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一、名称解释1. 计量地理学:2. 间隔尺度数据:3. 统计分组:4. 属性数据:5. 定性数据:6. 总体7. 中项中心8. 众数:9. 中位数:10. 偏度系数:11. 集中化指数:12. 数学模型13. 多样化指数:14. 物理模型15. 空间数据:16. 概念模型17. 峰度系数:18. “计量革命”:19. “4S”技术20. 计算地理学:21. 估计22. 罗伦次曲线:23. 采样误差24. 基尼系数:25. 最优中心26. 方差:27. 峰态数28. 次序量29. 锡尔系数:30. 假设检验31. 变异系数:32. 样本33. 非采样误差34. 比例量35. 间隔量36. 循环变动:37. 马尔可夫过程:38. 逐步回归分析:39. 复相关系数:40. 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当可信度一定时,N越大,其临界相关系数_________________。

41. 战略决策模型:42. 状态转移过程:43. 长期趋势:44. 地理区45. 模糊综合评判法46. 秩相关系数:47. 地理类型48. 季节变动:49. 回归分析方法:50. 时间序列:51. 直接聚类法:52. 最优回归方程:53. 主成分分析:54. 马尔可夫预测法:55. 趋势面分析:56. 随机变动57. 偏相关系数:58. ARMA过程59. 灰色预测法:60. 趋势变动61. 时间哑元62. 聚类分析:6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64. 时间序列分析:65. 判别分析66. ARIMA67. 有向图68. 地理学第一定律:69. 网络图70. 无向图71. 网络分析:72. 截:73. 区域化变量:74. 最小支撑树:75. 地统计学:76. 连通性77. 距离分析78. 节点79. 空间自相关:80. Moran散点图:81. 弧82. 强连通性83. 克立格插值法:84. 变异函数:85. 网络86. 直接消耗系数:87. 最优解:88.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89. 可行解:90. 投入产出分析:91.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92. 数值模拟93. 四维同化94. AHP决策分析方法:95. 自然状态:96. 状态概率:97. 最佳决策方案:98. 益损值:99. 积累量00. 数字神经系统01. 系统动力学方法02. 辅助变量03. 地理专家系统04. 决策问题:05. 行动方案:06. 速率量07. 系统仿真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62分)1. 简述属性数据的类型2.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3. 地理建模过程中,针对复杂数据处理采用的措施4. 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5. 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B. 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C.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据的存储方式通常采用()。

A. 矢量数据格式B. 栅格数据格式C. 混合数据格式D. 以上都不是3.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A. 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B. 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C. 预测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分为()。

A. 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B. 空间精度和属性精度C. 测量精度和分析精度D. 地理精度和时间精度5. 地理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误差B. 数据处理误差C. 人为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6.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遥感、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________。

8. 空间插值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克里金插值等。

9. 地理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比例尺问题。

10. 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GIS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复杂的空间查询和分析,以及生成各种地图和图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12. 解释什么是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是指在不同尺度上观察同一地理现象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城市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与国家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分析结果。

四、论述题13. 论述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1.最短途径:指网络分析中求算网络两点间的最短路程距离及其长度,以用于地理网络要素的决策服务。

P292.最优区位:指在给定若干需要服务设施的状况下,根据一定的最优化目的,拟定一种或多个新设施,从而为生产力布局和社会设施布点决策服务的最佳位址。

用途:重要用于找 工厂、设施等布局的最优位置。

3.偏有关分析:指在地理系统中进行多要素间有关分析时,而把其它要素视为常数来专门单独研究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的互有关系亲密程度的有关分析。

4.逐步回归模型:以已知地理数据序列为基础,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法和求解求逆紧凑变换法及双检查法而建立的能够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变化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

5.逐步回归分析:指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运用求解求逆紧奏变换法和双检查法,来研究和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的并用于地理分析和地理决策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它实质上就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派生 一种研究和建立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算法技巧。

重要含义以下:1)逐步回归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2)逐步回归分析的算法技巧是求解求逆紧奏变换法;3)逐步回归分析的办法技巧是双检查法,即引进和剔除检查法;4)逐步回归分析的核心任务是建立最优回归方程;5)逐步回归分析的重要作用是降维。

重要用途:重要用于因果关系分析、聚类分析、区域规划、综合评价等等。

6.马尔可夫分析法:指马尔可夫链的基础上,根据事件的现在概率状况预测其将来各个时期概率变动状况的一种事件发生概率的预测办法。

重要含义有下列几点:1)马尔可夫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线性代数的理论和办法2)马尔可夫分析的数据基础是各状态发生的原始数据序列;3)马尔可夫分析的重要办法是正则矩阵的求证和状态概率预测的递推公式的应用;4)马尔可夫分析的核心任务是转移矩阵的求算;5)马尔可夫分析的充要条件是各状态发生的原始数据和转移矩阵的正则化求证;6)马尔可夫分析的最后目的是预测各状态将来若干时段发生的概率。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

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第一章1、计量地理学P1: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的三大学派:P3(1)艾奥瓦的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第二章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P19(1)数量化、形式化和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地理数据的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和定量化研究的前提,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的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的性质;(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的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①求极差R(全距):R=Xmax -Xmin(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②确定组数n:组数的多少是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确定的,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

可用Sturges公式计算:n=1+3.32lgN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的数值。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理现象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计量地理学的背景、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介绍。

一、背景计量地理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地理学研究中的测量问题。

地理现象具有多样性和高度复杂性,如何准确测量和分析地理现象成为地理学家面临的挑战。

计量地理学通过引入数学、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手段来量化和分析地理现象。

二、基本原理1. 空间分析原理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理现象往往有着空间分布的特点,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空间交互作用等。

2.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是计量地理学的基础工具之一。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量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GIS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的一种技术系统。

通过GIS,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可视化、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等。

三、常用方法1.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计量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地理数据可以通过田野调查、遥感影像解译、测量仪器和民众参与等方式获取。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标准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2. 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差异分析、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等。

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找出影响地理现象的因素,并进行空间预测和决策支持等。

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常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复杂关系。

该模型结合了因果关系和测量模型,可以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定量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各种地球表面现象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计量地理学可以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和可预测性。

在地理学研究中,计量地理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计量地理学,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分析技术,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1. 地理数据的收集方法地理数据的收集是计量地理学的基础,它包括了多种方法,如野外调查、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野外调查是指研究人员亲自去到研究地点,通过采集样本、观察和记录数据来收集信息。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上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可以获取大范围、实时的数据。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定位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2. 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在收集到地理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理、数据转换和数据插值等。

数据清理是指检查和修正数据中存在的错误、缺失或异常值。

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将地理坐标转换为距离或方向等。

数据插值是根据已知数据点的特征,在空间上推算出其他未知点的数值。

3. 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是将收集到的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地图、图表和统计图等。

地图是最常见的地理数据可视化方式,可以将地理现象的分布和空间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

图表是用线条、柱状图等方式来表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统计图则是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呈现数据的概括性特征和规律性。

4.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领域计量地理学在各个地理学分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人文地理学中,计量地理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关联性,如城市人口分布、迁徙模式等。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计量地理学是将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学科。

第1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二、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期)初期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中期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成熟完善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第3节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对于计量地理学的评价与认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2)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3)数学方法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4)地理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有其局限性。

(5)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第4节计量地理学的应用一、应用方面、分类研究、网络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作用分析、系统仿真研究、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空间扩散研究、空间行为研究、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地理系统复杂性研究第2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第1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一、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二、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

对于地理对象的属性特征,往往需要从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所以属性数据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即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1.数量标志数据:(1)间隔尺度数据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2)比例尺度数据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

2.品质标志数据:(1)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只是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

(2)二元数据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3)名义尺度数据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

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1.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3.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

(二)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三)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4.洛伦兹曲线P315.集中化指数P32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

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介于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第四章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1.相关分析的任务,是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来完成的。

2.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1)相关系数的计算P843.相关系数r xy,是表示该两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的统计指标,它的值介于[-1,1]区间。

r xy>0,表示正相关,即两要素同向相关;r xy<0,表示负相关,即两要素异向相关。

r xy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示两要素的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0,表示两要素的关系越不存在相关性。

4.秩相关系数的计算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或顺序相关系数。

5.秩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6.偏相关系数:在多要素所构成的地理系统中,当研究某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的影响或相关程度时,把其他要素的影响视为常数(保持不变),即暂不考虑其他要素的影响,而单独要就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时,则称为偏相关。

7.单相关或偏相关分析的方法都不能反映各要素的综合影响。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采用复相关分析法。

几个要素与某一个要素之间的复相光程度,用复相关系数来测定。

8.回归分析法:就是要就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建立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回归模型。

9.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描述的是两个要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假设有两个地理要素(变量)x和y,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则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在P95)10.——称为误差平方和,或剩余平方和;U称为回归平方和。

(具体看书上P97)11.显然F越大,就意味着模型的效果越佳。

事实上,统计量F服从于自由度f1=1和f2=n—2的F 分布,即F—F(1,n-2)。

12.时间序列:也叫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是要素(变量)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变动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它反映了要素(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13.时间序列由4中成分所构成,即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循环变动(C)和不规则变动(R)。

14.一般而言,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及循环变动皆受到规则性因素的影响,而只有不规则因素是属于随机性的,其发生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人为的意外因素、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以及政治形势的变化等。

15.为了消除偶然因素对地理变量的影响,常常采用平滑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便使其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明显化。

16.指数平滑法(看书上P111)17.自回归模型:当一个时间序列顺序排列具有自相关性时,就可以建立自回归模型,并由此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18.聚类分析:亦称群分析或点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照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

19.聚类分析方法,是定量研究地理事物分类问题和地理分区问题的重要方法。

20.距离的计算:距离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测度,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小,所以距离是系统聚类分析的依据和基础。

21.最短距离聚类法:缩短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比较容易形成一个较大的类。

22.运用系统聚类法,对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聚类分析,步骤如下:①用标准差标准化方法,对9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②采用欧式距离测度21个区域单元之间的距离;③选用组平均法,计算类间的距离,依据不同的聚类标准(距离),对各样本(各区域单元)进行聚类,并作出聚类谱系图。

(主要记此步骤及方法,在书上的P134)。

23.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4.即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而且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变量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事他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

25.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P136—137)(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4)计算主成分载荷;26.趋势面分析:是利用数学曲面模拟地理系统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的一种数学方法。

它实质上是通过回归分析原理,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二维非线性函数。

27.用来计算趋势面的数学方程式有多项式函数和傅里叶级数。

28.趋势面模型参数的估计实际上就是对非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系数的估计。

根据高斯—马尔科夫定理,最小二乘法给出了多项式系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

29.马尔可夫预测法,就是一种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它是基于马尔可夫链,根据事件的目前状况预测其将来各个时刻变动状况的一种预测方法。

30.马尔可夫过程: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与前一时刻的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或者说状态转移过程是无后效性的,则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称为马尔可夫过程。

第五章空间统计分析初步1.为了揭示现象之间的空间联系,首先需要定义空间对象的相互邻接关系。

因此,空间统计分析首先引入了空间权重矩阵的概念。

2.Moran指数I的取值一般在—1和1之间,小于0表示负相关,等于0表示不相关,大于0表示正相关;Geary系数C的取值一般在0和2之间,大于1表示负相关,等于1表示不相关,而小于1表示正相关。

3.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高高聚集区;第二象限是低高聚集区;第三象限是低低聚集区;第四象限是高低聚集区4.克立格法是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它是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

5.克立格法适用的条件是,如果变异函数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化变量存在空间相关性。

第六章线性规划与多目标规划1.自1947年丹泽提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方法——单纯形法之后,线性规划在理论和算法上趋于成熟,在实际应用中日益广泛与深入。

2.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1)每一个问题,都可以用一组未知变量表示某一规划方案,这组未知变量的一组定值代表一个具体方案,而且通常要求这些未知变量的取值是非负的(2)每一个问题,都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目标函数二是约束条件(3)每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的。

3.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性质:(1)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为凸集(2)可行解集S中的点X是顶点的充要条件是基本可行解。

(3)若可行解集有界,则线性规划问题0的最优值一定可以在其顶点上达到4.单纯形法的步骤(PPT)第七章投入产出分析(无考试内容)第八章AHP决策分析方法1.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AHP决策分析方法。

2.基本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序;(5)层次总排序;3.对AHP决策方法的简单评价:优点是思路简单明了,他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条理化、数量化,便于计算,容易接受;所需要的定量化数据较少,但对问题的本质,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及其内在关系分析的比较透彻、清楚。

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方法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这是其本身无法克服的一个缺点。

譬如,对于同样的一个决策问题,如果在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的条件下,让不同的人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他们所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所构造的判断矩阵很可能各不相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各有差异。

第九章随机性决策分析方法1.理解决策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四点:①策要有明确的目的性;②策本质是一个系统过程;③决策的核心是选优;④现代决策一般是科学决策和民主就决策;2.决策概念的专有名词:(1)决策问题;(2)自然状态;(3)行动方案;(4)状态概率;(5)益损值;(6)最佳决策方案;3.所谓随机性决策问题,指决策者已经完全明确知道要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状态,从而可以在既定的状态下选择最佳行动方案。

4.在非确定性决策问题中,逼近每一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而且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也是未知的和无法预先估计的。

那么该决策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非确定性决策问题。

5.二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一)期望值决策法P262 三树形决策法P264四灵敏度分析法P2686.一乐观法二悲观法三折中法四等可能性法五后悔值法第十章地理网络分析(无考试内容)第十一章非线性方法简介(无考试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