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种灭绝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造成动物灭绝的原因_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造成动物灭绝的原因_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造成动物灭绝的原因_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推荐文章动物冬眠的原因是什么热度: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热度: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热度: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热度:男性内分泌失调的原因热度: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

那么,造成动物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造成动物灭绝的原因吧!造成动物灭绝的原因1)非法贸易使野生动物走向绝灭。

人类对珍稀物种的第一种毁灭来得比较残酷,那就是屠杀。

鹿因茸死;獐以麝亡,它们都苦于人的贪婪。

目前全球与野生动物有关的非法走私的货币规模至少达到60多亿美元。

是仅次于军火、毒品走私的第三大非法贸易。

1公斤麝香50000 美元;1条藏羚羊绒围巾价值35000美元;1株大烛台仙人掌可达7000美元。

此外,在我国广东人也特别喜欢吃野生动物。

2)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

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生态”一词原本就是来源于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密的、体大如描的指猴)。

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对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及对策

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及对策

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及对策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污染及改变,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受损,生物物种大量灭绝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生物物种的大量灭绝对人类生产、生活构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对人类生存都构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物种灭绝的主要人为原因和机制,从控制人类的活动出发防止物种大量灭绝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种灭绝,原因,对策一物种灭绝的原因1.物种灭绝的分类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而物种本身缺乏合适的变异来适应变化的环境或由于其他物种的竞争与排挤,该物种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不能适应,就会导致灭绝。

[1]从对物种保护程度的不同认识,可把灭绝分为以下五类:(1)正常灭绝:在正常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某个生物类群因不能适应或者来不及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衰落,直至全部死亡,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物种更替的一种正常的现象.(Nitecki,1984)。

(2)集群灭绝:在某些地质时期,由于生态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导致的生物大规模灭绝现象。

(3)野外灭绝:如果一分类单元一直仅是在人为控制状况下存活,而野生个体不存在,就可认为是野外灭绝。

(4)局部性灭绝:一个种若在生活过的某栖息地不再存在,仅在其他地方有发现,则称为局部性灭绝。

(5)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对群落的其他成员不足以产生影响时。

可算作是生态灭绝。

[2]从以上对灭绝的分类可以看出,物种灭绝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正常灭绝、集群灭绝属于自然界正常现象,人类无法控制和影响,而野外灭绝、局部性灭绝和生态灭绝则大多由人类活动造成。

2.造成生物灭绝的人为原因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主导者,人类的行为对与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其他物种的影响大的多。

人类活动对生命化的冲击,首先表现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绝大改变。

一些大型动物由于被人类的带杀戮而绝种,更多的植物种类主要由于人类改变环境而灭绝。

[3]2.1直接原因(1)对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当曾经物产丰饶的繁盛景象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曾现在人们面前时,人类开始意识到,也许我们向大自然索取得太多了。

生物多样性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 自早寒武纪以来,地球生物背景灭绝的总 速率已经从4.6科/百万年下降至2.0科/百万 年。
• 背景灭绝速率的降低,意味着从早寒武纪 至今,减少了大约710科生物的灭绝。
• 同时,从早寒武纪至今,生物多样性的增 长约为680科。
• 从时间尺度上看,
• 包括集群灭绝在内的许多宏观进化现象发 生在地质史上的时间都相当短暂(少于几 千万年),
• 化石证据表明,曾经统治地球1亿多年的恐 龙在中生代白垩纪末期大规模灭绝了,
• 可能只有少数分支得以延续并演化为当今 的鸟类。
• 据古生物研究估计,地球历史上曾生活过 40亿种动植物。
• 然而今天地球上生存的生物仅有几百万种, 可见在地质历史上大多数生物都已灭绝。
• 新旧物种的更替是地球生物多样性不断进 化和发展的基础。
• 从特定意义上讲,目前地球正处于另一个 集群灭绝时期,原因就是人类造成的生境 毁坏和环境污染(Mayr,2003)。
3.1 淡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成因
• 淡水是大量鱼类、两栖类、无脊椎动物、 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地。
淡水系统与海洋和陆地系统的区别:
• 淡水物种必须克服局部地区气候和生态环 境的变化;
距今年代 /百万年
35.4 65.0 90.4
145.6
187.0 208.0 245.0 367.0 439.0
生物类群灭绝比率/%




15 35±8
16
47 76±5

26 53±7

21 45±7.5

26 53±7
22
53 80±4
51
82 95±2
22
57 83±4
26

物种灭绝的原因及危害

物种灭绝的原因及危害

物种灭绝的原因及危害
每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即使是老鼠蚊子,一种生物灭绝,可能会导致另一些生物缺乏食物,而还有一些生物可能会失去天敌而数量不受控制,那么物种灭绝的原因及危害你了解吗?
生态破坏小知识:
灭绝原因: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在这个进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过度的垦荒、恳殖、超载放牧造成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日趋萎缩,兴修水利和建闸筑坝造成湖泊、江河的隔断,鱼类洄游通道与种群交流呗隔断。

铁路公路建设使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破碎化,种群繁衍面临直接威胁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破坏了生物钟及其栖息环境,导致许多种类绝迹或种群数量减少。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野生动植物进行过度大乃至掠夺式开发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虽然人工林或次生林面积近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历史上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大量野生生物栖息地消失。

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现象任十分突出,导致鱼类资源急速下降和优势鱼种快速小型化。

灭绝危害:
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资源。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之后,这一切都无法得到保障,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提醒您: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在问,其实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做好预防,然后及时保护环境,这样才能保护物种灭绝事件不再发生,另外也可多了解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保护环境。

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查询。

什么是物种灭绝?

什么是物种灭绝?

什么是物种灭绝?物种灭绝是指某个生物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完全消失的过程。

在我们的地球上,物种灭绝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每年有数千个物种灭绝,许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种灭绝呢?它是如何发生的?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解答。

一、物种灭绝的定义物种灭绝是指,一个物种中没有一个个体幸存下来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同于迁移或者是藏匿,它是指这个物种从生态系统中完全消失的状态,不再在地球上存在。

二、物种灭绝的原因1.栖息地丧失物种生存的条件包括了食物、水源、繁殖与栖息环境等要素,如果这些条件发生负面变化,物种就可能在这个环境中逐渐灭绝。

例如,森林砍伐会大幅改变森林的生态系统,失去栖息所需的要素。

2.环境恶化工业化、污染等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空气、土壤、水的化学环境。

这使得生物无法生活在已知的环境中。

3.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会对生物造成不同形式的威胁。

极端气候变化会导致生物无法找到居住的地方,从而导致物种灭绝。

三、物种灭绝的影响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失去了一个环节,整个食物链就会受到威胁。

2.人类健康失去某种植物和动物,会导致失去许多可能的药物,不同物种所含有的不同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以为医学用途开拓新突破。

3.经济影响物种的灭绝也会影响到经济。

例如,某些植物可能有重要的纤维、木材、水果、香料等应用价值,如同某些动物肉、皮毛、器官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些都可能因物种灭绝而受到影响。

总结物种灭绝是一个危险的发展,其原因和影响广泛,需要加以关注。

我们应该承认,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是防止物种灭绝的一个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继续升级,物种灭绝将愈加不可逆。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让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所用,同时也能非常好地保护这是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

物种灭绝及其灭绝的外部机制

物种灭绝及其灭绝的外部机制

4、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所引发的生物大灭绝 火山爆发直接导致大量生物灭绝。短时期内大量 的火山爆发时,大量的火山灰冲入大气层,加强 了地球对光的反射能力,使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 阳光迅速减少,导致地球表面的气温急剧下降。 几次生物区系的危机均发生在火山爆发和造山运 动时期。
三、人类活动对生物区系的巨大冲击
物种灭绝的机制
• 灭绝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既有生物内在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
原因。它既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也是决定性的。由生物发展规 律所决定的对物种施加任何一种压力,无论生物学还是物理学方面 的,都将可能使其灭绝。
• 物种灭绝的机制可分为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无论是其内部机制还
是外部机制,都有可能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加深对物种灭绝机制 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去保护生物。
一些学者认为在一个孤立的生物区系中突然流行病害往往出现灭绝波?如果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分别生存在相对隔离的地区则可避免病菌的严重感染避免因病菌的广泛流行所导致的灭绝
物种灭绝及其灭绝的外部机制
小组成员: 邹虎山 生技1 学号:121303111 刘青伦 生技2 学号:121303210 李东昂 生技2 学号:121303211
没有了哈! 谢谢观赏咯!源自人类目前对热带森林 的破坏仍以大约每分 钟47ha 的速度进行着。 森林的破坏程度和人 口的稠密程度的相关 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但同时更和人类获取 自然资源的方式以及 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观 念密切相关。


人类对物种灭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栖息地的 破坏,以及大量的捕杀,许多物种由于丧失了栖 息地,加剧了种内之间对生存资源的竞争,造成 了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人类除了自身活动直接造成生物种类的灭绝之外, 其间接影响也是巨大的。人工引种以及以人工造 林代替天然森林常常改变某一区域的植物群落结 构,从而打破了该区域各个生物类群。此外,人 工生态系统仅仅由单一或少数几个物种组成。在 人工生态系统中,一种新的寄生病菌或掠食者可 能使一个物种完全毁灭。

什么是物种灭绝?

什么是物种灭绝?

什么是物种灭绝?物种灭绝是指某一种生物彻底地消失了,即在全球范围内无法再找到该生物的个体。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都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致。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种灭绝的原因:一、森林砍伐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系统之一,然而,在工业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严重破坏了这个系统的平衡,其中许多动植物已经濒临灭绝。

事实上,估计有超过50%的全球物种都是森林物种。

二、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南极和北极地区,极地动植物种群受到极大的威胁。

变暖的海面温度和更频繁的飓风,使得珊瑚、海龟等海洋生物越来越难以生存。

三、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城市化和人类活动也是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和人类的活动,许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地方被摧毁或者缩小了,这使得一些动植物失去了栖息的地方和食物来源,导致它们被迫迁徙或者死亡。

四、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于许多动植物的生存也造成了威胁。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互为因果,使得很多生物栖息的环境变得不适宜,也成为它们灭绝的原因之一。

另外,例如氯气、杀虫剂等物质,也会使很多生物在长期的污染下体毒而无法生存。

五、非法贸易非法贸易也是造成物种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许多动植物有珍贵的皮毛、器官等,很多人都会去猎捕这些物种进行交易,这就使得一些珍稀的动植物物种遭到严重的威胁。

例如,许多鲨鱼可能因为人们需要它们的鳍制作成汤料而受到威胁。

总之,物种灭绝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自身发展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来保护它们。

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

第4章物种灭绝及其原因 课件

第4章物种灭绝及其原因 课件
? 分类多样性测度共包括对刻划物种多样性具有不 同意义的4项标准:
1. 根权值:刻划古老类群的重要性,对最接近支序图根部的 类群给予最大的加权;
2. 高级分类单元丰富度:用于对高级分类单元给予更高的权, 而不考虑高级分类单元所包含物种数多少;
3. 伸展树长度:用于测度谱系歧异度,有助于鉴别包含歧异 程度最大的分类单元的区系;
IUCN濒危等级标准(IUCN, 1994 )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
1. 如何测度某一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 2. 一些物种是否比其他物种更值得保护? 3. 怎样利用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互补性,达
到尽量利用有限的保护区、尽可能多地保 护物种多样性?
4. 如何选择、设计保护区,以利用最少数量 的保护区覆盖某一类的全部物种?
4. 支序发散度:用于突出不同等级类群的均匀代表性。
特有性及关键区系分析
?特有性:指哪些分类单元仅在该地区范围内 存在,在别的地方不存在,其在该地区的丧 失意味着该分类单元在整个地球上的丧失。
?关键区系分析是由Ackery和Vane-Wright 于 1984年首先提出,该方法依据区系成分互补 的互补性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mplimentarily)。
?其分析步骤如下 :
关键区系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
?根据已获得的某一类群全部物种的分布资料, 将所有分布地区区系按特有性的高低排序, 选定特有性最高的区系作为第一优先保护区, 第二个保护区的确定原则是能对第一个保护 区保护物种补充种类最多的区系,第三个保 护区的确定原则是能对前两个保护区共同保 护物种补充种类最多的区系,依次类推,得 到保护区优先序。
IUCN濒危物种等级
? 自60年代以来, IUCN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 主要包括6上等级(IUCN,1984; IUCN, 1988 ), 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内容基本属于硕士研究生内容,同 学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学习 本章内容。
特有性及关键区系分析
特有性:指哪些分类单元仅在该地区范围内 存在,在别的地方不存在,其在该地区的丧 失意味着该分类单元在整个地球上的丧失。 关键区系分析是由Ackery和Vane-Wright于 1984年首先提出,该方法依据区系成分互补 的互补性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mplimentarily)。 其分析步骤如下 :
数据不足(Data deficient):对一分类单元 无足够的资料,仅根据其分布和种群现状对 其灭绝的危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评估,即可 列为数据不足。 未评估(Not evaluated):未应用有关标准 评估的分类单元即可列为未评估。
IUCN濒危等级标准(IUCN, 1994)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
分类学方法诠释
分类多样性测度共包括对刻划物种多样性具有不 同意义的4项标准:
1. 根权值:刻划古老类群的重要性,对最接近支序图根部的 类群给予最大的加权; 2. 高级分类单元丰富度:用于对高级分类单元给予更高的权, 而不考虑高级分类单元所包含物种数多少; 3. 伸展树长度:用于测度谱系歧异度,有助于鉴别包含歧异 程度最大的分类单元的区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支序发散度:用于突出不同等级类群的均匀代表性。
1. 如何测度某一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 2. 一些物种是否比其他物种更值得保护? 3. 怎样利用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互补性,达 到尽量利用有限的保护区、尽可能多地保 护物种多样性? 4. 如何选择、设计保护区,以利用最少数量 的保护区覆盖某一类的全部物种?
生物等级性衡量方法(P143-146)
1. 表征方法(Phenetic approach):直接利用物种特征的非相 似性来测度物种的差异,其缺点在于特征分析中未能区分非同 源相似; 2. 系统发育法(Phylogenetic approach):通过定量测度特征 沿系统树分支的转化来测度物种的变异,但其对特征的抽样要 求和关于特征变化相对速率恒定的条件假设苛刻; 3. 分类学方法(Taxonomic approach):提出了分类多样性的 概念来刻划物种在系统演化意义上的差异,对分类多样性的测 度依据反映分类单元亲缘关系的分支图,但仅利用图中代表组 群关系的分支点的信息,分支图可通过支序分类研究获得,也 可利用反映分类系统的系统关系图替代。
关键区系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
根据已获得的某一类群全部物种的分布资料, 将所有分布地区区系按特有性的高低排序, 选定特有性最高的区系作为第一优先保护区, 第二个保护区的确定原则是能对第一个保护 区保护物种补充种类最多的区系,第三个保 护区的确定原则是能对前两个保护区共同保 护物种补充种类最多的区系,依次类推,得 到保护区优先序。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
以关键区系分析方法确定保护区优先序时, 物种在分类上被认为是相等的,即仅依据了 物种的种数和不同地区的物种替换率,未考 虑物种的分类多样性差异。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是以分类多样性测度和 互补性原理为基础的保护区优先序分析方法 (Williams et al., 1993; Williams and Humphries , 1994)。
IUCN濒危物种新等级系统
灭绝(Extinct):一分类单元如果没有理由怀疑其 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即可列为灭绝。 野生灭绝(Extinct in field-EW):一分类单元如果 已知仅生活在栽培和圈养条件下或仅作为一个(或 多个)驯化种群远离其过去的分布区生活时,即为 野生灭绝。 极危(Critical endangered):一分类单元在野外 随时灭绝的几率极高,符合极危的标准,即可列为 极危。
第四章 物种的濒危 等级与保护先序
IV Inventory, endanger category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y
主要内容
物种编目 物种濒危等级属于掌握部分 物种保护优先序
濒危等级
1. 划分原则: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1. 2. 科学性:要求客观、准确和精细,尽可能地使用定量而不是定 性的依据,要求所使用的数据尽可能地全面、充足和精确; 实用性:强调标准的简单、实用,要求满足不同水平操作者和 各个类群的实际需要。 定性指标:种群数(现状:多或少;变化趋势增加或减少); 种群大小(现状:大或小、变化趋、上升或下降);种群特性 (小种群否);分布范围;分布格局;栖息地类型、质量及面 积等。 定量指标:种群个体数;亚种群数;亚种群个体数;分布面积; 分布地点数;栖息地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和 物种或种群灭绝的几率(PVA计算)。
2.
划分标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1.
2.
IUCN濒危物种等级
自60年代以来,IUCN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 主要包括6上等级(IUCN,1984; IUCN, 1988), 即: 1. 灭绝(Extinct-Ex):过去的50年内在野外没有被 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2. 濒危(Endangered-E):面临灭绝危险的类群, 当致危因素继续作用时它们将不大可能生存; 3. 易危(Vulnerable-V):如果致危因素继续作用, 则可能很快就会沦至濒危等级的类群;
4. 稀有(Rare-R):在全世界其种群均较小, 目前虽有危险,但尚不属于濒危或易危等 级。 5. 未定(Indeterminate-I):已知属于“濒 危”、“易危”或“稀有”等级,但由于 资料不全不能确切归入其中之一的类群; 6. 久了解(Insufficiently Known-K):怀疑 但由于缺乏资料而不能确切地归入以上任 一等级的类群。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步骤
根据分类多样性指数值累加计算了各地区区系的多 样性积分;然后选定多样性积分最高的区系作为第 一优先保护区; 第二个保护区要选择能对第一优先保护区多样性积 分增补最大的区系,即具有最高补充多样性积分的 区系; 第三个保护区要选择能对前两个保护区多样性增补 最大的区系,依次类推,得到保护区优先序。
濒危(Endangered):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 但在不久的将来野生灭绝的几率很高,即可列为濒 危。 易危(Vulnerable):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 濒危,但在未来的中期内野生灭绝的几率较高,即 可列为易危。 低危(Lower risk):一分类单元经评估不符合列 极危、濒危或易危任一等级的标准,即可列为低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