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蒸馏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蒸馏试题

化工原理蒸馏试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蒸馏一.填空题1.蒸馏是分离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蒸馏分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_______,但气相组成________液相组成。
3.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则气相露点温度________液相泡点温度。
4.在精馏过程中,增大操作压强,则物系的相对挥发度________,塔顶温度_________,塔釜温度_______,对分离过程___________。
5.两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是指溶液中_______的挥发度对________的挥发度的比值,a=1表示_______。
6.所谓理论板是指该板的气液两相____________,且塔板上_________________。
7.某两组分物系,其相对挥发度α=3,对第n,n-1两层理论板,在全回流条件下,已知x n=,则y n-1=_________________。
8.某精馏塔的温度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则该精馏塔的操作回流比是____________,馏出液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9.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0.在总压为温度为95℃下,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汽分别为== kPa,则平衡时苯的液相组成为=_________,气相组成为y=______________,相对挥发度为α=____________。
11.精馏塔有____________进料热状态,其中__________进料q值最大,进料温度____泡点。
12.在操作的精馏塔中,测得相邻两塔板的两相四个组成为,,,.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对于不同的进料热状态,,与的进料关系为(1)冷液进料,_________,___________(2)饱和液体进料,_________,__________(3)气液混合物进料,_________,___________(4)饱和蒸汽进料,_________,__________(5)过热蒸汽进料,_________,___________14.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回流比等于_________,馏出液量等于____________,操作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化工原理蒸馏—答案

蒸馏一. 填空题1.蒸馏是分离 __均相混合物的一种方法,蒸馏分离的依据是______挥发度差异_____。
2. 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_相同______,但气相组成____大于____液相组成。
3. 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则气相露点温度________液相泡点温度。
3.大于4. 在精馏过程中,增大操作压强,则物系的相对挥发度________,塔顶温度_________,塔釜温度_______,对分离过程___________。
4. 下降 升高 升高 不利5. 两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是指溶液中_______的挥发度对________的挥发度的比值,a=1表示_______。
5.易挥发组分 难挥发组分 不能用蒸馏方法分离6. 所谓理论板是指该板的气液两相____________,且塔板上_________________。
6.互呈平衡 液相组成均匀一致7. 某两组分物系,其相对挥发度α=3,对第n ,n-1两层理论板,在全回流条件下,已知x n =0.3,则y n-1 =_________________。
7. 0.7948. 某精馏塔的温度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 +0.24,则该精馏塔的操作回流比是____________,馏出液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 R=3 96.0=D x9.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9.塔顶易挥发组分含量高 塔底压力高于塔顶10. 在总压为103.3kPa 温度为95℃下,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汽分别为0A p =155.7kPa0B p =63.3 kPa ,则平衡时苯的液相组成为x =_________,气相组成为y=______________,相对挥发度为α=____________。
10. 411.0=x 632.0=y α=2.4611. 精馏塔有____________进料热状态,其中__________进料q 值最大,进料温度F t ____泡点b t 。
化工原理蒸馏题库及答案

化工原理蒸馏题库及答案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多效蒸发时,后一效的压力一定比前一效的低;B、多效冷却时效数越多,单位蒸气消耗量越太少;C、多效蒸发时效数越多越好;D、大规模已连续生产场合均使用多效冷却2. 多效蒸发流程中不宜处理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的溶液是( A )。
A、顺流皮德盖;B、逆流皮德盖;C、平流皮德盖;D、错流皮德盖3. 多效蒸发流程中主要用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场合的是( C )。
A、顺流皮德盖;B、逆流皮德盖;C、平流皮德盖;D、错流皮德盖4. 将加热室安在蒸发室外面的是( C )蒸发器。
A、中央循环管式;B、悬筐式;C、列文式;D、强制性循环式5. 膜式蒸发器中,适用于易结晶、结垢物料的是( A )。
A、升膜式;B、再降膜式;C、滑行膜式;D、回转式6. 下列结构最简单的是( A )蒸发器。
A、标准式;B、悬筐式;C、列文式;D、强制性循环式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单效冷却比多效冷却应用领域甚广;B、预热冷却可以增加设备费用;C、二次蒸气即第二效蒸发的蒸气;D、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降低单位蒸气消耗量8. 在多效冷却的三种流程中( C )。
A、加热蒸气流向不相同;B、后一效的压力不一定比前一效低;C、逆流进料能够处置黏度随其浓度的减少而快速加强的溶液;D、同一效中加热蒸气的压力可能低于二次蒸气的压力9. 热敏性物料宜使用( C )蒸发器。
A、自然循环式;B、强制循环式;C、膜式;D、都可以10. 冷却操作方式中,以下措施中无法明显提升传热系数K的就是( C )。
A、及时排除加热蒸气中的不凝性气体;B、定期清洗除垢;C、提升冷却蒸气的湍流速度;D、提升溶液的.速度和湍流程度11. 下列溶液循环速度最快的是( D )蒸发器。
A、标准式;B、悬筐式;C、列文式;D、强制性循环式1. 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量。
(× )2. 冷却生产的目的,一就是铀溶液,二就是除去结晶盐。
化工原理习题第三部分蒸馏答案

化工原理习题第三部分蒸馏答案第三部分蒸馏一、填空题1、均相液体混合物2、 5.07%3、挥发度。
4、精馏段和提馏段5、拉乌尔定律6、泡点温度,简称泡点7、露点温度,简称露点8、饱和蒸气压9、难易程度10、全回流11、最小回流比12、进料热状况参数13、越少14、逐渐降低 15. 冷液, 最远 , 最少 16、部分冷凝和部分汽化增加 17. 1333.3 18. 沸点, 易.19、普通精馏分离,萃取精馏或恒沸精馏分离20. 液相,提高 21. 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22、蒸馏 , 改变状态参数 23、挥发度v v A=p A/x A v B=p B/x B24、相对挥发度。
:α=v A/v B=(p A/x A)/(p B/x B)=y A x B/y B x A25、平衡 , 大于;相同,大于26、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 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产生上升蒸汽,由上至下逐级降低;27、低于,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高于塔底,相应沸点较低;原因之二是:存在压降使塔底压力高于塔顶,塔底沸点较高。
28、理论板 29、再沸器,冷凝器 30、R/R+1, x/R+1。
31、D进料量和进料热状况 32、(1)温度低于泡点的冷液体;(2)泡点下的饱和液体;(3)温度介于泡点和露点的气液混合物;(4)露点下的饱和蒸汽;(5)温度高于露点的过热蒸汽。
33、最少为N 。
34、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增大。
min变大。
36、愈大,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
37、拉乌尔定律。
38、35、xD逐渐降低,逐渐升高。
39. 1 40. 变大,减小,不变,增加41、0.77(塔板从上往下数),0.35(塔板从下往上数)。
42、逐渐升高,减小 43、增大,变大。
44、 8m 。
45、y = x, T > t。
46、减少,增大;上移,增多,减少。
47. 增加,增加。
48. 蒸馏 ; 泡点。
49. 饱和液体线。
50. 66.7 kmol/h 。
化工原理《蒸馏》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蒸馏》习题及答案1.单位换算(1) 乙醇-水恒沸物中乙醇的摩尔分数为0.894,其质量分数为多少? (2) 苯-甲苯混合液中,苯的质量分数为0.21,其摩尔分数为多少?大气中O 2含量为0.21, N 2含量为0.79(均为体积分率),试求在标准大气压下, O 2和N 2 的分压为多少? O 2和N 2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1)质量分数 956.0106.018894.046894.046=⨯+⨯⨯=+=B B A A A A A x M x M x M a(2)摩尔分数(苯分子量:78;甲苯分子量:92)239.09279.07821.07821.0=+=+=BBAAA AA M a M a M a x (3)79.0121.0=-==⋅=O N O O P P y P P767.0233.011233.079.02821.03221.032=-=-==⨯+⨯⨯=+=O N N N O O O O O a a x M x M x M a2.正庚烷和正辛烷在110℃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140kPa 和64.5kPa 。
试计算混合液由正庚烷0.4和正辛烷0.6(均为摩尔分数)组成时,在110℃下各组分的平衡分压、系统总压及平衡蒸气组成。
(此溶液为理想溶液) 解:409.0591.011591.07.9456kPa 7.947.3856kPa 7.386.05.64kPa 564.0140=-=-=====+=+==⨯=⋅==⨯=⋅=A B A A B A B O B B A O A A y y P P y P P P x P P x P P3.试计算压力为101.3kPa 时,苯-甲苯混合液在96℃时的气液平衡组成。
已知96℃时, p A o =160.52kPa ,p B o =65.66kPa 。
解:液相苯的分率:376.066.6552.16066.653.101=--=--=OBO A O B A P P P P x气相苯的分率:596.03.101376.052.160=⨯=⋅=P x P y A OAA4.在101.3 kPa 时正庚烷和正辛烷的平衡数据如下:试求:(1)在压力101.3 kPa 下,溶液中含正庚烷为0.35(摩尔分数)时的泡点及平衡蒸汽的瞬间组成?(2)在压力101.3 kPa 下被加热到117℃时溶液处于什么状态?各相的组成为多少? (3)溶液被加热到什么温度时全部气化为饱和蒸汽? 解:t-x-y 图0.00.20.40.60.81.095100105110115120125oC习题4附图由t -x -y 图可知(1)泡点为114℃,平衡蒸汽的组成为0.54(摩尔分数);(2)溶液处于汽液混合状态,液相组成为0.24(摩尔分数),气相组成为0.42(摩尔分数); (3)溶液加热到119℃时全部汽化为饱和蒸汽。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蒸馏是利用各组分( )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
CA 溶解度;B 等规度;C 挥发度;D 调和度。
2.在二元混合液中,沸点低的组分称为( )组分。
CA 可挥发;B 不挥发;C 易挥发;D 难挥发。
3.( )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AA 液相回流;B 进料;C 侧线抽出;D 产品提纯。
4.在( )中溶液部分气化而产生上升蒸气,是精馏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条件。
CA 冷凝器;B 蒸发器;C 再沸器;D 换热器。
5.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 )流。
DA 上升物料;B 上升组分;C 上升产品;D 上升蒸气。
6.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 )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液相回流。
BA 塔顶气相;B 塔顶液相;C 塔底气相;D 塔底液相。
7.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 )回流。
BA 气相;B 液相;C 固相;D 混合相。
8.在精馏塔中,原料液进入的那层板称为( )。
CA 浮阀板;B 喷射板;C 加料板;D 分离板。
9.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 )。
BA 精馏段;B 提馏段;C 进料段;D 混合段。
10.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 ,x F = 0.6,要求塔顶x D 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
(则W=0) BA 60 kmol/h ;B 66.7 kmol/h ;C 90 kmol/h ;D 100 kmol/h 。
11.精馏分离某二元混合物,规定分离要求为D x 、w x 。
如进料分别为1F x 、2F x 时,其相应的最小回流比分别为1min R 、2min R 。
当21F F x x >时,则 ( )。
AA .2min 1min R R <;B .2min 1min R R =;C .2min 1min R R >;D .min R 的大小无法确定12. 精馏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 )。
化工原理蒸馏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蒸馏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精馏过程是利用部分冷凝和部分汽化的原理而进行的。
精馏设计中,回流比越大,所需理论板越少,操作能耗增加,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2精馏设计中,当回流比增大时所需理论板数减小(增大、减小),同时蒸馏釜中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增大(增大、减小),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减小(增大、减小),所需塔径增大(增大、减小)。
3分离任务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在5种进料状况中, 冷液体进料的q值最大,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最远 , 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最少。
4相对挥发度α=1,表示不能用普通精馏分离分离,但能用萃取精馏或恒沸精馏分离。
5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x F=0.6,要求得到塔顶x 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66.7 kmol/h 。
6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
7负荷性能图有五条线,分别是液相上限线、液相上限线、雾沫夹带线、漏液线和液泛线。
二、选择1 已知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为 C 。
A 1.1:1B 1:1.1C 1:1D 0.1:12 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D 。
A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B 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C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D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3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 A=0.6,相应的泡点为t1,与之相平衡的汽相组成y A=0.7,相应的露点为t2,则⎽⎽⎽A⎽⎽⎽A t1=t2B t1<t2C t1>t2D 不确定4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x F=0.6,要求得到塔顶x 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B⎽⎽⎽。
《化工原理》蒸馏单元习题检测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蒸馏单元习题检测题及答案一、简答题。
(5*5=25分)1.蒸馏的定义。
2.拉乌尔定律公式及理想溶液的定义。
3.气液平衡相图的“两条线”和“三个区域”是什么。
4.写出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并解释q点含义。
5.请简述塔板数的计算方法。
二、选择题。
(5*5=25分)1.精馏过程设计时,增大操作压强,则相对挥发度________,塔顶温度________,塔釜温度________。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2.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________。
A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B 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C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D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3.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________。
A平衡线 B 操作线与q线C平衡线与操作线 D 平衡线与q线三、是非题。
(5*2=10分)1.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
()2.最小回流比条件下,理论板数目最少。
()四、计算题。
(10+15+15分)1.苯-甲苯混合溶液含苯0.4,在1atm下,加热到100℃,求此时气液两相的量比与组成。
注:苯(A)和甲苯(B)满足安妥因方程(p单位为mmHg,T单位为℃):2.某连续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甲醇水溶液,其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分别为:y=0.63x+0.361;y=1.805x-0.00966。
求:(1)回流比;(2)进料量为100kmol/h,组成x F为0.4时,馏出液的量;(3)q的值和所代表的的物料状态。
3.某连续精馏塔料液流量100kmol/h,组成xF为0.4,泡点加料,馏出液x D为0.95,釜残液x W为0.03,求:(1)馏出液的采出率和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2)采取回流比为3时,精馏段与提馏段的气、液流量分别为多少;(3)回流比为4时,精馏段与提馏段的气、液流量分别为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蒸憎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精馆过程是利用部分冷凝和部分汽化的原理而进行的。
精馆设计中,回流比越大,所需理论板越少,操作能耗増加,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2精馆设计中,当回流比增大时所需理论板数减小(增大、减小),同时蒸馆釜中所需加热煞汽消耗•!增大(增大、减小),塔顶冷凝器中冷却介质消耗量减小(增大、减小),所需塔径増大(増大、减小)。
3分离任务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在5种进料状况中,冷液体进料的a值最大,提馆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最远 ,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_t± ____ O4相对挥发度a =1,表示不能用普通精憎分离分离,但能用萃取精憎或恒沸精锚分离。
5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 XF=0.6,要求得到塔顶XD不小于0. 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66.7kmol/h 。
6精馆操作的依据是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实现精馆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
7负荷性能图有五条线,分别是液相上限线、液相上限线、_i沫夹带线、漏液线和液泛线二、选择1已知q=l. 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为_。
A 1. 1: 1B 1:1. 1C 1:1D 0. 1:12精馆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D 。
A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B 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C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D 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L0.6,相应的泡点为与之相平衡的汽相组成y.«=0.7,相应的靈点为t2,则_A_A ti=t2B tXtaC ti〉t2D 不确定4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 x,.-0. 6,要求得到塔顶血不小于0. 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B—°A 60kmol/hB 66.7kmol/hC 90kmol/hD 不能定5精馆操作时,若F、D、xi., q、R、加料板位置都不变,而将塔顶泡点回流改为冷回流,则塔顶产品组成血变化为_B_A 变小B变大 C 不变 D 不确定6在一二元连续精馅塔的操作中,进料量及组成不变,再沸器热负荷恒定,若回流比减少,则塔顶温度 A ,塔顶低沸点组分浓度 B ,塔底温度 C ,塔底低沸点组分浓度A oA 升高B 下降C 不变D 不确定7某二元混合物,a=3,全回流条件下X.F0. 3,则yn-.=_B_oA 0.9B 0.3C 0.854D 0.7948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 A=0. 4,相应的泡点为t…气相组成为y A=0. 4,相应的露点组成为t2,则 B 。
A ti=t2B ti<t2C ti>t2D 不能判断9某二元混合物,a=3,全回流条件下Xn=O. 3,则y n-,= DA 0.9B 0.3C 0.854D 0.79410精馆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D 。
A理论板假定 B 理想物系C塔顶泡点回流 D 恒摩尔流假设11某筛板精僧塔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分离效率降低,且全塔压降増加,其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是 _OA塔板受腐蚀,孔径增大,产生漏液,应增加塔釜热负荷B筛孔被堵塞,孔径减小,孔速增加,雾沫夹带严重,应降低负荷操作C塔板脱落,理论板数减少,应停工检修D降液管折断,气体短路,需更换降液管12板式塔中操作弹性最大的是 B 。
A筛板塔B浮阀塔C泡罩塔13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为 A 。
A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漏液B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液泛C上升气速过大会使塔板效率下降D上升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液沬夹带14二元溶液连续精馆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B °A平衡线B操作线与q线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q线15下列情况 D 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
A液、气负荷过大 B过量雾诔夹带 C塔板间距过小D过量漏液三、计算1某塔顶蒸汽在冷凝器中作部分冷凝,所得的气、液两相互成平衡。
气相作产品,液相作回流,参见附图。
塔顶产品组成为:全凝时为分凝时为凡。
设该系统符合恒摩尔流的假定,试推导此时的精憶段操作线方程。
解:由精億段一截面与塔顶(包括分凝器在)作物料衡算。
= Lx + Dy 0, 若回流比为R I―► *对于全凝时和段操作线尸召"占可知:当选用的回流比一致,且・5=儿时两种情况的操作线完全一致。
在图上重合,分凝器相当于一块理论板。
2用一精馆塔分离二元液体混合物,进料量100kmol/h,易挥发组分XP=0. 5,泡点进料,得塔顶产品x…=0. 9,塔底釜液x卢0.05(皆摩尔分率),操作回流比R=1.61,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a =2. 25,塔顶为全凝器,求:(1)塔顶和塔底的产品量(kmol/h);(2)第一块塔板下降的液体组成x】为多少;V ,=V = (R + l)D = 2.61x 52.94 = 138.17C = / + gF = RD+F = 1.61x5294 +100= 185.23\r A ,n v f= 1.34x ;… -0.017泡点进料,沪1. x q = x F = 0.5_OXq儿_ 1+9—1兀3—精馆塔,原料液组成为0.5 (摩尔分率),饱和蒸气进料,原料处理量为100kmol/h,塔 顶、塔底产品量各为50kmol/h 。
已知精镭段操作线程为y=0. 833x+0. 15,塔釜用间接蒸气 加热,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
试求: (1) 塔顶、塔底产品组成; (2) 全凝黑中每小时冷凝蒸气量; (3) 蒸馆釜中每小时产生蒸气量(4) 若全塔平均a =3.0,塔顶第一块塔板默弗里效率E“=0.6,求离开塔顶第二块塔板 的气相组成。
解:(1)塔顶、塔底产品组成;因 ^ + 1) = 0.833,R=5 又 ”% + i)= 0」5, 心=0.90(3)写出提憎段操作线数值方程; ⑷最小回流比。
解:(1)塔顶和塔底的产品量(kmol/h );(1)Dx0・9 + Wx0・05 =电=100x0.5 = 50(2)甲二47. 06kmol/h 第一块塔板下降的液体组成川为多少; 上述两式联立求解得(2)D=52. 94kmol/h(3) 因塔顶为全凝器,ax.yi0.9 A,_ a-(a-\)y l _ 2.25-1.25x0.9 _°'8°写出提镭段操作线数值方程;185.23 , 47.06 x 0.05 ------ v --------------- 138.17 5 138.17(4) 最小回流比。
由物料衡算 F X F =D X D +W X W 得x w = (100 x 0.5 - 50 x 0.9)/50 = 0.1(2) 全凝器中每小时冷凝蒸气量;V= (R+1) D=300knjol/h(3) 蒸馆釜中每小时产生蒸气量;q 二0, r =V - F=300 -100=200kmol/h(4) 求离开塔顶第二块塔板的气相组成。
0 Q-r故 亦主"6 "阴 ^=0.833 x 0.81,0.15=0.825 4在一常压精锚塔分离苯和甲苯混合物,塔顶为全凝器,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平均相对挥发 度为2.47,饱和蒸汽进料。
已知进料量为150kmol/h,进料组成为0.4 (摩尔分率),回流 比为4,塔顶锚出液中苯的回收率为0. 97,塔釜采出液中甲苯的回收率为0. 95 0试求:(1)塔顶馆出液及塔釜采出液组成;(2)精億段操作线方程;(3)提億段操作线方程;(4) 回流比与最小回流比的比值;(5)若全回流操作时,塔顶第一块塔板的气相默弗里板效率为 0.6,全凝器液相组成为0. 98,求由塔顶第二块板上升的气相组成。
解:(1)塔顶馆出液及塔釜采出液组成;由 0.97 F X F = D X D(a ) 0・95F(l -》) = W(1 -心)(b)F 二D 卅+150D X D + Wx w = F X F = 150 x0.4 = 60(d)联立(a ), (b )、(c )和(d )求解得:(2)結馆段操作线方程;(3)提憎段操作线方程;ax\1 + (a-l)x\0.9 3 — 2x0= 0.75W 二87. 3kmol/h 9 0=62. 7kmol/h x^O. 02069XD =O. 928乔誥“盹+0隔饱和蒸气进料,故q=0 W = (R + 1) — F, L f = L = DR(/? + l)D-F 1-534A,n 0011(R + D — F(4) 回流比与最小回流比的比值;R =^21nunax為=1+9-叽x q =0.2125(5)R _ 0.928-0.4m,n _ 0.4-0.2125求由塔顶第二块板上升的气相组成。
= 2.816,ax}而宀-空一全回流时,—坷< =1 + 9-1)斗人 1 1 l + (a — l)旺 1 + 1・47儿儿=0.98 , 代入上式可得:儿=0.96935在一常压精憎塔分离苯和甲苯混合物,塔顶为全凝器,塔釜间接蒸汽加热。
进料疑为1000kmol/h f含苯0.4,要求塔顶饱出液中含苯0.9 (以上均为摩尔分率),苯的回收率不低于90%,泡点进料,泡点回流。
已知a=2. 5,取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
试求:(1)塔顶产品量D、塔底残液量W及组成心;(2)最小回流比;(3)精僧段操作线方程;(4)提镭段操作线方程;(5)从与塔釜相邻的塔板上下降的液相组成为多少?(6)若改用饱和蒸汽进料,仍用(4)中所用回流比,所需理论板数为多少?解:(1)塔顶产品量D、塔底残液量W及组成&;. D X D P门 1000x0.4x0.9 畑由(p.= ------ ,得:D = -----------------= 400kmol/hA F X F0.9W二F— D=1000-400=600kmol/h又由物料衡算F X F=D X D+W X W得皿=(1000 X 0.4 - 400 x 0.9) / 600 =0.0667(2)最小回流比;泡点进料,旷1, X = x = 0.4=2,5x04 -0.6251 + (a _ Y)X Q 1 + 1.5x04(3)精馆段操作线方程;7? = 1・5昭=1・83(4) 提馆段操作线方程;W = U =(R + 1)D = 2.83 x400 = 1132L f = L + qF = RD+ F = 1.83x400+1000= 1732j = 丿 必州 _ 1732 r 600x0.0667 则 儿创_亍心_ -歹-_ 1132兀" H32 = 1.53兄-0.0353(5)从与塔釜相邻的塔板上下降的液相组成_ ax w _ 2.5 x 0.0667"l + (tz-l)x K " 1 + 1.5 x 0.0667得儿=1・53耳一 0.0353 x ; = 0.0763(6)若改用饱和蒸汽进料,仍用(4)中所用回流比,所需理论板数又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