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铁军精神的奇迹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汲取强大奋进力量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汲取强大奋进力量作者:吴晓丹来源:《群众》2020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是锻铸铁军精神的中心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烙下独特的红色印记。
近年来,盐城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掘保护红色资源,不断放大红色资源效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深入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深入汲取建设“四新盐城”的强大勇气、智慧和力量。
红色地标擦亮城市名片通过地图绘制、场馆提升等多种形式,让街头巷尾处处都能感受铁军历史,让红色遗存成为红色地标。
一张地图让红色文化跃然“指尖”。
现有红色遗存248处,烈士命名镇村128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8家。
邀请专业设计制作团队,以手绘形式制作《盐城红色文化地图》,标注主要点位及标志物,反映辖区内重要红色文化点位精神内涵。
地图制好后以新媒体形式呈现,包括电子版地图、H5、二维码链接等,深受社会各方好评。
百座陵园让追思缅怀触及“心灵”。
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修缮烈士陵园、更新事迹展陈、提升周边环境。
目前128个烈士纪念设施全部修缮完毕,展现出庄严肃穆的陵园氛围,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雏形。
在烈士所属镇村进出主要位置设置地名标志牌,介绍红色地名来源、烈士简要生平事迹。
用烈士名字命名镇村公共文化广场、医院、学校、道路等,既体现对烈士的尊崇,也让人们铭记烈士的牺牲奉献,弘扬爱国精神。
系列场馆让传承教育净化“思想”。
投资1.5亿元做好新四军纪念馆展陈提升,着力将新四军纪念馆打造成为全国新四军题材馆核心基地、全国一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铁军精神研究中心。
充实华中工委纪念馆、泰山庙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重点场所的展陈内涵,加大铁军文化标识的设置和宣传力度。
在重点场馆周边的公园、市民广场、公共绿地设计建设一批铁军文化标识,使场馆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弘扬铁军精神,奋斗走好新时代

弘扬铁军精神,奋斗走好新时代铁军精神是盐城这座城市的灵魂,凝聚了盐城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社会风气、价值观念和市民素养等。
新四军是党领导的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军队,靠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严明纪律铸就了“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意志、铁的作风”的“铁军”精神。
把铁军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对于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念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有很强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
标签:铁军精神;新时代盐城是一座与新四军有着深厚渊源的英雄城市,1941年1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新四军得到了快速的壮大和发展。
盐城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盐阜人民与新四军同仇敌忾、休戚与共、团结御敌,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是盐阜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四军是党领导的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军队,靠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严明纪律铸就了“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意志、铁的作风”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从组建之日起,就把跟党举旗、坚定信念作为建军的根本原则。
它是新四军不畏艰险、屡克强敌、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
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
铁军精神就是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堅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
铁军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昭显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壮美情操。
它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把中国文化的传承美德在新四军将士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一部分。
发生在盐城的红色故事

发生在盐城的红色故事当谈到盐城,人们往往会想到一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盐城曾是党的工作重心之一,孕育了许多感人的红色故事。
盐城的红色故事之一是关于红色崖的传说。
红色崖位于盐城市北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
这座陡峭的山崖上,曾经藏匿着许多革命志士。
据传,当年的红色崖是他们的据点和临时住所。
红色崖凭借其严峻的地势,成为了敌人难以攻下的革命根据地。
现在,红色崖已成为了一处重要的纪念地,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参观,缅怀革命先烈。
另一个动人的红色故事发生在矿山上。
盐城是我国重要的盐业城市,而盐城的矿山则承载着革命的曲折历程。
据史料记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盐城矿工们就积极参与到抗战中去。
他们在矿井里加强革命意识,组织起来,秘密传递情报并进行抗击日寇的行动。
他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顽强地坚持下去,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盐城的矿山已成为了工人们的骄傲,代表着他们的勤劳和革命精神。
还有一段红色故事发生在盐城的乡村。
盐城的农民在革命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在农田里进行秘密宣传和筹募经费,为革命事业提供支持。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盐城的农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实现革命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红色故事里充满了农民的英勇和坚毅,如今盐城乡村的发展正展现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红色故事是盐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这座城市在革命事业中的贡献和牺牲。
这些故事激励着盐城人民继续发展和进步,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
盐城的红色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城市的骄傲和记忆的一部分。
盐城市纤维检验所——一支技术过硬的铁军

盐城市纤维检验所——一支技术过硬的铁军滕启跃【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8(000)009【总页数】3页(P34-36)【作者】滕启跃【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江苏盐城,过去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铁军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盐城人。
今天,盐城纤检人用他们的汗水和辛劳服务国家纤检事业和地方新特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展现了新时代的铁军风采。
盐城纤检所成立于1990年,得益于当时盐城得天独厚的棉花资源,基于此,盐城纤检所一路走来锻炼出了一大批棉花监督检验的人才。
如今,随着纺织品检测的成长和环保过滤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立,盐城所已经形成了以棉花监督检验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产棉大市孕育成长起来的专业实干队伍盐城是江苏产棉大市,历史最高棉花产量曾达到24万吨,有棉花加工企业500多家,棉纺织企业220多家。
盐城下辖的射阳县,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了中国第一个棉花产量百万石的县级行政单位。
“正是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下,盐城纤检所应运而生。
”盐城纤检所所长陈浒向记者介绍了盐城所最初的人员组成。
1990年,盐城所刚成立的时候一共15个人,而最开始的人员组成就是轧花厂厂长,棉麻公司业务科长,轧花厂的质检科长,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说这个所在其成立之初就带有这种实干家的“DNA”。
盐城纤检所成立多年来一直围绕棉花质量监督和棉花公证检验为核心工作职能,现在最早的15个人里还有六七个人在岗,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非常多。
目前建有600平方米的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有5台HVI棉花检验仪器,是江苏最大的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
陈浒说,他最自豪的一点就是盐城纤检所经历了棉花检验体制的多次变革,从当初的棉花经营性公检到地产棉仪器化公检、国家棉花收储公检、新疆监管棉公检、国储棉轮出公检,盐城纤检所都能很快适应,完成中纤局下达的任务。
“尤其是近几年承担的国储棉去库存和新疆监管棉公检,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但能为国家棉花产业政策的实施在国家层面发挥纤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纤检人的一种担当,更是纤检存在的价值所在。
江苏盐城:铁军精神的奇迹

江苏盐城:铁军精神的奇迹
江苏盐城:铁军精神的奇迹
【红色足迹】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极为艰苦的阶段。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
重建地,就选在江苏盐城泰山庙。
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
【寻访感悟】
当我们参观好新四军纪念馆,再来到盐城市中心瞻仰新四军铜马塑像时,心中的崇敬之情达到顶点: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70多年前,新四军军部在这里重建,发动和领导大江南北的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战争。
70年后的今天,铁军依然屹立,红旗依旧飞扬。
作为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标志、铁军精神的象征,俗称“大铜马”的新四军军部纪念塔建成后,一直放置于盐城市区建军路和解放路的十字路口中心交通岛,那里曾是盐城市民心目中老城区的中心坐标点。
如今,随着盐城开通苏北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为适应城市发展,市政府对铜马塑像进行异地迁移保护。
新的铜马塑像矗立在原东
南方建军广场,也使得我们可以更加近距离地瞻仰它,欣赏新四军将士的英姿,感受非凡的铁军精神。
12岁就参加新四军的79岁老人朱根兴,经常在“大铜马”前一站就是许久。
他说,看着“大铜马”,就像看到昔日在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我常想,如果他们能看到现在这样的繁荣景象,不知会有多高兴……”
(寻访大学生:仇云鹏等)。
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80 周年系列活动在盐城举行等

2021.3《青山绿水红土地》出版发行特约信息员邹来强、林妙春报道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浙江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共同编写的《青山绿水红土地》一书,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程渭山为本书作序,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生动纪录了浙江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浙江有32个老区县。
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冒着风雪,来到余姚横坎头考察调研,看望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他指出,只有老区人民富裕了,才谈得上浙江人民共同富裕;只有老区人民实现了小康,才谈得上浙江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2018年春节前夕,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向习总书记写信汇报全村的发展变化,习近平回信,勉励全村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淳安县下姜村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的联系点,他曾先后4次到下姜村指导强村富民工作。
在湖州安吉的余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为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绿水青山红土地》一书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浙江老区人民近几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强不息,创造奇迹,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故事。
云南研究会举行传承红色基因研讨会特约信息员金胜、高晔、姜琳报道在云南省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历史研究会成立9周年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红色基因研讨会成为富有意义的纪念。
研讨会上,与会“红二代”用父辈故事诠释革命者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子情怀。
罗炳辉将军的儿子罗新安讲述了父亲的传奇故事。
罗炳辉就是云南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高级将领,被称为从奴隶到将军的杰出军事家,生前曾多次说过,“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一切利益,最热忱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是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铁军·头条TIEJUN·TOUTIAO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他这样说,也是这样践行的。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观后感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观后感时间是不会随我们的思绪而停滞的,但历史车轮的印迹是不会随时间而被磨灭的。
生活在美好的当代,享受着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的种种便利,但我们不应当也绝对不允许忘记这样的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自己的鲜血所换来的。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同时也为了激励自己更好的活在当代,我来到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听着导游的讲解,看着馆内那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仿佛又引领我们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一批批宁死不屈、前赴后继的新四军抗日英雄们,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他们同仇敌忾,他们奋起抗争!千千万万颗爱国心团结在一起,拯救民族于水火,铸就了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1937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断升级,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继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经共产党的多次交涉和国民党当局的同意,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10月起陆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纵横华中敌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惧艰险,不怕困难,以坚忍不拔、顽强果敢的斗争精神,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战斗于日军占领的上海、南京、徐州、武汉、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周围和水陆交通干线两侧,谱写了一曲曲胜利凯歌,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我的心中也止不住心潮澎湃,激荡起心中不灭的爱国情愫。
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新四军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大力弘扬新四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人物故事介绍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人物故事介绍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为了纪念在我国领导下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事业英勇献身的新四军将士而建立的。
这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着新四军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中,有许多英勇的人物故事,这些英雄们的奋斗和牺牲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我将在本文中,对几位杰出的新四军将领和战士的故事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展现出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让读者对这段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一、徐悲鸿将军徐悲鸿将军是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同时也是新四军将领。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文化工作团团长,为部队官兵举办美术、书法、文学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在行军和作战间隙,他还利用时间创作了许多抗日革命主题的画作,激励了新四军官兵坚定抗战信念。
他的艺术作品和英勇事迹为抗日战争和新四军增添了瑰丽的光彩。
二、陈毅将军陈毅将军是新四军的开国将领之一,也是我国的优秀领导人之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新四军开展了多次战役,对日寇进行了顽强抵抗。
在长期的游击战中,他带领部队突破重重困难,与日寇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
陈将军的军纪严明,待人宽厚,深受官兵爱戴。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的后人。
三、将军将军是新四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新四军进行了多次反击日寇的战役,英勇无畏,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游击战争中,他带领官兵与日寇周旋,不断削弱日寇的战斗力。
林将军的军事才能和卓越勇气,为新四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中的部分人物故事介绍,这些英雄将领和战士的事迹,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艰苦卓绝、英勇无畏。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的后人,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将他们的英雄业绩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盐城:铁军精神的奇迹
江苏盐城:铁军精神的奇迹
【红色足迹】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极为艰苦的阶段。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
重建地,就选在江苏盐城泰山庙。
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
【寻访感悟】
当我们参观好新四军纪念馆,再来到盐城市中心瞻仰新四军铜马塑像时,心中的崇敬之情达到顶点: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70多年前,新四军军部在这里重建,发动和领导大江南北的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战争。
70年后的今天,铁军依然屹立,红旗依旧飞扬。
作为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标志、铁军精神的象征,俗称“大铜马”的新四军军部纪念塔建成后,一直放置于盐城市区建军路和解放路的十字路口中心交通岛,那里曾是盐城市民心目中老城区的中心坐标点。
如今,随着盐城开通苏北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为适应城市发展,市政府对铜马塑像进行异地迁移保护。
新的铜马塑像矗立在原东
南方建军广场,也使得我们可以更加近距离地瞻仰它,欣赏新四军将士的英姿,感受非凡的铁军精神。
12岁就参加新四军的79岁老人朱根兴,经常在“大铜马”前一站就是许久。
他说,看着“大铜马”,就像看到昔日在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我常想,如果他们能看到现在这样的繁荣景象,不知会有多高兴……”
(寻访大学生:仇云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