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免疫学检查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是一种透过检验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来诊断和治疗人体免疫疾病的医学检验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检测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例如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其检测结果成为了判断疾病是否存在、发展过程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一、临床免疫检查所涉及的项目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

白细胞计数对疾病监测有重要意义,其异常值可能暗示某些疾病的存在,如感染、免疫疾病、白血病等。

2、单个抗体检测:单个抗体检测用于检测某个特定的抗体,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肿瘤标志物等。

3、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用于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的免疫反应。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内物质,可以识别不同的细胞类型,例如白细胞分化、肿瘤细胞的识别等。

5、免疫固定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检测血清蛋白质的方法,其主要应用于鉴定血清蛋白质成分的变化,例如蛋白质异常增加、某些种类蛋白质缺失等,以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二、临床免疫检验的意义临床免疫学检验在筛选、诊断、治疗疾病、预测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疾病筛查:许多免疫学检查项目可以用于常见和罕见疾病的筛查。

例如,促甲状腺激素检查可以预先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抗心肌抗体和心肌肌原纤维蛋白抗体可以诊断心肌病,肝疾病特异性抗体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肝炎病毒等。

2、疾病诊断:免疫学检查也可以用于特定疾病的诊断,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3、治疗效果观察:对于特定的疾病或治疗方式,需要通过免疫学检查来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的血清HBV DNA状态、各类肿瘤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免疫调制药物治疗后CD4/CD8等细胞水平的变化等。

4、预后预测:免疫学检查还可以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指导,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和抗精氨酸胞浆蛋白抗体储量高则易发生肾脏损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可通过检查免疫球蛋白储量进行评估。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什么1、免疫学检查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体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的检测。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2、血清免疫学检测,是主要的免疫学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类风湿因子(RF)。

部分男性因为出现免疫性不育,即体内存在非正常的精子抗体,可以通过免疫学检查来诊断并对症治疗。

3、不孕不育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男性抗精子自身免疫不育、女性抗精子同种免疫不育和女性抗透明带免疫不育。

用免疫学技术来检测精浆和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是了解男性不育原因的重要手段之一。

免疫学检查的意义与适应症免疫学检查的意义在于检查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男女。

精子具有抗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诱发特异性抗精子抗体产生,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原因不明的不育男女,发现有部分不育男性血清和(或)精浆、女性血清和(或)宫颈粘液中存在抗精子抗体,所以,目前公认抗精子抗体是免疫不育的重要原因。

检测抗精子抗体,除检测血清中抗体外还要注意生殖道内产生的局部抗体,如精浆和宫颈粘液中的抗体。

抗精子抗体的检测方法很多,可能结果会不尽相同,应尽量采用新的、标准化的方法测定,结合病史和其他指标做综合判断。

免疫学检查的适应症是针对男性出现不育以及女性出现不孕的情况。

当免疫学检查中如果出现异常结果,通过多项免疫学检查说明不孕不育,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免疫学检查项目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类风湿因子(RF)。

实验诊断学--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ppt课件

ppt课件
16
IgM 约占血清总Ig的 5%~10%
分子量最大(900000),由五个IgM 单体连接而成,故又称巨球蛋白。
脾脏是它的主要合成部位,IgM主要分 布于血液中,防止发生菌血症方面起重 要作用,半衰期5天左右。
天然同族凝集素抗 A抗B、冷凝集素及 伤寒沙门菌的抗体
均属此类。
ppt课件
17
百分比
参考值
正常人群各年龄 段个体中血清 IgG、IgA、IgM 的含量有很大差

70%-80% 7.0-16.6g/L
10%-15% 0.7-3. 5g/L
5%-10% 0.5-2.6g/L
0.02%-1% 0.6-2.0mg/L
0.002% 0.1-0.9mg/L
ppt课件
13
测定方法
❖ 血清中含量较高的 IgG、IgA、IgM多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和免 疫比浊法,而标本中含量极微的IgD和IgE则 采用敏感度较高的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等 进行定量测定。
ppt课件
14
IgG 占总Ig的70%~80%
是血清中的主要抗体,主要由脾脏和 淋巴结合成,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 用,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还具抗毒素 作用,为不完全抗体,分子量小 (150000),唯一能自由地通过胎盘。
半衰期约为23天, 故临床上使用丙球 作治疗时以2~3周
注射一次
ppt课件
ppt课件
22
高Ig血症
❖ 慢性细菌感染:肺结核,麻风,慢性支气管炎, 感染早期IgM显著升高,以后IgG升高,IgA 也可升高。
15
IgA 约占血清总Ig 10%~15%
分为血清型与分泌型两种,具有抗细 菌、抗病毒、抗毒素作用,其中的分泌 型(SIgA)在局部与抗呼吸道、消化道 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密切相关,是抗过敏的重要免疫屏障。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

〖临床意义〗 1. IgE增高:见于IgE型多发性骨
髓瘤、特应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 性鼻炎、寄生虫感染、热带嗜酸细胞增 多症、SLE、RA及某些霉菌病等。
2. IgE减低:一般无意义。可见于 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及 细胞毒药物治疗后。
〖注意事项〗 年龄、性别均可影响总IgE水平。一
〖参考值〗 依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有 差异。
IgG: 6.94-16.18g/ L IgA: 0.68- 3.78g/ L IgM: 0.60- 2.63g/ L 〖临床意义〗 1. Ig 含量减低:一种或多种Ig 水 平减少,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见于各种先 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常与免 疫抑制剂应用、射线、蛋白质丢失、营养 不良等有关。也可见于细胞毒药物治疗后。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应用的实验室检查项 目,在临床应用前并未给予充分的评价。 Jaeshke等认为,判断一项诊断试验是否 有用的最终标准是:试验是否增加了有用 的诊断信息。Burke认为,如果一项试验主 要用于筛检,其敏感性一定要高,但易出 现假阳性。任何新的检验只有在充分评价 其可靠性、准确性后才能用于临床实践。 而现实是,由于制造商的热情提供试剂、 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的欣然接受含量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各地 区参考值也不相同,在判断结果时应综 合考虑。如有“M 蛋白”,可进一步作 血清或尿液免疫电泳,检测轻链和重链。
二. 血清总IgE测定 IgE为血清中含量极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
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有关。目前检测 方法有多种,包括 ELISA、间接血凝试验 (indirect hemoagglutination assay IHA )、 RIA、电化学发光法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IFA 等。 〖参考值〗 0.1-150IU/ml

诊断学 免疫学检查

诊断学 免疫学检查
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内, 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临床价值。
3.CA153(癌抗原153)--对乳腺癌有重要
的辅助诊断作用
28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 筛查:高危人群 2 诊断、良/恶鉴别:辅助指标 3 疗效观察:外科—手术切除/残瘤/姑息 保守—药效、放疗效果 4 预后:病员分群,标志物:
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
物质。这类物质可反映细胞恶变各阶段表型
及基因特征性。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是:肿瘤普查、辅助
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23
一、蛋白质类
1.AFP(甲胎蛋白):
胎儿早期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对诊断肝细胞癌有重要
临床意义。
[方法]:RIA;ELISA;化学发光
[参考值]:<25μ g/L [临床意义]:特异--原发性肝细胞癌显著增高,诊断阈 值>300μ g/L
31
二、抗核抗体检测
1.ANA: 是一种泛指抗各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
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类和自身组织细胞的细
胞核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
临床意义:阳性多见于未治疗的SLE,阳性率达 80%一100%,亦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2
2.抗ds-DNA抗体:
靶抗原是细胞核中DNA的双螺旋结构 方法: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 [临床意义] SLE的高特异性试验,但敏
H<1:160
O<1:80
鞭毛抗原
记忆反应
甲<1:80
乙<1:80 丙<1:80
36
副伤寒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
(一)TORCH 弓型虫、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泡疹 (三)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测(STD)

诊断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诊断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可明显升高,尤
其作为疗效观察和判断复发的标准。
六、癌抗原15-3
癌抗原15-3(CA15-3)是一种糖蛋白,在乳腺 癌患者血清中可见升高。 乳腺癌30-50%明显升高,常用于观察乳腺癌治 疗疗效及判断有无转移。

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糖酵解途径中, 烯醇化酶催化甘油分解。由三个亚基(α 、β 、 γ )组成,并形成5种同工酶( α α 、β β 、 γ γ 、α γ 、 β γ ),γ 亚基同工酶存在于 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与神经内分泌起源的 肿瘤有关。 小细胞肺癌NSE水平明显升高


AFP异质体:临床上也出现良性肝病的AFP值 明显升高>400μ g/L,或原发性肝癌的AFP值 偏低<400μ g/L。根据血清AFP浓度不易区别 良恶性肝病。 采用扁豆血凝素LCA亲和双向放射免疫电泳检 测,显示血清AFP可分为LCA结合型和LCA非结 合型两种异质体,两者同时存在但各占总量的 比值因病而异。 LCA结合型AFP <25% 良性肝病 >25% 肝癌
二.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CEA)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 和肝的细胞合成,妊娠6个月后渐减少,出生 后含量极低,在部分恶性消化道肿瘤中异常升 高。
消化道肿瘤如胰腺癌、结肠癌和某些肺癌、
乳腺癌等常明显升高。
三.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前列腺分泌的单链糖蛋白, 存在于前列腺管道的上皮细胞中,血清中80%以结合 形 式 ( C-PSA ) 存 在 时 , 20% 以 游 离 形 式 存 在 ( FPSA)。 是前列腺癌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 前列腺癌的筛选、早期诊断。60-90%前列腺癌患者血 清PSA升高,手术后明显下降。前列腺良性增生、前 列腺炎可轻度升高,一般<20ug/L。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F-PSA/总PSA比值明显较前列 腺增生患者低,当PSA值为4~20ng/ml时,应用FPSA/总PSA比值来区别癌和增生,F-PSA和PSA联 合检测对诊断前列腺癌更有意义。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第一篇:免疫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免疫系统的活性和功能状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免疫相关的疾病。

本篇文章将介绍常见的免疫学检查方法及其应用。

1. 免疫细胞计数:免疫细胞计数是一种用于确定不同类型免疫细胞数量的检查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进行计数,并计算出细胞比例。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整体状况,例如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免疫缺陷等。

2. 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重要抗体,其功能是识别和中和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通过检测血液中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的浓度和水平,可以评估特定抗体的产生情况,判断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这种检测方法常用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性异常,例如免疫缺陷病、风湿性疾病等。

3. 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分子,参与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浓度和种类,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情况以及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检测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4.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观察和评估其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

这种检测方法常用于评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杀伤能力。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免疫监测和治疗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免疫学检查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不同方面进行检测,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相关的免疫异常。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与免疫相关的疾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确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学检查结果需要综合考虑,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11免疫学实验诊断

11免疫学实验诊断

3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史
年代 1894 J. Bordet 学者 贡献 补体与溶菌活性
1896
1896 1897
H. Durham, M. von Gruber
G. Widal, A. Sicad 淀试验
1900
1900 1906 1935 1941 1946 1948 1953 1960 1966 1975
免疫复合物的 浓度与透射光 的衰减呈正相 关
测吸光度 计算抗原 或抗体的 含量
抗体
抗原
6
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
低Ig血症:先天性低Ig血症(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低Ig血症(蛋白丢失) 高Ig血症:多克隆Ig增高(感染) 单克隆Ig增高(免疫增殖病)
7
血清IgD、IgE测定
正常人血清中IgD含量很低,膜结合型 IgD(mIgD)构成BCR,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 的标志。
36
(二)B细胞免疫检测
B细胞表面有: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SmIg)、CD抗原、Fc受体、补体受体、 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等标 志。
37
方法: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 临床意义: 升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urkitt淋巴瘤等。 降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放化疗及使 用免疫抑制剂等。
13
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是以红细胞的 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 称为CH50。
14
补体含量和活性相关的疾病
1.免疫相关性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时,C1、C2、C3、C4和Hf等缺陷; 超敏反应时(III型超敏反应),C3a、C5a等过敏毒素的产生。 2.与补体有关的遗传性疾病: ①C2、C3缺陷导致的严重感染; ②与C1抑制物缺陷相关的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③SLE患者出现的细胞表面CR1缺陷与C1C清除障碍 ④涉及I因子、H因子缺陷的肾小球肾炎; ⑤DAF缺陷引起的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⑥C1q缺陷表现的严重顽固性皮肤损害,以及C1q、 C1r、C4、C2缺陷造成的 (图)血管神经性水肿 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包括肾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范围


IgG
8.6~17.4g/L70%~80%
生理:新生儿降低,3-4月最低,随后增加,16岁达成人水平
病理: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
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
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及服用免疫抑制剂
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10(IL-10)
主要由Th2细胞、活化的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
28.0~49.2ug/L(ELISA法)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肿瘤及移植免疫等多种疾病相关
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肿瘤免疫等多种功能调节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CD3_CD16+CD56+
8%~15% (流式细胞术)
血液系统肿瘤、实体瘤、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和某些病毒感染患者NK细胞减低
B细胞
膜免疫球蛋白(SmIg)
CD19、CD20、CD21、CD22和CD23
11. 74±3.73% (流式细胞术)
升高: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等;
降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后
参考范围


作用
白细胞介素-2(IL-2)
由活化T细胞产生
3.5~6.5ug/L(ELISA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RA等)、再生障碍性贫血、MM、排斥反应
随年龄的增长,有降低趋势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恶性肿瘤、1型糖尿病、某些病毒感染
0.1~0.4g/L(免疫比浊法)
生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水平逐渐增加,到12岁左右达成人水平
病理: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如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关节炎和组织损伤
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肾炎、SLE、Ⅰ型糖尿病、胰腺癌、多发性硬化症、RA、IgA性肾病、遗传性IgA缺乏症。在SLE患者中,C4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且缓解时较其他成分回升迟
辅助性T细胞(Th)
CD3+CD4+CD8_
细胞毒性T细胞(CTL)
CD3+CD4_CD8+
调节性T细胞(Treg)
CD4+CD25+Foxp3+
2.48%~5.28%(流式细胞术)
减少:移植排斥加剧,自身免疫疾病如RA、SLE、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情加重
增加:提示一些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肝癌、非小细胞癌等病情加重
IgM)
0.30~2.20g/L(男性)
0.50~2.80g/L(女性)
5%~10%
生理: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成人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病理:见于病毒性肝炎初期、肝硬化、RA和SLE等,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单一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达0. 2g/L时,提示有宫内感染
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及肾病综合征
IgE
<100IU/ml
0.002%
生理:婴儿出生后IgE水平很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1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病理:见于IgE型MM、重链病、肝脏病、结节病、RA、特异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间质性肺炎、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寄生虫感染等
CD4是HIV受体,HIV感染时CD4/CD8比值明显降低
指标
免疫荧光法(IFA)
流式细胞术
CD3+
63.1±10.8%
61%~85%
CD3+CD4+
42.8±9.5%
28%~58%
CD3+CD8+
19.6±5.9%
19%~48%
CD4+CD8+
2.2±0.7
0.9~2.0
表面特征标志
占总淋巴细胞比例
先天性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肿瘤、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和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M蛋白
MP
(单克隆B细胞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其片段)
阴性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见于MM、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和轻链病
总补体溶血活性CP-CH50
50%溶血(CH50)为判断终点
50~100U/ml(试管法)
IgA
血清IgA:1.00~4.20g/L(10%~15%);
泪液为30~80g/L;
唾液平均为0.30g/L;
初乳平均为5.06g/L
生理:随年龄增加,16岁达成人水平
病理: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SLE、RA、肝硬化和肾脏疾病
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
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某些恶性肿瘤
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如SLE、RA、强直性脊柱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重症营养不良和遗传性补体成分缺乏症
补体C3
β2球蛋白,由α和β两条多肽链组成
0.7~1.4g/L(免疫比浊法)
生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水平逐渐增加,到12岁左右达成人水平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T细胞功能测定
迟发型超敏反应,间接反映T细胞的功能状况
T细胞增殖试验、细胞毒试验及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测定
T细胞增殖试验:体外培养时,可被植物血凝素(PHA)或刀豆蛋白A(conA)刺激,从而转化为母细胞。用显微镜计数淋巴细胞及转化的母细胞数,求出转化的百分率
CD4/CD8升高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降常见于一些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急性组织损伤
消耗或丢失过多,或是合成能力降低造成。SLE和RA活动期、大多数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先天性补体缺乏(如遗传性C3缺乏症)
补体C4
多功能β1球蛋白
在补体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
来源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1.10~1.18 g/L(ELISA法)
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病情观察有价值
炎症介质作用,能阻止内毒素休克、DIC的发生;
有抗感染效应,抑制病毒复制和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有抗肿瘤作用,杀伤和破坏肿瘤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