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

精品教案一预防犯罪【教材分析】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犯罪与刑罚的内涵,知道犯罪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本框题包括两个目题的内容:第一目“了解罪与罚”,主要介绍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刑罚的概念和种类;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性,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学情分析】未成年人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而对的犯罪的行为及其危害了解较少,因此,在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罚的种类时,就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危害性,刑罚的内涵与种类,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规范言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2.能力目标提升自身抵御犯罪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犯罪与刑罚的内涵,了解犯罪行为的代价和危害,理解并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
2.教学难点:犯罪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法学法】1.教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3•01”暴恐案一审宣判思考:法院依法判处“3•01”暴力恐怖案案犯相应的惩罚,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暴恐分子肆意践踏法律,故意杀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这说明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那么,什么是犯罪?我们如何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让我们一起走进《预防犯罪》,一起寻找答案。
新课教学环节一:了解罪与罚多媒体展示:少年投毒初中生蔡某在其就读的中学操场上,将捡来的用于毒杀老鼠的有毒谷粒投放进正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的5名学生的饮水瓶内,导致3名学生中毒。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1.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
2.能力目标: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1.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2.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这首歌是那些来自高墙内的少年犯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他们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必受惩罚。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能够营造犯罪后悔恨当初的氛围,从而引出“犯罪必然受到惩罚”这一主题。
二、探究新课活动一:读案例,想问题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导向,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钱庄、证券期货、新型网络传销,以及假币、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虚开和骗税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
思考:为什么要打击违法犯罪?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人权,在法治框架下行使司法权力,是创造以法治文明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假冒伪劣犯罪多发,妨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出示投影】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讲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活动二:析案例,理知识案例一:甘肃针对高科技作弊特点打击“助考”高考犯罪近年来,有个别考生、家长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违规舞弊,不仅离弦走板、欺世罔俗、声誉俱毁,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生态,特别是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行为对考试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教材是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八年级。
本节课的主题是“预防犯罪”。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理论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犯罪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犯罪,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原因: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素质。
3.危害:犯罪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学生的承受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案例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犯罪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犯罪案例的特点、原因和危害。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3.知识讲解:讲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犯罪现象。
4.方法与技巧: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如何应对犯罪行为等。
5.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犯罪。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预防犯罪,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预防犯罪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预防犯罪【教材分析】《预防犯罪》分为“了解罪与罚”和“加强自我防范”两目内容。
第一目“了解罪与罚”主要从罪和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明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的基本特征以及犯罪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及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在学习及加强自我防范,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安徽考生作弊”,细读课本,结合“小法官养成记”活动,说出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说出违法后果,增强法治意识。
2.通过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分析赵某及陈某事例,从而准确归纳出预防犯罪行为的方法,增强法治观念,从生活小事做起,预防犯罪。
【评价任务】1.阅读材料“安徽考生作弊”,细读课本,结合“小法官养成记”活动,归纳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指向学习目标1)2.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分析赵某及陈某事例,从而总结预防犯罪行为的方法。
(指向学习目标 2)【课程资源】假期公共场所实践,课本【教学过程】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检测目标 2)活动三: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
思考:视频给你什么启示?(指向学习目标 2)课堂小节我学会了……我懂得了……我需要提高……板书设计当堂小测1.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B. 罪孽本自微小始,陷身囹圄悔方迟C.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D.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2.如图思维导图中的①和②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A. 违法、严重社会危害性B. 严重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C. 犯罪、社会危害性D.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精品】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ppt课件

青少年: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 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 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 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 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 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加强自我防范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 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 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 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 父母、教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 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 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 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 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什么是犯罪? 2、犯罪有哪些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 4、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相关内容,增强法治观念,防微 杜渐。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 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 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 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四百多 种罪的处罚。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④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⑤ 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⑥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⑦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 ⑧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 营业性舞厅等场所 ⑨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严重不良行为
课堂练习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预防犯罪》

➢ 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
➢ 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课堂小结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预防犯罪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课堂练习
1.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 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 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 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 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小偷小摸的行状元为成才路 和入室盗窃的行为。小偷小摸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入室盗窃属于犯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探究与分享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 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社会生活中, 有的人法治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 他们采用威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 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 家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五
运用你的经验
➢ 我国刑法对四百 多种犯罪行为分 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 质和应该承担的 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 内物品构成盗窃罪,应受 到刑罚处罚。
(2)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 架他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构成非法拘禁罪,应受刑罚 处罚。
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法治教育”中的学习主题。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1.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2.道德修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3.法治意识:明辨是非,加强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4.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遵章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重点:犯罪的含义、种类及基本特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师设置活动: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央视新闻——惩治校园欺凌2.提问: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1.了解罪与罚介绍寻衅滋事罪的案例思考:五名未成年被判刑依据的是哪部法律?造成了哪些危害?(请从个人、他人、家庭、社会角度分析)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犯罪带来了危害。
3.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4.我看罪与非罪分别展示两种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
5.2《预防犯罪》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增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认同感。
2.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危害,从而认同国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的政策和行动。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4.通过对犯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责任意识:5.使学生明确自己在预防犯罪中的责任,不仅要做到自身不犯罪,还要积极参与社会预防犯罪的工作。
6.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预防犯罪的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犯罪的基本特征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2.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及措施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掌握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如增强法治观念、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等。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危害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犯罪对个人身心、家庭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造成的严重损害,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犯罪的严重性。
2. 如何树立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防犯罪意识,让他们将预防犯罪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缺钱而盗窃他人财物的案例。
提问学生:这个青少年的行为正确吗?他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青少年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是盗窃行为。
他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罚款等,同时还会对自己的声誉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给家庭带来痛苦和损失。
2.展示一些关于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图片,如犯罪现场的混乱、受害者的痛苦表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 为(犯罪)的区别:
(1)违法情节和社会危害性不同. (2)触犯法律不同. (3)承担法律责任不同. (4)接受的法律制裁不同.
最重要(是否触犯刑法)
两 一般违法行为 者 违法行为: 没 知识加油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有 一 承担 条 不 法律责任: 可 逾 接受 越 法律制裁: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负 的 鸿 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惩罚 沟
闸弄口中学 韩英
案情通报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 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 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 以上, 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 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70% 以上。
小明的经历
小明会听从小红的劝告吗?
A:会
B:不会
人 生
AB
剧
小明的经历
小明偷拿同学文具的行为是 违法行为吗? A:是 B:不是
我拿刀只想把他吓 跑,我不是故意的.
法院会根据小明的申诉 减轻处罚吗? A:会 B:不会
人 生
AB
剧
脑筋急转弯
法院为何核实小明的 年龄后,减轻了对小 明的处罚
法律热线
刑 事 责 任 年 龄
已满16周岁 14--16周岁 不满14周岁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 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 负刑事责任.
措施。
10
青少年如何预防 和减少犯罪行为?
1、防微杜渐,小事做起。 2、认识错误,及时改正。 3、自我约束,提高警惕。
青少年如何预防 和减少犯罪行为?
1、防微杜渐,小事做起。 2、认识错误,及时改正。 3、自我约束,提高警惕。
“我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本也心地善良,勤奋好学,由于受
了社会不良东西的影响,我开始厌学、逃学、最后自动离开了 学校;一切向钱看。一次我从亲戚那里借了300元准备去做生意, 却被一伙歹徒抢走,从此我便学其人、走其人之道,开始聚众 抢劫。由于那时风气不正,执法不力,我在抢劫过程善良的人 们没有一个出来反击,更加助长了我的气焰。如果有人能打击 一下我那嚣张气焰的话,也许我会有所收敛,不致掉进万丈深 渊;如果有人在我迷途时关心我、帮助我,给我指明出路,也 许我还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我希望能以我的死唤起人们
知识加油
人 生
AB
剧
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
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知识链接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二十三条 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
10
偷钱
小明会把钱拿走吗? A:拿 B:不拿
人 生
AB
剧
小明的哪次伸是违法行为?
A:第一次
B:第二次
人 生
AB
剧
在一次偷 窃时被人 发现,将 人刺成重 伤,。
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
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应具备 (1)必须是人的某种行为. 条件:
(2)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对社会造成危害. (3)行为人主观上要有过错 (故意或过失) (4)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
10
分别说出有关一般违法行 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案例
知识加油
的良知,关心、爱护、教育好下一代。 我奉劝 千千万万的同龄人务必以我为戒,学法、懂法、守 法、做合格公民,成为有用人才。”
—————《一个抢劫死囚的忏悔》
自 觉 守 法 立 志 成 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