2.计算步骤: 1)计算基准点 I 点到各点的全部距离 rih 2)计算基准点到边界的最短距离 rb 3)选出rh≤rb 距离,并从小到大排列, 4)列出各点的最短距离距阵 5)计算各级最临近距离. 六,1,原命题错误, 分) (2M 0 = Lm 0 +f m +1 260 ×h = 5+ × 1 = 5 + 0.5 = 5.5 (2 分) 260 + 253 f m 1 + f m 12. 原命题正确(2 分) ,原因解释(6 分)∑ ∑ ∑ ∑x = 6 + 5 + 8 + 1 + 4 + 7 + 6 + 3 + 3 + 7 = 50 y = 12 . 6 + 10 . 4 + 18 . 5 + 3 . 0 + 8 . 1 + 16 . 3 + 6 . 2 + 6 . 6 + 16 . 8 = 110 . 8 x 2 = 6 2 + 5 2 + 8 2 + 1 2 + 4 2 + 7 2 + 6 2 + 3 2 + 3 2 + 7 2 = 294y 2 = 12 . 6 2 + 10 . 4 2 + 18 . 5 2 + 3 . 0 2 + 8 . 1 2 + 16 . 3 2+ 12 . 3 2 + 6 . 2 2 + 6 . 6 2 + 16 . 8 2 = 1465 . 00 ∑ xy = 6 × 12 . 6 +5 × 10 . 4 + 8 × 18 . 5 + 1 × 3 . 0 + 4 × 8 . 1+ 7 × 16 . 3 + 6 × 12 . 3 + 3 × 6 . 2 + 3 × 6 . 6 + 7 × 16 . 8 = 654 . 9γ ==[n ∑ [ 10x2∑ xy ∑ x ∑ ( ∑ x ) ][n ∑ yn2y2(∑ .82y)2]10 × 654 × 294 50. 09 50 × 1102][ 10.8 110× 1465]答:因为 r=0.987,所以二者高度正相关. 七. 论述题(每题 9 分,共 18 分) 1. 2.三年滑动平均法的计算结果与原始数据的误差小.(1 分)(数据共 4 分,错一个扣 0.5 分, 扣完为止)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农业总产值 7662.1 8127.0 9084.7 10995.5 15750.5 20340.9 22353.7 23788.4 24541.9 24519.1 8301.26 9412.27 11943.57 15695.63 19481.70 22161.00 23561.33 24283.13 10329.96 12865.72 15705.06 18645.8 21355.08 23108.8 三年滑动平均五年滑动平均八,综合应用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 评分标准:每步 2 分,最短路径 1 分解:首先给 v1 标上 P 标号 P(v1)=0,表示从 v1 到 v1 的最短路径为零.其它点(v2,v3,…,v7)标上 T 标号T(vj)=+∞(j=2,3,…,7) . 第一步:① v1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1,v2),(v1,v3),(v1,v4)∈E,而且 v2, v3,v4 是 T 标号,所以修改这三个点的 T标号为T(v2)=min[T(v2),P(v1)+w12]=min[ +∞,0+2]=2T(v3)=min[T(v3),P(v1)+w13 ]= min[ +∞,0+5]=5 T(v4)=min[T(v4),P(v1)+w14 ]= min[ +∞,0+3]=3 ② 在所有 T 标号中,T(V2)=2 最小,于是令 P(V2)=2. 第二步: ①v2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2,v3),(v2,v6)∈E,而且 v3, v6 是 T 标号,故修改v3 和 v6 的 T 标号为: T(v3)=min[T(v3),P(v2)+w23]=min[5,2+2]=4T(v6)=min[T(v6),P(v2)+w26]=min[+∞,2+7]=9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4)=3 最小,于是令 P(v4)=3.第三步:① v4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4,v5)∈E,而且 v5 是 T 标号,故修改 v5 的 T标号为: T(v5)=min[T(v5),P(v4)+w45]=min[+∞,3+5]=8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3)=4 最小,故令 P(v3)=4.第四步:① v3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3,v5),(v3,v6)∈E,而且 v5 和 v6 为 T 标号,故修改 v5 和 v6 的 T 标号为: T(v5)=min[T(v5),P(v3)+w35]=min[8,4+3]=7T(v6)=min[T(v6),P(v3)+w36]=min[9,4+5]=9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5)=7 最小,故令 P(v5)=7.第五步:① v5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5,v6),(v5 ,v7)∈E,而且 v6 和 v7 都是 T 标号,故修改它们的 T 标号为: T(v6)=min[T(v6),P(v5)+w56]=min[9,7+1]= 8T(v7)=min[T(v7),P(v5)+w57]=min[+∞,7+7]=14 ② 在所有 T 标号中,T(v6)=8 最小,于是令:P(v6)=8① v6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6,v7)∈E,而且 v7 为 T 标号,故修改它的 T 标号为: T(v7)=min[T(v7),P(v6)+w67]=min[14,8+5]=13 ② 目前只有 v7 是 T 标号,故令: P(v7)=13. 从城镇 v1 到 v7 之间的最短路径为(v1,v2,v3,v5,v6,v7),最短路径长度为 13.。

9试卷

9试卷

第页(共页)哈尔滨学院期末试卷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9)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卷面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 60 %)题号 一 二三四五六七 八总分题分 10 10 10 15101218 15核分人 得分复查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天气的表述为定性数据,温度的表述是__________数据。

2. 地理数据的变换方式有____________、开平方变换、取倒数变换、概率变换、模数变换和指数变换等。

3. 用直方图绘频数图时,用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左侧的纵坐标表示频数。

4. 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有点状分布、线状分布、_____________、连续的区域分布。

6. 分布函数____________就成为概率密度函数。

7. 将实际的地区数据与标准分布进行比较,用以测度经济地理现象在空间分布的程度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抽样以随机选择一点或一个方形为开始,然后按照原定计划选择其余样本,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剩余标准差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实际曲面 = 剩余曲面 + 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线性回归在0.01水平上显著的是 ( )A F 0.01≥F≥F 0.05B F≥F 0.01C F 0.05≥F≥F 0.10D F<F 0.10 2. 在单峰正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C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 如果R 值等于1,则点状地理事物是( )A 随机分布B 均等分布C 凝集分布D 线状分布 4. 变差系数是( )的比值A 方差与均值B 标准差与均值C 离差与均值D 离差平方和与均值 5. 关于卡方分布的性质论述正确的是:A n≥2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B n≥3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C n≥4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D n≥5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 6. 非离散性度量值是( )A 离差;B 众数;C 方差;D 变差系数; 7. 区域法测定临近距离一般分成( )个区域。

计量地理学考试题

计量地理学考试题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按自变量的多少分为(A )正相关与负相关 (B )单相关与复相关(C )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 (D )不相关、完全相关与不完全相关2.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是(A )单相关 (B )线性相关 (C )非线性相关 (D )复相关3.若y 随着x 的变化而等比例变化,则y 与x 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线性相关 (C )非线性相关 (D )复相关4.若两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则属于(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5.若∣r∣在0.3~0.5之间,则表明两变量(A )无直线相关 (B )显著相关 (C )低度相关 (D )高度相关6.r 的取值范围是(A )<1 (B )>l (C )(一1,+1) (D )[一1,+1]7.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A )都是随机变量 (B )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 )都是确定性变量 (D )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变量8.r =0表示(A )不存在相关关系 (B )存在平衡关系(C )两变量独立 (D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9.已知xy L 是yy L 的1.5倍,x σ是y σ的1.8倍,则r 为(A )0.83 (B )0.8 (C )0.9 (D )0.9210.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 =56+8x,这意味着(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平均增加8%(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平均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二、多项选择题1.判断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 )定性判断 (B )相关表 (C )相关图 (D )相关系数 (E )标准差系数2.2cx bx a y ++= 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线性相关 (D )非线性相关 (E )二元相关3.x y 450-= 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E )线性相关4.bx a y += 中的b 是(A )截距 (B )斜率 (C )回归系数(D )相关系数 (E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数5.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A )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B )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C )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 )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A)r和b都无计量单位(B)r是无名数,b是有名数(C)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方向(D)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程度(E)b是无名数,r是有名数7.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两上变量都是随机的(D)因变量是随机的(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F)回归系数只有一个8.直线回归分析中(A)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三、计算题(2)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说明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以上问题均保留四位小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样卷
参考教材《计量地理学》——徐建华主编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 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0.53
B 0.43
C 0.63
D 0.73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
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小。

答案:距离参照课本第84页第一段
8、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装态,而与过去的发展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叫马尔可夫过程。

答案:有关;无关参照教材第108页第五段
9、为揭示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首先需要定义空间对象的。

答案:相互邻接关系参照教材第120页最后一段
1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三种分析方法、、。

答案:LISA;G统计;Moran散点图参照课本第123页第三段
三、名词解释
1、现代地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
2、地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参照计量地理学(全)PPT的第4张幻灯片第一章第1节
3、属性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

参照课本第20页
4、二元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参照课本第21页
5、集中化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参照课本第36页第一段
回归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能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参照课本第59页第三段
状态转移概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一种状态出发,下一时刻转移到其他状态的可能性,称为状态转移概率。


参照教材第108页第六段
8、主成分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参照课本第95页第三段
9、地理学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地理空间中邻近的现象比距离远的的现象更相似
参照教材第120页第一段
10,区域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一个变量呈现为空间分布时,就称之为区域化变量
参照教材第132页第五段
四、问答题
1、问: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时间?各阶段的特征?
答案: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
特征: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
特征: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特征:运筹学、投入产出分析方法、GIS等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由传统计量地理学开始向现代计算地理学发展)
特征:GPS、RS、GIS技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型、细胞自动模型、模糊逻辑模型、改进了的地理加权回归等高性能计算所依赖的计算方法与理论模型。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1节第5--6页
2、写出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时常用到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并解
释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含义。

答案:①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②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
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③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偏度系数、峰度系数。

偏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
的偏向情况。

峰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参照教材第29—33页
3、简述回归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答案:(1)确定研究目标与变量
(2)进行相关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之间)
(3)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与非线性)
(4)计算回归常数与回归系数
(5)回归模型的检验
(6)建立回归方程模型解释
参照计量学地理PPT第176页
4、简述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答案:⑴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⑶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⑷计算主成分载荷
参照教材第96—97页
5、简述AHP决策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并举例说明
答案:⑴明确问题
⑵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⑶构造判断矩阵
⑷层次单排序
⑸层次总排
参照教材第227—23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