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检测1(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习题)解析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1.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②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④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⑤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A.①⑤④③②B.⑤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答案】D【详解】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这是一个记叙文语段,全文都围绕劳动展开,主要写“我”跟随母亲学习劳动,而③句“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写的是母亲的劳动,和整个语段表达内容联系不是那么紧密,显然是承接上文的表达,因此应放在段首;接下来的语段按照时间顺序在写,①句里的“四五岁”早于其他句子的时间,因此在③后面;④句写放学后参加劳动,②句则突出部分季节逐渐扩大劳动时间,时间范围逐渐扩大,因此④在前,②在后;⑤句的“这个时期”即是总结上文,所以应该放在段尾。
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⑤;故选A。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春伊始,浯溪公园内一片生机盎然,前来游园和探访神秘碑林的人络绎不绝....。
B.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的。
C.爷爷待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是我精神上的导师。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使用正确;B.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
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
使用正确;C.宽厚仁慈:宽仁慈爱,宽容厚道。
使用正确;D.安居乐业: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不能形容人的性格,用错对象;故选D。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河源天气爽朗,舒适宜人,是一个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季节。
(将“秋天”和“河源”调换位置)B.学校拟在世界阅读日举办读书达人风采大赛,展示和推广当代少年风采。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改正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溺.死(ruò)不辍.(zhuì)劳碌.(lǜ)细.农(diàn)私熟.(shú)任劳任愿.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我母亲待人最(A、慈详B、仁慈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②在这(A、广漠B、茫茫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A、约束B、管理C、管束)过我。
③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A、请B.找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滔滔不绝....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D.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小的绣针,牵着长长的丝线,穿过重重的夜色,在时光深处,成为我心底最美的记忆。
②每一幅都流光溢彩、鲜活靓丽,让人不忍移开目光。
③记忆中,母亲也是拿惯针线的人,忙完一天后,母亲总爱拿出一副枕套,细细地绣起来。
④我依偎在母亲的身旁,银色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照着母亲飞针走线的手,渐渐地,一朵粉色的桃花就在母亲的针下绽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检测1(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检测1(含答案)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选择正确的读音。
佃(A diàn B tián)陇(A lóng B lǒng)溺(A nì B ruò)碌(A lù B lǜ)塾(A diàn B shú)叙(A xù B sù)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1)聊.叙()A.姑且 B.聊天 C.依赖(2)任.劳任怨()A.相信 B.担当;承受 C.任命(3)虽然自己不富裕,还______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救济 B.接济 C.周济(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______ 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 B.哀痛 C.沉痛3.理解填空“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是本文的开篇,这段中点名题目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词句是“__________”,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这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衬上红墙、黄瓦,给人民的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②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
③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了一团团的红雾。
④细碎的绿叶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座的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二、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题目: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中已经饱尝艰辛,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旅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有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有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
不辍.( )慰.勉( )劳碌.( )勉强.( )周济.( )溺.死( )祖籍.( )竭.力( )佃.农( )妯.娌(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记录着激动人心的国家大事,也记录着波斓不惊的生活小事。
历史记住了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发,记住了中国航母舰载机在浩瀚.大海上的首次成功着舰,也记住了那位平凡母亲的劳禄身影。
(1)请将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浩瀚.()(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二、选择题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周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B.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我爷一生勤劳,到了老年仍是不辍劳作....,七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踱.步(duó)勉强.(qiáng)随声附和.(hé)B.迁徙.(xǐ)投奔.(bèn)宽厚仁慈.(cí)C.惩.罚(chéng)周济.(jǐ)任劳任怨.(yuè)D.溺.死(nì)衙.门(yǎ)不辍.劳作(chuò)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日,韩国物流巨头韩进集团总裁赵亮镐的夫人李明姬长期以来为富不仁....,仗势欺人的恶劣行径遭到了曝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夯实】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 ù。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任劳任yuàn()和蔼.()妯.娌()和mù()(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周济”的意思是。
(4)画线句处有一个关联词用得不当,可将“”改为“”。
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雕刻作品举世闻名。
(2)《朝花夕拾》里鲁迅用的方法,以自己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课内巩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的?2.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能力提升】课外阅读原来您住在我的血液里李晓自我出生那一年起,我和您,就一直相互陪伴,相依为命。
1976年9月,那年我7岁,您31岁了。
您持着一根竹竿,在山梁上追赶着我,我一路哭喊:“妈妈,我不去上学,我要和您上山去掰玉米,下河去捉螃蟹。
”您也哭了,只听“啪”的一声,您把竹竿打在我屁股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题 (1)

7回忆我的母亲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庚.子(g ēng). 勉强.(qi ǎng) 私塾.(sh ú) 和睦.(m ù)B..调.料(ti áo) 哭泣.(q ì) 不辍.(zhu ì) 和蔼.(ǎi)C.佃.农(ti án) 溺.死(n ì) 差.役(ch āi) 慰.勉(w èi) D.妯.娌(zh óu) 衙.门(y á) 支撑.(ch ēng) 横.蛮(h é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周济 劳碌 富裕 无可耐何B.榨油 高梁 仁慈 为富不人C.连夜 豪绅 强健 任劳任怨D.菜籽 聊叙 宽厚 节衣缩食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C.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
D.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有——、——、——、——。
(2)母亲是个好劳动的含义是——————————————。
(3)母亲的最大特点是————————————————-—。
(4)母亲那种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的态度,至今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6.仿照前句的句式和修辞,以“母爱是”为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进入初中以后,许多同学的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小偏整理了《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基础锤炼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和ǎi( ) 祖jí( )yá门( ) diàn农( )妯娌( ) 慰勉( )不辍( ) 私塾( )2.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_科_网Z___K](3)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预防大脑衰老,如核桃、葡萄、黑巧克力等等。
(在“衰老”的后面加上“的功效”)B.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使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删去“使”)C.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力量,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十分重要。
(将“体验”和“感受”对调)D.“给爸爸放天假”亲子活动吸引了来自附近的1000多个家庭,近一千多名爸爸携孩子参加。
(删去“近”或者“多”)4.仿写句子。
母亲,您像一条河,流淌着生命的水源,供我成长;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追述钟太夫人一生事迹的________________(体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2023年同步练习卷(含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不辍(chuò)和蔼(ǎi)勉强(qiáng)榨油(zhà)B.周济(jì)祖籍(jì)韶关(sháo)蛮横(hèng)C.规律(lù)妯娌(zhóu)慰勉(wèi)溺死(nì)D.佃农(diàn)仪陇(lǒng)豌豆(wān)衙门(y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祖藉劳碌红薯饭无可耐何B.害病分派捣蛋鬼任劳任怨C.慰勉继续吃大户勤劳简朴D.聊叙隔绝标本式结衣缩食3.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外国政客停止颠倒黑白,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B.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她矢志不渝地记录着。
C.12月13日,曾经是一个黑色的日子,80多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将倭国侵略者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D.犯罪嫌疑人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面对调查,百般抵赖,但在大量证据面前,最终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
4.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C.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通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二、基础知识6.给加点字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选择正确的读音。
佃(A diàn B tián)陇(A lóng B lǒng)溺(A nì B ruò)碌(A lù B lǜ)塾(A diàn B shú)叙(A xù B sù)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1)聊.叙()A.姑且 B.聊天 C.依赖(2)任.劳任怨()A.相信 B.担当;承受 C.任命(3)虽然自己不富裕,还______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救济 B.接济 C.周济(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______ 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 B.哀痛 C.沉痛3.理解填空“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是本文的开篇,这段中点名题目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词句是“__________”,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这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衬上红墙、黄瓦,给人民的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②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
③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了一团团的红雾。
④细碎的绿叶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座的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二、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题目: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中已经饱尝艰辛,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旅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有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有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忠于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5.以上三段话出自_______同志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___________。
6.选文前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上面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区正确的一项是()A.记叙、议论 B.记叙、抒情C.议论、抒情 D.抒情、描写8.对文中划线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
B.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虽然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却和他们共同创造饿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C.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
D.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答案9.对选文第3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B.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C.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
D.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10.选文中第③段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4分)①“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3段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找出例句并分析表达作用。
(4分)①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文后题目:哦,那位老人星期天清晨,我为给生病的老爸买羊肉,骑车到新合村集贸市场去,在市场附近,我遇到了那位老人。
我无法描述我看到老人第一眼的感觉,他是在我不经意时突然闯进我眼帘的。
他几乎是衣服褴褛,骨瘦如柴。
他与这个有着“太多幸福”的省城不大相称——他戴着洗得发白的军用棉帽,脚蹬一双沾满黄泥的军用球鞋,穿着敞开衣襟的旧棉袄,怕冷似的抄着手,坐在两堆胡萝卜的后面,他的身旁,是一根乌油油的扁担和一对叠起的竹箩,竹箩里有秤。
老人那架势分明是在卖萝卜,可又怕摊儿摆得不是地方而遭市场管理员呵斥,便抄起手作小憩状。
他满脸的皱纹和瘪塌下陷的面颊使我顿生怜悯之心——他看起来比我老爸还要年迈呀,却还要这般起早贪黑谋生!推车向前,问老人家这萝卜可是卖的吗?老人一脸的惊喜,双目放光,连连说是。
“这四毛一斤,那一块钱四斤,便宜卖了。
”我说这萝卜挺新鲜,个也大,挑到市场去卖肯定俏销。
老人叹道:“人老了腿脚不灵便了,来晚了一步。
寻不着摊位了,就在这儿贱卖吧,反正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哎,这可是郭茨口的萝卜哇!”我也听说过:汉阳郭茨口的蔬菜多用农家肥来种,比施化肥的蔬菜好吃。
那堆一元钱四斤的萝卜和这堆四毛一斤的一样肥硕新鲜,只是都被碰断了。
我想老人一定是由于年老干活没以前灵便了,刨挖时弄断了那些粗大的萝卜。
于是我对碰断的萝卜多了分偏爱,便决定买一元钱四斤的。
老人和我一同挑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说七十六了。
七十六!比我的老爸还要年长十岁。
我突然感到惭愧——为我作为城里人而常常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的优越感,这位饱经沧桑和风雪的老人还在克勤克俭地生活着,没工夫叹息,没工夫计较,他和千千万万农人一样,踏踏实实地付出一分劳动,为这城市的繁荣作了一份奉献,使这城市有了“太多的幸福”。
城市人呵,请怀着一分敬意,善待那些辛勤劳作在土地上的农民们。
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小憩.( ) 肥硕.( )情不自禁.( ) 克.勤克俭( )13.第二段老人的外貌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的第七段说“我对碰断的萝卜多了分偏爱”其原因是什么?15.用三个词语概括作者的感情经历的三个变化是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到_________。
16.文章的最后一段说“我突然感到惭愧”。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八段的空缺处应填上哪一句话最得体()A.我问老人今年高寿B.我问老人今年春秋几何C.我问老人今年几岁了D.我问老人芳龄三、综合性学习王祥字休征,琅琊临沂人。
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②,数谮之③。
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④,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求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剖冰求之。
冰面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⑤,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⑥,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注释〕①选自《晋书·王祥传》,略有删减。
②慈:慈爱。
③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
④牛下:指牛棚。
⑤炙(zhì):烤(肉);又,烤的肉。
⑥幕:帐幕。
盖朱氏“求生鱼”、“思黄雀炙”是乃病中不思食,故有此非常要求,又以王祥之至孝,故有“卧冰求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___________。
祥解衣,剖冰求之.__________。
冰面自解.____________。
19.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母常求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剖冰求之。
(2)冰面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3)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20.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出王祥是怎样的一个人?21.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1.A B A A B A2.A B C B3.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她勤劳的一生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4.D5.朱德散文6.第一方面: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第二方面: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第三方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7.C8.C9.B10.①中国共产党②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11.①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②两个“能做到的”表达了作者实现尽忠于党和人民。
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望的坚定信念。
12.休息大抑制能13.表现出老人的节俭、辛劳,为下文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作铺垫。
14.对勤劳的老人敬佩和赞赏。
15.怜悯惭愧崇敬解析:抓住描写心理的语句分析。
如:“他满脸的皱纹和瘪塌下陷的面颊使我顿生怜悯之心。
”“我突然感到惭愧。
”“请怀着一分敬意,善待那些辛勤劳作在土地上的农民们。
”16.过去对老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现在我觉得在这个卖菜老人面前我是那样渺小。
17.A解析:对不同年龄的人应该如何问话,这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知道的。
B句有些不尊敬。
C句用于问较小的小朋友的年龄。
D句常用于问年轻姑娘的年龄。
18.多次指鲤鱼解冻19.(1)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
(2)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3)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20.王祥是一个十分孝敬父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