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一、名称解释1. 计量地理学:2. 间隔尺度数据:3. 统计分组:4. 属性数据:5. 定性数据:6. 总体7. 中项中心8. 众数:9. 中位数:10. 偏度系数:11. 集中化指数:12. 数学模型13. 多样化指数:14. 物理模型15. 空间数据:16. 概念模型17. 峰度系数:18. “计量革命”:19. “4S”技术20. 计算地理学:21. 估计22. 罗伦次曲线:23. 采样误差24. 基尼系数:25. 最优中心26. 方差:27. 峰态数28. 次序量29. 锡尔系数:30. 假设检验31. 变异系数:32. 样本33. 非采样误差34. 比例量35. 间隔量36. 循环变动:37. 马尔可夫过程:38. 逐步回归分析:39. 复相关系数:40. 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当可信度一定时,N越大,其临界相关系数_________________。
41. 战略决策模型:42. 状态转移过程:43. 长期趋势:44. 地理区45. 模糊综合评判法46. 秩相关系数:47. 地理类型48. 季节变动:49. 回归分析方法:50. 时间序列:51. 直接聚类法:52. 最优回归方程:53. 主成分分析:54. 马尔可夫预测法:55. 趋势面分析:56. 随机变动57. 偏相关系数:58. ARMA过程59. 灰色预测法:60. 趋势变动61. 时间哑元62. 聚类分析:6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64. 时间序列分析:65. 判别分析66. ARIMA67. 有向图68. 地理学第一定律:69. 网络图70. 无向图71. 网络分析:72. 截:73. 区域化变量:74. 最小支撑树:75. 地统计学:76. 连通性77. 距离分析78. 节点79. 空间自相关:80. Moran散点图:81. 弧82. 强连通性83. 克立格插值法:84. 变异函数:85. 网络86. 直接消耗系数:87. 最优解:88.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89. 可行解:90. 投入产出分析:91.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92. 数值模拟93. 四维同化94. AHP决策分析方法:95. 自然状态:96. 状态概率:97. 最佳决策方案:98. 益损值:99. 积累量00. 数字神经系统01. 系统动力学方法02. 辅助变量03. 地理专家系统04. 决策问题:05. 行动方案:06. 速率量07. 系统仿真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62分)1. 简述属性数据的类型2.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3. 地理建模过程中,针对复杂数据处理采用的措施4. 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5. 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view/f45fbf303968011 ca3009174.html、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4D产品: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即DO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即DEM)、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 即DRG)、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即DLG)。
2.空间数据引擎:简称SDE,是一种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即在常规管理系统之上添加一层空间数据库引擎,以获得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之外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主要是为了解决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空间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ESRI的ArcSDE。
(参考)3.LBS:(Location-Based Service,位置服务)在移动计算机环境下,利用GIS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移动对象提供基于空间位置的信息服务。
(课本P355页)4.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高程数据常采用绝对高程(即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高度)。
(课本P236页)5.嵌入式GIS:GIS与嵌入式设备集成应用的产物,它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微型专用计算机系统。
(课本P350页)二、问答题(共120分)1.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10分)答:①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地理数据的三要素中,除属性和时间外,空间位置特征是地理空间数据有别于其他数据的本质特征。
②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地理信息系统除要完成一般信息系统的工作外,还要处理与之对应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以及与属性数据一一对应的处理;空间关系处理复杂性的另一技术难点是数据的管理,一般事务性数据都是定长数据,地理数据是不定长的,存储和管理这些空间数据是GIS数据库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7)--计量地理学试卷12-13(B)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1、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2、众数3、离差4、偏相关系数5、目标约束2、不定项题(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据两种类型,以下是品质标志数据的是( )A.间隔尺度数据B.有序数据C.比例尺度数据D.名义尺度数据2、统计学家们提出了常见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有( )A.加法模型B.指数模型C.乘法模型D.球状模型3、常见的时间序列平滑方法有( )A.指数平滑法B.对数平滑法C.移动平均法D.滑动平均法 4、线性规划方程 minZ=7 X 1+2 X 2 的对偶问题为( ) X 1+3 X 2≤5 4 X 1+ X 2≥8X 1, X 2≥0A. maxW=5y 1+8y 2B. maxW=5y 1+8y 2C. maxW=5y 1+8y 2D. maxW=5y 1+8y 2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5、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可以采取( )进行决策。
A.乐观法B.折衷法C.等值法D.悲观法3、计算题(30分,每题10分)1、已知三种产品甲、乙、丙,当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40%,40%,20%,状态转移概率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 i矩阵为:⎪⎪⎪⎭⎫ ⎝⎛=2.02.06.03.03.04.01.01.08.0P ,求最终市场占有率。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B. 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C.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据的存储方式通常采用()。
A. 矢量数据格式B. 栅格数据格式C. 混合数据格式D. 以上都不是3.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A. 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B. 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C. 预测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分为()。
A. 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B. 空间精度和属性精度C. 测量精度和分析精度D. 地理精度和时间精度5. 地理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误差B. 数据处理误差C. 人为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6.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遥感、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________。
8. 空间插值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克里金插值等。
9. 地理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比例尺问题。
10. 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GIS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复杂的空间查询和分析,以及生成各种地图和图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12. 解释什么是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是指在不同尺度上观察同一地理现象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城市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与国家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分析结果。
四、论述题13. 论述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题(11级地理教育1、2、3班)1.以下是甘肃省20个气象台站某年份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
试求:20个台站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方差。
(要求:结果需要列表表示)2、设有12个地区的4个工业部门,各部门的工业总产值所占百分比列于下表。
试作出各工业部门的空间罗伦兹曲线。
要求:图中要有对角线,即最终结果有五条线,图例中各工业部门应以字母表示。
最终需将计算过程以excel形式提交,打印的作业中只需拷入图。
表2 统计表(%)3、为了规划某地区的商业网点,需要对其商品零售额进行预测。
现将统计资料列于下表,如果今后几年影响该地区零售额诸因素无多大变化,试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要求:在spss中试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效果检验(各个检验方面要进行分析,将结果分析的表格拷到作业中,三部分分析内容【拟合优度R2,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p值,系数分析p值】,并列出方程),最后根据方程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表3 年份与零售额统计表4、某地区近十年的粮食总产量(X)和农业总产值(Y)数据如下表:表4 粮食总产量与农业总产值(1)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X)与农业总产值(Y)之间的相关系数r(要求:按照以前练习时的要求,说明r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2)试建立该地区农业总产值(Y)与粮食总产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检验该回归模型是否显著(三部分分析内容拷入即可,不需要分析)。
(注: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5.某市的钢、铁产量与总运量如下表,试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α=0.01)。
当钢、铁生产量各为200万吨时,其总运量为多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要求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同,要求分析三部分检验内容)表5 钢、铁产量与总运量6.某山区水土流失面积(km2)与土壤的含氮量的数据见下表。
要求:(1)试画出二者之间的散点图并确定是什么样的相关形式(图拷入);(2)根据散点图选择合适的曲线模型进行拟合;(3)检验该模型的显著性,并预测当水土流失面积x=10(km2)时的土壤含氮量y(g/m2)。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物理量是:A. 地壳运动B. 震级C. 震源深度D. 地震波传播速度答案:B. 震级2. 以下哪个地震带不是世界上四大地震带之一?A. 太平洋地震带B. 印度洋地震带C. 地中海地震带D. 大西洋地震带答案:D. 大西洋地震带3.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于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周期计B. 地震带C. 地震仪D. 地磁仪答案:C. 地震仪4. 在地理中,经度是用来表示:A. 地球的形状B. 地球的大小C. 地球的纬度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5.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高度差?A. 放大镜B. 测距仪C. 望远镜D. 倾斜仪答案:D. 倾斜仪6. 对于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纬度,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纬度可以大于90°B. 纬度的单位是度和分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D. 纬度是指东西方向的角度答案: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7. 以下哪种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面的垂直位移?A. GPSB. 倾角仪C. 遥感技术D. 雷达测距答案:B. 倾角仪8.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呈现的一种工具。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GIS的主要用途?A. 地图制作B. 空间分析C. 场地勘测D. 地理统计答案:C. 场地勘测9.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海拔高度?A. 测距仪B. 电子红外水平仪C. GPSD. 倾斜仪答案:C. GPS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陆地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A. 光电距离测量法B. GPS测量法C. 激光扫描测量法D. 遥感技术测量法答案:D. 遥感技术测量法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地震烈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答案:地震烈度是以地震对人类造成的破坏程度为基础的。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哪一年成立的?答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01年成立。
9试卷

第页(共页)哈尔滨学院期末试卷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9)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卷面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 60 %)题号 一 二三四五六七 八总分题分 10 10 10 15101218 15核分人 得分复查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天气的表述为定性数据,温度的表述是__________数据。
2. 地理数据的变换方式有____________、开平方变换、取倒数变换、概率变换、模数变换和指数变换等。
3. 用直方图绘频数图时,用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左侧的纵坐标表示频数。
4. 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有点状分布、线状分布、_____________、连续的区域分布。
6. 分布函数____________就成为概率密度函数。
7. 将实际的地区数据与标准分布进行比较,用以测度经济地理现象在空间分布的程度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抽样以随机选择一点或一个方形为开始,然后按照原定计划选择其余样本,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剩余标准差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实际曲面 = 剩余曲面 + 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线性回归在0.01水平上显著的是 ( )A F 0.01≥F≥F 0.05B F≥F 0.01C F 0.05≥F≥F 0.10D F<F 0.10 2. 在单峰正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C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3. 如果R 值等于1,则点状地理事物是( )A 随机分布B 均等分布C 凝集分布D 线状分布 4. 变差系数是( )的比值A 方差与均值B 标准差与均值C 离差与均值D 离差平方和与均值 5. 关于卡方分布的性质论述正确的是:A n≥2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B n≥3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C n≥4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D n≥50,用标准正态分布进行变换 6. 非离散性度量值是( )A 离差;B 众数;C 方差;D 变差系数; 7. 区域法测定临近距离一般分成( )个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
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
小。
答案:距离参照课本第84页第一段
8、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装态,而与过去的发展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叫马尔可夫过程。
答案:有关;无关参照教材第108页第五段
9、为揭示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首先需要定义空间对象的。
答案:相互邻接关系参照教材第120页最后一段
1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三种分析方法、、。
答案:LISA;G统计;Moran散点图参照课本第123页第三段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
2、地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参照计量地理学(全)PPT的第4张幻灯片第一章第1节3、属性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
参照课本第20页
4、二元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参照课本第21页
5、集中化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参照课本第36页第一段
回归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能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参照课本第59页第三段
状态转移概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一种状态出发,下一时刻转移到其他状态的可能性,称为状态转移概率。
)
参照教材第108页第六段
8、主成分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参照课本第95页第三段
9、地理学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地理空间中邻近的现象比距离远的的现象更相似
参照教材第120页第一段
10,区域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一个变量呈现为空间分布时,就称之为区域化变量
参照教材第132页第五段
四、问答题
1、问: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时间各阶段的特征
答案: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
特征: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
特征: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特征:运筹学、投入产出分析方法、GIS等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由传统计量地理学开始向现代计算地理学发展)
特征:GPS、RS、GIS技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型、细胞自动模型、模糊逻辑模型、改进了的地理加权回归等高性能计算所依赖的计算方法与理论模型。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1节第5--6页
2、写出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时常用到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并解释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含义。
答案: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离差、离
差平方和、方
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偏度系数、峰度系数。
偏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
的偏向情况。
峰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参照教材第29—33页
3、简述回归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答案:(1)确定研究目标与变量
(2)进行相关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之间)
(3)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与非线性)
(4)计算回归常数与回归系数
(5)回归模型的检验
(6)建立回归方程模型解释
参照计量学地理PPT第176页
4、简述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答案:⑴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⑶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⑷计算主成分载荷
参照教材第96—97页
5、简述AHP决策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并举例说明
答案:⑴明确问题
⑵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⑶构造判断矩阵
⑷层次单排序
⑸层次总排
参照教材第227—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