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道德之美
帮助学生感受道德的美

为什么换个方式 . 孩子们情绪就
请 来 许 多 家 长 参 加 。 活 动 有 一 项 内 高 涨 起 来 了 呢 ? 想 . 前 问 学 生 一 我 先 容 . 学生 把 在 家 里拍 摄 的 关 于 自己 件 事 做得 对 不 对 . 要 孩子 作 道 德 评 请 是 的 生 活 D 或 照 片 在 教 室 里 交 流 展 价 .孩子 要 根 据道 德 标 准 去 考量 。 V 思 示 , 互 相 评 述 。 为 了让 学 生 在 道德 维显 得 机 械 与 被动 . 案 自然 会 比较 并 答 认 知 上 有 所 收 获 .我 请 学 生 说 一 说 僵硬 来 问学 生 哪 一 件事 情 做 得 美 后 “ 的 同学 在 家 里 哪些 地 方 做 得 对 ” 别 f 与 靓) 帅 。是要 孩 子 用 审美 的眼 光 评 ◎
车 。 牛 了。 小 桦 连忙 站 起 来说 :谢 此 . 太 ” “ 学校 德 育 活 动有 必 要 帮 助学 生感
谢 夸 奖 !”
“、 ,龙帮奶奶盛饭.真是太有孝心 J
了。’ 无疑问, 窀 这是由衷 的赞美。 பைடு நூலகம்
“ 倩 自己 的 头 发 自 己梳 . 能 文 的 教 育 . 么德育就失去 了应有 的魅 孩 子 道 德 水 平 与 审 美 能 力 就 会 一 同 小 好 那 干哦. 头发 梳 得 好 靓 哦 !这 明显 是 羡 力。 ”
慕 的评 述
帮助学生感受道德的美
德 育 . 们 寓 教 于 乐 。 们 也 不 我 我
提 高 ( 者 单 位 : 祥 市 实验 小学 ) 作 钟
“ 光 虽 然个 子 很 小 . 他 居 然 妨 寓教 于 美 。 小 但 寓教 于 乐 让孩 子 潜 移 默 会卖 报 纸 , 来 很 酷 。” 得 有 点 深 化 , 教 于美 则 让 孩 子沉 醉 其 中 帮 看起 说 寓 ( 任 编辑 责 刘玉琴)
感受道德之美——有德幸福常伴

教学方案设计时间:2014年9月23日学科职业道德与法律执教者教学课题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有德幸福常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什么是道德。
2、了解道德的分类。
3、理解道德的作用,知道良好的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2、崇尚道德高尚的人,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目标:1、自觉遵从道德的要求,纠正自己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不良行为,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道德的作用,知道良好的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主动、有意识地成为道德的人。
教学难点1、理解道德的作用,知道良好的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主动、有意识地成为道德的人。
3、理解道德的作用,知道良好的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提问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技能(时间分配)教师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授课总计(45’)授课Part1 道德成就人生(13’)[导入]4''引用:《左传》有言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按的言论。
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居于“三不朽”之首的便就是“立德”,可见“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先导,“立德”是成就人生的根基。
[男神排行榜][即:“你喜欢谁”+自省互动]10''1、道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1)说说你喜欢的明星,为什么喜欢Ta?(2)说说班上你喜欢的同学,为什么喜欢?(潜在道德品质:认真、诚实、努力、真诚、有上进心、自律、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等,在黑板板书)2、道德对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承接上个问题,一笔带过)3、养成良好的道德有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
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有德幸福常伴PPT教案

会计学
第1页/共65页
1
温故知新
第一单元 习礼仪 讲文明
第一课 塑造良好形象 增添我们的魅力
个人礼仪是我的一张名片 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 展示风度翩翩的形体姿态
展示吐露心声的文明语言
交往礼仪交谈 打造良好的电话形象
编制魅力的网络形象
第49页/共65页
49
互动
认真 努力 自律
诚实 有上进心
……
真诚 关心他人
第50页/共65页
50
思齐·自省
见贤思齐思齐焉, 见不闲而内自省也。
你所欣赏的道德品质:
你所讨厌的不道德的品质:
第51页/共65页
51
活动
第52页/共65页
52
逐梦阶梯
感恩
坚持
自律
第53页/共65页
53
名言警句解析
一个人除了审慎地、正大光明地。正当地 活着外,就不可能愉快地活着。 ——伊壁鸠鲁
“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 “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 “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按的言论。 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居于
“三不朽”之首的便就是“立德”,可见 “立德”是“立功第4”7页/、共65“页 立言”的先导, 47
周星驰——9月男神排行榜No.2
1982年,与梁
朝伟一起报考
41
第42页/共65页
42
第43页/共65页
43
第44页/共65页
44
名言古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第45页/共65页
45
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
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
——有德幸福常伴
感受道德之美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时间 分配
通过名人事例告诉学生, 道德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健 康成长、人生事业的成功 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获 成良好的道德,这样才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PPT 展示的题目,推荐 1-2 名同学 得成功的人生,必须要养 教师小结:长江──容纳百川,不择细流,百折不回, 利于我们人格的发展。
联系护理专业,通过情景 剧表演,达到直观形象的 效果,加深感性认识。学 生合作探究学习,分析、 讨论任务,教师层层引导,
知荣辱,有道德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
教案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教具准备 课 题 德育 授课教师 2011 级护理专业 2012 年 3 月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1版 总 学 时 课 主编:焦宏昌 扈文华 序 授课学时 36 4 2
人民教育出版社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人教网本课程的有关资料、图片、网络资料、治疗车、治疗 盘、轮椅等。 感受道德之美 认知: 了解道德的含义、特点及其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知道社 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理解道德的作用,知道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 谐的重要条件。 情感态度观念: 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 求;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憎恶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培养自觉遵守家庭美 德、建设和谐家庭的意识。 运用: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分辨遵守道德和不守道德的行为;自觉践行公民基本 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各项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自 觉践行家庭美德的要求。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内容与要求 指导学生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通过探究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流程
PPT 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我们应该为社会的发展, 教师小结: 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我为人人” 献。 做到 ,
第三课____感受道德之美

感受道德之美
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一, 走近道德
这是一所职业学校的真是情况,在这所学校里: 学生穿着简朴、但不失落落大方、清纯可爱; 教室整洁、干净、简朴,墙上的宣传画都是学生自己画的; 教室里听不到脏话,更没有打架斗殴现象; 学校一直实行无人监考制,但无论什么考试,都没有作弊现象的 发生; 学校食堂的洗碗槽里,看不到剩饭和剩菜,因为学生吃多少盛多 少,从不浪费; 学校没有一名清洁工,但校园清洁如洗,就连厕所都没有臭味; 学校没有一名养花工,校园内却繁华似锦绿树成荫;
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1 2 3 4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5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日本街头剪影(东京、横滨)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
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地方的公共卫生状况和日本相比存在 较大的反差?
社会公德
公共卫生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公德水平。中日两 国公共卫生状况有较大差异的一个原因是国民的社会公德 水平不同。
社 会
·
(自律) (内化)
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人 生 离 不 开 道 德
你更愿意在哪一所学校就读?道德看似空洞抽象,其实道德 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当中,道德不 应仅仅被用来要求别人,更应该时时拿来提醒我们自己: 我们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案例1
• 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 的年轻人将老人扶起,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 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竟然一口咬定丁丁就 是肇事者。老太太摄于家人压力,竟也说是丁丁撞的。 • 此事引导媒体广泛讨论,对丁丁表达赞扬与支持,对老 太太及亲属进行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 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 肇事逃逸的年轻人受到震撼,给报社写信承认自己的过 失,检讨自己的行为。 ①:大家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②: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分解

孔子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等课 程,却不希望学生专注于技能,为什么?
孔子办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是以 德为先,所以技艺的掌握反而是次要的。
为什么人们一般会喜爱刘备、关 羽、张飞,却讨厌曹操?
刘、关、张曹操Fra bibliotek中国老百姓拥刘反曹是因为大
家不自觉地运用了道德评判。 凡是善的,人们会喜爱和赞扬; 凡是恶的,人们会反感和厌恶。
教师小结:对于历史上和生活中的 这些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事例, 人们总是会有一个评判的尺度与标 准,这就是道德。道德蕴含在我们 生活的每一天,体现在我们做的每 一件小事中。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 大耻。
——龚自珍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日本街头剪影(东京、横滨)
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地方的公共卫生状况和日本相 比存在较大的反差?
公共卫生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公德水平。
中日两国公共卫生状况有较大差异的一个原因是国 民的社会公德水平不同。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李嘉诚的 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谚语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教案:感受道德之美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通过对人类生活,特别是对辛福人生的,总结得出一个结论:道德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
作业:找出生活中违背良好道德品质的行为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
书
设
计
感受道德之美
1.个人品德: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2.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重点
道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难点
增强自觉提升道德修为的意识。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导入
预热活动
教师展示材料:某职校学生学生穿着俭朴,却不失落落大方、清纯可爱;教室整洁、干净、简朴,墙上的宣传画都是学生自己画的;学校里听不到脏话,更没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学校一直实行无人监考制,但无论什么考试,都没有考生作弊;
3.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
教后札记
学校食堂的洗碗槽里,看不到剩饭和剩菜,因为学生吃多少盛多少,从不浪费;学校没有一名清洁工,校园却干干净净,连厕所都没有臭味…
学生思考讨论:这所职校的环境美吗?这体现了学生思想品质怎样的特点?
教
学
内
容
明确:体现了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道德,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词语,道德修养,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话题。道德与道德修养,伴随着人生之旅的时时刻刻,体现在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校园时我们平时生活的地方,校园环境也体现着我们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素质。
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遵守社会公德体现我们的文明素养,展示我们的尊严和价值。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1) - 副本

链接: 影响与周围人群和谐相处的因素
• • • • 1、道德素质 2、利益 3、性格爱好 4、文化素质
二、播种道德 收获幸福
阅读教材第37~38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猜猜智者给娇娇写的那句话是什么。 2.说说为什么这一天娇娇会获得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 3.谈谈你能为他人做些什么。 主动为身边及他人做好事,你就会获得快乐和幸福。 ——智者
健康成长 事业成功 努力践行 获得快乐与幸福
加强修养 从自己从身边从点滴做起
播种道德 收获幸福 社会和谐 从心开始
一、单项选择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充 D ) 分说明了( A.幸福的生活,必然是道德的生活 B.养成良好的道德,有助于发挥我们的潜能 C.养成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我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D.人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我们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社会和谐 从德开始
阅读教材第39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这则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谚语
传承民族文化
体验生命价值
光大志愿服务
结合自身 实际,谈 谈如何为 构建和谐 社会作努 力。
献身公益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从心灵开始,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道德成就人生
勤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 活条件的显著改善,部分年轻 人(尤其是部分城市的青年人) 比较注重享受,却不大愿意为 此付出较多的劳动,明显不如 祖辈和父辈勤快和吃苦耐劳。 此所谓未富先娇。
俭
中职生生活省钱方案。
自强
• 什么是“啃老族”? • 为什么会出现“啃老”现象?
自强
“啃老族”的出现原因是 复杂多样的。但是,部分年轻 一代丧失自强自立的信念和勇 气是该社会现象的主因。极少 数的年轻人在遭遇生活困难时 选择逃避,退缩到父母身边, 依赖已经年老的父母生活。因 此,树立自强和自立的观念是 年轻人克服生活和工作困难的 前提和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道德之美——有德幸福常伴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的道德是个人发展、人生幸福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情感态度观念:崇尚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运用:自觉遵从道德的要求,纠正自己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良好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作用。
难点:理解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表演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36~39;《教师教学用书》P31~43;《学习指导》P16~33;PPT课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和材料;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身边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
七.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退休王大爷10年如一日免费向路人提供茶水”,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大爷笑着说:“我虽然花了一些退休金,但我因此获得了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心情,感到很充实,很幸福”。
你觉得王大爷的健康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王大爷这种行为服务了他人,快乐了自己,做有道德的事,成为有道德的人,给自己、给别人都会带来幸福和快乐的。
用PPT出示:有了良好的道德,健康、快乐、幸福就会围绕、伴随着我们。
)
教师用PPT投影“中国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学徒时打扫店堂,捡钱上交,通过老板的考验”的事例。
冯根生从学徒工成为总裁与他捡钱上交的小事有没有关联?
冯根生学徒时的小做法成就了他后来的大事业,这样的道德品质对人的成长有何作用?
道德对个人健康成长,人生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板书同时用PPT出示)。
教师用PPT出示“首届南京市‘百名美德少年’”中的两位获得者的事迹。
这些“美德少年”都有哪些优点?大家思考一下,从不同角度回答。
师小结这些少年“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弘扬美德”。
(用PPT出示)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助于我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仔细阅读独生女娇娇的故事。
两位学生(一位扮演智者,一位扮演娇娇)上台表演情景剧《独生女娇娇的故事》,其他学生观看。
教师点评通过表演,同学们说说,娇娇的这一天为何会获得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
独生子女需要角色转变才能体验不同的感受,从娇娇的转变中,对照我们自己又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呢?
(娇娇的事例是我们90后独生子女生活的一个缩影,具有代表性,她的事例给我们的改变带来了启示。
)
用PPT出示问题:猜猜智者给娇娇写的那句话是什么?
主动为身边及他人做好事,你就会获得快乐和幸福。
即播种道德,收获幸福。
用PPT出示:“主动为身边及他人做好事,你就会获得快乐和幸福。
──智者”
创造人生幸福(板书)
教师播放视频中央电视台《心目中的幸福生活》,结合视频中关于幸福的讨论,说说你心中的幸福是什么样的?
(幸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如北大教授、当代作家谢冕写了一篇文章“读书人是幸福人”。
这也是一种幸福,要认识到单纯的物质享受并不等于幸福,损人利己更不是幸福。
)不管哪种幸福,你认为幸福的源泉和真谛是什么?
(道德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真正的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 (用PPT出示)道德是获得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加强道德修养、践行道德规范,才能获得快乐与幸福。
用PPT投影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中有关道德滑坡的热点材料。
面对道德滑坡的现实,媒体、社会学者都在呼吁提高市民的道德底线,国家也更关注道德工程,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大家来说说自己曾经做过的“有德”和“缺德”的事(学生笑)。
教师(归纳过渡)两位同学讲了他们的实际经历,这些我们或多或少做过,违法的事大家不敢或不愿意做,但有违背道德的事在我们身上或许发生过,是吧?
小结做有道德的事,成为有道德的人,给自己、给别人都会带来幸福和快乐的。
用PPT 出示:进行自我修炼,提升道德修养,从自我做起。
教师用PPT 出示五幅图片,思考: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努力。
(每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从自己和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加强道德修养,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用PPT出示:构建和谐社会,从心灵开始,从身边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有德幸福常伴(板书)。
(课堂总结)教师用PPT出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指出本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堂练习)1.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辨析,并简要说明理由:“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
课后练习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
你准备以怎样的行动去建设“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