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空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找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找空气》。

旨在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用纸板扇、用塑料袋装,使学生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把粉笔、砖块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握海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固体中也有空气;最后通过把杯子倒扣入水中再倾斜的活动,使学生又认识到“空”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空气的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想办法知道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衣服里面也有空气,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处处有空气。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科学探究】:1.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实验。

2.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四、学情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找空气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找空气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找空气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设计题目:探究空气的特性与运动规律教学设计意图:1. 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探究空气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步骤:一、情境导入(10分钟)1. 展示一幅空气与生活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思考和想象。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论一下空气的重要性和不可见性。

二、探究空气的特性(2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包括一个玻璃杯、一张透明塑料袋和一根骨头固定棒。

2. 学生用玻璃杯盖住一根骨头固定棒,将透明塑料袋完全拉住玻璃杯上。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透明塑料袋能够贴在玻璃杯上?3. 引导学生进行组内探究活动,同时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实验现象。

2. 导入空气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透明塑料袋之所以能够贴在玻璃杯上是因为空气的存在和压力的作用。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占有空间等。

四、了解空气的运动规律(30分钟)1. 展示空气流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的流动情况。

2. 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风?风是如何形成的?风的运动规律是什么?3. 邀请每组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由全班讨论形成一份共识。

4. 导入空气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因温度、压力和重力的影响而产生运动。

五、实践活动:实验观察风的形成(3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实验,通过温暖和冷却两种不同温度的水在一个封闭容器中产生风。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 邀请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温度差异导致的空气压力不同,从而产生风的现象。

六、评价与反思(10分钟)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一些与空气相关的问题。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找空气中班教案(通用)-2024鲜版

找空气中班教案(通用)-2024鲜版

01背景02目的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质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提高儿童对空气质量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课程,使中班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保护空气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案背景及目的0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基本组成和特性,认识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0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空气的变化,掌握简单的空气保护方法。

0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适用对象及时间安排适用对象中班幼儿(4-5岁)时间安排本课程建议安排2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空气的基本知识和空气污染的危害,第二课时则着重探讨保护空气的方法和意义。

空气组成与性质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这些成分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扩张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重量和密度,但由于其重量较轻,我们通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大气层结构及作用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由空气组成的一层厚厚的包裹层,从地面开始一直延伸到数千公里的高空。

大气层根据温度、压力和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等。

大气层对地球起到了保温、防护和调节作用。

它可以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减缓地球表面的温度波动,同时也可以阻挡来自宇宙空间的有害辐射。

空气质量与污染问题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活动简介《找空气》是一项适合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

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启发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并且能够感知空气的变化。

活动目标1.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和变化;3.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术语和概念。

活动准备物资准备•玻璃杯或塑料杯;•食用柠檬酸或白醋;•热水和冷水;•纸巾;•一份记录表。

活动环境准备•实验室或教室;•教师需要为幼儿们提供一段简单的课程引导。

活动过程第一步:简单讲解空气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和演示的方式帮助幼儿们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例如:空气可以帮助物体保持形态;干燥的空气可以让水分子快速蒸发等。

第二步:观察空气1.让幼儿装满一个杯子的水,用纸巾擦干杯子的外部并将其倒置在一张干净的纸巾上。

教师和幼儿们将会注意到杯子的外部出现了水滴。

2.让幼儿们用一份洗干净的纸巾轻轻地擦干杯壁的内侧,然后倒出杯中的水。

3.孩子们再次观察杯子外部是否出现了水滴,他们是否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步:实验观察1.为幼儿们提供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2.加入柠檬酸或白醋,让幼儿们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让幼儿们试着观察酸与热水和冷水的反应。

他们是否能够注意到,热水和冷水的反应不一样。

第四步:记录结果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以了解幼儿们的理解程度。

活动延伸在实验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开更多的探索和思考,例如:1.学习使用简单的仪器,如卫星图像,图表等来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信息。

2.观察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对空气的影响,然后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总结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幼儿们可以学习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并且探索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来启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进行更多关于空气的探索和思考。

中班科学《寻找空气》授课教案

中班科学《寻找空气》授课教案

《寻找空气》是中班科学教学中的一篇精彩文章,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空气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下面介绍一篇优秀的中班科学《寻找空气》授课教案,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3. 学习保护空气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和组成。

2. 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3. 保护空气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通过展示图片等教具,让学生了解空气是什么,呼吸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产生对空气的疑问。

2. 导入环节通过饮水机、电风扇等教具,向学生引导出空气的组成。

3. 实验环节让学生自己实验制作简易的大气环境。

将吸管慢慢地伸进杯子,保证吸管顶端在杯子表面上方一段距离,用吸管吹起气球。

让学生们观察气球的样子,并记录下来。

教师先用水慢慢地将气球里的空气挤掉,倒入醋,再倒入小苏打,让学生观察气球变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将液态波动装入气球中,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和掌握空气对物体的重要性。

4. 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为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大家的行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让学生们一同探讨保护空气的方法。

5. 总结环节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做出总结,并展开讨论空气的好处,如规律地进行呼吸可以使人的身体健康。

同时,对于空气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四、教学评估学生能够被动地从观察中学习到空气的基本概念,能够主动思考产生对空气的交流和探究,对于环保的实际行动能够有所贡献。

五、活动设计1. 将课堂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空气颜色的探究活动。

2. 做出全果蔬沙拉,让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了解植物的呼吸和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价值。

3. 原料双手包,让学生在布展时和亲子搭建时体验实践,帮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文娱设备,提升文娱活动的协作精神。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学生可以对空气的重要性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主动地思考产生出保护环境的行动,能够更好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寻找空气》教案含课后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寻找空气》教案含课后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记录实验结果,帮助他们加深对空气性质 的理解。
2024/3/26
10
互动式游戏环节
设计与空气相关的互动式游戏,如“空气接力”、“空气宝藏”等,让幼儿在游戏 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 识。
2024/3/26
18
课后反思与总结
04
2024/3/26
19
回顾本次活动过程及成果展示
活动过程回顾
本次活动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一系列实 验和观察,让他们亲手感受空气的存在 ,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活动过程中 ,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VS
成果展示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心,通过实验和观察,他们成功地感知到 了空气的存在,并初步了解了空气的性质 和作用。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 合作和交流实验结果。
果。
分享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01
经验教训
2024/3/26
02
在科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孩子们通过亲手实验和观察来探究
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03
,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实验结果。
24
分享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 寻找空气》教案含课后 反思
2024/3/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实施 • 课后反思与总结 • 家长参与与延伸活动建议
2
课程介绍与目标
01

XX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找空气》

XX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找空气》

XX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找空气》一、活动背景《找空气》是针对幼儿园中班儿童开展的科学活动。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开始变得更加系统和深入,因此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希望引导幼儿们了解空气的存在,并引起他们对空气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实验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三、活动准备1.关于空气存在的简单故事或视频。

2.适量的气球和一些材料,如蜡烛、玻璃瓶等。

3.黑板、彩色粉笔。

4.实验报告表格。

四、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故事或视频引入空气的话题,让幼儿对活动主题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实验1 - 空气的存在1.教师点燃一支蜡烛并将其放在玻璃瓶中,观察会发生什么。

2.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引导他们认识到玻璃瓶里的物质是什么。

第三步:实验2 - 空气的占据1.用气球装满一些气体,并拧紧气球口,观察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变得更加膨胀。

第四步:讨论总结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与他们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他们总结实验结果,并概括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1.让幼儿观察风的存在和影响。

2.带领幼儿探讨气体的特点和应用。

六、活动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热情和实验表现,评估幼儿对空气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活动内容和方式。

七、总结《找空气》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这个活动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开拓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找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找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找空气》教学目标1.发现空气是实体,可以占用空间;2.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3.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科学问题,提升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4.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材料•气球•筒形容器或玻璃小瓶•水•密度小球或其他小实验物品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先向幼儿介绍一下今天的主题——《找空气》。

2. 讲解空气的存在•让幼儿一起呼吸,感受空气在人体中的存在;•用一个筒形容器或玻璃小瓶子,让幼儿瞪大眼睛观察,问他们容器里有什么,然后告诉他们其中一部分是空气;•将密度小球或其他小实验物品放在水中,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些小物品可以在水中漂浮、水中沉下。

3. 开始实验将气球放在筒形容器内,发现气球顶部会膨胀起来,因为气球里面充满了空气,这也更加说明了空气是实体并且可以占用空间。

4. 发现空气的威力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气球上画上几个眼睛、嘴等表情,然后松开气球,发现气球会飞起来,说明气球里面的空气可以产生很大的推力。

5. 结束环节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继续和幼儿讨论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可以带领幼儿一同环顾周围,发现到处都有空气存在。

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幼儿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搭建起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索的基础,提高了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后续科学教学打下了基础。

总结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程,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身边奇妙的事物,感知和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进而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
撑得鼓鼓的东西。

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
气的存在。

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塑料袋、安全图钉、口哨、水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科学微课堂,我是葫
芦岛市化工一小的科学教师李建伟,很高兴在这个特别的时期与你
们一起相约科学课堂,共同探究神奇的科学世界。

请同学们准备以
下材料:(出示课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一
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找空气》,也是就是教材的第22-24页
的内容。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就开
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要给你们出一个谜语,看看哪位小朋友以最快
的速度说出谜底。

(出示谜语课件)小朋友们都猜对了。

谜底就是
今天我们要寻找的空气,接上来请跟随李老师一起来学习《找空气》这节课吧。

(出示课题:找空气)
二、教授新课
小朋友们,你知道空气在哪里吗?和你的家人说一说吧,你们
讨论的一定很激烈吧,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出示课件)这些地方
有空气吗?看看树林里有没有呢?操场上有没有?教室有没有?在
我们的桌肚里呢?(边问边演示)
同学们说的都对、像树林、操场、教室这些地方都有空气。

空气
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看不见,也摸不着。

今天,李老师就带大家
进一步了解一下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吧。

活动一:装空气
今天这节课,老师安排了四个游戏关卡,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我仿佛看到你们信心十足的样子了,接下来我们要用塑料袋来攻破
第一关-----装空气(出示课件:活动1--装空气),用时一分钟。

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看谁装的又多又快。

无论你用什么方法、
在什么地方装空气、只要把空气装进塑料袋就算挑战成功哟。

老师
好期待呀,开始吧!(稍停顿)小朋友们,时间到了,大家一定都
完成任务了吧。

你们在家里的哪些地方装到空气了,让我们一起来
看一看吧。

(播放在家里装空气视频)
活动二:感受空气
你们可真的太棒了,把空气都装进了塑料袋里了,你把它拿到
手上不要松开呀,接下来,我们要挑战第二关感受空气(课件出示)你感受到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是不是也和图片中的小朋友一样,能过听一听、摸一摸、拍一拍、按一按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呢。

活动三:听空气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关---听空气(课件出示)这一关有点难度,实验用的材料有塑料袋、口哨,你大胆的猜一猜,给塑料袋装
满空气,用哨子对准袋口,使劲按塑料袋,会发生什么现象?有人说,哨子可能会发出声音,有的说不会发出声音,那到底会有什么
现象呢?请小朋友们拭目以待(出示教师演示视频)小朋友们和空
气在一起游戏是不是很有意思。

活动四:看空气
下面我们继续进入第四关----看空气(出示课件)这个环节要
我们动手试一试,你准备好了吗?如果给你一盆水,你有办法让塑
料袋里边的空气跑出来吗?
在实验前,老师有个温馨小提示:(课件出示)
1、给塑料袋装满空气,扎紧袋口。

2、用图钉给塑料袋上扎孔,把扎孔的地方压入水中仔细观察现
象(扎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把有孔的地方放入水中)开始吧,
孩子们,实验结束了,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呢?对了,水中有很多
气泡冒出来,也就说明空气从袋子里跑出来了。

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虽然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你们用多种方法证明了它有存在,老师给你们点一个大大赞。

(出示大拇哥)接下来,我们一起
观看视频中老师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

(播放视频)
我们通过自己亲手做小实验、观看视频等探究性学习,知道了
空气无处不在。

(课件出示:空气无处不在)
(1)、小朋友们,你们玩过憋气游戏吗?憋气时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嗯,你们说的很对,憋气时会感觉很难受,很闷。

因为人
需要呼吸空气,否则就无法生存。

你们看游泳运动员,潜水员(出
示图片)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办法。

(什么办法说出来)
游泳运动员,他们在游泳时要在头露出水面的瞬间呼吸空气,所以
要大口呼吸。

潜水员在浮潜时,人在水面无法呼吸,所以要借助管
子呼吸空气。

三、实践应用(空气的重要性)
(温馨小提示)---课件出示与教师讲解同时进行。

(2-3-4)
(2)、前些天,李老师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杭州的小男孩把塑料袋罩在了自己头上做游戏,结果酿成了大祸,不幸窒
息而身亡。

生活中不要把塑料袋套在自己或他人头上,避免造成窒
息而伤害身体。

(3)、今天这节课学生们用塑料袋做实验、生活中也会用到各
种塑料袋装东西等。

注意用过后不要随便乱扔、避免产生“白色垃圾”。

(4)、我们平时在家或是坐车时候、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
通的地方。

四、总结回顾
小朋友们,空气是生命之源,动物、植物、人类都离不开空气,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出示空气是生命之源)。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我们利
用多种方法找到了空气,也感受到它的存在,知道动物、植物、人
类都离不开空气,也明白了空气存在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
五、课后小任务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课下探究
这些物体里有空气吗?你的办法是什么?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出示课件)下课!同学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