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含答案】

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一、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以下八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①主谓之间要停顿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主语,“几何哉”是谓语,中间要停顿)又如:可爱者/甚蕃其一/犬坐于前②谓语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衔/远山,吞/长江(这里“衔”和“吞”是谓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宾语中间要停顿)又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两个单音节之间要停顿如:可/以一战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句首虚词。
总领性词语之间之后可停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里至于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至于后面要停顿,否则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故/君子有不战4、关联词之后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5、“也”用在句子中做语气词,其后要停顿如:余闻之也久此句子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着谓语前面的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6、较复杂的定语、状语、补语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应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里“受任”“ 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于败军之际”“ 于危难之间”都是补语,他们之间要停顿。
7、并列短语之间。
如:山肴\野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停顿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二、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考点解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要求是:“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文言文停顿断句作为古诗文的诵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中考考查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毕业考点的常考内容之一,通常中考所占分值为2-3分。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知识点】一.什么是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二.怎样划分文言停顿划分文言停顿,一般要从句子语法结构和语意关系来进行。
三.停顿小技巧(一)句子语法结构1.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等。
例:夫/君子之行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
例:然则/天下之事5.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
如:当/先主/屯新野6.注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反问句等。
(二)语意关系1.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要停顿。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为师矣3.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文言文中的对话常常以“云”“曰”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练习巩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全文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倏忽如拳如豆(3)则或千或百(4)然则何时而乐耶(5)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有停顿(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城非不高也。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城/非不高也。
(1)余忆童稚时。(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4)此庸夫之怒也。(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学而不思则罔(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学/而不思则罔(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六、并列承接等短语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七、“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1)可以一战(2)今天下三分(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D.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1)寻/张怀民(2)恐/前后受其敌。(3)会/宾客大宴。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复习笔记

中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专题导入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由一个故事引出“断句”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过度到今天的上课内容。
)知识详解断句的方法: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示例: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 /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老师支招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
常用名词和代词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 予、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 (表示“他”、他们)例: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王恭从会稽还/ 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指导:找出句中几个名词、代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随堂练习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2、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老师支招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断句停顿课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二】真题例析 (202X·湖南株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潭之下, 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 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 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众人皆遗之以 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 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 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应停顿在 “其一”的后面。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 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 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 子的美称。 11.骈句朗读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能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 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初三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文断句一、教学目标了解2022年中考文言文考点及要求,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三、教学步骤1. 笑话导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看视频。
2.展示例题文言文断句题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请看例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请看例题: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B.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C.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D.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3.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4. 断句的技巧(1)通文义(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例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核舟记》)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抓特征(找名词、抓虚词、明对话、辨句式)◆找名词:例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练习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抓虚词:○1句首虚词:夫(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盖(盖追先帝之殊遇)、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内容:文言文断句班级:姓名:学号: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文言文断句考点;2.引导学生能正确诵读古代诗词,读准节奏和停顿。
一、直击中考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选材上,多选取课外文言语段,或截取其中几句,或另选一段文字。
题型上,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或选择正确的一项,或要求用“ / ”直接划分。
盐城近三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考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B.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C.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D.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二、探究得法【探究一】1.有老妪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限4处)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限3处)方法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⑴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⑵疑问代词——“谁”“孰”“何”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探究二】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限3处)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限9处)方法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常考虚词:句首——夫其惟盖故但遂句尾——也矣耳乎哉焉耶【探究三】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限9处)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限6处)方法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知识小卡片】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考点视角】
1.熟悉中考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
2.正确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3.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案例导学】
案例: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XX年江西)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
所作的诗。
⑥气索:气短。
⑦不韵:不雅。
]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思路点拨〗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这是一道主观题。
我们平时说话、读文章时往往会在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之间,有时还会在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如“吴承恩的《西游记》被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所亲睐”,“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主语部分,“被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所亲睐”是谓语部分,在这两者之间要作停顿。
古人说话也是如此,“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这一个句子可分为两部分,“落笔”是主语部分,指苏东坡一挥而就的诗文,“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部分。
〖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变式训练〗
1.请在划线句子的适当位置加一个恰当的标点符号。
每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
2.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在其后面画“√”。
(1)前后类/如此()(2)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3.下面句子朗朗节奏划分正确是一项是………………………………………()a.一日/与棐论/文及坡b.汝/记吾言
c.禁愈严/而传愈/多d.海外/诗盛行
4.下面句子朗朗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b.便/自觉气索
c.是时/朝廷/虽尝禁止d.而人/或谓/之不韵
〖解后交流〗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一首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口诀。
下面祥细解说这一口诀,以便于大家灵活运用。
(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二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二)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例1: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后生”主语,“不复有”谓语,“言欧公者”宾语,停顿两次。
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
“于乱世”是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
(三)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
例3:向∕吾不为斯役
“向”表示假设,翻译成假使、如果等。
例4:禁愈严∕而传愈多
“而”表示转折,翻译成可是、但是等。
例5:故∕为之说
“故”表示总结性词语,翻译成所以、因此等。
例6: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盖”句首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
(四)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例7:可/以一战
“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8: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
(五)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保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9:一日/与棐论文/及坡
“一日”后面省略了“欧阳公”字。
例10:余闻之也/久矣
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11:悍吏之/来吾乡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六)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例12:士大夫/不能诵坡诗
“士大夫”是专有名词,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这里只总结出了朗读停顿节奏划分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仅凭这些方法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整体感知全文,多读、多品、多悟,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
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又加上我们掌握的基本技巧,中考划分节奏定能胜利过关。
【课后巩固】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
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选自《说苑》)(XX年济宁)
[注释:①曾子:名参。
②致邑:给一座城。
]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一处停顿。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2.下面给“曾子衣敝衣以耕”划分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衣敝衣/以耕b.曾子衣/敝衣/以耕
c.曾子/衣敝/衣以耕d.曾子/衣敝衣以/耕
3.下面的划分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我/能勿畏乎?b.先生/非求于人
c.受人者/畏人d.请以/此修衣
4.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在后面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⑴普君/使人往/致邑焉()⑵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5.请为下面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两处)。
反复往又不受。
6.(创新题)“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这个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吗?为什么?
附:
答案
〖变式训练〗答案:
1.每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
2.⑵(√)3.b 4.d
〖课后巩固〗答案:1.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2.a 3.d 4.⑴(√)⑵(×)5.反,复往,又不受。
6.不正确。
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后面往往要分开,主语与谓语应该分开。
“纵”表示假设,“子”是主语,“有赐”是谓语,所以应该在“纵”和“之”之间断开,也可以在“子”和“有赐”之间断开,“有”和“赐”是决不能分开的。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