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砂石计算表
级配砂石标准和型号

级配砂石级配砂石(Graded sand)是指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
如设计未指明,你可以参照定额。
编辑本段垫层级配天然级配是指连砂石。
人工级配配合比是砾石(20mm-40mm):天然砂:水=9.11:4.97:3级配碎石垫层应密实稳定,其粒径级配范围满足下表:粒径级配表[1]以上两种级配均为垫层级配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沙砾垫层,其级配沙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级配砂石的办和比例按照设计要求配比。
如果设计不能详细交代,在参加图示会审的时候要提出来,以免在后来的施工中扯皮。
级配砂石一般是作地基处理用的,因此不同的设计要求不一样,主要是根据地基的承载力、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来确定。
我做过的关于用级配砂石地基处理的几种:纯砂垫层、1:1级配砂石垫层、石子:砂子=7:3、级配碎石垫层、石子:砂子=3:7垫层等等,不一而足;从纯理论研究来说:如果采用级配砂石就需要砂和石子的各自的级配做出来,然后将砂石混合的级配按照要求配合,在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密度最大的一组就是最合适的一组。
级配砂石施工完成以后,还要进行现场取样试验,在取样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还要做静载试验,静载试验合格才算这道工序完成。
取样有预埋纯砂点的方法,还有等体积代换法取样,直接在级配砂石中取样,随后用塑料袋铺在已经挖出的取样坑内,用量杯量水倒入,直至水和坑口一致,似乎要对外溢出水时,读出量杯的数据,数据相加就是挖出的体积数。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底基层用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前言:根据现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规范要求,试验室在完成各项原材料检测试验后,在今日完成了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组成材料1、产地及岩性:奉新县虬岭采石场,岩性为花岗岩。
2、规格:19-31.5mm、9.5-19mm、4.75-9.5mm、0-4.75mm。
三、矿料设计1、我部试验室对上述各种矿料进行了筛分,并通过级配调整,确定了三种矿料级配比例如下:合成级配如下:四、击实试验本项目按照3,、4,、5,、6,、7,五个含水量配料进行击实试验。
所有的集料烘干,每种含水量配制6000克干集料。
分三层击实,每层击98次。
1、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的确定通过平行试验,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确定最大干密度为2.312g/cm3,最佳含水量为4.7,。
试验数据见试验表格。
篇二:级配碎石配合比说明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级配碎石配合比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工地试验室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级配碎石垫层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及要求设计依据: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要求: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设计图纸二、原材料碎石: 莒县石料厂产石灰岩碎石水 : 饮用水三、设计用途本级配碎石配合比用于S336莒界线莒县至浮来山段改建工程挖方段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四、混合料组成设计集料级配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 =18:32:31:20。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地基基础计算用表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27)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27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表2-28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间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表2-28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1.5b,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时,表中砌体承重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第7章的有关要求;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2.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表2-29)承载力修正系数表2-29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ηd取0。
土力学三相草图和地基处理表格(来自李广信十讲)

非挤土:
=0.8-0.9,
s=(3-5)d挤土: p=1.0
s=(3-6)d
=0.9-1.0
柱锤冲 扩桩
多桩型 复合地 基
(1-3)排,b/2, 可液化: 1/2hl,
5m
刚性桩在基础范 围内
h=200300mm碎石 夯实度0.9 湿陷性黄土:灰土垫 层
一般:碎石,湿陷性:灰 土 h=d/2(刚性桩直径)
• 原因之一是题目相对简单,难题很少;二是它只集中在一 本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之中,不 必盲目地到处查规范。
• 但是该规范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各种参数、规定散见于 各章之中,这一章的公式与参数需要到另一章里去查。
• 可以自己按着《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归纳一个大表,如表7.3和7.4所示。尤其是像各种“发挥 系数”、“折减系数”;垫层材料与厚度;处理范围等。 不可能全都记住,预备这样的一个表是明智的。
平面布桩范围
基础外(1-3)排桩 可液化: 1/2hl,
5m
搅拌桩 (干、湿 法)
根据上部结构特 点及对地基承载 力和变形要求平 面布置
垫层设置
桩的布置
间距
n,, ,p
h=300500mm 碎石,圆、角砾,中、 粗、砾砂,石屑
dmax50mm
三角、正方、 矩形;
单、多排(条 形)
1.据振冲功率 2.置换率
(CFG)、柱锤冲扩桩等
深层:长桩:承载力与变形
浅层:短的低强度桩或预压、压实、 挤密
适 挤密处理松砂、 各类地基土(针对具
用 性
粉土、粉质黏土、 素填土、杂填土;
体桩型)
可液化土。(饱
级配碎石一些看法

1、级配碎石粗、中、小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当其颗粒组成符合规定的密实级配要求时,称做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垫层配合比为碎石(10-30):碎石(5-10)碎石(3-8)=45:30:251、根据各单档规格料级配,掺配出符合工程构造层级配范围要求的级配曲线,即确定各单档料的比例。
2、按可能出现的最正确含水量为中值以含水量1~L5%间隔配制5个试样,进展平行击实试验,可得到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假设实测点离散太大,可补点,提高准确度,从而可根据曲线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正确含水量.砂石应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并应除去树皮、草皮等杂质。
假设用细砂,应掺入30%~50%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节选)6级配碎石6.1一般规定6.1.1 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用预先筛分成几组不同粒径的碎石(如37.5~19mm,19~9.5mm,9.5~4.75mm的碎石)及4.75mm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
6.1.2 在其他等级公路上,级配碎石可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组配而成。
6.1.3 缺乏石屑时,可以添加细砂砾或粗砂。
也可以用颗粒组成适宜的含细集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组配成级配碎砾石。
6.1.4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6.1.5 级配碎石可用做较薄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
6.1.6 当级配碎石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时,其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7.5mm以内;当级配碎石用做高速公路和•级公路的基层以及半刚性路面的中间层时,其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1.5mm以下。
6.1.7 级配碎石层施工时,应遵守以下规定:(I)颗粒组成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2)配料必须准确。
⑶塑性指数应符合规定。
(4)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5)在最正确含水量时进展碾压,直到到达以下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中间层100%基层98%底基层96%(6)应使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15~18cm0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达20cm。
级配碎石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一、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1、根据筛分确定掺配比例,根据掺配比例做击实试验5个,取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无水泥的级配碎石1、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 0~5mm 2300×0.40=920 kg5~10mm 2300×0.30=690 kg10~20mm 2300×0.15=345 kg16~31.5mm 2300×0.15=345 kg水 2300×0.052=120 kg有水泥的级配碎石2、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 水泥掺量为5%。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粗骨料总质量为: 2300÷(1+0.05)=2190 kg水泥 2300-2190=110 kg0~5mm 2190×0.40=876 kg5~10mm 2190×0.30=657 kg10~20mm 2190×0.15=328 kg16~31.5mm 2190×0.15=328 kg水 2300×0.052=120 kg二、基准配合比设计步骤: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例题:已知假定容重为2400kg/m3,碎石为5~20mm、单掺粉煤灰20%、减水剂掺量为1.0%时的减水率为22%、以塌落度为180mm、砂率以33%为基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C40.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f cu,k+1.654б=40+1.654×5.0=48.2 Mpa2、查表5.2.1-2用水量为:基准用水量= 215+(180-90)÷20×5=238 kg掺外加剂用水量=238×(1-0.22)=186 kg3、查表5.4.2 砂率为:33+(180-60)÷20=39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水胶比计算公式为:W/B=(0.53×0.85×1.16×42.5)÷(48.2×0.53×0.85×0.20×1.16×42.5) =22.21÷52.64=0.425、根据水胶比计算胶凝材料用量:B=186÷0.42=443 kg单掺粉煤灰20% F=443×0.20=89 kgC=443-89=354 kg6、砂石总质量等于:2400-443-186=1771 kg根据表计算得砂率:39% S=1771×0.39=691 kgG=1771-691=1080 kg7、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 W外=443×0.01=4.43 kg8、基准配合比比例C:F:S:G:W外:W=354:89:691:1080:4.43:186=1:0.25:1.95:3.05:0.012:0.53实用文档标准文案。
级配砂石和毛石混泥土工期造价对比报告

级配砂石和毛石混泥土工期造价对比报告
致:中国航油贵州石油分公司
贵州化兴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谷立油库增容工程,我司按现已按地勘报告和施工图地基持力层的要求完成1#、2#油罐基础开挖到位并通过建设、地勘、设计、监理单位现场验收,符合要求。
钎探已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见证下按规范工艺施工基本完成。
根据施工图做法及要求级配砂石每30cm碾压一层,压实后约25cm,压实度≥0.96。
1#罐开挖成型后,地基换填处理深度最深处达到5m。
直径31m,地基换填方量约2500m³。
2#罐处理深度1.4m,直径30m,换填方量约989m³。
3#罐现按地勘报告和2#罐基本一致。
暂约1000m³。
1#罐地基换填用时:20层×4天(碾压、抽检、出报告)=80天。
2#罐地基换填用时:6层×4天(碾压、抽检、出报告)=24天。
若采用毛石混泥土:1#罐地基处理用时:4天浇筑+3天养护=7天。
2#罐2天+3天养护=5天,3#罐基7天后就可以同时开挖,进行下步工序。
工期对比计算节约时间:80天—7天=73天
造价比:1#+2#+3#=4500m³
毛石混泥土:4500m³×306元/m³=1377000.00元
级配砂石:4500m³×143.75元/m³=646875.00元。
马沙沟砂石级配平衡计算表

名称
单
位
总量
粒径分级(mm)
>80
80~40
40~20
20~5
<5
设计配合比
%
100
14
23
17
46
需要量
T/h
60
8.4
13.8
10.2
27.6
计损后比例
%
计损后产量
T/h
PE500×750颚式破碎机(粗碎)
粒度曲线
%
100
54
33.5
7.5
5
0
生产量
T/h
60
32.4
20.1
4.5
120.75
10.29
生产级配
%
100
20
13.5
29.06
34.5
2.94
级配平衡
%
+2
-1.5
+7.06
-5.5
-2.06
2000年8月22日
垫层料级配平衡计算表(购买半成品)方案二
名称
单
位
总量
粒径分级(mm)
80~40
40~20
20~5
5~0.1
<0.1
设计级配含量
%
100
18
15
22
40
5
垫层料总量
80~40
40~20
20~5
5~0.1
<0.1
设计级配含量
%
100
18
15
22
40
5
垫层料总量
万m3
3
0.54
0.45
0.6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