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北航电子电路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差动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实验电路在Multisim11中搭建如下电器元件:实验内容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结果截图如图所示:其中,V(10)=9.75915V,V(1)=-9.92162mV,V(3)=-659.58638mV。
对此数据分析,可知:U C=9.759VU B=-0.0099VU E=-0.6596V由于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推断,该NPN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2测量电流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操作步骤:在如图位置串联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如下图所示测得:I=4.502mA3 测量输入、输出电阻输入电阻:在输入端并联万用表,测量输入电压;然后串联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如下图所示。
测得:Ui=83.783mV,Ii=8.263μA∴Ri=Ui/Ii=10.14kΩ输出电阻:将输入电压源短路,同时在输出端串接电压源,然后如图所示分别测量电压电流测得:Io=50.867μA,Uo=99.996mV,进而可求的Ro=1.97kΩ4 利用软件提供的测量仪表测出单端差模放大倍数分别测量输入和输出交流电压,可知Av=-1.83*1000/92.872=-19.75 利用软件提供的测量仪表测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选中xbp表,将其IN并联在输入端,其OUT并联在输出端,点击运行即可观察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 利用交流分析功能测出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选择交流分析,得到曲线如下图7利用温度扫描功能给出工作温度从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变化时,输出波形的变化选择温度扫描分析,得到曲线如下图8设计如下电路,利用温度扫描功能给出工作温度从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变化时,输出波形的变化选择温度扫描分析,得到曲线如下图由(7)和(8)的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差放电路能够很好的防止温度漂移引起的各种误差。
9测量以下电路差模放大倍数测得:Av=-1.543*1000/95.946=-16。
北航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2)掌握TTL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3)掌握TTL组合逻辑电路的实际方法,完成单元功能电路的设计(4)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译码器、数据译码器的性能与应用(5)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的功能及使用方法二、仪器设备(1)双踪示波器1台(2)500型万用表1台(3)数字逻辑实验箱(4)74LS00(5)74LS39(6)74LS153三、用两片74LS00自拟一个三人表决电路设三输入分别为A、B、C,当两人以上同意时发光二极管亮真值表如下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电路图如下: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一人按下:二人按下:三人按下:2、设计一个三输入三输出的逻辑电路真值表如下用两个数据选择器74LS153设计电路,电路图如下:红绿灯亮:黄红灯亮:绿黄灯亮:实验二、时序逻辑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D触发器和JK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2)掌握74LS161功能和引脚图,设计和实现具有一定功能的时序逻辑电路,体会不同控制端在电路设计中的作用(3)了解所用总规模集成器件的性能和应用二、仪器设备(1)双踪示波器1台(2)500型万用表1台(3)数字逻辑实验箱(4)74LS74(5)74LS20(6)74LS00(7)74LS161三、实验原理与内容1、利用2片74LS74、1片74LS20和2片74LS00设计一个4人抢答器。
电路图如下:主持人未按下抢答无效:A完成抢答其他选手按下无效:抢答完成后选手松开按钮灯保持不灭:2、利用中规模计数器74LS161实现任意进制计数器(1)用预置数置0实现七进制计数器电路图如下:计数为3的图片:计数为6的图片:,.。
【VIP专享】北航电子电路实验报告1

实验一:共射放大器分析与设计小组成员:11151197 陈超智11154004 郭梓铿11151181 李向南1.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Multisim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1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加深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观察失真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2.实验电路图图13.实验步骤(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出电阻。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分别在30Hz、1KHz、100KHz、4MHz和100MHz这5个频点利用示波器测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并仔细观察放大倍数和相位差。
4.实验结果分析(1)静态工作点的分析:IC=972.95706uA U BE=2.96644-2.34087=0.62557V>U on且U CE=9.08733-2.34087=6.74646V>U BE,所以管子工作在放大区。
放大倍数β=IC/IB=972.95706/4.48438=216.97倍(2)输入电阻: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分别测量通过交流电压源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
其电路图与数据如上图所示。
故输入电阻Ri=Ui/Ii=10Mv/2.297uA=4353.50Ω(3)输出电阻:测量有负载R L和无负载时的输出端电压U RL和U0,如上图可读出数据:输出电阻R0=( U0/U RL-1)R L=(816.109/75.87-1)*300Ω=2927.00Ω(4)幅频相频曲线:○1交流分析方法:其中V8和V1分别为输出与输入的曲线:(如下图所示)○2仪表方法:幅频曲线:由图中可测出:fL=30.632Hz,fH=12.158MHz相频曲线:(5)各频点的输入输出波形及其关系(红线为输入波形,绿线为输出波形)○130Hz放大倍数:0.5/0.35=1.429,相位差滞后:3π/32=0.295rad 1kHz ○2放大倍数:7.857,相位差滞后约π/2100kHz ○3放大倍数:7.857,相位差滞后约π/2○44MHz放大倍数:3.57,相位差滞后约为2π/3○5100MHz放大倍数:0.17,相位差滞后约为5π/6结论:通过上述数据分析,三极管要工作在一定的频率带内才能处在放大状态,在低频时的外电容和高频时的极间电容都会影响其放大倍数及相位差。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verilog实验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Verilog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2017年5月目录练习一:简单组合逻辑设计 (55)一、实验目的 (55)二、实验设备 (55)三、实验内容 (55)四、实验代码 (55)五、仿真结果 (55)六、实验总结 (55)选作一:设计一个字节的比较器 (77)一、实验目的 (77)二、实验设备 (77)三、实验代码 (77)四、仿真结果 (88)五、实验总结 (88)练习二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99)一、实验目的 (99)二、实验设备 (99)三、实验内容 (99)四、实验代码 (99)五、仿真结果 (99)六、实验总结 (99)选作二七段数码管译码电路 (1010)一、实验目的 (1010)二、实验设备 (1010)三、实验代码 (1010)四、仿真结果 (1111)五、实验总结 (1111)练习三:利用条件语句实现计数分频时序电路 (1212)一、实验目的 (1212)二、实验设备 (1212)三、实验内容 (1212)四、实验代码 (1212)五、仿真结果 (1313)六、实验总结 (1313)选作三:设计一个单周期形状的周期波形 (1414)一、实验目的 (1414)二、实验设备 (1414)三、实验代码 (1414)四、仿真结果 (1414)五、实验总结 (1515)练习五:用always块实现较复杂的组合逻辑 (1616)一、实验目的 (1616)二、实验设备 (1616)三、实验内容 (1616)四、实验代码 (1616)五、仿真结果 (1717)六、实验总结 (1717)选作五:运用always块设计一个8路数据选择器 (1818)一、实验设备 (1818)二、实验内容 (1818)三、实验代码 (1818)四、仿真结果 (1919)五、实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航_电子实习_模拟部分_实验报告试验4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实习A2 模拟部分实验报告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2012/5/12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结果 (2)1)实验电路 (2)2)示波器观察放大倍数 (2)3)分析参考电压与输出直流信号的关系: (5)4)分析温度漂移特性: (6)5)搭建积分器,微分器,射随器电路: (7)A)积分器 (7)B)微分器 (9)C)射随器: (10)6)搭建减法器: (11)三、问题回答 (12)(1)大信号放大的特性与小信号放大特性的区别? (12)(2)运放的重要指标有哪些? (12)(3)运算放大器AD817本身的输入输出电阻是多少?对于整体运放电路,输入输出电阻如何估算? (12)(4)运放的温度漂移特性如何,并试回答原因何在? (12)(5)请分析并总结仿真结论与体会。
(13)图表目录Figure 1 实验电路 (2)Figure 2 反馈电阻Rf=1kohm (4)Figure 3 反馈电阻Rf=2kohm (4)Figure 4 偏置电压和输出饱和值 (5)Figure 5 积分器正弦输入 (7)Figure 6 积分器正弦波输入电路 (8)Figure 7 积分器方波输入 (8)Figure 8 积分器方波输入电路图 (9)Figure 9 微分器输出波形 (9)Figure 10 微分器电路结构 (10)Figure 11 射随器输入输出波形 (10)Figure 12 射随器输入输出数值 (11)Figure 13 射随器结构 (11)Figure 14 减法器结构及输出电压 (11)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特点;(2)了解集成运放主要参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对运放性能的影响。
(3)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各种基本运算电路的方法;(5)掌握根据具体要求设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方法,并会计算相应的元件参数;(6)学习使用示波器DC、AC输入方式观察波形的方法,掌握输出波形的测量绘制方法。
北航电子实习模拟部分实验报告3

实验三:差动放大器分析与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2)加深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3)通过仿真,体会差分放大电路对温漂的抑制作用二、实验步骤(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电流表测出电流源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单端出差模放大倍数。
(5)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7)请利用温度扫描功能给出工作温度从0℃变化到100℃时,输出波形的变化。
*(8)根据前面得到的静态工作点,请设计一单管共射电路,使其工作点和图3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一样。
利用温度扫描功能,给出单管共射电路工作温度从0℃变化到100℃时,输出波形的变化,比较单管共射电路与共射差分电路的区别。
三、实验问题(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2)请画出测量电流源提供给差放的静态工作电流时,电流表在电路中的接法,并说明电流表的各项参数设置。
(3)详细说明测量输入、输出电阻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4)详细说明测量差模放大倍数的方法(操作步骤),并给出其值。
(5)详细说明两种测量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的方法(操作步骤),并分别画出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对比实验步骤(7)和(8)的结果,你有何结论?(7)对比实验步骤(4)和(9)的结果,你有何结论?(8)请分析并总结仿真结论与体会。
四、实验结果0)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如下所示1)直流静态工作点分析其中,V(2)=-2.11726mV,V(3)=11.63205V,V(4)=-585.02429mV。
北航_电子实习_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报告名称: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数字部分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目录实验报告概述: (3)一、选做实验总结: (3)(1)补充练习2:楼梯灯设计 (3)(2)练习题6: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功能相同的模块,完成4个数据的冒泡排序 (5)(3)练习题3:利用10MB的时钟,设计一个单周期形状的周期波形 (6)(4)练习题4:运用always块设计一个8路数据选择器 (6)(5)练习题5:设计一个带控制端的逻辑运算电路 (7)二、必做实验总结: (7)(1)练习一:简单组合逻辑设计 (7)(2)练习三:利用条件语句实现计数分频失序电路 (7)(3)练习四:阻塞赋值与非阻塞赋值得区别 (8)(4)练习五:用always块实现较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 (8)(5)练习六:在verilog HDL中使用函数 (9)(6)练习七:在verilog HDL中使用任务 (9)(7)练习八:利用有限状态机进行时许逻辑设计 (10)三、实验总结及体会: (10)四、选作程序源代码 (11)(1)练习题3:利用10MB的时钟,设计一个单周期形状的周期波形 (11)(2)练习题4:运用always块设计一个8路数据选择器 (12)(3)练习题5:设计一个带控制端的逻辑运算电路 (13)(4)练习题6: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功能相同的模块,完成4个数据的冒泡排序 (14)(5)补充练习2:楼梯灯设计 (16)图表目录Figure 1 楼梯灯任务4 (5)Figure 2 组合逻辑 (5)Figure 3 时序逻辑 (6)Figure 4 周期波形 (6)Figure 5 8路数据选择器 (6)Figure 6 逻辑运算电路 (7)Figure 7 组合逻辑设计 (7)Figure 8 计数分频时序电路 (8)Figure 9 阻塞赋值与非阻塞赋值得区别 (8)Figure 10 always块组合逻辑电路 (9)Figure 11 使用函数 (9)Figure 12 使用任务 (10)Figure 13 有限状态机 (10)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数字部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概述:本实验报告为对四次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数字部分)实验的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选做实验总结,主要包括每个选择实验的设计思路、运行结果、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第二部分为必做实验总结,包括运行结果、总结、心得体会;第三部分为课程总结和体会,是对全部实验及课程的总结;第四部分为选做实验部分源代码;一、选做实验总结:(1)补充练习2:楼梯灯设计设计思路:本题给出楼梯的运行规则,并分别给与四个相应任务进行编程设计,考虑到程序的通用性及FPGA高速并行处理的优点,主要思路如下:根据运行规则(8s内和大于8s等),对每个灯的相应状态进行编程,设计时序逻辑及有限状态机;由于在总体上看,每个灯的状态变化相对独立(只有一个人上楼除外),故对每个灯编程所得到的程序代码可通用于其它灯(只需要改变相应寄存器定义即可),此即为灯控制模块,对4个不同的任务,只需设计其它部分判断逻辑,即可完成任务要求;如此设计,可大大提高程序设计效率、易用性,同时如果面对更多的灯控制需要,也可快速进行修改部署。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2014-2015-2-G02A3050-1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数字EDA部分)实验报告(2015 年6月24 日)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目录目录 (1)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和简单时序逻辑 (4)1.1 实验任务1——简单组合逻辑 (4)1.1.1 实验要求 (4)1.1.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4)1.1.3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 (5)1.1.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6)1.2 实验任务2——简单时序逻辑 (7)1.2.1 实验要求 (7)1.2.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8)1.2.3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 (8)1.2.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9)1.3 实验小结 (9)实验二、条件语句和always过程块 (10)2.1 实验任务1——条件语句实现计数分频时序电路 (10)2.1.1 实验要求 (10)2.1.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10)2.1.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13)2.2 实验任务2——always块实现较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 (14)2.2.1 实验要求 (14)2.2.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14)2.2.3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 (15)2.2.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16)2.3 实验小结 (17)实验三、赋值、函数和任务 (18)3.1 实验任务1——阻塞赋值与非阻塞赋值的区别 (18)3.1.1 实验要求 (18)3.1.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18)3.1.3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 (19)3.1.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21)3.2 实验任务2——在Verilog HDL中使用函数 (21)3.2.1 实验要求 (21)3.2.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21)3.2.3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 (24)3.2.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26)3.3 实验任务3——在Verilog HDL中使用任务(task) (27)3.3.1 实验要求 (27)3.3.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27)3.3.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29)实验四、有限状态机 (30)4.1 实验任务1——利用有限状态机进行时序逻辑的设计 (30)4.1.1 实验要求 (30)4.1.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30)4.1.3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 (31)4.1.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32)4.2 实验任务2——串行数据采样器 (33)4.2.1 实验要求 (33)4.2.2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 (34)4.2.3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 (37)4.2.4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 (41)4.3 实验小结 (42)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和简单时序逻辑1.1 实验任务1——简单组合逻辑1.1.1 实验要求实验代码提供的是一个可综合的数据比较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学号12031006
王天然
实验一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特性
与驱动电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OSFET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
2.掌握MOSEET对驱动电路的要求
3.掌握一个实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N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MOSFET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
2.双踪示波器
3.安培表(实验箱自带)
4.电压表(使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 三.实验方法
1.MOSFET 主要参数测试 (1)开启阀值电压V GS(th)测试
开启阀值电压简称开启电压,是指器件流过一定量的漏极电流时(通常取漏极电流I D =1mA)的最小栅源极电压。
在主回路的“1”端与MOS 管的“25”端之间串入毫安表(箱上自带的数字安培表表头),测量漏极电流I D ,将主回路的“3”与“4”端分别与MOS 管的“24”与“23”相连,再在“24”与“23”端间接入电压表, 测量MOS 管的栅源电压Vgs ,并将主回路电位器RP 左旋到底,使Vgs=0。
图2-2 MOSFET实验电路
将电位器RP逐渐向右旋转,边旋转边监视毫安表的读数,当漏
极电流I D=1mA时的栅源电压值即为开启阀值电压V GS(th)。
读取6—7组I D、Vgs,其中I D=1mA必测,填入下表中。
I D
0.2 0.5 1 5 100 200 500 (mA)
Vgs
2.64 2.72 2.86
3.04 3.50 3.63 3.89 (V)
(2)跨导g FS测试
双极型晶体管(GTR)通常用h FE(β)表示其增益,功率MOSFET
器件以跨导g FS表示其增益。
跨导的定义为漏极电流的小变化与相应的栅源电压小变化量之
比,即g FS=△I D/△V GS。
★注意典型的跨导额定值是在1/2额定漏极电流和V DS=15V下测得,受条件限制,实验中只能测到1/5额定漏极电流值,因此重点是掌握跨导的测量及计算方法。
根据上一步得到的测量数值,计算gFS=0.0038Ω
I D(mA)0.2 0.5 1 5 10 100 200 500
Vgs(V) 2.64 2.72 2.86 3.04 3.13 3.5 3.63 3.89
g FS0.0038 0.0036 0.0222 0.0556 0.2432 0.7692 1.1538
DS
导通电阻定义为R DS=V DS/I D
将电压表接至MOS 管的“25”与“23”两端,测量U DS,其余接线同
上。
改变V GS从小到大读取I D与对应的漏源电压V DS,测量6组数
值,填入下表中。
I D(mA)0 0.5 1 10 50 100 200 500 V DS(V)14.78 14.77 14.75 14.46 13.64 12.48 10.36 3.74
(4)I D=f(V SD)测试
I D=f(V SD)系指V GS=0时的V DS特性,它是指通过额定电流时,
并联寄生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a.在主回路的“3”端与MOS管的“23” 端之间串入安培表,主
回路的“4”端与MOS管的“25”端相连,在MOS管的“23”与
“25”之间接入电压表,将RP右旋转到底,读取一对I D与
V SD的值。
I D=28.0mA V SD=0.58V
b.将主回路的“3”端与MOS管的“23”端断开,在主回路“1”端与MOS管的“23”端之间串入安培表,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
上,读取另一对I D与V SD的值。
I D=648mA V SD=0。
72V
c.将“1”端与“23”端断开,在在主回路“2”端与“23”端之间串入安培表,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读取第三对I D与V SD的值。
I D=674mA V SD=0.72V
2.快速光耦6N137输入、输出延时时间的测试
将MOSFET单元的输入“1”与“4”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将MOSFET单元的“2”与“3”、“9”与“4”相连,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1”与“4”)及输出波形(“5”与“9”之间),记录开门时间t on、关门时间t off。
t on= 112ns ,t off=520ns
3. 驱动电路的输入、输出延时时间测试
在上述接线基础上,再将“5”与“8”、“6”与“7”、“10”与“11”、“12”与“11”、“14”与“13”、”16”与“13”相连,用示波器观察输入“1”与“4”及驱动电路输出“18”与“9”之间波形,记录延时时间t delay。
t delay=272ns
4.电阻负载时MOSFET开关特性测试
(1)无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在上述接线基础上,将MOSFET单元的“9”与“4”连线断开,再将“20”与“24”、“22”与“23”、“21”与“9”相连,然后将主回路的“1”与“4”分别和MOSFET单元的“25”与“21”相连。
用示波器观察“22”与“21”以及
“24”与“21”之间波形(也可观察“22”与“21”及“25”与“21”之间的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 on、存储时间t s、关断时间t off。
(2)有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在上述接线基础上,再将“25”与“27”、“21”与“26”相连,测试方法及测试量同上。
5.电阻、电感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1)有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将主回路“1”与MOSFET单元的“25”断开,将主回路的“2”与MOSFET单元的“25”相连,测试方法同上。
(2)无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将并联缓冲电路断开,测试方法同上。
6.不同栅极电阻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电阻、电感负载,有并联缓冲电路
(1)栅极电阻采用R6=200Ω时的开关特性。
(2)栅极电阻采用R7=470Ω时的开关特性。
(3)栅极电阻采用R8=1.2kΩ时的开关特性。
7.栅源极电容充放电电流测试
电阻负载,栅极电阻采用R6,用示波器观察R6两端波形并记录该波形的正负幅值。
正幅值为 4.16V 负幅值为332mV
8 .消除高频振荡试验
当采用电阻、电感负载,无并联缓冲,栅极电阻为R6时,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高频振荡,通常可用增大栅极电阻的方法消除,当出现高频振荡时,可将栅极电阻用较大阻值的R8。
六.实验总结
1.分析栅极电阻大小对开关过程影响的物理原因。
开关速度由电容和电阻的时间常数决定,改变栅极电阻大小会改变时间常数,进而影响开关过程。
2.消除高频振荡的措施与效果。
增加栅极电阻可以消除高频振荡。
产生高频振荡的原因是在开关通断时,mosfet的结电容的充放电动作流过栅极回路,如果存在电感就会产生一个电压尖峰(U=L*di/dt)。
增加栅极电阻,充放电电流会减小,在结电容不变的情况下充电时间(dt)会变长,从而减小尖峰的峰值,也就是消除了高频振荡。
3.实验的收获、体会
通过这个实验我熟悉了MOSFET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和MOSFET开关特性的测试方法,了解了数字示波器的使用,并联缓冲的作用,以及高频振荡产生的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