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基础知识过关

必修二基础知识过关
必修二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开始于什么时期?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在什么时期?

我国耕犁技术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时期哪一农具的出现?

2、列举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3、列举古代中国的农业灌溉工具。

4、小农经济形成的时间?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小农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地位?

5、列举中国古代冶金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6、列举中国古代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7、宋代商业空前繁荣的表现。

8、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于何时?

著名的商帮有哪些?

9、重农抑商政策由什么时期谁首倡?

含义?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影响?

10、“海禁”、“闭关锁国”的影响?

判断:闭关锁国政策的目的是禁绝对外交往。

第二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时间、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列举新航路开辟的有关史实。(时间、人物、航线)

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文明、世界市场、欧洲产生的影响?

4、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自称“日不落帝国”的是?

17世纪时建立起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的是?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哪一国家的强烈反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5、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国?政治前提?最直接的推动力?

6、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一领域?开始的标志?

工业革命中最重要(为机器化大生产提供所需动力、推动机器的普及与推广)的发明?

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革新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显著的成就?有哪些发明?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

7、垄断组织产生的时间?根本原因?

8、垄断组织的实质?影响?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主要内容包括那两个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义?

2、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途径、意义?

3、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制定的主要任务是?

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从哪一地区开始?主要内容?意义?

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哪一年?中心环节?作用?

7、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简述我国从提出到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时间、事件或会议、阶段特征)

8、我国先后设立了哪些经济特区?

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

1984年,开放多少个沿海港口城市?江苏省有哪些?

1985年,我国设立哪些沿海经济开放区?南通位于哪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其目的是为了带动哪一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中国出现的中西合璧的服饰有?

2、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判断: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西方的民主思想、生产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和物质习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倡导简约文明的婚姻仪式就成为国人的共识。

4、(时间),法国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

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5、选择:

①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

②中国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

③中国的国歌是,作词,作曲,是的插曲;

④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风云儿女》

6、选择:

①戊戌变法期间宣传维新思想的是;

②辛亥革命期间宣传革命思想的是;

③五四和新文化运动期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是。

A《民报》B《时务报》C《新青年》

7、电视出现的时间?

英国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的时间?

年,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8、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艺术大家庭中被称为“第七艺术”的是;“第八艺术”是指。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导火线?

首先开始于哪国?此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证实了什么的存在?

2、判断:

①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此后,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物价飞涨、失业人数激增,史称“大萧条”。

②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低谷,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经济危机。

③“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资本主义国家从根本上克服了经济危机。

3、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4、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期间哪一措施的典型事例?该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

战后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各国纷纷对经济的干预。

90年代,逐步出现了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

7、20世纪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简要评述福利国家的利弊。

8、“新经济”产生的时间?哪一国家?条件?它是一种以为基础,以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首要目的?在农业方面的内容?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开始实施的时间?农业方面的内容?

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4、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5、简述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和弊端。

6、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结果?

★思考: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

①以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②以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2、战后世界三大经济支柱是指?这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3、三大经济支柱中,致力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是(英文简称);

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为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的是(英文简称)

4、、、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建立,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5、上述区域经济集团中,合作程度最高的是?

区域范围最广的是?

6、WTO是哪一国际组织的英文简称?

这一组织的建立有何意义?

7、中国何时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中国何时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哪两大趋势?

9、下面分别是哪一国际组织的图标?并写出他们的英文简称。

物理必修二 知识点归纳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物理组 主备教师:夏春青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曲线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曲线运动中的两种特殊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圆周运动,进而学习向心加速度并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向心力,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曲线运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学内容 1.曲线运动及速度的方向; 2.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3.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 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5.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6.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7.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8.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9.理解各参量之间的关系;10.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1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存在加速度。1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所以叫做向心加速度;1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1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15.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 16.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要点

涉及的公式: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 与分运动的关系: 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

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 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必修二文言文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必修二诗歌、文言文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班次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guǐ)犭严 ..狁(yán)象弭.(mǐ) B.谣诼.(zhu?)蕙纕.(xiāng)芰.荷(zhī)侘.傺(chì) C.公姥.(mǔ)伶俜.(pīng)葳.蕤(ruí)踯躅.(zhú) D.阡陌.(m?)三匝.(zhā)吐哺.(bǔ)鲑.珍(xié)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 B.蒲苇纫如丝 C.府吏见丁宁 D.诺诺复尔尔 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可怜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 ..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B.便利此月内,六合 .. ..正相应履至尊而制六合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 D.东家有贤女,窈窕 ..作态 ..艳城郭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相”,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胜不敢复相.士 B.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C.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D.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人故.嫌迟(总是)好自相扶.将(服侍) B.始适.还家门(出嫁)可怜 ..体无比(可爱) C.却与小姑别.(退出来)便言多令才 ..(指媒人) ..(美好) D.谢.家事夫婿(感谢)自可断来信 6.下列句中没有“互文”的一项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时称为“国风”,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选自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命运、对人生的看法。它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赞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E.“赤壁赋”是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后写下的,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我们课文所选为《前赤壁赋》。 F.朱自清,主要散文作品有《毁灭》、《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家写实主义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员。 8.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清流激湍.(tuān )流觞.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é)临文嗟.悼(jiē)

精品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 【导语】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 qìn(沁)园春分mì(泌)百gě(舸)zhēng(峥)嵘寥kuò(廓) 万户hóu(侯)挥斥方qiú(遒)màn(漫)江màn(谩)骂xié(携)来浪è(遏)飞舟漪lún(沦)páng(彷)徨寂liáo(寥)惆chàng(怅)凄wǎn(婉)颓pǐ(圮)青xǐng(荇)浮zǎo(藻)长gāo(篙)hāo(蒿)草枯gǎo(槁)斑lán(斓)shēng(笙)箫青tāi(苔)漫sù(溯)荆 jí(棘)火bō(钵)niǔ(忸)怩麦zāo(糟)发jiào(酵)dùn(炖)肉 团jī(箕)凌wǔ(侮)chì(叱)骂踟chú(蹰)duò(舵)手qióng(跫)音春wéi(帷)窗fēi(扉)流lán(岚)雾ǎi(霭)和ǎi(蔼) 第三单元 洗dí(涤)尸hái(骸)浸zì(渍)立Pū(仆) 风尘púpú(仆仆)gàn(干)练(诧)chà异长歌(当)dàng哭桀ào(骜)(赁)lìn屋chuāng(创)伤 zhǎn(辗)转作yī(揖)(倘)tǎng使解pōu(剖) 步lǚ(履)谦xùn(逊)(屏)bǐng息(堕)duò入(呢)ní帽

(熙熙)xīxī攘攘殒身不xù(恤)(莅)lì临激kàng(亢) (鳏)guān寡 第四单元 紫jīng(荆)易zhì(帜)停bó(泊)超zài(载)登 zǎi(载)(蒙)mēng骗(蒙)měng古婆suō(娑)(噩)è梦(嬉)xī笑(撰)zhuàn写(雏)chú菊(窒)zhì息 (剥)bō夺(剥)bāo皮夏yǎn(衍)(弄)lòng堂 游shùi(说)(契)qì据(锭)dìng壳(拗)ǎo断(拗)ào口执niù(拗)(哄)hǒng骗起hòng(哄) 气hōnghōng(哄洪)ruò(偌)大污miè(蔑) (揣)chuǎi测(揣)chuāi着挣chuài(揣)(翌)yì年 (横)héng亘(横)hèng财酝niàng(酿)(作)zuō坊一鼓(作)zuò气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第一单元 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彷徨惶然惋惜哀婉颓圮杞人忧天祭祀沉淀纸锭绽放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无耻谰言斑斓波澜朔风追溯 挑衅河畔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心扉雨雪霏霏 第四单元

人教版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E D C B A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与'x轴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与'y轴平行,长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l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 rh Sπ 2 = 圆柱侧 ' 2 1 ch S= 正棱锥侧面积 rl Sπ = 圆锥侧面积 ') ( 2 1 2 1 h c c S+ = 正棱台侧面积 l R r Sπ) (+ = 圆台侧面积 ()l r r S+ =π2 圆柱表 ()l r r S+ =π 圆锥表 ()2 2R Rl rl r S+ + + =π 圆台表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修订版)教案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 q ìn (沁)园春 分m ì(泌) màn(漫)江 m àn (谩)骂 百g ě(舸) 寥ku ò(廓) xié(携 )来 zh ēng (峥)嵘 挥斥方qi ú(遒) 万户h óu( 侯 ) 浪è(遏)飞舟 páng(彷)徨 寂liáo(寥) 彳chù(亍) 惆ch àng(怅) 凄w ǎn (婉) 颓pǐ(圮) 青x ìng (荇) 浮z ǎo(藻) 漫sù(溯 ) 长gāo(篙) h āo 草 (蒿 ) 枯g ǎo (槁 ) 斑l án(斓) sh ēng (笙)箫 青tāi(苔 ) 荆jí(棘) 火bō(钵) ni ǔ(忸)怩麦z āo(糟) 发jiào (酵 ) dùn (炖) 肉 团jī(箕) 凌w ǔ(侮 ) ch ì(叱)骂 踟chú(蹰 ) 第三单元 li áo (寥)落 长歌d àng(当)哭 fěi (菲)薄 桀ào (骜) di é(喋)血 立P ū(仆) 风尘p úp ú(仆仆) l ìn(赁)屋 àn(黯)然 è(噩)耗 尸h ái (骸) chu āng(创)伤 浸z ì(渍) g àn (干)练 zh ǎn(辗)转 y ǔn (殒)身不x ù (恤) 作y ī (揖) t ǎng(倘)使 解p ōu (剖) 步l ǚ(履) 谦x ùn (逊) ji ǒng(迥)乎不同 b ǐng(屏)息 叱zh à(咤)风云 ch à(诧)异 l ì(莅)临 第四单元 紫j īng (荆) 花 易zh ì (帜) 停b ó (泊) 超z ài (载) 登z ǎi (载) m ēng 骗(蒙) m ěng 古 (蒙) 婆su ō (娑) è梦(噩) x ī(嬉)笑 zhu àn 写(撰) ch ú菊(雏) zh ì息(窒) 绿树成y īn (阴) b ō夺(剥) b āo(剥)果皮 夏y ǎn (衍) l òng 堂(弄) 游shu ì (说) q ì据(契) ǎo 断(拗) ào 口(拗) 执ni ù (拗) d ìng(锭)壳 h ǒng 骗(哄) 起h òng (哄) 气h ōngh ōng (哄洪) ru ò(偌)大 污mi è(蔑) chu ǎi 测(揣) chu āi(揣)着 挣chu ài (揣) y ì年(翌) h éng(横)亘 h èng(横)财 酝ni àng (酿) zu ō(作)坊 一鼓zu ò气(作)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第一单元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颓圮 杞人忧天 祭祀 沉淀 纸锭 绽放 彷徨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无耻谰言 斑斓 波澜 朔风 追溯 挑衅 河畔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凌侮 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 枢纽 心扉 雨雪霏霏 第三单元 ???捍卫精悍 ???陨石 殒身不恤 ???邮戳屠戮 ???翻译演绎 ???赡养瞻仰 ???暴躁枯燥 ?????姹紫嫣红叱 咤诧 异 ?????编辑缉拿作揖 ?????赡养瞻仰屋檐 ?????屐 齿如弃敝屣步 履???????箪食壶浆殚精竭虑肆无忌惮弹冠相庆 ???????间谍 通牒影碟喋血 第四单元 撤离 车辙 清澈 步履 木屐 废墟 嘘寒问暖 谄媚 陷阱 循着 遁世 黯然 谙熟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A z X )原子核质子(Z 个) 中子( N 个) 核外电子( Z 个) 注意: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 1 ~ 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对于原子来说 ) 二、元素周期表 1. 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 元( 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基础知识总结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矫揉造作( )繁衍( )挑衅( )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 萧瑟( )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骂( ) 团箕( )给予( )碾了三番( )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红漆/膝盖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3、词语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典押:典和当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高一数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 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 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 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 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 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 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 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 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 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人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表现形式 【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显性性状】: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能表现的另一亲本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正交】:用性状A做母本 【反交】:用性状A的相对性状a做母本 (豌豆正、反交的结果总是相同的: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目比例大致是3:1) (注:正反交的结果一般不同,因为受精卵核内的DNA 虽然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但受精卵细胞质内的DNA 是由母本决定的) 【杂交】: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间的交配(如:AA与 aa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如:Aa与

Aa交配)(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自交一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右图为杂交与自交的遗传图解标准格式) 遗传图解书写要点: ①左侧要写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配子 ②亲本基因型上方和子代基因型下方要写表现型 ③亲本基因型左侧或右侧要写♂和♀(此图没有) ④要写出所有配子的基因型 ⑤杂交符号为“”,自交符号为“” ⑥若产生多种表现型的子代,应在表现型下方写上比例。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间的交配(如:Aa与aa交配) (F1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带有A,一种带有a。两种配子数目相等, 比例必为1:1)

【人工去雄】: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用镊子除去全部雄蕊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如:A与a互为等位基因)【配子】:生殖细胞(每个配子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如:AB、Ab、aB、ab) (孟德尔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因为原核生物不产生配子) 【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AA、aa) 常考概念:稳定遗传——纯合子(不需显性) 【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Aa) 【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如:AABb、Aabb)(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 【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基因型是Cc或CC的个体开紫花,基因型是cc的个体开白花) 【分离定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要好好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篇一1.峥嵘:不平凡,不寻常。2.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3.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5.跫音:脚步声。 6.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7.深邃:深的;幽深。 8.幽僻:形容环境偏远、幽静。 9.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10.袅娜:形容草木柔软细长;形容女子姿态优美。11.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12.倩影:美丽的影子。13.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14.婀娜:轻盈柔美貌。15.宁谧:安静,安宁。16.沧桑: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17.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18.隽永:(言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引人如胜。19.邂逅:不期而遇。20.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21.嫉恨:憎恨。22.诽谤:造谣污蔑,恶意中伤。23.诅咒:咒骂。24.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25.豁然开朗:豁然,宽敞的样子。形容由昏暗、窄小一变而为明亮宽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26.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27.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

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28.民不聊生:人民没法生活。聊,依赖。29.藏蛰(zhé):躲藏,蛰伏。30.端倪:①事物的眉目;头绪。②指推测事物的始末。31.永葆生机:永远保持生机。32.奚落:讥诮;讽刺。33.不名一钱: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34.慰藉:安慰,抚慰。35.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不肯轻易迁移。36.亵渎:轻慢,冒犯。37.杀一儆百:儆,警戒。杀一个人而使许多人引以为戒。38.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四.词语辨析1.均匀•和谐原句: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饿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均匀”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多指时间或空间间隔。“和谐’是指配合的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合 2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原句: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我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重在说明没有根基,脱离实际,根本不可能,它是幻想,可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空想等。“海市蜃楼”是幻景,可比喻易幻灭的“希望”“虚幻”的前景等。 3.意图.企图原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我与地坛〉〉)“意图”,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名词;企图,指图谋、打算,动词,如: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企图表现的主题并不突出。 4.领域.范畴原句: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二者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围.“领域”,可以指认识的范围,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会活动,使用范围较大.“范畴”,

必修二基础知识

必修2.遗传与进化 1. 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相对表面积);细胞的核质比。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 概念:指连续分裂(前提)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①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②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中心体、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 (3)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加倍)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分裂期 ①前期 特点: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中期 特点: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平面,无此结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③后期

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分子数目没有变化) ④末期 特点: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不同点: 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规律总结 ①染色体数目是根据着丝点数目来计数的 ②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DNA=1:1,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③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末期恢复(减半) ④DNA数目在有丝分裂间期加倍,末期恢复(减半)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考点整理(精选.)

高一地理必修2 重点知识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1.能根据人口增长轨迹图分析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经历的阶段划分、人口增长特点、原因。(1)三个阶段:古代、近代、现代; (2) 对应的时间是公元1770年以前,1770年至1950年,1950年至今。 (3)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加速增长;人口爆炸式增长。 (4)原因:古代(1770年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 近代:(公元1770-1950)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保持较高,人口呈加速增长。 现代:(1950 年以后)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进一步改善,国际环境稳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族解放,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事业改善,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呈爆炸式增长。 2. 能根据“三率”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四个阶段的名称及对应的三种模式。并会说明每个阶段人口增长的特征及原因。 (1)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模式:(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模式:(传统型) 第三阶段:对应模式:(传统型) 第三阶段:对应模式:(现代型)(2)特征: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 第二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第四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3)原因:第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下。(目前只有极少数分布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 第二阶段: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寿命上升。(目前主要是东非一些国家: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发达国家则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属于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家庭观念发生变化,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等导致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发达国家则在20世纪50年代处于这一阶段) 第四阶段:生活水平高,社会文化、家庭观念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进一步降低,出生率与死亡率差距很小,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呈零增长或负增长。(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处于这一阶段。) 3 明确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不同;人口问题政策不同。 (1)发展中国家主要是:。 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2)发达国家主要是:。

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测试题

必修一基础知识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B.樊哙(kuài)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C.玉玦(jué)参乘(shè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桮杓(beī)D.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 (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同上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同上 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4.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 C.终已不顾顾:顾得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到。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既东封郑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⑤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籍吏民,封府库⑧此其志不在小 A. ①④⑤⑥⑦/②③/⑧ B. ①⑥/③/④/⑤/②⑦/⑧ C. ①⑥⑦/②④/③/⑤⑧ D. 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7.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寡人之过也燕王拜送于庭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急击勿失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项王曰:“沛公安在?” 8. 下列各句中通假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1

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背诵版讲解

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背诵版 1、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2、细胞增殖 (1)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结构图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互交 反交 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体现在 三、杂交实验(二)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精母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