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肠内营养的选择
肠内营养剂型的选择和应用ppt课件

主要参数 能量密度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来源 投给途径
次要参数 渗透压 脂肪含量 脂肪来源 膳食纤维含量 糖类含量(特别是乳糖含量) 电解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 剂型 临床验证 价格
;
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决议能量摄入,与其它营养素也有 关,与制剂的水分含量成反比,故对高应 激患者应采用高能量密度的制剂时,应额 外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况
;
配方选择时应思索的要素〔2〕
糖耐 受情 况
对于不能耐受乳糖、蔗糖、或其他双糖的患者应 防止选择含有上述物质的配方
• 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件构成组件配方
• 蛋白质组件
• 脂肪组件
• 糖类组件
• 维生素组件
• 矿物质组件
;
30
特殊运用制剂
• 婴儿用制剂 • 糖尿病公用制剂 • 肝功能衰竭用制剂 • 肾功能衰竭用制剂 • 肺病公用制剂 • 创伤用制剂 •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用制剂
;
31
肠内营养制剂的评价参数
可以满足DRIs的需求 • 无需消化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 • 小肠粘膜可以直接吸收氨基酸、二肽和三肽,无需经过
胃、胰腺、胆囊等的消化液的作用
;
11
• 成清楚确 • 可以根据生理需求,增减某种或某些营养素,改动其
比例,以到达治疗效果
• 不含残渣或极少残渣 • 不含膳食纤维,只需少量的内源性残渣进入大肠,使
• 运用方便,耐受性强等优点
• 适用于胃肠功能正常的病人
;
15
非成分型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 匀浆制剂 • 商品匀浆制剂〔立适康匀浆、立适康匀浆〔纤维型〕〕 • 自制匀浆制剂
• 整蛋白为氮源的非要素制剂 • 含牛奶的配方 • 不含乳糖配方 • 含膳食纤维配方
肠内营养的选择策略ppt课件

预消化配方优势:充分利用双通道
33%
67%
百普系列 同时含有游离氨基酸和 短肽的预消化配方制剂
即使在游离氨基酸转运 体系损耗或先天性缺损 时,也可快速补充营养
即使小肠功能减退,也 不影响运转率
Zaloga GP et al, 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1990; 5:231-237.
毒症、恶性肿瘤等; •胃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胰腺
疾病等; •其它:术前、后的营养补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Q: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哪个更好?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早期肠内营养 vs. 延迟肠内营养:死亡风险
死亡
0%
-20%
N=374 (95%CI: -22%~+5%)
感染并发症
N=170 (95%CI: -57%~-3%)
高血糖
-9%
N=252 (95%CI: -26%~+18%)
腹泻
-4%
肠外营养 风险基线=1
-30% -40%
-30%
-50%
另一项由3项随机对照研究组成的荟萃分析证明 早期肠内营养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感染并发症
P=0.0001
早期肠内营养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
Peter JV et al, J Crit Care Med 2005; 33(1):213-220.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高血糖发生率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的 风险降低幅度
0% -10%
N=427 (95%CI: -9%~+8%)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选择策略护理课件

•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概述 •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选择策略 •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概述
肠内营养的定义
01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途 径,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 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 支持方式。
02
它是一种符合生理需要的营养支 持方式,有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 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重症病人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素来支持器官功能和组织修 复。
肠内营养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密切关注病人对肠内营养的反应,如出现不 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处理。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对病 人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症状。
防止误吸
在输注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 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营
养液误吸入呼吸道。
处理胃肠道并发症
如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等症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
管饲途径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 病人,选择合适的管饲途 径,如鼻胃管、鼻空肠管 等。
输注方式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 持续输注或间歇输注方式 。
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
早期肠内营养
在重症病人入院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有助于维护肠道功能和减少并发症 。
晚期肠内营养
对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 应逐渐过渡到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 。
肠内营养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分泌,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和 移位。
肠内营养的分类与选择

肠内营养,也称为肠内喂养或肠道喂养,是通过将食物或特定的营养制剂直接输送到消化道,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目的进行分类和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内营养分类和选择:1. 全胃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EN):- 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腔摄食或需要全面补充营养的患者,如严重消化道疾病、肠道功能衰竭等。
- 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等途径进行输送。
- 通常使用多肽、混合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制剂。
2. 部分肠内营养(Partial Enteral Nutrition, PEN):- 适用于患者能够部分通过口腔摄食,但仍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如癌症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等。
- 通过口腔摄食和肠内营养制剂相结合,以满足营养需求。
3. 选择性肠内营养(Selective Enteral Nutrition, SEN):- 适用于需要特定营养支持的患者,如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 通过选择特定的营养制剂,如酪蛋白制剂、肠道免疫营养制剂等,以满足特殊的营养需求。
在选择肠内营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一般来说,肠内营养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蛋白质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等,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制剂。
- 消化功能: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吸收能力,选择能够被充分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
- 肠道耐受性:根据患者的肠道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和输送方式。
- 配方特点:考虑肠内营养制剂的成分、比例、浓度等特点,选择符合患者需求的配方。
在使用肠内营养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耐受性,及时调整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此外,与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肠内营养的应用配方的选择和使用护理课件

案例二: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
总结词
胃肠道手术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核心在于减轻肠道负担、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并发症。
详细描述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肠道功能受到一定影响,需要逐步恢复。在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 应选择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配方,逐步提供营养支持。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肌肉生长
肠内营养中的蛋白质、能量和其他营养成分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和 肌肉生长,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降低感染风险
肠内营养能够维持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减少感染风险。
肠内营养的应用范围
吞咽困难患者
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困难 患者,如食管癌、脑卒中等疾病 ,肠内营养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
支持。
意识障碍患者
鼻胃管
适用于短期肠内营养的 患者,如手术后需要恢
复的患者。
鼻空肠管
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的 患者,如短肠综合征、
克罗恩病等。
胃、空肠造瘘管
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的 患者,如肠道功能丧失
或无法进食的患者。
肠内营养的剂量和速度
01
02
03
初始剂量
通常为每天10-20 kcal/kg,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调整。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肠内营养适用于需要营养支持但胃肠 道功能允许的患者,如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消化道梗阻等 患者。对于胃肠道功能衰竭或不能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则 需要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维持和促进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能够刺激肠道蠕动,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 少肠道细菌易位和肠道黏膜萎缩。
肠内营养的应用配方 的选择和使用护理课 件
目 录
• 肠内营养的概述 •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 肠内营养的使用方法 • 肠内营养的护理 • 肠内营养的案例分析
第二节 肠内营养的选择

第二节肠内营养的选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需根据预期营养支持的时间、肠道功能的受损程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及病人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决定肠内营养方式和制剂。
一、病人的选择If the GI tract is functional, it should be used for enteral nutrition (EN), even if only a small amount can be tolerated. Oral intake is encouraged once a speech pathologist has determined the patient is not at high risk for aspiration. Nasoenteric devices, preferably postpyloric, are preferred if EN is not expected to persist past 30 days.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or jejunostomy devices are placed if EN is expected beyond 30 days.一般认为当病人胃肠道功能不健全、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时,肠外营养能迅速补充营养,改善营养状况,拯救病人的生命。
但原则上讲,只要病人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并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就应该首选肠内营养。
只有真性肠麻痹、机械性肠梗阻及严重腹腔感染时,才考虑采用肠外营养。
二、时机的选择肠内营养的时机选择很重要。
危重病人或严重创伤病人一旦血液动力学稳定,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就应立即开始肠内营养。
一般严重创伤后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效果最佳。
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如果存在营养不良,手术前就应该采用肠内营养,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
肠内营养指南(二)2024

肠内营养指南(二)引言概述:肠内营养是通过肠道内的特殊饮食或进食方式来提供营养,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本文是《肠内营养指南(二)》,旨在为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医务人员以及关心肠内营养的人士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本文的内容大纲。
一、适应症1. 消化道功能衰竭:包括严重胰腺炎、胃肠道切除术后等。
2. 吸收障碍: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梗阻等。
3. 肠结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
4. 腹部放疗后并发症:如放射性肠病等。
二、肠内营养的类型1. 胃肠道循环饮食:将一部分胃肠道内容物连续引流出来,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以减轻肠道负担。
2. 胃肠道全营养:通过胃肠道摄入特殊配方饮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3. 加强胃肠道吸收:通过调整饮食成分、使用特殊的饮食辅助剂来增强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能力。
4. 部分肠外饮食: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静脉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的管理1. 肠内导管插管:对于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可通过插管直接进食。
2. 肠内营养的饮食管理: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进行规范的饮食管理。
3. 肠内营养的监测与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体重、营养指标以及肠内导管的情况,进行营养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4.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处理:如导管相关感染、腹痛、腹胀等,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5. 肠内营养的团队合作:建立由医师、护士、营养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管理肠内营养患者。
四、注意事项与禁忌1. 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调整饮食中各营养物质的比例。
2. 禁忌食物:根据患者病情和肠道耐受性,排除对某些食物的摄入。
3. 肠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包括导管脱出、皮肤炎症、穿孔等。
4.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其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总结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支持手段,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肠内营养的管理中,饮食管理、监测与评估、并发症处理和团队合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icu患者肠内营养的选择策略医学教材课件

探索icu患者肠内营养的最佳选择策略,包括适应症、禁忌症、种类和形式的 选择依据,以及管理和监测方法。
患者肠内营养的定义和目的
深入了解患者肠内营养的概念和目标,以促进更好的康复和营养状况。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确定哪些患者可以从肠内营养中受益,如肠吸收不良、口服摄入不足等。
禁忌症
了解那些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肠内营养,如肠梗阻、严重胰腺炎等。
肠内营养的种类和形式
口腔摄入
探索通过口腔摄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不同方式, 如食物、饮料或补充剂。
管道灌注
了解将营养物质通过管道直接送入胃或肠道的方法, 如胃造瘘或肠造瘘。
全静脉营养
介绍通过静脉注射输送营养物质的方法,适用于无 法通过肠道摄入的患者。
2
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肠内营养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3
教育
提供患者和家属关于肠内营养管理的教育和指导,以确保良好的治疗合规性。
常见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胃肠道不耐受
探索胃肠道不耐受的原因和 预防方法,如早期启动、逐 渐增加摄入量等。
感染
介绍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预防 措施,如管路护理和卫生措 施。
电解质紊乱
了解电解质不平衡的常见原 因和处理方法,如监测和补 充。
肠内营养应用案例和临床经验
真实案例
分享肠内营养在不同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包括 成功的治疗方案和挑战。
临床经验
探索临床团队在肠内营养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以 及改进治疗效果的方法。
选择肠内营养的依据和策略
1 专业指南
了解各个专业指南和临床实践中的指导原则,指导肠内营养的选择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肠内营养的选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需根据预期营养支持的时间、肠道功能的受损程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及病人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决定肠内营养方式和制剂。
一、病人的选择If the GI tract is functional, it should be used for enteral nutrition (EN), even if only a small amount can be tolerated. Oral intake is encouraged once a speech pathologist has determined the patient is not at high risk for aspiration. Nasoenteric devices, preferably postpyloric, are preferred if EN is not expected to persist past 30 days.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or jejunostomy devices are placed if EN is expected beyond 30 days.一般认为当病人胃肠道功能不健全、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时,肠外营养能迅速补充营养,改善营养状况,拯救病人的生命。
但原则上讲,只要病人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并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就应该首选肠内营养。
只有真性肠麻痹、机械性肠梗阻及严重腹腔感染时,才考虑采用肠外营养。
二、时机的选择肠内营养的时机选择很重要。
危重病人或严重创伤病人一旦血液动力学稳定,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就应立即开始肠内营养。
一般严重创伤后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效果最佳。
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如果存在营养不良,手术前就应该采用肠内营养,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
三、置管方式的选择Access routes for enteral feeding vary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patient. In deciding which route to use, the anticipated length of feeding and the presence of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re two major considerations. Access to the GI tract via the nasal route such as nasogastric, nasoduodenal, or nasojejunal tubes are usually short term (less than 6-8 weeks). These tubes can be placed at the bedside. When enteral feeding is anticipated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an enterostomy tube should be considered. This is a more invasive category of enteral feeding where the tube accesses the GI tract through the abdominal wall. This procedure can be carried out in an endoscopy unit, radiology department or in theatre.1. 对病人的损伤程度损伤小、简单安全是置管最重要的原则。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经鼻置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
对于有肠内营养指征,上消化道无梗阻,营养支持后仍可恢复自然经口进食者,应尽可能采用经鼻置管。
只有口、咽、鼻、食管梗阻或因疾病原因不能恢复经口进食,或虽然能恢复经口进食但需时较长、发生吸入性肺炎危险性大的病人才考虑造瘘置管。
2. 营养支持所需时间需长期管饲者宜用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置管,估计时间较短者宜采用经鼻置管。
时间长短受病人疾病、营养状况、医疗监护条件和所用鼻饲管质地等影响。
3. 胃肠道功能胃肠道功能受损程度影响肠内营养方式的选择,严重受损者不能应用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差、需持续滴入营养液以及有较大误吸危险者,宜用胃或空肠造口置管。
经腹手术的病人,如营养状况差、手术创伤重,或估计术后发生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等可能性大者,应在术中作空肠造口置管,用于病人较长时间的营养支持。
四、营养液输注方法的选择1. 营养液输注时间的选择根据病人营养需要及其耐受程度而定。
一般使用间歇输注,病人可以有较大的活动度,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病人。
对于胃肠道功能差、严重营养不良、并发症多、高应激状态或躁动的病人,可以给予连续性输注,一般为连续喂养20小时、间歇4小时,以让消化系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对于消化、吸收功能非常差或使用抑酸剂的病人甚至可以24小时持续喂养。
The length of time which enteral feeding is given depends on the patient's needs and tolerance as well as local practices. If a patient requires full nutritional support it is usual to feed over about 20h with a 4-h rest period to allow the gastric acidity to return to normal. If the patient is given antacids, the feeding can continue over 24h if required as the gastric acidity is already altered.2. 营养液输注速度的选择病人由肠道旷置到重新耐受肠道内营养物质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刚开始输注肠内营养液时应遵循低渗、少量、慢速的原则。
一般间歇性输注病人开始肠内营养时,营养液的滴速宜控制在25~50ml/h。
如病人耐受,可每8小时增加25~50ml,16小时后可增加100ml,24小时可增加150ml左右。
如病人不耐受,滴速增加的幅度应减慢。
连续性泵输注的病人可匀速输注,最初滴速亦为25~50ml/h,每8小时增加25~50ml,最终的平均滴速宜为100ml/h左右,最高可至200ml/h。
调整滴速的依据是胃内潴留物的检查。
If a patient has not been fed in the last 5 days, feedings should begin as low volume, continuous flow feedings in the range of 25 to 50ml/hour. Depending on the patient's tolerance, the rate can be titrated upward by 25ml every 8 to 12 hours. Residual volume in stomach should be monitored every 2 to 4 hours.If the patient is tolerating enteral feeding, the length of time that they are fed can be reduced, and the rate must increase to make sure all requirements are met. In situations where adult patients are well established on feeding, feeds can be administered at a rate of up to 200ml/h by pump or bolus.五、营养制剂的选择胃肠道功能良好者可用管饲滴注含完整蛋白的完全膳食,如匀浆膳、混合奶等,小儿可给予婴儿膳。
如果口咽无梗阻,经一段时间管饲营养支持后病情缓解,可逐渐恢复自然饮食。
但对口、咽、食管有梗阻,或因疾病、手术而吞咽功能受损者,则需长期管饲完全膳食。
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者,可以采用要素制剂。
详见下一节。
六、能量、氮量及液体量的选择Since the loss of protein stores directly affects body fun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administer sufficient amounts of energy and protein.1. 能量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首先要确定病人的能量需要量。
In the past, hyperalimentation (the delivery of energy in excess of requirements) was thought to be efficient in improving nutritional status. However, hyperalimentation has been shown to induce sever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such as hyperglycemia, hyperlipidemia, andincreased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Patients receiving nutritional support should be fed to their requirements.In clinical practice, selecte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basal energy requirements are shown in Box 9.1.1. A frequently used simple guideline for estimating the daily energy needs of a patient is 25-35 kcal/kg body weight.Box 9.1.1 Selecte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energy requirementsHarris-Benedict equation (estimates basal energy expenditure)Male:(13.75×W)+(5.0×H)+(6.76×A)+66.47Female:(9.56×W)+(1.85×H)-(4.68×A)+655.1where W is weight in kilograms; H is height in centimeters; A is age in years.To predict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TEE), add an injury/activity factor of 1.2-1.8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and nature of illness.Ireton-Jones energy expenditure equationsObesityIEE =606S+9W+12A+400V+1444Spontaneously breathing patientsEEEs =629-11A+25W-609OVentilator-dependent patientsEEEv =1925-10A+5W+281S+292T+8518EEE is in kcal/day; subscript V indicates ventilator dependent; subscript S indicates spontaneously breathing.S: sex (male=1, female=0)V: ventilator support (present=1, absent=0)T: diagnosis of trauma (present=1, absent=0)B: diagnosis of burn (present=1, absent=0)O: obesity > 30% above ideal body weight from 1959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tables (present=1, absent=0)In the clinical situation, additional disease-associated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dur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quired energy needs. These include disease stress factor, activity factor, and temperature factor. Energy and nutrient losses from malabsorp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present.能量的供给并非多多益善,不仅要考虑病人的能量消耗,还要考虑病人的实际代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