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传递专题(期末复习)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重点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给出句子,判断属于哪一个?)P71.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基本交流方式。
通过星系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与符号(符号的性质与特征、征候)P221.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2.符号:就是用甲事物简单地来代表乙事物。
符号都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组成,如:形式:红灯红绿灯(符号)意义:禁止通行3.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
如:在山里赶路,看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就可以知道那里有可以邪教或者投宿的人家。
二、语言符号的层级系统(哪几层,哪几级?)P28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
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这里先讲语言的分层情况。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音系层:音位(几十个)→音节→音步→…语调段语法层:语素(几千个)→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P30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通信原理》考试重要知识点第1章绪论掌握内容: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
熟悉内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
了解内容:通信的概念与发展;1.1---1.3 基本概念1、信号:消息的电的表示形式。
在电通信系统中,电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2、消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
如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
3、信息: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
4、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号。
5、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连续的。
6、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
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7、模拟通信是指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8、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9、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10、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1、模拟通信系统是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
模拟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
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数字通信系统是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其中主要有信源编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调、数字复接、同步以及加密等。
13、数字信道模型14、通信系统的分类1 、按通信业务分类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2、根据是否采用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调制)传输。
(完整版)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参考题与答案

(完整版)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参考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信息管理的基本要素?()A. 信息B. 数据C. 系统D. 管理答案:D2. 信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信息的价值B. 提高信息的安全性C. 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数据库技术B. 人工智能技术C. 互联网技术D. 核能技术答案:D二、填空题1. 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利用2. 信息管理的核心是______,目的是实现信息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信息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利用三、判断题1. 信息管理只涉及技术层面,与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无关。
()答案:错误2. 信息管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信息管理的原则。
答案:信息管理的原则包括:(1)目标原则:信息管理应明确目标,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2)系统性原则:信息管理应将信息视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
(3)动态性原则:信息管理应关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4)安全性原则:信息管理应确保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
(5)效益原则:信息管理应追求高效、低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 简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答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通过信息管理,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价值。
(2)促进组织决策:信息管理为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3)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管理有助于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降低组织运营成本。
(4)增强组织竞争力:信息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
(5)保障信息安全:信息管理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
信息技术期末复习题.docx

信息技术期末复习题.docx第一章信息的定义(3)2?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是()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1—4: ADDB 信息的载体(4)表1-15. 以下不属于信息载体形式的是()A. 文字B.广播C.图像D.动画信息的传播过程(4)图1-46、小玉同学给她的朋友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这是()过程。
A.信息的存储B.信息的加工 C.信息的传递D.信息的收集5-6:BC 信息的特征(5-6)7. 从信息的一般特征来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 、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C 、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D 、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 “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1. 现代社会屮,人们把()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 )物质、能量、信息(B )物质、量、水(C )能量、信息、空气(D )能量、信息、知识(A )文字(B )书籍(C )光盘(D )“现在正在考试…”这件事A :上课的铃声C :电视里播放的汽车跌价消息 B :收到的开会通知书D :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4?下列项目中,不能称为信息的是(A 电视中播放的奥运会比赛的金牌数)。
B 信息技术教科书(物C 报上登载的神六发射成功的消息I )各班各科成绩更多”这体现了什么?()A、物物交换13、信息的时效性C、信息的价值性D、信息的共享性9.张明拿了一张1998年济南市的I口地图去找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
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特性。
A.传递性B.时效性C.价值和对性D.真伪性10.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11.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乂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翻阅。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概述1、数据通信——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2、传输代码常用的传输代码有:·国际5号码IA5(7单位代码)——ASCII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国际电报2号码ITA2(5单位代码)·EBCDIC码(8单位代码)·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数据信号·传输控制器-—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包括差错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要遵照通信协议)。
●数据电路·传输信道——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2题)-—是DTE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DTE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DCE是调制解调器(MODEM),发送方将DTE送来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同时变成模拟信号)再送往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DCE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服务单元。
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中央计算机系统主机——进行数据处理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物理实线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5、传输损耗传输衰减=网络的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传输损耗:;信噪比:;6、计算机通信网包含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不等于计算机网络,前者明显地参与管理;7、数据传输方式●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按代码传输的顺序分)1、并行传输概念—-并行传输指的是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北邮《计算机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标准答案)+阶段作业汇总

北邮《计算机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标准答案)+阶段作业汇总计算机通信网练习题一、填空题:1.在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送。
其主要结构由包头、数据、包尾构成。
2.通信使用的三种交换方式为电路交换、存储转发、分组交换。
计算机通信一般不使用存储转发方式3.数据双向传输不能同时进行的通信模式叫做半双工通信,双向传输可同时进行的通信模式叫做全双工通信。
4.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传输媒体有(举例):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红外线、无线电波等。
5.异步传输传输单位为字节,并以起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分隔。
6.标准RS-232-C采用25脚梯形插头座连接,并以—3V~—15V电压表示逻辑“1”。
7.三种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方式的依据是波函数的三要素,即:振幅、频率、相位。
8.数字信号的三种调制方式为振幅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9.计算机局域网分类按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
10.使用层次化网络模型,可以把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简化,使其容易理解并容易实现。
11.TCP/IP协议栈可分为四层,分别为:主机到网络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SMTP协议位于应用层。
1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服务功能是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13.IEEE802.3规定一数据帧的长度应为64字节到1518字节之间。
14.IEEE802.3建议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有: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和冲突检测(CD)。
15.局域网技术中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令牌总线技术、令牌环型网技术三种。
16.在数据报服务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数据报选择路由,在虚电路服务中,网络节点只在连接建立时选择路由。
17.通常路由选择算法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静态路由选择和自适应路由选择。
18.按IP地址分类,地址:160.201.68.108属于B类地址。
19.IP地址分五类,即A、B、C、D、E类,其中D类属多址广播类地址;IP地址127.x.x.x属于本主机地址,用于本机内通信;TCP协议的80端口由因特网的HTTP协议使用。
(完整word版)信息论期末复习资料

书中:1.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仪器被称为当代的“三大支柱”。
2.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
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 与通信信道带宽B (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 =2.f(bps);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 ,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
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 与信道带宽B 、信噪比S/N 的关系为: Rmax =B.log2(1+S/N)3.自信息量的性质:非负性、必然事件信息量为0、不可能事件信息量为无穷、信息量是概率的单调递减函数。
4.当X 和Y 相互独立时,互信息为0.5.信源熵表征信源的平均不确定度,平均自信息量是消除信源不确定度所需要的信息的量度。
6信源熵H(X)与信息率R 和信道容量C 的关系:不论何种信道,只要信息率R 小鱼信道容量C ,总能找到一种编码,能在信道上以任意小的错误概率和任意接近于C 的传输率来传送信息。
反之,若R>C,则传输总要产生失真。
又由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可知,要做到几乎无失真信源编码,信息率R 必须大于信源熵H (X )。
故三者的关系为:H(x)<=R<=C7.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即译码平均失真度大于允许失真度。
8.香农三个基本编码定理: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信道编码定理和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三个基本概念:信源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
9.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安全编码信源编码是以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的编码。
通常通过压缩信源的沉余度来实现。
苏州市初一信息技术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葵花宝典

葵花宝典——上篇第1章走进信息世界知识点1:信息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信息。
1.含义:“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语言、文字、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表达和传递信息。
2.获取途径:○1直接获取:利用感觉器官,包括耳闻、目睹、鼻嗅、触摸等方式可以直接获取信息。
○2间接获取:通过各种手段(广播、电话、望远镜、显微镜、电影、电视、网络)获取。
3.基本特征: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存储性(文字、图像、视频,如班级相册)、传递性(人际交流、书信、电话、网络)、共享性(电视节目、文件共享)、失真性(认知差异,理解不同,造成伪信息)、加工性(天气预报的产生)、时效性(股票行情、天气信息、交通信息等)、价值相对性。
常见易错题:例1: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信息的价值体现在是否及时,说明了信息有时效性。
()例2:人类用自身的感觉器官获取客观世界的信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例3:信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的。
()例4:上课铃声响了,学生都陆续的回到了教室,在信息特征中,此处表现最明显的是()A.传递性B.存储性C.加工性D.共享性例5:将名著《西游记》改编为电视剧,说明信息具有()A.普遍性B.时效性C.传染性D.可加工性例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和“家书”在古时侯都是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而现在人们更多地用QQ、E-mail传递信息。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古老的信息技术都已经没有实用性了B.用书信来传递信息,没有用E-mail传递信息快捷C.古代就有应用信息技术先例D.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例7: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作业,同学将“作业”记在记事本上,在这个过程中,“作业”信息不具备()A.存储性B.传递性C.加工性D.共享性例8: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以下那一项是最不容易达成的获取信息途径()A.图书馆查资料B.听广播、看电视C.浏览网络D.在学校运动场锻炼身体例9:当人们在看电视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信息的()A.通过大脑反应获取信息B.通过视觉、听觉的感知,再经过大脑处理得到信息C.通过听觉获取信息D.通过视觉获取信息例10:“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在这一句话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这种编码标准是由美国制定的B.这种编码是1967年定案的C.这种编码主要用于信息交换D.ASCII码知识2:信息技术1.含义: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和发布等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的传递专题(期末复习)
考点1:关于电磁波的解释
1.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
B.移动电话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
C.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D.无线电波中,长波的频率小于短波的频率
2.下列几种波中,不属于电磁波的是(D)
A.微波
B.无线电波
C.光波
D.声波
3.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均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均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均不能穿透人体 D. 只有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4.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强烈地震。
震后救援人员使用了雷达生命探测仪,根据人的呼吸、心跳等生理特点,从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中探知废墟中是否存在生命迹象。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B.电磁波能传递不同的信息
C.电磁波能穿透水泥墙D.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小结:⑴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
⑵电磁波的重要特性有:①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②电磁波遇到绝缘材料会像光遇到玻璃一样穿透.③电磁波也会产生电磁污染.
⑶它的速度,波长,频率之间关系式:传播速度=波长×频率,即C=λf。
考点2:现代通信和电磁波
5. 2010年1月17日零时12分,中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
星成功发射,它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工程有取得了
重大进展。
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D)
A.光导纤维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电磁波
6.第三代数字通讯技术简称3G,它不仅能传递声音信息还能传递图像和视频信息,3G手机传递信息是通过哪种波实现的:(D)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 D.电磁波
7.如图1所示,在建国60周年期间,各地群众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国庆大阅兵的信息。
下列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运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是(B)
A.声呐和无线电广播电视B.卫星通信和光纤通讯
C.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广播电视D.两人之间面对面相互交
谈
小结:⒈现代通信包括:网络、邮递、电话、传真、卫星电话、电
报等;
⒉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
射线等。
考点3:有关电磁波速度和光导纤维的知识
8. 美籍华人高锟在光纤物理学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最终促使
光纤通信问世.光纤通信( B )
A.利用电流传输信息B.利用光传输信息
C.传输信息量很小D.传输信息时损耗大
9.华人科学家高锟以“涉及光纤传输的突破性成就”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光在光纤中是沿中轴线直线传播的
B。
光纤通信与有线通信一样,都需要金属导线
C。
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光导纤维”
D。
光纤通信中传播的物质—光,不是电磁波
小结:⒈电磁波速度:C=λf(所有电磁波在真空的速度都是3×108m/s,跟λ、f 无关);
⒉光导纤维是质量非常高的、传导光极好的、很细的玻璃或塑料丝,保证射入的光线发生全反射而不会减少。
⒊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1)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2)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3)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4)光纤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敷设和运输;(5)材料来源丰富,环境保护好;(6)无辐射,难于窃听;(7)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
考点4:电话信号转化、激光传输、邮件传输内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
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根据公式c=λf可以推断了,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11.电磁波给人类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污染.长期使用如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是(C )
A.摇柄电话
B.拔号电话
C.移动电话
D.按键电话
考点5:广播的基本原理
12
13
到电视机,电磁波都经历了由到两个过程。
(P102)
14.不同的电台使用不同的进行广播,以免相互干扰。
考点6:认识电磁波
15.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3×108m/s__m/s;“隐形飞机”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___减弱___(选填“增强”或“减弱”)电磁波反射回雷达设备,避免被雷达发现。
169是某电磁波的波形
中心约为5
km,地球指挥中心向探月
3.910
卫星发射的指令,经 1.3 s到达卫星。
17.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频率为52.5MHz(1MHz=106Hz),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速度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其速度大小为3×108 m/s,则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波长为 5.7 m.
考点7: 电磁波阅读专题
1.微波炉
微波炉是厨房电器之一。
微波有三个主要特性:一是反射性,微波碰到金属会被反射回来,所以加热食物时不能使用金属容器。
内壁用钢板制成是为了防止微波向外泄漏。
内壁的反射作用,使微波来回多次穿透食物,提高热效率。
二是穿透性,微波对一般的陶瓷、玻璃、耐热塑胶、木器等具有穿透作用,故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器皿盛放食物加热时,能快速制熟,而容器不发热。
三是吸收性,微波容易被含有水份的食品吸收而转变成热。
微波穿透食物的深度一般为2~4cm,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直径大于5cm的食物,可采取刺洞的方法增加微波的触及表面或切成小于4cm厚度的薄片。
微波炉独特快速的加热方式是直接在食物内部加热,几乎没有热散失,具有很高的热效率,而不破坏食物中所含的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维生素及营养成份,因此它具有加热快、高效节能、不污染环境、保鲜度好等优点。
(1)使用微波炉的微波烹饪功能时,下列器皿中不适合
...的是( A )
A.不锈钢碗B.耐热玻璃盘C.陶瓷碗D.木制碗(2)用微波炉的微波烹饪直径大于5cm的食物,可采取的方法有:(写一种即可)可采取刺洞的方法增加微波的触及表面
(3)请写出微波炉的优点(写一点即可)。
具有加热快、高效节能、不污染环境、保鲜度好等优点
2.学习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神通广大”的电磁波
科学家研究发现,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具有相同特性.它们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不需要借助介质.它们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等于可见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科学家把它们统称为电磁波.
在电磁波“家族”中,无线电波的波长较长,它易于绕过障碍物体在空间传播.无线电波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递、传真、无线通讯、雷达侦测、飞机和轮船的导航等方面.
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它主要作用是引起视觉.
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人眼无法看见的.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线光和无线电波之间的电磁波.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最主要的特性是热作用强.工业上常用红外线烘干喷漆,生活中用红外线加热、烘烤食品,医疗上用红外线进行理疗,应用红外线还可以进行遥控.电视机、空调等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波长红外线,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遥控.
紫外线的波长介于紫光和X射线之间.其主要特性是化学特性强.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医院时常用它来杀菌消毒.紫外线还有荧光效应,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一特性鉴别钞票真伪的,适量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人体钙吸收,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皮肤变黑、粗糙、甚至病变致癌.大气中臭氧层阻挡了大量紫外线的进入,使地球上的生物获得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X射线和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两种电磁波,它们都有很强的穿透能力.X射线常用于医疗上透视人体,拍摄骨骼的X光片.
总之,电磁波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问题一: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_3×108m/s_.
问题二:用A、B、C……表示各种电磁波的代码如下:A无线电波 ;B红外线; C 可见光;D紫外线 ;E X射线 ;Fγ射线.
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下列各问的横线上.
(1)大气中的臭氧层阻挡了_D_ 进入,使地球上的生物获得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2)医院用_E_进行人体透视;
(3)冬天围着火炉烤火感觉暖和是因为火炉能产生大量的_B_的缘故;
(4)用手机打电话是用电磁波中的_A_来传递信息的.
问题三: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正确的是_C_.
A紫外线是用眼睛可以看见的紫色光,且对眼睛无害
B 搽防晒霜是为了防止可见光伤害皮肤
C 消毒碗柜用紫外线消毒是因为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D 微波炉是用较强的可见光加热食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