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课堂拓展精选练习I (71)

五年级语文课堂拓展精选练习I (71)

小学语文练习作业

五年级语文题姓名:评分: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拓展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拓展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此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阅读学习,是小学生与社会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时代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重视拓展型阅读教学。笔者结合个人教学所得谈点粗浅认识。 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拓展 1.有效拓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对阅读教学进行拓展,需要教师讲究方式与方法。 第一,重视小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小学生具有阅读学习兴趣,就有阅读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在积极态度的引导下进行高效阅读。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小学生,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爱上阅读学习。 第二,关注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有效的方法才能促成高效的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方法主要有朗读、背诵以及默读三种,教师要从这三点出发,引导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极思考,与文章内容进行互动。 第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虽然正处于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但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每一位小学生的语言素养是不尽相同的,阅读能力水平也有差距。在阅读拓展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出发,帮助小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阅读文本。对那些识字较少的小学生来讲,教师要鼓励他们阅读一些带有拼音的阅读文本,在拓展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而对于识字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阅读插图较多的童话故事,重点提高理解能力。只有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让拓展阅读活动服务于学生。 第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小学生提供与阅读文本进行深入互动的机会,促进小学生展示个人阅读能力。拓展阅读活动不能在课堂中长期实施,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接触更多的阅读文本。定期组织一次拓展阅读成果展示大会,给小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成果的机会,不仅给日常拓展阅读学习提供了动力,还能提升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成就感。一些小学生会在成果展示大会上向大家分享自己在阅读中习得的新汉字,一些学生则会提炼阅读内容的主题,分享精神精华。引导小学生在大会上反观自己的阅读内容,有益于小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章。 2.有效拓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拓展题

1 找规律 1.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里填出适当的数。 ①2,7,17,32,52,77,()。 ②0,1,3,8,21,()。 ③1,1,2,3,5,8,13,( ),34。 ④1,2,2,4,3,8,4,16,(),()。 ⑤131,121,112,104,(),(),86。 ⑥1,4,16,64,(),()。 ⑦根据下面的式子,请计算后面两道题。 1+3=4=2×2 1+3+5=9=3×3 1+3+5+7=16=4×4 1+3+5+7+9=()=()×() 1+3+5+7+9+11+13+15+17=()=()×() 2.将8个数从左到右排成一行,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恰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如果第7个数和第8个数分别是81,131,那么第一个数是多少? 3.有一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1,5,10);(2,10,20);(3,15,30);…问第20个数组内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2倍数问题 1.甲、乙两数的和是56,甲数是乙数的6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48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农场养鸡、鸭、鹅共1800只,其中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倍,鹅的只数是鸭的3倍,求农场养鸡、鸭、鹅各多少只? 4.两数的和是35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数是0,如果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这两个加数各是多少? 5.两个数的和为134,甲数比乙数的3倍多14,问甲数和乙数各

是多少? 6.在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三个数的和是115,已知商是3,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7.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今年比去年多41,今年的人数比去年的3倍少35人,今年有多少人? 8.有两堆棋子共88个,如果从第一堆取出15个放入第二堆,那么第二堆的个数是第一堆的3倍,问两堆棋子原来各有多少个? 3和差问题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108人,乙工程队比甲工程队多22人,求甲、乙两个工程队各多少人? 2.在期末考试中,小红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6分,而数学比语文多8分,小红这两门功课各考了多少分?

部编版小学语文《书影新播客》拓展课程精选教案

《书影新播客》拓展课程 一、课程简介 电影是动态的书籍,书籍是静态的电影。走进“书影新播客”,我们醉心阅读,我们轻松观影,我们撰写影评,我们绘制海报……“书影新播客”为我们语文拓展课程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它将书和电影融合,以多样的形式为我们开启新的旅程,让每个走进“书影新播客”的人成为“阅读星播客”。 二、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在中央六套电影频道有一档品牌栏目——《光影星播客》,每周邀请银屏热点人物,结合明星近期宣传重点和电影频道的特色,为观众播报和推荐当周重点影片,揭密演艺圈的幕后趣闻,讲述明星的从影感受,这一档节目以它独有的方式火到现在。我们的《书影新播客》,显然不可能有大明星助阵,但我们想通过书与电影的结合,运用多种新型的方式向大家进行传播,来推动课外阅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学生受网络、游戏的

影响,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人把读书看成是一种累赘、负担,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真正喜欢阅读的学生并不多。 本课程的开发致力于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以电影促进阅读。电影艺术运用声音、色彩、画面以及高科技的拍摄手段,通过视觉造型,将艺术以极强的真实感作用于儿童的感官;通过声、光、色以及逼真的影像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儿童强烈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视听性和逼真性。电影为儿童模拟出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样的艺术形式对儿童来说独具魅力,将电影与儿童文学作品有机融合,更容易唤起儿童阅读的兴趣与热情。另外,我们借助“写影评、画海报、做绘本、画游历图、做人物地图……”多种学习成果来担当“阅读星播客”,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得以完美呈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目标 1、在阅读与观影活动中,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2、} 3、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4、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协作,共同成长。 四、课程内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长亭古韵》、《剪纸》。 教学重难点: 1、在对不同事物的描写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通过互相交流,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播放与本单元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学生说出内容。教师继续播放搜集的有关本单元内容的图片,学生继续回答。 2、思考:刚才老师播放的图片有什么特点或者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 3、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他博大精深,灿烂夺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座巨大的宝库,不管是古老的儒学大家,还是流传的神话故事,不管是轻微的古代建筑还是绝美的古代绘画,他们都是这座宝库中耀眼的珍珠。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的大门,进一

步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蕴。 二、主题回顾,推荐文章 1、同学们,本单元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即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你们能不能看看这些文章介绍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2、教师与学生交流后总结:古老、独特 3、师生共同回忆,梳理: 《孔子拜师》: 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从语言、动作感受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盘古开天地》: 文章脉络清晰,分三个部分介绍了盘古开天辟地这一个神话故事,我们不仅体会到了盘古的献身精神,更是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赵州桥》: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缺乏生动,把一座雄伟、坚固和美观的赵州桥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由衷的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用生动的语言,精准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老的画卷,通过对话中内容的具体描述让我们懂得了“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全书”的艺术

如何做好语文课堂拓展延伸

如何做好语文课堂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 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 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作嫁衣。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案

诗化杭州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何瀛 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海外宾朋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作为峰会东道主的自豪感,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日报等单位开展了“跟着诗词游杭州”杭州市诗词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本课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自编诗句。 2.明白自编诗句的基本规则。 3.激发创编诗句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出诗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杭州不仅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你知道哪些描写杭州的诗句呢? (学生汇报) 2.在这里,何老师也找到了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请看:“三苏评南曲,双雷断花柳”。 3.解释:三苏,也就是苏洵苏辙苏轼这一门父子三词客,他们三个人,正在一起讨论一首词,突然天上打了两声响雷,把院子里的花柳都打折了。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二、激趣展开,拓展练写。 1.其实这句诗就是何老师自己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有模有样?知道何老师为什么编这句诗吗? 2.因为当你有朋友来杭州,问你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句诗来回答他。出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何老师这里出现的西湖十景,是老十景,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现在啊,西湖还有新十景。请看 出示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4.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着何老师的样子,给这十景编一句诗。 5.小组编写好后,上台汇报诗句及解释。 三、互动评议,发现规则。 1.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展示的诗句。 2.引导观察何老师的诗句,谈发现。 3.总结:能够把诗句的意思讲通顺了,这就是一句成功的诗了,而如果你的两句诗中的词语能够一一对应,那就更加工整了。 四、实地考察,激发热情。 1.我们现在能用短短的十个字,就有情有景地把西湖十景介绍给别人了。那接下来如果你走进了我们西湖的某一处景点,又会吟哦怎样的诗句呢? 2.欣赏景点图片及诗句。 3.练习仿写。

五年级语文拓展阅读展示课

第8课时拓展阅读展示课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略读方法,了解《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的重要历史故事及人物。 2.学习多角度写读书感言,激发、培养学生读史书的兴趣。 3.学习按时代记忆历史的方法,继续养成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汇报交流,了解每阶段的主要历史故事及人物,初步学会表达自己对这些人物、事件的看法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与精读把握书籍内涵。 三、前置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充分阅读《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部分,做好读书笔记。 2.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五千年对于宇宙是一瞬间,而对于中华民族却是一条漫长的历史长河,这条长河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沧海桑田、江山更替中,在狼烟四起、金戈铁马中,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上下五千年,谱写了一首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浩然正气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上下五千年》,走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感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畅谈我们心中无尽的感言。 (二)回顾任务,概谈体会。 课前老师让大家阅读《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的故事,都读了吗? 有人说,读史书是枯燥无味的,你也这样认为吗?说说你的体会。 是啊,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不了解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不知道整个人类的命运及其发展过程,是多么遗憾的事! (三)提示抢答,整理检查 1.听了大家刚才的发言,感觉大家确实认真阅读了,能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课件出示: (四)交流方法,提升认识。 说得真好!老师想听听,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内容的?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吗?介绍给大家。 读书方法: 1.精读与略读方法:(课件略) 2.时期记忆法。 板书:上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 3.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节课我们就谈一谈各自的读书收获。 要求:表达清楚、学会聆听。 (五)分期汇报,分享收获。 让我们首先来到交流第一个时期: 上古时期 1.出示背景图,读了这个时期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相机补充。 3.小结: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汇编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开发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发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呢?本文从教材、学生、学校乡土资源、社会力量、时尚元素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课程改革明确指明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对于现在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的教材单一,学习内容过多、过分强调共同基础、不够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横亘在语文教育出路的面前,亟需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拓展性课程备受关注,同时却也让学校管理者和多数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该怎么开发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呢?经过学习、研究与思考,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有以下几个基本策略。 一、立足语文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学科知识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从培养目标来看,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语文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它的综合性为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 李海林老师说得好:“我们应该围绕语文来拓展、延迁、引申,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而这,就需要拓展。”显而易见,立足教材是拓展延伸最基本的原则。教材中的文本,可从写作话题、写作主题、写作特点、作家等四方面进行专题阅读拓展。 (一)抓住教材文本,进行专题阅读 按写作话题来开发拓展型课程,教师可以就某一个话题把课内外相关文章结合起来,例如《初中语文读本》就是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很好地课外拓展读物;按写作主题来开发拓展型课程,补充语文本主题相同、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引进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个话题或主题的各类文章,整合成专题阅读。以“生命”话题拓展型课程开发为例,教材课文有《紫藤萝瀑布》、《贝壳》、《蝉》、《谈生命》、《人生》、《地下森林断想》、《热爱生命》、《那树》,课外的文章有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索尔?贝洛《自由与生命》等;炙手可热的书如余华的《活着》、卡勒

2020省重点学校五年级上册数学拓展与提升题

练习题 1、 已知247×43=10621,你能把括号里的数填出来吗? 2.47×4.3=()×0.43=()×0.043=0.247×()=0.0247×()=()×() 2、下面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一位小数,请你算一算,这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2.()=7 3、下面各数分别是由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请分别写出这个三位小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8.0〈()()〈5.2〈() ()〈0.20〈()()〈3.14〈() 4、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3.56×38.5+0.7×256+9.15×35.6752×1.25+ 4.45×12.5+0.035×125 5、开学第一天,五(1)班12名学生拍合影照,拍一次付20元,给4张照片,加洗一张另付2.5元。如果每人要一张照片,那么他们一共要付多少钱? 6、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小玉去游乐园,买门票共用去27.5元,一张成人票与两张儿童票票价相等,买一张成人票需要多少钱? 7、 8、实验幼儿园要给小朋友的寝室换窗帘,共买布270米,每个窗帘要用布2.6米,请你算 一算,这些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个窗帘? 9、3.643643643……的小数部分第50位上是数字几? 10、在循环小数0.abc 中,小数部分前90位上的数字和是180,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a,b,c 为三个不同的自然数) 11、食堂买来7桶油,每桶油质量相等。如果从每桶油中各取出30.4千克,那么剩下的油与原来3桶油的质量相等。原来每桶油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用公式计算,当t=0.4时,h的值是多少? 13、杨杨家搬进新居后,爸爸为了检查杨杨的学习情况,就对他说:“你的卧室长为4米,宽为3米,旁边的客厅是个正方形,边长为a米,你的卧室和客厅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当a=5时,杨杨的卧室和客厅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14、有两根一样长的铁丝,其中一根折成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框架,另一根折成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框架。根据这些条件,你能列出方程吗? 15、现有一台天平,只有3个分别是3g、9g和11g的砝码,要求你一次就能称出17g黄金来,怎么称?写出式子。 16、把一个边长为Y的正方形对折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27,原正方形的边长Y是多少? 17、今年小明6岁,3年前,小明比小丽小4岁,今年小丽多少岁? 18、三个相邻的整数的和是270,这三个整数分别是多少? 19、用同样数量的玫瑰花和月季花扎花束,每束花里有8朵玫瑰花和6朵月季花,扎了几束后,玫瑰花没有了,月季花还剩10朵,一共扎了几束?原来两种花各有多少朵? 20、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1、如图,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A,B两点和C,D两点分别把上下两边分成了三等份,求出图中小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22、王大爷在自家墙外围成一个养鸡场(如图),养鸡场篱笆的总长是22米,其中一条边是8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23、如图是某工艺品的展开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24、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点E,F是两边的中点,求四边形DEBF 的面积。 25、兴华小学举行团体操表演赛,学生站成每边12人的方阵,最外一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6、庆祝元旦,接受检阅的彩车车队共有52辆车,每辆车长4米,两辆车之间相隔6米,它们的速度都是每分钟行驶50米,彩车车队通过536米长的检阅场地,需要多少分钟? 27、求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8、给一间面积为50平方米的商铺的地面铺正方形砖,可以选择的有两种质量相同的正方形砖。一种是边长为0.6米,价格是每块20元;另一种是边长为0.8米,价格是每块30元,若你是这间商铺的主人,从经济适用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28、一台收割机收割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图),已知这台收割机的作业宽度是2.6米,每小时行驶3.5千米,大约多少小时可以收割完这块地?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试题及答案说课讲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试题及答案 编辑: 路逍遥关键词: 语文试题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件 K j 五年级资料袋课外拓展试题 1.《草原》作者是(),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代表作《》《》《》等。 2.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的( ),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开拓了(),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往西一直延伸到(),在这条漫漫长路中,以产自我国的()最具有代表性。投笔从戎的(),西天取经的()也曾经过丝绸之路。3.()的《白杨》,茅盾的《》,杨朔的《》,陶铸的《》等,都采用了()的写作方法。 4.()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藏中为(“ ”)或(“ ”)之意。被人们称为“天路”的()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5.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都善写(),合称诗歌史上的“ ” 、“ ” 。 6.《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是(),我们曾学过她关于读书方面的 《》,她的代表作是《》。 7.《祖父的园子》节选自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的《》。 8.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

9.《杨氏之子》选自南朝()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的小说。 10.《晏子使楚》选自《》一书。 11.剧本是一种(),它主要通过()(),()。 12.相声是一种()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针砭世俗、寓教于乐的功能。可分为三种:()相声,()相声,()相声。 13.《再见了,亲人》为(),作者()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14.《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课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 15.《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新课标第一网)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本多用简短的句、段,()。其中的老汉是个()、()、()、()的人。16.《梦想的力量》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 ”)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作者按照()顺序和()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2001年3月,(“ ”)基金会正式成立。瑞恩?希里杰克也被评选为(“ ”),被人称为(“ ”)。 17.《将相和》是根据()写的(《》)中的(《》)改写的。它以()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为线索,通过对(“ ”)、(“ ”)、(“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到()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也赞扬了廉颇()、()的精神。战国时期的“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 ”)。 18.《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书中主要讲了()()()三国的故事。它有许多故事如“ ”、“ ”、“ ”等,其中“草船借箭”以“ ”为主线,按()顺序进行叙述。 19.《水浒传》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作者()主要写的是北宋末年以()为首的()人在水泊梁()的故事。其中有“ ”、“ ”、“ ”等故事,其中“景阳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资料袋课外拓展试题 1.《草原》作者是().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代表作《》《》《》等。 2.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的( ).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开拓了().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 一人。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往西一直延伸到().在这条漫漫长路中.以 产自我国的()最具有代表性。投笔从戎的().西天取经的()也曾经过丝绸之路。 3.()的《白杨》.茅盾的《》.杨朔的《》.陶铸的《》等.都采用了()的写作方法。 4.()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藏中为(“ ”)或(“ ”)之意。被人们称为“天路”的()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5.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都善写().合称诗歌史上的“ ” 、“ ” 。6.《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是().我们曾学过她关于读书方面的《》 .她的代表作是《》。7.《祖父的园子》节选自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的《》。 8.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 9.《杨氏之子》选自南朝()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的小说。10.《晏子使楚》选自《》一书。 11.剧本是一种().它主要通过()().()。 12.相声是一种()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 哈一笑.并有针砭世俗、寓教于乐的功能。可分为三种:()相声.()相声.()相声。 13.《再见了.亲人》为().作者()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时.在车站上同朝 鲜人民()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14.《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 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课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 征着老班长()。 15.《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 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新课标第一网)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本多用简短的句、段.()。其中的老汉是 个()、()、()、()的人。 16.《梦想的力量》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 ”)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 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作者按照()顺序和() 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2001年3月.(“ ”)基金会正式成立。瑞恩?希里杰克也被评选为(“ ”).被人称为(“ ”)。 17.《将相和》是根据()写的(《》)中的(《》)改写的。它以()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全新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尝试着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训练,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

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一夜的工作》一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更好地体会周总理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集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学生心理留下的是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二、课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

关注拓展阅读,让语文课魅力无限

关注拓展阅读,让语文课魅力无限 发表时间:2013-12-13T15:59:39.530Z 来源:2014年2月总第161期供稿作者:白小香[导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拓展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呢? 白小香河北省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064400 小学教育已步入新课程时代,但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只要课本,人文含量低”、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等诸多弊端,学生怕上语文课,上语文课头疼。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怎能学好语文?老师又怎能开掘学生的潜能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科学地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开展拓展性阅读,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了。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拓展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丰富教学内容入手加强拓展性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老舍的《我的母亲》,可向学生介绍老舍的名篇《茶馆》、《骆驼祥子》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关注旧社会的苦痛之中;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可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习《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比赛……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还可以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就要善于选取相关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存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科研知识。如教学《隆中对》,可延伸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片段),通过课文与小说片段的比较,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小说与史传文学的渊源。再如教学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可以布置学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课文进行比较,以此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使语文课充满魅力。 二、从多媒体手段入手加强拓展性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做到博览群书,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精彩图片进行阅读欣赏,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实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培养三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以其短小精悍、意蕴深邃、意境优美而著称于世,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之风,怎样透过这篇文言小文展现在读者眼前呢?这可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可本校的学生大多数竟没有看到过莲花,于是我就从电影、电视的风光片中录下了一幕幕一池池娇美的莲花,配上音乐、朗读,制成了赏心悦目的电视散文。上课伊始,我就要领学生走进了美丽的莲花池,眼看着阵阵微风轻摇、朵朵莲花颔首,耳听着“中通正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那意境怎是一个“美”字所能形容呢! 网络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教师可以与学生在网络上一起阅读喜欢的作品,一边阅读一边交流感受。大家一起了解作品中的人情百态,感受文章中的喜怒哀乐,滑稽的地方大家一起笑,悲伤的地方一起叹气,从此我们的阅读课已经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此课堂上没有了冷漠的知识性分析,没有了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的框框,有的是学生自主的、动情的文本感受,有的是学生主动和作者沟通的心灵对话。 三、从语文活动入手加强拓展性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当的语文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求知火种的钥匙。布鲁纳说:“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而萨曼琪将活动视为探究教学的基础,可见语文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学习告一段落,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发展,不但激发了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也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劳动,提高了课堂效率,语文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语文拓展训练。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推敲”语言的习惯,文笔变得越来越通畅优美,还会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上有长足的进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完整word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拓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拓展题 1、从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上挖去一个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的小洞(如图),秋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求右图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3、把两块棱长分别是6分米和8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块长方体铁块,它 的横截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铁块长多少分米? 4、把一块长12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熔铸成横截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铁条,铁条长多少米? 5、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2厘米,宽16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减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过折叠、焊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6、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5厘米,宽2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减去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过折叠、焊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如图所示,将一个长方体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2米,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米。 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8、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正方形,沿着高截去一个高3分米的小长方体后,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比原来大长方体减少了60平方分米。求截去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9、有甲、乙两个长方体沙坑,甲沙坑长40分米,宽20分米,沙子深5分米;乙沙坑长20分米,宽10分米,没有沙子。现在从甲沙坑中取一部分沙子到乙坑,使得甲、乙两个沙坑里的沙子一样深。最后两个沙坑中的沙子各深多少分米?

10、有甲、乙两个长方体水杯,甲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乙长5厘米,宽4厘米,高6厘米。现在甲水杯中装满了水,而乙水杯是空的。要将甲水杯中的一部分水倒在乙水杯内,使得甲、乙两个水杯里的水一样深。倒完之后,甲水杯中的水深多少厘米? 11、有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分米,宽4分米,高8分米,里面水深4分米。如果把一块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分米? 12、有一个小金鱼缸,长4分米,宽3分米,里面水深2分米。把一块假山石完全浸没水中后,水面上升了1.2分米。这块假山石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综合训练六 13、有一个长12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在它的 左、右两角各切掉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如图),秋剩下部分的 体积是多少? 14、一段钢材厂15分米,横截面面积是1.2平方分米。如果把它煅铸成一个横截面面是0.2平方分米的钢筋。这根钢筋的长是多少? 15、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40厘米,宽3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左、右两角各剪下一个边长10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焊接在下面(如图),再通过折叠,焊接成一个无盖 的长方体盒子。求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16、把一个长方体的长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6厘米,表面积增加3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7、有两个长方体水箱,甲水箱里有水,乙水箱空着。从里面量,甲水箱长40厘米,宽32厘米,水深20厘米;乙水箱长30厘米,宽24厘米。将甲水箱中的一部分水倒入乙水箱,使两个水箱中的水一样深,现在水深多少厘米? 18、有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7厘米,深35厘米,箱中水深20厘米,把一个棱长12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现在水面高多少厘米?

五年级语文课外拓展知识

五年级语文课外拓展知识 一、填空题 1、世界影响最大的文学奖是诺贝尔文学奖。 2、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宣统帝(溥仪)。 3、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5、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香港地区。 1997年回归祖国的是澳门地区。 6、亚洲最大的瀑布是黄果树瀑布。 7、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8、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 9、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10、宋代文学家文天祥一句著名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11、我国目前影响最大、发行最广的字典是《新华字典》。 12、法布尔是法兰西杰出的星虫学家和文学家。揭开雷电之谜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13、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每年举行一次,2008年在北京举行。 14、“出污泥而不染”说的是荷花。 15、我国的官方任务是普通话。 16、唐朝是历史上空前强盛的帝国,第二个皇帝李世民执政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被称为什么?(贞观之治) 17、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一个别称,哪个国家被称为“黄金之国”?(南非) 18、世界上跑得最快,每小时可达145公里的动物是什么?(猎豹) 19、神州六号乘载的航天员是聂海胜和谁?(费俊龙) 20.. “文房四宝”为笔、墨、纸、砚。 21. 李白、杜甫,分别被称为“诗仙”“诗圣”。 22.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4、我们常见的查字典有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三种方法。 25、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践行了自己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待半根草去”的誓言。 26、《装满昆虫的衣袋》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的事,他花30年功夫写成的世界名著是《昆虫记》。 27、变色龙学名避役,它的特殊本领是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课外拓展

100分 课外拓展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 (一)乡愁(33分)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 )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 )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词语归位,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句中。(填字母)(8分) A .浅浅的 B .矮矮的C.小小的D .窄窄的 2.诗中作者把乡愁比作 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8 分)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8 分) 4.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4分) 5.对这首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5分) A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C.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 一的心情。 (二)反驳(24分)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的讽刺作家马克吐温遇见了一位富翁和他的夫人,出于礼貌,马克吐温恭维富翁的夫人道:“夫人,您真漂亮!” 没想到富翁的夫人瞥了一眼马克吐温,很傲慢地说:“很遗憾,我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您。”头脑非常机敏、言辞一向犀利的马 克吐温笑着答道:“没关系,您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那位夫人听后,虽满脸怒气,但又无言以对。旁边的富翁见夫人受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