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伟: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2014-05-05 09:20:45 来源:商务部综合司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不容低估,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一、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趋于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1.国民经济运行平稳。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2.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肉类总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分析与展望一、中国经济已经筑底企稳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GDP增长率开始出现回升,从2012年第三季度的7.4%,回升到第四季度的7.9%,这次回升对提升各个方面的信心都非常重要。

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一直是总体走低的态势,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7.4%,这两年的经济回调,对各方面的信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考验,包括实体经济、股票市场都深切体会到这样的压力。

当经济持续回落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相信会有一个底部。

直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回调,终于感觉到见底了,因为经济增长开始回升。

但是筑底性还要做进一步调查,因为有一些疑问:一个季度回升是否就可以说经济回调了?这样一个经济的筑底回升是否可以保持?所以我们应该分析,经济的回升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是否会保持?这就涉及到市场需求的问题。

二、三大需求走势分析(一)世界经济低位震荡调整,2013年出口增幅预计在10%左右。

2012年下半年,中国的外贸出口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出口同比增长率从上半年的9.2%下降到7月份1%,8月份也仅仅恢复到2.7%,9月份跳高到9.9%,10月份又跳高到11.6%,但是11月份再次下滑到2.4%,12月份又提高到14.1%,上下反复的波动使得对外贸出口信心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与世界经济的短期变化有关:1、一方面美国大选结束,由政治中心带来的经济利好迅速消失。

另一方面美国的财政悬崖、债务巨额上限等问题引起投资者比较强烈的担心,了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比较明显的下滑波动。

2、欧贷危机的风险点在去年下半年扩大。

“货币直接交易计划”(即欧洲央行通过发行金属货币的形式,持有希腊、西班牙等国的政府主权债)的附带条件要求接受这一计划的国家必须接受相应的改动政策,包括削减预算赤字等。

当时多数欧洲国家表示很难接受这个条件,但是不接受条件,援助就不会实施,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对付欧债的风险就会加速,投资者一度加大对欧债的担心。

浅谈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走向

浅谈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走向

2012年我国经济在高压房地产的主调下,财政收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3年政府调控高压势态不改,经济结构调整仍然是这一年的主要任务,官方及权威测评的PMI数据虽然处上升态势,但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不容忽视。

由于经济处于非景气周期导致税收收入下降,来年GDP保增长压力巨大。

由发改委批准总额高达7万亿的重大项目,将是明年的经济刺激增长热点。

综合各方指标,预测来年的经济趋势走向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一、我国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增速放缓下半年以来,PMI指数下滑,预示着制造业的生存艰难。

我国第三季度南方城市的很多工厂关闭,第四季度虽然好转了点,但是仍然惨淡。

东莞很多工厂都处于半停工状态,很多企业甚至现在就着手放年假。

12年的股市,实在是惨不忍睹,虽不断有利好传出,但股民的信心显然未曾恢复,据有关调查,有三成股民终年账户处于不操作状态,个别地区甚至有股民三个月不敢看账户。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7%。

与过去10年10.7%的平均增速比,回落态势明显。

来年虽然有发改委批准总额高达7万亿的重大项目刺激,但是GDP增速能保持在7%就算是高的了。

二、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前景不会受到同步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北上广南方沿海城市会因国内经济放缓影响,而开工不足,但是中西部地区恰恰可以本地发展,民工外出打工数量会减少,或者说是往中西部城市转移。

一般来说,经济增速放缓,到影响公众就业会有一个延迟期,也就是说经济虽然不景气,公众依然可以有饭吃。

制造业不行,可以转战服务业、旅游业、网络创业等等三、重工业影响不大,轻工业日子难过,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国际方面,由于全球经济都处于不景气时期,加上朝鲜方面的我行我素,发射卫星打破地区均衡,美国欲在太平洋增兵以警告我国,未来一年我国的贸易出口可能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制裁打击,会严重影响轻工业的出口订单,促使企业更多的把市场放在国内,供大于求的竞争模式,必然是拼价格降成本,企业日子会非常难过。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复杂多变、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仍处于弱周期低增速运行状态,将呈现“降中趋稳”的态势,国家将继续实施以稳增速、调结构、提高效率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重点转向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经济周期进入智谋增长阶段。

区域内经济增长热点受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和规划中的兰乌经济区带动,以及国家在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重点工程项目增加投入,对于投资拉动型水泥产业影响较为显著,需求较上年持平或稳中有升。

2013年,我公司的优势和机会:一是宏达、漳县、古浪共600万吨水泥产能陆续投产,并购张掖巨龙,战略布局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市场控制力将进一步提高;二是延伸产业链项目有步骤实施,商砼产能增加,布局更加合理,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三是各种原燃材料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利于降低成本。

四是区域内投资项目增加,需求缓慢复苏。

五是银行融资政策有适当松动,有利于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

2013年,我公司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挑战:一是继续消化区域内新增产能,供给增长远大于需求增长,库存加大,竞争激烈;二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三
是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竞争力不强;四是内部管理提升仍需精细完善,防范经营风险内控体系建设需进一步落到实处。

甘肃区域内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平凉海螺、榆中京兰,青海省内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青海金圆和盐湖集团等新建大型水泥企业,无负担、成本低,具有竞争优势。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

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自然灾害多发 耕地、劳动力减少 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
预计7800元
种粮大户的“年终奖”
多渠道增收
务农增收为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7.0%
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5次加息
5.5%
4.0%
2.5%
1.0%
8月 4月
10月 12月 10月
扩大就业
2013我国经济增长前景

2013年以来,受需求减弱、产能过剩和政策调控等因素 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一季度GDP增长 7.7%,低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 还会走低,GDP增长7.6%左右。 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PMI指数走 低,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都为经济回升带来了不确定 性。但城镇化加快推进、消费和出口恢复性增长以及 基数等因素,又为经济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回升奠定了基 础。预计三季度经济有望小幅回升,GDP增长7.8%左 右,全年能够实现7.5%的调控目标。
2010
Q0 12.9 8.0 5.0 2.4 -1.7 15.6
9.3 21.0 13.0
2.3
-2.7 15.0 -
部环境
消化过剩产能与稳定就业的两难选择
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基 本取向和经济增长前景
加快发展 服务业
企业 为主体
培养战略性 新兴产业
市场 为导向
提升传统 制造业
产学研 相结合
城镇化率每提 高
城镇化也是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守住底线
•突出重点
•完善制度
•引导舆论
债务泡沫风险、经济低迷 内外交困,增速放缓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及货币财政政策展望上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及货币财政政策展望上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及货币、财政政策展望(上)范建军2013-06-06 09:15:00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第5期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分析(一)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包括城乡结构问题、地区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投资消费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等等。

结构性问题从广义上讲是制度层面的问题,从狭义上讲则是价格层面的问题。

如果不通过改革完善制度,理顺定价机制(尤其是土地、资源、能源、资金、外汇等生产要素的定价机制),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和短期政策,是无法解决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结构性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短期看,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量问题,即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匹配问题。

从过去一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持续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来看,总量问题依然是产能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

因此,2013年政府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稳增长,即通过适度扩大总需求,以使之尽快与总供给(实际产能)相匹配。

根据定义,经济中的总需求通常指名义总需求,它在数量上等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通常保持稳定,因此,适度扩张总需求在政策操作上等同于适度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速。

(二)CPI涨幅将会有所扩大,但物价全面性上涨压力不大预计2013年物价将呈稳中趋升的平稳走势。

与2012年相比,2013年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有所减弱,而且全年翘尾呈现前低-中高-后低的特点。

根据2012年各月的CPI环比数据粗略计算,2013年CPI同比涨幅受翘尾因素影响最强的月份是6月和7月,影响幅度分别为1.7个点和1.8个点。

尽管2013年翘尾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弱于2012年,但预计2013年的新涨价因素将明显强于2012年,各月CPI同比涨幅将围绕3%上下窄幅波动,全年涨幅大约在3.2%左右,较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13年宏观经济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分析欧债危机还在发酵,美国经济复苏蹒跚,日本经济仍然萎靡不振,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放缓,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在加剧;而中国经济的宏观基本层面依然良好,全年可望增长8%左右。

他认为,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因素,也是我们实行调结构、转方式的客观需要。

另外,从长期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增长速度逐渐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意味着需求减少、市场萎缩,特别是失业增加、财政收入减少。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对待。

具体而言,2012年美国整体经济走势较为平缓,较去年相比略有放缓。

1季度美国经济受到暖冬影响,建筑业开工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2季度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经济有所放缓,3季度以后受到美联储QE3的刺激,地产市场复苏明显,临近年底,美国“财政悬崖”威胁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经济略有放缓,但总体复苏势头并未改变。

从分项来看,消费支出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受到个人收入增长放缓,失业高企等影响,年底美国“财政悬崖”可能导致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受此影响美国消费支出放缓;非住宅类投资支出在1季度达到高点后,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这主要是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住宅类投资出现大幅的反弹,显示美国地产市场复苏加快;美国净出口对经济作用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受到政府债务约束,美国政府投资同比依然负增长。

2012年,中国政府换届年。

受到政府换届、欧洲债务危机、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一至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出口增速下滑,企业盈利水平同比转负,GDP增速缓慢下滑。

四季度以后,受到政府换届消息落地,欧洲债务危机好转等影响,基建投资加速,零售销售小幅增长,外需小幅回暖,整体经济出现普遍回暖的迹象。

综合来看,2012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预计将达成政府7.5%的增长目标。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我们有两个基本看法。

第一,2013年,中国经济将前平后高,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

2013年宏观形势预测与分析

2013年宏观形势预测与分析

2013年宏观形势预测与分析引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周期交替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交替综合症”:经济增速回落,政策不断放松,但经济却难以恢复往昔活力,内在动力减弱,经济增速结构性放缓,价格低迷,制造业产能过剩与服务业不足并存,困境倒逼改革。

预计未来3-5年中国将推进新一轮改革,即通过城镇化、放开垄断管制和金融改革来释放增长潜能,再造增长引擎,实现新经济周期;服务行业崛起,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和文化娱乐业景气有望趋势性上升,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两点纷呈。

从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状况看,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征兆更趋明显。

展望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不确定性弱化,但回升空间有限,经济运行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

一、2013年宏观形势预测前三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济最坏的时期基本上已经过去,预计2012年第三季度是经济增长的底部,第四季度应该是经济增速的转折点,2012年全年经济增速将实现软着陆,GDP全年增速在7.7%左右。

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开始蓄势式增长,第一、第二季度将延续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回升走势,GDP分别增长8.1%和8.2%上下,下半年由于受基数的影响,增速将略有回落,全年增长8%左右。

经济回升主要得益于内需改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投资加速带动投资回升,缓和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压力。

随着十八大的闭幕和投资资金的陆续到位,预计第四季度投资回升的趋势将持续到明年,2013年全年投资预计增长22%左右。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趋向于稳健和积极相组合,社会融资总量预计超过15万亿,M2增速将为14-15%,新增贷款达到9万亿左右;利率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1-2%,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规模加大。

财政赤字可能超过万亿,逐步从“投资型财政”向“消费型财政”转型,采用杠杆刺激,如营业税转增值税、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结构性减税将是2013年宏观调控的“主阵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吉伟:袁吉伟:2013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展望————经济温和复苏经济温和复苏经济温和复苏,,改革势在必行摘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同时我也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转变,这种转变来自社会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出口红利逐步下降,以工业化所带动的投资增速上升空间缩小,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面临衰退的困境。

经济粗放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多受到资源供给、劳动力生产率下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等诸多因素限制,经济潜在增速开始下降。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城市化水平不足,由此所带动的投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另外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也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012年,我国经济在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逐步实现软着陆,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实现经济企稳和温和复苏。

2013年,政策推动的经济动能依然发挥作用,同时经济自主增长动能进一步得到修复,经济温和复苏可期。

我国高速经济增长所累积的生产率低下、收入分配等经济结构矛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长期经济问题还是有待解决。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呈现宏观层面热、微观层面冷;内需稳定、外需疲软;国企效率不高、民企经营艰难等诸多结构性现象。

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将如何波动、未来经济增长有效模式是什么等种种不确定性产生疑问。

因而,我国政府需要重视影响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需要统筹宏观调控政策,以全球化的视角,通过逆周期管理政策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以实干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各项改革措施,解决桎梏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和结构性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预测:201020112012F2013F GDP10.39.27.88.1 CPI 5.4 3.3 2.7 3.0 PPI 5.5 6.0-1.70.6工业15.713.910.010.6消费18.317.114.315.0投资24.323.820.722.0出口31.320.37.010.0进口38.724.9 4.28 M219.713.614.113.8信贷余额19.915.815.113.9一年期存款2.753.5 3.0 3.0利率目录一、立足国情,认清我们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 (7)(一)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7)(二)城镇化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8)(三)我国正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9)(四)中国逐步确立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10)二、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性质:结构因素和周期性因素 (12)(一)供给决定长期经济增长 (12)(二)本轮经济增长放缓受供求因素共同作用 (13)三、短期内宏观经济将温和复苏 (14)(一)宏观经济已处于本轮短周期的尾声 (15)(二)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约为8.1% (22)(三)潜在产出负缺口逐步缩小,通胀压力上升 (24)四、经济增长中长期难题尚待解决 (28)(一)去杠杆周期下企业和政府都承担压力 (28)(二)产能过剩制约生产水平和质量 (33)(三)我国潜在经济增速下降 (36)五、外部冲击如何化解是问题 (39)(一)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速的动态影响 (39)(二)外部冲击对我国价格的动态影响 (41)(三)2013年出口增长小幅反弹 (42)六、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稳定,改革势在必行 (44)(一)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保持稳定 (44)(二)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 (47)(三)改革势在必行 (48)图表目录图1:中国已处于工业化后期 (7)图2:我国工业增加值率有提升空间 (7)图3:我国城镇化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8)图4: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9)图5: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增大 (10)图6:我国金融发展仍落后其他发达国家 (10)图7: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供给管理 (11)图8:目前供给负面冲击要大于需求负面冲击 (13)图9:宏观经济处于短周期尾声 (14)图10:宏观经济先行指数显示经济有企稳趋势 (14)图11: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反弹 (16)图12:新开工项目增速显示未来投资增长潜力较大 (16)图13:部分省市投资计划 (17)图1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归历史均值 (18)图15:企业去库存周期逐步结束 (18)图16:PPI回升有利于调动工业生产积极性 (19)图17:消费增速保持稳中有升 (19)图18: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升高 (20)图19:汽车和商品房增速反弹 (20)图20: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为8.1% (22)图2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回升 (22)图22:产业结构有优化趋势 (23)图23:产出缺口处于负值区间 (24)图24:供求因素对物价作用不同 (24)图25:供求冲击对价格影响方向相反 (25)图26:非食品价格有上升趋势 (26)图27:核心通胀率明显抬升 (26)图28:PPI有回升态势 (27)图29: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占比较大 (28)图30: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位运行 (29)图31:去杠杆周期还在进行中 (29)图32:制造业投资增速有继续放缓趋势 (30)图33:投资缺乏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 (31)图34: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 (33)图35:工业生产回升有限 (34)图36:工业企业利润率趋势性下降 (35)图37: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比呈现下降态势 (36)图38:我国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下降 (37)图39:2011年至203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逐步下降 (37)图40: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继续放缓 (42)图41: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 (42)图42: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望小幅回升 (43)图43: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取向 (44)图44: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图 (45)图45:2012年央行两度降存准率和基准利率 (46)图46:一、二、三线新建房屋价格指数开始反弹 (46)图47:房地产投资增速有企稳趋势 (47)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经济温和复苏经济温和复苏经济温和复苏,,改革势在必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同时我也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转变,这种转变来自社会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出口红利逐步下降,以工业化所带动的投资增速上升空间缩小,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面临衰退的困境。

经济粗放发展的模式越来越多受到资源供给、劳动力生产率下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等诸多因素限制,经济潜在增速开始下降。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城市化水平不足,由此所带动的投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另外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也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因素和中长期因素的作用。

2012年,我国经济在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逐步实现软着陆,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实现经济企稳和温和复苏。

2013年,政策推动的经济动能依然发挥作用,同时经济自主增长动能进一步得到修复,经济温和复苏可期。

我国高速经济增长所累积的生产率低下、收入分配等经济结构矛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长期经济问题还是有待解决。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呈现宏观层面热、微观层面冷;内需稳定、外需疲软;国企效率不高、民企经营艰难等诸多结构性现象。

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速将如何波动、未来经济增长有效模式是什么等种种不确定性产生疑问。

因而,我国政府需要重视影响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需要统筹宏观调控政策,以全球化的视角,通过逆周期管理政策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以实干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各项改革措施,解决桎梏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和结构性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立足国情,认清我们所处的经济增长阶段(一)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业化生产基地,掌握了一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工业生产技术。

2011年,我国工业化率已达到47%,已处于工业化后期。

从纵向历史进程看,美国、日本等率先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发达国家,其历史上所达到的最高工业化率也不及我国现在的水平。

目前,世界、美国、日本、韩国的工业化率为26%、20%、28%以及38%,远不及我国的47%。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化率未来提升空间有限。

与我国工业化率较高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不高,目前仅为26.5%,与发达国家的35%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与美国和德国的40%以上差距更大。

这与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工业信息化水平低、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等因素都有较大关系。

因而,在工业化水平上升空间的同时,我国工业结构有优化空间,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增加附加值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业增加值率。

图1:中国已处于工业化后期图2:我国工业增加值率有提升空间(二)城镇化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工业化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我国人口呈现显著的由农村流向城市的趋势,但是受到了户籍制度、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充足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仅位于世界平均水平,距离发达国家的80%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这可以看到,我国城镇化率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率,未来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由此所形成的基建投资需求、服务需求潜力较大。

图3:我国城镇化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我国正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图4: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与陷入中等陷阱的拉美国家不同,日本、韩国则成功的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韩国在人口和城市化红利的推动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人口红利和工业化率下降的不利影响下,日本凭借全球经济增长的红利实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