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无机化学第五章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2024/1/26
15
化学反应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 、过程和途径等。
2024/1/26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化学反 应中的应用。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化 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
无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几步完 成的,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16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20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
氧族元素的性质
包括氧、硫、硒、碲等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氧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如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等的性质和稳定性。
2024/1/26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如氧气在医疗、工业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硫在制造硫酸、硫化橡 胶和农药等方面的应用。
21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 无机物性质与应用 • 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 •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验操作规范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 目标
2024/1/26
3
无机化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 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离核越远的能量越高;当电子在这些可能的轨
道上运动时原子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原子才辐射或吸收能量。
2024/1/26
8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原子核 内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序形成的表格 。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研究内容理解无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 无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回顾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了解著名无机化学家的主要贡献1.3 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熟悉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1.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学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书写规则理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了解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意义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和纵列划分掌握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分布规律2.3 元素的主要性质与位置的关系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对元素性质预测的依据2.4 稀有气体元素了解稀有气体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掌握稀有气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3.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能级3.2 元素周期律的量子化学解释了解量子化学对元素周期律的解释理解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3.3 元素的主要性质熟悉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和金属性等概念分析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4 元素的分组和族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分组和族的特征理解元素分组和族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第四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4.1 化学键的类型熟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4.2 离子晶体结构与性质了解离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离子晶体的熔点、溶解性和电导率等性质4.3 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熟悉原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原子晶体的熔点、硬度和热稳定性等性质4.4 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了解分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性质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平衡5.1 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5.2 离子平衡理论了解酸碱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和配位化学基本概念分析离子平衡反应的特点和条件5.3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熟悉酸碱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滴定分析技术掌握常见酸碱滴定方法及其应用5.4 沉淀平衡与沉淀溶解了解沉淀平衡的原理和溶度积的概念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调控方法和应用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氧化数的概念和变化规律6.2 电子转移与电极电势熟悉电子转移的机制和过程理解电极电势的定义和应用6.3 电池和电解质掌握原电池和电解质溶液的基本原理分析电池的电动势和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6.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环境和生物中的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七章:配位化学7.1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配位键的形成和特点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7.2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熟悉配位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解配位场理论的基本原理7.3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反应性和催化性了解配位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中的应用7.4 配合滴定法熟悉配合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配合滴定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八章:原子吸收与发射光谱分析8.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结构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和应用8.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熟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结构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方法和应用8.3 光谱干扰与校正了解光谱干扰的原因和类型掌握光谱干扰的校正方法和技巧8.4 光谱分析在无机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熟悉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生物分析和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掌握光谱分析在无机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第九章:有机金属化学9.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命名规则9.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催化性9.3 有机金属化学的应用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了解有机金属化学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9.4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策略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技术第十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措施10.2 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测定熟悉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浓度测定技术和误差分析10.3 常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了解常见无机化学实验仪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熟悉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的1.4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学。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ppt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ppt

h—Planck常数 ν —光的频率
0 -0.445

氢原子光谱中的Hα线
-0.605
-0-1.8.3762En2-En1=hν
h—Planck常数 ν —光的频率
∞ 7 6 5 4
-2.42
3
656.5nm 486.1nm 434.1nm 410.2nm 397.2nm
n
E/10-19J
-5.45
, — 波动性
通过h相联系
5-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4年,年轻的法国物理学家Louis de Broglie(德布
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他说: “整个世纪以来,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是过
分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 反的错误呢?我们是不是把粒子图象想得太多,而过分地 忽略了波的图象?” 他提出: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离子 等实物 粒子的波长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
化学反应的本质 反应物分子之间原子的重新组合
如: H2 + Cl2 → 2HCl 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反应速度的快慢,以 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等均与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组成和结构等性质有关,与原子间 的结合方式有关。
为了研究反应的本质、物质的性质及变 化规律,就必须研究物质的结构。
原子结构的概念
学习线索:
氢原子光谱 →玻尔原子结构理论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
述—薛定谔方程。
原子结构的概念
一 、氢原子光谱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线状光谱(原子光谱)(line spectrum)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2 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离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电子排布、离子键、共价键等基本概念1.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原理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电子云和电子轨道原子的大小和质量2.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和结构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特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3 化学键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等基本概念3.2 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电子转移的类型和特点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3.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反应4.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剂的选择和溶解能力4.2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离子反应的类型和规律4.3 离子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离子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第五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5.1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5.2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定义和分类晶格和晶胞的结构5.3 晶体结构的类型和特点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第六章:有机化学基础6.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6.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四价键特性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6.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第七章:有机化学反应7.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有机合成策略和催化方法7.2 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反应热分解、光分解、氧化分解等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7.3 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反应醇、醚、酮等官能团的转化反应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第八章:分析化学基础8.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化学的方法和分类8.2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8.3 定性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定性分析的步骤和技巧第九章:物理化学基础9.1 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状态、过程等基本概念能量、功、热量等基本物理量9.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熵和自由能的概念9.3 动力学基本概念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化学动力学的级数和机理第十章: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10.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目的和步骤的制定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实验结果的图表展示和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理解和电子轨道的概念是理解后续化学反应的基础。

高等无机化学第五章第二节

高等无机化学第五章第二节

第 5章 新型无机化合物
高等无机化学
一、无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本概念 1、无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
无机高分子化合物也称无机聚合物,是介于无机化学和高分子 化学之间的古老而又新兴的交叉领域。 第一届国际无机聚合物会议于1961 年召开,会上把无机聚合物 定义为:凡在主链上不含碳原子的多聚化合物称为无机
聚合物。
结构单元是在三维空间方向上连接,所以称为骨架型 ( 或网 络型)高分子物质。
第 5章 新型无机化合物
高等无机化学
二、链状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1)均链聚合物:
主链由同种元素组成的聚合物为均链聚合物。 ① 链状硫
②线型聚硅烷
图 5-35 链状硫的结构
Me 3 Si(SiMe2)nSiMe3
第 5章 新型无机化合物
β-石英
第 5章 新型无机化合物
鳞石英
方石英 高等无机化学
3、硅酸盐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图 5-46 硅酸盐的结构类型
第 5章 新型无机化合物
高等无机化学
4、磷酸盐无机分子化合物
图 5-47 AlPO4-5的骨架结构按C轴方向的俯视图
第 5章 新型无机化合物
高等无机化学
四、无机聚合物的有机衍生物
均链聚合物或杂链聚合物中引入有机基因后,可以提高其耐 水性,因此具有较高键能的杂链聚合物与有机基因形成的元 素有机杂链聚合物、既表现有高度耐热性又表现耐水性,得 到应用价值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其今显突出的就是有机硅聚 合物。
高等无机化学
一、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对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一 般把含金属-碳(M-C)键的化合物都看成是有机金属 化合物。
第 5章 新型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理解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无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了解无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1.3 学习方法与技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和能级结构2.2 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原理和规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和应用2.3 化学键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性质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3.2 电子转移与电极电势了解电子转移的机制和过程掌握电极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平衡4.1 溶液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浓度表示4.2 离子平衡理解离子平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离子平衡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3 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了解酸碱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平衡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第五章:沉淀与溶解平衡5.1 沉淀与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沉淀与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5.2 溶度积与溶解度积规则理解溶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溶解度积规则的应用和判断方法5.3 沉淀反应的应用掌握沉淀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了解沉淀反应在物质分离和纯化中的重要性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1 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6.2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原理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和应用6.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了解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反应热、焓变和自由能变的计算和应用第七章:原子团与配合物7.1 原子团了解原子团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原子团的命名和反应性质7.2 配合物理解配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配合物的命名和反应性质7.3 配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掌握配合物在催化剂、药物和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8.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表示方法8.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制8.3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掌握有机化合物在材料、药物和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九章: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9.1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掌握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条件9.2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理解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9.3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掌握无机化合物在材料、催化剂和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十章:实验技能与无机化学实验10.1 实验技能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了解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10.2 无机化学实验了解常见无机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理解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是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

第五章-高等无机化学-课件PPT课件

第五章-高等无机化学-课件PPT课件
第18页/共81页
第二节 硼烷及杂硼烷化合物
2.3 硼烷的反应 2、亲电取代反应 硼烷的端H负电荷较多,易被亲电试剂进

B5H9 + R-X 三氯化铝 1-R-B5H8 + HX B5H9 + X2 三氯化铝 1-X-B5H8 + HX B10H14 + CH3-Br 三氯化铝 2-CH3-B10H13 + HBr 3、硼氢化反应 反马柯夫尼柯夫规则,H加在H较少和C原子
B
B
B BB
B
B B
BB B
BB
2c-2e键 3c-2e键(开式) 3c-2e键(闭式) 5c-6e键(闭式).
第12页/共81页
第二节 硼烷及杂硼烷化合物
2.2 硼烷的结构和化学键
B3H9
HH
H BH
HB
BH
HH H
H
HH
B4H10 B
B
H
H
B
HH B HH
HH
H
H B B BH BHB
B5H9
多数硼烷可用通式BnHn+m表示,每个B原子提供3个电子,每个
H原子提供1个电子,形成n个B-H用去2n电子,则多面体骨
架电子对数 b=(3n + n + m - 2n +Z)/2 = (2n + m + Z)/2
第14页/共81页
第二节 硼烷及杂硼烷化合物
2.2 硼烷的结构和化学键 例1 B6H62:b=(2n+m+Z)/2=(2×6+0+2)/2
C R3B 3H2O 3R-H + B(OH)3 (烃)
D R3B 3H2O2 R-OH + B(OH)3 (醇)

2024年度无机化学第六版电子教案大连理工大学

2024年度无机化学第六版电子教案大连理工大学
热力学基础
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以及能量变化,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原理。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热、焓变等参 数。
2024/2/3
19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反应速率
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反应物浓度、温 度等因素有关。
速率方程
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 式。
应用
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沉淀物的溶 解度,可以实现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从而分离和提纯化学物质。
22
05
无机化合物分类及性质
2024/2/3
23
金属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
2024/2/3
0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介绍锂、钠、钾、铷、铯、钫等碱金属以及铍、镁、钙、锶、钡等碱土
金属的单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重要化合物如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 解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和元素化学的 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 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课堂讨论 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和爱好,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树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结合实例,分析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溶解度与溶度积
通过实例计算,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及应用。
2024/2/3
35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无机化学》(第六版)教材配套习题集
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配体含有一个以上的双键时,那么配体分子 就可以提供一对以上的电子形成多个键,起多齿配 体的作用。如:
C4H6(丁二烯)+Fe(CO)5
H2C
H C Fe CO
H C
CH2 CO
+2 CO
CO
5.3.3 炔烃配合物
乙炔分子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的成键和反键 * 分子 轨道,这两组成键 轨道和反键 * 轨道都可以和对称 性匹配的金属 d 轨道发生重叠。除此之外,两组轨道 还可以分别与不同金属相互作用生成多核配合物,炔 烃在其中起桥基的作用。如:

CO的配位方式
O CH3CCH3 CO: 端基CO: 双桥基CO:
CO=1750 cm1 CO=2143 cm 1 CO(端 基)=2000 100 cm 1 CO(2-CO)=1800 75 cm 1

金属原子半径和氧化态: 金属原子半径越大或氧化态越低,反馈作
用增强,C-O 下降越多;反之, C-O 下降就少。
三羰基· (1-3-3- 四羰基· (-苯) 丁二烯)合钴(0) 合钴(I)
三羰基· (1-4-4-环 辛四烯)合铁(0)
5.3.2 烯烃配合物
K[Pt(C2H4)C13]) (三氯(2-乙烯)合铂(Ⅱ)酸 钾, Zeise salt)是过渡金属烯烃配合物的典 型实例。
Pt(Ⅱ)与三个氯原子共处一个平面,这个平 面与乙烯分子的C=C键轴垂直,并交于C=C 键轴的中点,三个氯原子与 C = C 键的中点组 成的平面接近平面正方形。乙烯分子与金属离 子之间的化学键包含着一个配键和一个反馈 的配键。

其他取代基的影响:
取代基接受d电子能力越弱, C-O 下降越多。
5.2.4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 取代反应
Fe(CO)5 + PPh3 → (Ph3P)Fe(CO)4 + CO Cr(CO)6 + C6H6 → Cr(CO)3(C6H6) + 3CO
• 加成反应
Mn2(CO)10 + Br2 → 2Mn(CO)5Br Fe(CO)5 + Br2 → Fe(CO)4Br2 + CO
t-Bu C OC OC OC Co C t-Bu Co CO CO CO
§5.4 金属茂夹心配合物
5.4.1 金属茂夹心配合物的合成
5.4.2 金属茂夹心配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成键
5.4.1 金属茂夹心配合物的合成
合成原理:利用C5H6的弱酸性(pKa≈20)与强碱反应 生成环戊二烯阴离子C5H5。 Na或NaH与C5H6在THF溶液中反应生成钠盐,然后 再和金属卤化物或羰基化物反应。 2C5H6 + 2Na → 2C5H5Na + H2

金属与有机卤化物直接反应 In + 3Li + 3CH3I → In(CH3)3 + 3LiI Hg + 2Na + 2CH3Br → Hg(CH3)2 + 2NaBr

金属置换反应 Mg(过量) + HgR2 → MgR2 + Hg 2Al + 3Hg(CH3)2 → Al2(CH3)6 + 3Hg
• 金属羰基阳离子
通过羰基卤化物和Lewis酸的作用来制备,也可 通过羰基化合物的歧化反应,或金属—卤素配合物 在阴离子存在下,直接跟CO反应。 Mn(CO)5Cl + AlCl3 + CO → [Mn(CO)6][AlCl4] Co2(CO)8 + 2PPh3 → [(Ph3P)2Co(CO)3][Co(CO)4] + CO
§5.2
金属羰基化合物
5.2.1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EAN规则) 5.2.2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5.2.3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化学成键和结构 5.2.4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5.2.5 金属类羰基化合物
5.2.1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EAN规则)
EAN规则可以描述为:金属价电子数加上配
体提供成键的电子数的总和等于18(或16)的分
[Pt(C2H4)C13]-中Pt(Ⅱ)具有 d8 构型。在形成配合 物时,它以其空dsp2杂化轨道分别接受来自乙烯分子 的成键电子,生成三中心配位键 。同时,Pt(Ⅱ)中 d 轨道上的非键电子,则和乙烯分子中的空反键*轨道 形成另一个三中心反馈配键。这种配键和反馈的 配键的协同结果,使得Zeise salt相当稳定。
5.2.2 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 二元金属羰基化合物
可通过金属直接与CO反应或在CO气氛下还原 金属盐得到。
• 金属羰基阴离子
通过电中性的金属羰基化合物和碱反应或在CO 气氛下还原相应的金属卤化物、氧化物或其他前驱 体以及在液氨中利用电中性的羰基化合物与活泼金 属反应得到。 Fe2(CO)9 + 4NaOH → Na2[Fe2(CO)8] + Na2CO3 + 2H2O
2C5H5Na + FeCl2 → (C5H5)2Fe + 2NaCl
C5H5Na + W(CO)6 → Na[(C5H5)W(CO)3] + 3CO
利用强有机碱,通过过渡金属卤化物与环戊二烯 经一步反应合成茂金属。 2C5H6 + CoCl2 + 2Et2NH →(C5H5)2Co + 2Et2NH· HCl 直接通过环戊二烯或双环戊二烯与金属或金属羰 基化合物反应得到茂金属 。 2C5H6 + Fe(还原铁粉) → (C5H5)2Fe + H2 C10H12 + 2Fe(CO)5 → [(C5H5)2Fe(CO)2]2 + 6CO + H2
(C3H5)Fe(CO)3Cl+AgBF4 → [(C3H5)Fe(CO)3][BF4]+AgCl
5.2.3 羰基化合物的化学成键与结构
1. 羰基化合物中的化学成键
CO分子轨道由C和O的2s、2p原子轨道按照对称 性匹配原则通过线性组合而成。CO分子共有10个 价电子,它的电子排布为: KK(3)2(4)2(1)4(5)2
N2的HOMO轨道能量比CO低,N2是一个较差的 电子给予体,它给出电子形成配键的能力远比CO弱; 另一方面,N2分子的LUMO轨道的能量又比CO的高, 所以N2接受金属d电子形成反馈键能力也不如CO强。
N2分子可以以端基、侧基和桥基形式同金属 配合:
• 亚硝酰配合物
NO分子的金属配合物称为亚硝酰配合物。 NO与金属成键时,处于反键*轨道上的电子首先 转移到金属上: M + NO → M + NO+ NO+和CO为等电子体,因此,亚硝酰配合物和羰基 配合物类似,即NO+离子向金属提供一对电子形成 配键,同时NO+利用反键*轨道接受金属d轨道
2.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结构
CO的5和1分别与金属生成配位键的成键方式: 端基配位,可用 符号“1–CO”表示 双桥基配位,可用 符号“2–CO”表示 双桥基不对称配位 面桥基配位,可用 符号“3–CO”表示
侧桥基配位
CO和金属原子的配位方式
影响C-O间伸缩振动频率的因素:
电子形成–键体系 。
NO与金属可以以直线形端基配位、2 双桥基配位和3面桥基配位:
§5.3 键有机金属化合物
5.3.1 配合物的命名 5.3.2 烯烃配合物 5.3.3 炔烃配合物

5.3.1 配合物的命名
烯烃和炔烃是过渡元素的另一类重要配体 ,它们以 键的电子云来和金属配位,所以通 常将生成的配合物叫配合物。以键电子云配 位的配体称为配体。
第五章 有机金属化学
§5.1 金属烷基化合物
§5.2 金属羰基化合物
§5.3 键有机金属化合物 §5.4 金属茂夹心配合物 §5.5 金属卡宾和卡拜配合物 §5.6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中的应用
§5.1
金属烷基化合物
5.1.1 金属烷基化合物的合成 5.1.2 金属烷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5.1.1 金属烷基化合物的合成

复分解反应 3Li4(C2H5)4 + 4GaCl3 → 4Ga(C2H5)3 + 12LiCl Hg + 2Na + 2CH3Br → Hg(CH3)2 + 2NaBr

电化学反应 Mg(CH3)2 + Ga +THF → Ga(CH3)2THF + Mg

加成反应 2(C2H5)2AlH + 2C2H4 → Al2(C2H5)6 R3SnH + RCH=CH2 → RCH2CH2SnR3
配合物的命名原则与经典配合物相似,但为了 说明键合情况,还需标明配位原子的键合方式。 若配体中的键或环上的所有原子都是键合于一个 中心原子,则配体名称前加上词头 ,如: [PtC12(NH3)(C2H4)] 二氯一氨(-乙烯)合铂(II) [Ni(C5H5)2] 二(-茂)合镍(II) [Ni(NO)3(C6H6)] 三亚硝酰(-苯)合镍(0) [Cr(CO)3(C6H6)] 三羰基(-苯)合铬(0) [ReH(C5H5)2] 一氢二(-茂)合铼(III)
子是稳定的。 EAN规则又称为“18和16电子规则”。 注意:EAN规则仅是经验规则,不是化学键理论。
配位电子数的计算:
把金属有机配合物看成是给体-受体的加合物,
配体给予电子,金属接受电子;
经典单齿配体(如,胺、膦、卤离子、CO、H、
烷基R 、芳基Ar )为二电子给予体;NO贡献 三个电子;
对于n 型给予体,如:1-C5H5(给予体),5C5H5、 3-CH2=CH2-CH3、6-C6H6(给予体)等。 n 表示键合到金属上一个配体上的配位原子数 n 。
其中n也代表给予的电子数,若为奇数,可从金属 取1,凑成偶数,金属相应减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