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方案

公司名称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依据

4.支持文件

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6. 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方法

7.验证合格标准

7.1A注射液生产全过程部分微生物污染监控措施

7.2灭菌釜技术要求

7.3湿热灭菌工艺的生物学验证技术要求

7.3.1沸腾试验阴性

7.3.2沸腾试验阳性

8.湿热灭菌验证操作步骤

8.1 X.PSM.B型旋转水浴式灭菌釜确认

8.1.1概述

8.1.2运行确认

8.1.3空载热分布

8.1.4满载热分布

8.1.5热穿透试验

8.1.6升温速率试验

8.2生物指示剂验证(挑战性试验)

9.取样计划及样品编号

10.验证结果、分析及评价

10.1 A注射液工艺优化、偏差处理及整改措施汇总

10.2 A注射液灭菌前药液微生物限度警戒线及行动线的确认

11.验证培训

12.验证合格证书

13.附件

附件1A注射液无菌保证与国际GMP差距

附件2 生物指示剂制备方法

附件3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预试验取样计划(系列)

附件4 A注射液灭菌前不同工艺环节的药液生物负荷及沸腾试验调查总结附件5 A注射液湿热灭菌工艺验证待确认修改的相关SOP目录

附件6 A注射液湿热灭菌工艺验证待建立相关SOP目录

14.附录:

附录1 A注射液射液灭菌前药液生物负荷及无菌保证值汇总表

附录2 灭菌釜运行测试记录

附录3 空载热分布汇总记录

附录4 满载热分布汇总记录

附录5升温速率试验记录

附录6 A注射液灭菌工艺微生物学验证记录

附录7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取样计划及项目编号

附录8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取样记录

附录9 偏差处理记录

附录10验证培训记录

附录11验证合格证书

1.概述:

中国药典(05版)要求无菌制剂必须满足SAL≤10-6无菌保证水平[可用公

式(F0- D

污121℃×lgN

)/D

污121℃

≥6表示,见 C-P216,3-14]。A注射液采用

湿热终端灭菌,其灭菌程序参数设定为 116℃,30min(经计算所得F0=9.48,实测F0值在10-14之间,2009年灭菌釜验证数据),属于残存概率灭菌范围(8≤F0<12)。其最终产品的无菌质量取决于灭菌前产品中生物负荷、孢子耐热性及灭菌工艺的杀灭效果,所以产品应采用控制灭菌前药液的含菌量(生物负荷)的灭菌工艺。

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是指灭菌后制剂中微生物的残存概率。任何灭菌工艺均应当能使产品中的污染菌含量下降至一个菌后,再下降6个对数单位,才能保证产品经过灭菌后其中非无菌品概率不超过1/百万(即SAL ≤10-6)。

由于无菌检查的局限性,灭菌后含有残活微生物的样品往往难以被抽检到。因此,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不能仅仅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查结果,而必须依靠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

对比国际GMP,A注射液无菌保证存在缺陷及整改措施、整改计划如《A注射液无菌保证与国际GMP差距》(附件1)所示。

本次验证克服A注射液以往的灭菌工艺验证,尚未能够提供产品满足SAL≤10-6无菌保证水平的证据的缺陷。为确保每批产品无菌保证水平达到药典要求,解除潜在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确保临床安全用药,特设计重新进行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通过灭菌工艺验证寻找影响微生物污染的关键质量控制点,采取合理、科学的纠偏措施,达到灭菌工艺能够稳定控制灭菌前药液的含菌量(生物负荷)的效果,将各种纠偏措施形成书面SOP并在正常生产时实施操作,使灭菌前药液生物负荷值处于控制水平线以下,为证实确保成品SAL ≤10-6提供验证证据。

作为本次湿热灭菌验证的预试验:

(1)已设计与生产同步进行了A注射液灭菌前药液含菌量等检测方法学确认,详见《A注射液灭菌前药液含菌量等检测方法学确认报告》。

(2)已设计与生产同步进行了预试验《A注射液灭菌前不同工艺环节药液生物

负荷及沸腾试验调查》(附件3),按照《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预试验取样计划》(系列,附件4)进行取样检测;调查结果详见《A注射液灭菌前不同阶段的药液生物负荷及沸腾试验调查总结》(附件5)。

(3)已设计与生产同步进行了《小容量注射液车间HVAC系统再验证》,重点:增加对洁净区关键区域如配制、灌装、百级层流罩下的动态监控(浮游菌、沉降菌、悬浮粒子),确认车间洁净区生产环境动态变化下对灭菌前药液生物负荷的影响规律。已将欧盟GMP无菌制剂生产要求的洁净区“动态”验证技术要求写入该验证方案。

(4)已设计与生产同步进行了《洁净氮气系统再验证》,重点:确认灌装直接接触药液的洁净惰性气体的洁净度符合要求;监控灌装前后(最差状况)的洁净惰性气体微生物负荷。

因此,本次验证区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确认现有硬件条件下,A注射液灭菌前不同阶段的药液生物负荷及沸腾试验的规律,分析、确认关键质量控制点,在不影响产品其他质量指标的前提下,进行硬件或者工艺参数或者人员操作方法的缺陷分析、改造及纠偏,并确认和评价其纠偏措施的整改效果,以使产品灭菌前药液生物负荷实现稳定可控。第二部分:对灭菌釜性能进行再确认(一年一次,由制造商进行)。

第三部分:对A注射液进行湿热灭菌工艺微生物学验证,包括:

——选择适宜的生物指示剂进行挑战性试验。

——建立、确认产品无菌保证的相关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如灭菌前药液生物负荷警戒标准、纠偏标准,沸腾试验等),并通过验证形成日常监控的SOP。

——发现污染菌耐热性大于生物指示剂时,分离污染菌孢子,制备浓度适宜的生物指示剂,再次重复进行验证。

2.验证目的

2.1确认灭菌釜性能是否仍然符合技术要求和工艺目标。

2.2选择适宜的生物指示剂,在灭菌釜各冷点进行最差状况的挑战性试验。

2.3对预试验监测结果进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分析,确认适宜的纠偏整改措施,优化工艺条件、加强过程控制。

2.4确认在现有灭菌工艺条件下,有关产品无菌保证的相关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