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
生态系统退化与物种灭绝的危机

生态系统退化与物种灭绝的危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退化的威胁,同时也引发了物种灭绝的危机。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视,并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改变这一危机局面。
一、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影响生态系统退化是指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逐渐丧失的过程。
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栖息地破坏人类的城市化、农耕、工业化等活动导致大面积的栖息地破坏,原本完整的生态系统逐渐被破坏和分割,使得物种面临栖息地丧失和迁徙困难等问题。
1.2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引发的大气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遭受到极端气候事件的威胁。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等现象可能导致部分物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失去生存能力。
1.3 污染和毁灭性开发人类的工业活动和能源开发排放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环境。
大规模的砍伐、采矿等开发活动也导致生态系统受到巨大破坏,物种生存面临威胁。
1.4 过度捕捞和猎杀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渔业资源急剧减少,一些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边缘。
同时,猎杀行为也使得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打破。
这些成因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进而影响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
生态系统退化正在引发一系列问题和危机,其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物种灭绝。
二、物种灭绝:威胁与影响物种灭绝是指某个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某一生物种群永久消失的现象。
物种灭绝虽然是地球自然进化的一部分,但当前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
2.1 生态平衡破坏每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
当某个物种灭绝时,会引发生态平衡的破坏,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衍,甚至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 资源匮乏物种灭绝意味着某一类生物资源的减少或消失,这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需求。
2024灭绝即将来临人类毁灭地球物种大灭绝的五大灾难

•灾难概述与背景•五大灾难之气候变化•五大灾难之资源枯竭•五大灾难之生物多样性丧失•五大灾难之海洋污染与酸化•五大灾难之核战争与辐射泄漏•人类应对策略与展望目录灾难定义及分类灾难定义灾难分类地球物种大灭绝历史回顾五大物种大灭绝事件后果与影响物种大灭绝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生物多样性锐减,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环境问题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影响预警信号与科学预测预警信号科学预测全球变暖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现象日益频繁,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
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态系统失衡与物种迁移困难010203应对措施及国际合作必要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不可再生资源消耗过度123可再生资源利用不足问题01 02 03各国为争夺有限资源,可能引发地缘政治冲突和局部战争。
资源枯竭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的风险增加。
跨国公司和利益集团对资源的控制可能加剧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资源争夺引发冲突和战争风险02030401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与实践推广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资源枯竭等全球性挑战。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自然生境丧失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自然生境被转化为人类居住地或工业用地,导致许多物种失去原有栖息地。
栖息地碎片化剩余的自然生境被分割成许多小块,使得物种难以在不同栖息地间迁移和交流,增加了灭绝风险。
生态廊道建设不足缺乏足够的生态廊道来连接分散的栖息地,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隔离和灭绝风险。
栖息地破坏和碎片化问题入侵物种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物种竞争入侵物种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物种灭绝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物种灭绝原因及其预防对策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但也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扩大而越来越受到威胁。
物种灭绝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其主要原因则包括生境破坏、气候变化、污染、狩猎、非法贸易等。
生境破坏生境破坏是物种灭绝的首要原因。
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生境破坏意味着栖息地减少,食物减少,危险也增加,这使得野生动物难以生存下去。
例如,森林开发、城市扩张、荒漠化等破坏行为会摧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导致它们无处可去。
专家称,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中,生境破坏是最常见的问题。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物种灭绝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气候变暖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变得不适合生存,例如北极熊、企鹅等极地动物。
同时,降雨变化等气候因素也对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一些物种灭绝。
污染污染是造成物种灭绝的第三大原因。
废弃物、化学品等产生的毒性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影响。
其中,水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严重,对水中生物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
此外,空气污染也对地面和空中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例如森林死亡、鸟类无法适应二氧化碳等问题。
狩猎和非法贸易野生动物的狩猎和非法贸易也是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之一。
有些动物部分或全部身体都非常宝贵,例如象牙、犀牛角、虎骨等,因而成为目标。
这些贸易往往非法,捕猎者和走私者会使用非常残酷的方式杀死野生动物,严重影响这些物种的生存。
反应及预防对策为了防止物种灭绝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减轻物种灭绝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1. 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时减缓生境破坏的重要措施。
为了减少环境破坏,我们需要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促进公众采取节能减排、储存和回收废弃物、植树造林等行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推广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我们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避免土地过度开发。
例如,采用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环保型肥料和农药,同时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
3. 保护自然栖息地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我们需要推广各种自然保护项目和计划。
物种灭绝和保护措施

物种灭绝和保护措施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但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活动,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保护受威胁的物种的措施和行动,成为了当今公众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以及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要了解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导致了许多生物为生存而战的挑战。
以下是几个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1. 栖息地丧失:由于我们使用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区域,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已被破坏或清除。
栖息地丧失会导致动物无家可归,饮食不足和生育难度增加。
2. 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栖息地也发生了变化。
气候恶化导致了许多物种数量的减少,这包括冰川物种、热带森林物种以及珊瑚礁物种。
3. 狩猎和捕捞:许多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竞争是由于个别人的过度捕猎和捕捞所致。
这一过程会导致动物数量萎缩,无法再进行自然繁殖。
4. 污染:化学和物理污染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类化学污染对动物、植物和海洋生物的生存都产生了毒性影响。
如何保护物种?现在,让我们看看可能的措施和行动来保护受威胁的物种。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保护物种栖息地:保护物种所处的栖息地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栖息地的保护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野生动物贸易、土地使用管制等因素来实现。
2. 气候保护: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有关键性的作用。
全球应该有责任确保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地减少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3. 增强生态系统弹性: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弹性,从而使生态系统更具稳定性,较小的变化对其的影响也可以减小。
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同时有助于为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提供外部支持。
4. 消除野生动物贸易:野生动物贸易对野生动物的种群规模具有破坏性。
应该采取措施鼓励限制和消除此类贸易行为,从而减少濒危动物被采捕的风险。
人类对动物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是否会引发生态危机?

人类对动物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是否会引发生态危机?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动物、森林等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这样的过度利用是否会带来生态危机,引发环境威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极端气候随着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水、沙尘暴等越来越频繁。
这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土壤流失,引发沙尘暴;过度放牧和耕种会导致草原的退化和土地的干旱。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生物物种灭绝由于人类的狩猎、养殖等活动,很多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
例如,大象、熊猫等动物被猎杀或者栖息地被过度开发,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它们消失了,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此外,生物物种灭绝还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威胁。
三、水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水资源也越来越稀缺。
这与人类的过度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水源枯竭;城市的污水排放也会污染周围的水源,影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四、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导致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而产生的。
例如,过度放牧、过度耕种会破坏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导致土地退化。
这会进一步引发沙尘暴、荒漠扩张等现象,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
五、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产生的另一大隐患。
例如,排放工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会使周围的水源和空气质量恶化,进而破坏生态环境;大量的垃圾处理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
环境污染不仅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了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
综上所述,人类对动物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无论是从环境、生态还是人类本身的角度出发,都会对我们造成巨大的威胁。
人类导致物种灭绝的例子

人类导致物种灭绝的例子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活动对地球上的许多物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亡。
以下是一些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的例子:
1. 杜鹃鸟(Mauritius Blue Pigeon):杜鹃鸟是毛里求斯的本土鸟类,这种鸟类的数量在17世纪末达到峰值。
然而,由于当地森林的乱砍滥伐、非法捕鸟以及引进的外来动物的入侵,杜鹃鸟的栖息地大大减少,数量急剧下降。
至今,杜鹃鸟已经灭绝。
2. 旅鸽(Passenger Pigeon):19世纪的北美洲是旅鸽的家园,据估计,当时全球大约有30亿只旅鸽。
然而,由于过度猎杀、栖息地破坏以及疾病传播等因素,旅鸽的数量迅速减少。
最后一只野生旅鸽于1900年在俄亥俄州被捕杀,标志着该物种的灭亡。
3. 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ceros):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非地区,然而由于过度狩猎和偷猎活动,加上栖息地的减少,这种物种的数量迅速减少。
2018年,死亡的最后一只北方白犀牛留下了只剩下两只雌性个体,因此该物种被宣布灭绝。
4. 孟加拉虎(Bengal Tiger):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国的国家动物,它们栖息在孟加拉国和邻近地区的森林中。
不合理的森林开发、非法猎杀和栖息地破坏导致孟加拉虎的数量大大减少。
根据统计,孟加拉虎的数量从20世纪初的几千只下降到现在的不到200只。
这些例子只是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的众多案例中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人类需要更加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缓物种灭绝的速度,并修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保护珍贵的生物资源,维护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及对策

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及对策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污染及改变,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受损,生物物种大量灭绝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生物物种的大量灭绝对人类生产、生活构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对人类生存都构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物种灭绝的主要人为原因和机制,从控制人类的活动出发防止物种大量灭绝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种灭绝,原因,对策一物种灭绝的原因1.物种灭绝的分类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而物种本身缺乏合适的变异来适应变化的环境或由于其他物种的竞争与排挤,该物种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不能适应,就会导致灭绝。
[1]从对物种保护程度的不同认识,可把灭绝分为以下五类:(1)正常灭绝:在正常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某个生物类群因不能适应或者来不及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衰落,直至全部死亡,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物种更替的一种正常的现象.(Nitecki,1984)。
(2)集群灭绝:在某些地质时期,由于生态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导致的生物大规模灭绝现象。
(3)野外灭绝:如果一分类单元一直仅是在人为控制状况下存活,而野生个体不存在,就可认为是野外灭绝。
(4)局部性灭绝:一个种若在生活过的某栖息地不再存在,仅在其他地方有发现,则称为局部性灭绝。
(5)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对群落的其他成员不足以产生影响时。
可算作是生态灭绝。
[2]从以上对灭绝的分类可以看出,物种灭绝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正常灭绝、集群灭绝属于自然界正常现象,人类无法控制和影响,而野外灭绝、局部性灭绝和生态灭绝则大多由人类活动造成。
2.造成生物灭绝的人为原因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主导者,人类的行为对与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其他物种的影响大的多。
人类活动对生命化的冲击,首先表现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绝大改变。
一些大型动物由于被人类的带杀戮而绝种,更多的植物种类主要由于人类改变环境而灭绝。
[3]2.1直接原因(1)对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当曾经物产丰饶的繁盛景象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曾现在人们面前时,人类开始意识到,也许我们向大自然索取得太多了。
物种灭绝的原因与后果

物种灭绝的原因与后果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曾经是如此的丰富和令人惊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灭绝的现象却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这不仅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更给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物种灭绝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人类活动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导致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经济发展,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用于开垦农田、建造城市和发展工业。
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当森林遭到破坏,大量的物种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生存面临巨大威胁。
比如,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砍伐,导致了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空间急剧减少。
其次,环境污染也是物种灭绝的一大杀手。
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以及生活垃圾的不当处理等,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影响了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水域中的化学污染可能导致鱼类和水生植物的死亡,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
再者,非法的捕猎和采集也是导致一些物种濒临灭绝的原因。
一些人为了获取珍稀动物的皮毛、骨骼或器官,进行非法的捕猎活动。
还有一些人对珍稀植物进行过度采集,用于药用或装饰等目的。
这种非法的行为严重威胁了物种的生存。
除了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物种的灭绝。
气候变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
地球的气候在漫长的历史中并非一成不变,当气候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灭绝。
例如,冰川时期的到来,使得许多物种因为寒冷的气候而消失。
物种灭绝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它会破坏生态平衡。
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当一个物种灭绝时,与之相关的其他物种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食物链的断裂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其次,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原材料等多种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二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自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3、在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种灭绝”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材料补充:
物种灭绝概念
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
一株植
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
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
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
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
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
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白暨、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美媒称,新研究发现,人类杀死物种的速度是自然创造它们的速度的数千倍。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日报道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
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也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
杜克大学的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物种灭绝
的速度有多快。
”皮姆也是非营利性生物保护组织“拯救物种”的总裁。
皮姆对趣味科学网站的记者说,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
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
有150种鸟类灭绝。
皮姆说,目前这项研究是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项研究,这个五年计划旨
在了解世界现存多少物种,有多少是人类未知的,以及它们灭绝的速度有多快。
他说:“现在,获得物种灭绝的速度很容易。
基本上只要看看物种灭绝的
报告就行了。
”
灭绝速度: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
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
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
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
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
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
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
灭绝时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情况推及英国其他昆虫,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我们显然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
已经灭绝的物种
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
百万年里灭绝了。
”蒋志刚博士说。
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
” 自工业
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
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等物种不复存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
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
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灭绝预计
物种灭绝惊人速度
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
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
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
但是从现在起各国控制全球有害气
体排放量的努力将能够拯救更多的物种免遭同样的命运。
人是祸首
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人类
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
有人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
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目前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
但是自从人类出现
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
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
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
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
“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
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
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
”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
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
”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
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
物灭绝。
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
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
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
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
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
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
②交流自己的认识;
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
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
业的依据。
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
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
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
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
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
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
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
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要注意进
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
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