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应和(hè)B. 呼啸(xiào)C. 殷切(yīn)D. 拘泥(nì)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闲庭信步B. 娇揉造作C. 和颜悦色D. 气势凶凶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小明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B.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
C.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观众们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D. 他总是喜欢在人多的地方大声喧哗,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
D.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要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明考试得了满分,他非常自豪。
B. 老师批评了小华,他感到很羞愧。
C. 看到灾区的人们,我们都很同情。
D. 他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却毫不在意。
二、判断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2.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
()3.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4.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三、填空题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______》。
2017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含答案】

2017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草长莺飞二月天”这句诗中是错误的?A. 草B. 长C. 莺D. 飞2.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什么意思?A. 颜色B. 垂柳C. 吹拂D. 使变绿3.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4.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指什么?A. 卧床B. 井栏C. 桌子D. 地面5. “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字的意思是?A. 绝对B. 消失C. 独特D. 极致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描写的是早晨的景象。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出自《长恨歌》。
()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翠柳”指的是绿色的柳树。
()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孤烟”指的是____。
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万径”形容的是____。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表示____。
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春眠”是指____。
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是指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解释“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字的意思。
2. 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的景象。
3. 解释“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翠柳”指的是什么。
4. 简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的意境。
5. 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尽”是什么意思。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来描绘一个春天的景象。
2. 请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来描述一个冬天的场景。
3. 请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来描绘一个沙漠的景象。
2017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2017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夜晚”?A. 明B. 昼C. 夜D. 旦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指鹿为马B. 破釜沉舟C. 画龙点睛D. 对牛弹琴3. 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4.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5. 下列哪个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A. 愚人节B. 感恩节C. 中秋节D. 情人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诗句。
()3.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4. “春眠不觉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5.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梁山好汉的首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由孔子的弟子______编撰。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出自他的作品《______》。
3. 《庐山谣》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______》主要收录了民间歌谣。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
3. 请简述《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宋江的性格特点。
4.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主要经历。
5. 请简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根据《庐山谣》的内容,描述一下庐山的景色。
2. 请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分析一下曹操的性格特点。
3. 请根据《西游记》中的故事,分析一下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关系。
4. 请根据《水浒传》中的故事,分析一下梁山好汉们的共同特点。
2017级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7 级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照答案1.A 【分析】本考学生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目,第一要,明确干的要求,如本“以下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剖析, 正确的一”,要求出的是“正确的一”,而后的内容,而后到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最后行辨析。
C ,本中, B ,“只有非需要新” ,文中并未不需要新。
“ 化示范区既能影响, 也能在科技与价中示其作用”,混杂观点,是在化示范区基上推的企集群,能影响,也能在科技与价中示其作用。
D ,“ 的集群雷同、品位不高、无序争” ,信息于文无据。
故A。
2.D 【分析】本考学生剖析文章构,掌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目,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掌握文章的点、据,注意剖析文章的思路,中心点和分点的关系,点和据之的关系,方法的型,重点查核点能否正确,据明的是什么点和的方法。
本中,D ,“ 述了村宜居的必需性” ,从文中来看,是述通社会管理新村宜居。
故 D 。
3.C 【分析】本考学生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并剖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点度的能力。
解答此目,先,明确干的要求,再辨明索区,确立句;系上下文领会,要字眼;的解要抓住本,将解的含意放在被解的,看上下文能否、适合;求称代与称代内容的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系全文的向性,解能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中, C ,“中介、非政府不参加村社区建 , 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生改” ,“⋯⋯,就不会⋯⋯”的法太,此外,村管理格局和方式生改的原由不是中介、非政府参加村社区建。
故 C 。
4.C 【分析】本考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通技手段采集人、各交通工具所留下的印迹信息没多大价” 法,资料三中“以在的技手段⋯些数据聚起来,其实不必定生有价或许价高的信息”;此外保留它,意不大”剖析,依据资料四中“利用大数剖析采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入用”的信息能够看出,只需理适当,采集的些信息是有作用的,保留它并不是“ 意不大”。
2017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2017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白2.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诸葛亮C. 陈寿D. 范晔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庄子》?()A. 庖丁解牛B. 画龙点睛C. 指鹿为马D. 朝三暮四4. 《庐山谣》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牧B. 李贺C. 李白D. 王之涣5.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曹雪芹D. 施耐庵二、判断题1. 《论语》是孔子所著。
()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4.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三、填空题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______的《春晓》。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
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___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
2. 请简述《史记》的写作特点。
3. 请简述《庐山谣》的主题思想。
4.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5. 请简述《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
五、应用题1. 请分析《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2. 请分析《庐山谣》中李白的豪放与奔放。
3.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4. 请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领袖魅力。
5. 请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聪明才智。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2. 请分析《史记》中司马迁的史学观念。
七、实践操作题1. 请结合《庐山谣》的内容,创作一首以庐山为背景的诗歌。
2. 请结合《红楼梦》的情节,编写一个关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宁波市 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宁波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言语文字运用(共20分)1.A(B凫读第二声fú,“隐密”应写成“隐蔽”;C“镰柄bìng”读第三声bǐng,“摩砺”应为“磨砺”;D“憎zèng恶”读第一声“憎(zēng)恶”,“恭行理论”应为“躬行理论”。
)2.C(“尽管”应改成“不管”或“不管”)3.C(《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一个句子内部普通不应套用冒号。
在这个长句内连续运用了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4.D(A项宾语残缺,“作业”后面应补上“总量”或“数量”之类的词语;B句式杂糅,“新的动力”应删去;C项介词多余,可删去“对于”)5.答案参考(1)譬如苏轼,贬谪黄州,他能尽享夜游赤壁之乐;贬谪惠州,他能体验日啖荔枝之乐。
答案示例(2)譬如杰克▪伦敦,沙漠淘金,他挥洒着冒险的拓荒豪情;孤身远航,他汲取着磨难的艺术灵感。
(此题次要考察先生能否有本人特别熟习的作家。
先生所列作家符合乐观主义特质的给1分,所写现实与作家身份符合给2分,文彩给1分。
如果所列作家明显不具备乐主义气质或所列事项明显属于杜撰或张冠李戴,最多给1分。
)6.答案示例“妈妈,我听同学说东钱湖边上新开了一家大型商场,这几天正在搞特价活动呢。
我们可以先到东钱湖边上散散心,舒解学习工作的压力,再去商场买衣服,好不好?”(这道试题次要考察先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我”的对话要针对父母亲的矛盾辩论而发,只需言之成理,有必然的压服力即可。
教师根据先生对话内容的恰切性和言语表达的流畅、精确酌情给分。
)二、古代文浏览(共30分)7.C(A.原文是说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布洛卡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言语的理解的区域)。
B.原文只说“推理模型”和“顿悟模型”是两种认知模型,没有触及哪个更高级。
D.原文:眼睛不仅仅是外界万千事物的“感受器”,而且由于它与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联系,变成了一种“理性器官”。
)8.D(如果没有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每一个猴子都要被火中的栗子烫一下后才长了记性;而有了镜像神经元,猴子们看见同伴的经历,本人就能明白该怎样做)9.(1)镜像神经元的发现;(2)镜像神经元的认知价值;(3)镜像神经元的教育价值。
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好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A. 大小B. 高低C. 红蓝D. 前后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长歌行》D. 《赋得古原草送别》5. 下列哪个字是会意字?A. 休B. 林C. 早D. 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杜甫的名句。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李白的《庐山谣》。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__________》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
2. “__________,非一日之寒”出自《荀子》。
3. “__________,不耻下问”是《论语》中的名言。
4. 《__________》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名著。
5. “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 请解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3.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4. 请解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
5.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一……就……”造句。
2. 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3. 请用“如果……就……”造句。
4. 请用“不仅……而且……”造句。
5. 请用“因为……所以……”造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2.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
2017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含答案】

2017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草长莺飞二月天”这句诗中是错误的?A. 草B. 长C. 莺D. 飞2. “朝辞白帝彩云间”中“辞”的意思是?A. 离开B. 说话C. 写D. 唱3.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4.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A. 卧床B. 马扎C. 井栏D. 椅子5. “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字的意思是?A. 没有B. 极C. 断D. 完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眠不觉晓”是杜甫的诗句。
()2. “床前明月光”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之涣的诗句。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述的是冬天的景色。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李白的诗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鳞”字是指_________。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___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_。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的_________。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渔火”是指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的意境。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绝”和“灭”字分别表达了什么?4. 请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凌绝顶”是什么意思。
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来描绘一个春天的早晨。
2. 请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题,写一段描述春天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期末考试答案1、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把握文中信息和要点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C.以偏概全。
原文队“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的表述外,后文还有“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等。
只有C选项不正确,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把握文中信息及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各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B.张冠李戴。
原文是“人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不是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只有B选项不正确,故选B。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无中生有,且“一直具备”这一说法缺乏依据。
B.扩大范围,原文在第7段,是“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
D.过于绝对,而且少了一个条件“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在文章最后1段。
只有C选项正确,故选C。
4、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答题时要注意运用以下一些具体方法:找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
本题划线句的意思是:如今经费开支不足,确实不能忽视,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陛下自己应当节俭,削减费用,为天下人做出榜样,不耽误农时,不损害商人,这样国家自然会富裕。
据此断句,故选C。
5、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
本题中,C.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汉武帝开始启用的。
故选C。
6、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本题中,B.“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不准确,傅尧俞只是告诉王安石世人对于新法的态度。
故选B。
7、(1)否则,只是想着不断地改革,实行了也没有什么好处,聚敛财富的人自己占用,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2)王安石为此而怨恨他,只任命他在昭文馆任职,并暂时代理盐铁副使,不久又让他出任河北转运使,又改任江宁知府。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并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中必须要译出的赋分点是:(1)“更”,改革,更替;“为”,实行,做;“殆”,危险;(2)“愠”,怨恨;“直”,通“值”,值班;“权”,代理;“俄”,不久。
8.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鉴赏和理解的能力。
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综合分析此题各选项可知:B项,“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理解有误;D项,“以动衬静”不正确。
根据选项表述的错误程度决定分值的不同。
学生更要注意权衡选。
故选BD。
9. 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
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苏词无半点哀情,以形象的描画,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此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与文本里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需要把握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点。
可以结合两首诗的内容把握作者在诗歌里寄托的情感,尤其是在对比中鉴赏把握。
着重分析它们的不同点。
本题中结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都有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
不同在于,高适的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而苏轼的诗没有这种哀伤,更主要的是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感情的基调不同。
这也和诗人的经历性格有关。
知人论世更好地帮助理解诗歌。
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1、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
C项,小说写麻子三与金钱豹的比赛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非动作描写。
故选C。
12、(1)①外表瘦弱,但力量无穷,沉着冷静,力克强敌;②有原则底线,明辨是非,坚持己见,不入帮会;③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有孝心,讲究道义。
(2)①故事的开端,主动形象地介绍了麻子三富有神力的大手,设置了悬念;②故事的发展,写了麻子三与黑脸汉子掰手腕轻松获胜,赢了半碗铜板;③故事的高潮,写了麻子三与金钱豹掰手腕也获胜,赢了三十块大洋,还与金钱豹结为金兰;④故事的结局和尾声,麻子三劝说金钱豹不要与红军为敌,金钱豹不听,惨败而归,麻子三关店逃走;金钱豹恍然大悟,想到是麻子三暗中帮助了红军,结尾出人意料。
13、.A项,分别读:yàn/yǎn,fǔ/fú,fěi/fēi。
B项,分别读:yā/yā,jí/jí,niǔ/niǔ。
C项,分别读:biǎn/piān,bō/bó,zāo/cáo。
D项,分别读:bó/pō,chì/pìn,wǔ/hu14、例句中的“以”作介词,相当用户“用”。
只有C项中的“以”也作介,也相当于“用”。
A项中的“以”虽也作介词,但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B项中的“以”作连词,相当于“来”。
D项中的“以”也作连词,相当于“可以”。
15、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注意弄清句式的特点。
A、C、D三项都是判断句,B项是被动句。
16、A项,“军”与例句中的“王”均为名词用作动词;B项,“翼”为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项,“间”为名词作状语,从小路;D项,“活”为使动用法,使……活命。
17、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课文知识的积累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解释不正确,耽:沉迷。
所以选B。
18、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本来;A依照/刚才;B项,辞别/告诉;D项,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眺望。
所以选C。
19、A迟,意动用法,C泣,使动用法,D侣,意动用法。
故选B。
20、A项,“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
指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念,念头。
差,差错。
很明显用错。
B项“乐此不疲”指对某事特别爱好,精力为之贯注,不觉得疲倦。
正确。
C项“拍手称快”指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
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伸张时或事情的结局称人的心意。
D项“功败垂成”指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多含有惋惜之意。
垂,将要,接近2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A项,搭配不当,“传授”指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茶树种子”不能搭配“传授”。
C项,句式杂糅,“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地区”是“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和“(这些)航线可以直飞……地区”的杂糅。
D项,中途易辙,可在“图书”前面加“使”。
故选B。
11. 此题考查句子的连贯。
由“因为……所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后面的分句“对于……,……”,主语还没有出现,这样就可以排除AC两项;D项中,“千百年来”是指过去的时间,和“永远”矛盾。
故选B。
22、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
C项,小说写麻子三与金钱豹的比赛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非动作描写。
故选C。
23、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考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
本次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材料作文的构思立意,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
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
解读材料构思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本题材料中重点是爸爸的回答。
根据爸爸的回答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角度一:由“我们不能要求别做到什么,却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么”可立意:自律,严以律己。
角度二:由“那是因为他们比较开心”可立意:不以恶意看人,要用善意去看待别人。
角度三:由“一个人心里不能总是装着自己,要考虑到身边还有其他人”可立意:心中有他人,勿以自我为中心。
角度四:从父亲的教育方式的角度可立意: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终身受益。
言传身教,春风化雨育人。
在孩子心中播下“善”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