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审评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安吉白茶

。
安 吉 白茶 的 另 一 特 点 为 多酚类 含 量 低
现 为 醇 和且 特别鲜 爽
,
达 6% 以上
,
。
因此
其 品 质奇特
,
,
滋味 表
香 气 清鲜
,
汤 色 绿 而 清澈 明 亮
,
外 形 自然 呈 兰 花形
干茶 色 泽鲜 绿 带嫩 黄
叶 底色 泽 嫩
白似 玉
,
叶 脉 翠绿
。
安 吉 白茶 ( 白叶茶 ) 是 一 种 珍 罕 的变 异 茶种
评茶实验 室
编 者按 : 本栏 目依 托 中 国 茶叶 流 通 协 会 实 验 室和 中国 茶叶 流 通 协 会培 训 部创 办 实验 室作 为 中央 财 政 支持 项 目 于 2 0 0 8 年 开 始 筹 建
, ,
中 国 茶叶 流 通 协 会
、
已 配 有 气相 色谱 ( c Q
、
一 20 1
,
) 0
、
,
} } 匀整
色嫩 绿
,
成朵
,
匀整
特 级 干 茶样
特级 茶 汤
e h in
es e
、
。
w
o 「
ld
}6 1
:
—
“
,
安吉白 茶
安吉 白茶 精品
、
:
特级 地 理 标 志 产品
:
G B / T 203 5 4一 2 0 0 6
安吉 白茶
”
:
安吉 白茶 产 于 浙 江 省安 吉 县
。
该 茶因 其品 质 独 特
只 有 10 % 左 右
,
,
鲜 叶幼嫩 时 叶 绿 素含 量 特别低
提高白茶感官审评检验准确度的技术分析

2020年第11期工厂往往摊叶过厚,风力接受不同,有些茶叶根本没有吹到风,造成萎凋不均匀,还有部分焖久了发酵过度发生红变,品质下降,建议摊叶厚度不高于30cm 。
2.4关于白茶萎凋后期的渥堆工艺体会渥堆工艺,在传统白茶生产过程中是没有的,传统认为白茶品质以鲜爽为好,经过渥堆的白茶失去鲜爽味,所以萎凋到一定时间必须要及时干燥,然后要及时装袋密封保存。
如今,由于市场追宠老白茶,讲究有年份的品质。
白茶陈年后有苦涩味的内含物质会发生转化,口感变的更佳,并且能分解出更多有保健功效的物质,适当品饮一些陈年的白茶也是一种乐事。
通过渥堆(民间俗称养茶)让茶叶内含物快速的转化,达到理想的口感效果。
开始渥堆前,先控制好萎凋叶的含水率约12%,然后加高堆放上面覆盖棉布,厚度不宜超过80cm ,温度约28-30℃,渥堆时间总历时不超过3d 。
需要注意事项:萎凋叶含水率如果太高,渥堆时间如果太长,渥堆后茶褐素含量过高,茶叶色泽暗褐,滋味偏淡而酸感。
近年来市场频繁出现年份高(10年以上)的老白茶,事实上多数是通过长时间的渥堆,造成年份久的假象,需要消费者理性看待。
萎凋适度的茶叶通过适当的渥堆,以达到理想的口感效果,是可以科学的采取,一定要注意时间、温度、适度要控制好,不能长时间的渥堆。
如果过长时间的发酵,干燥后的毛茶外形色泽暗褐,看似乎有年份的老茶,冲泡后叶底偏硬、暗,品质为次。
3白茶的干燥干燥目的是固定前面做出来的茶叶品质,所以必须及时的进行,但切记不能把茶叶焙过重、过熟。
传统白茶要保存她的鲜爽味,所以干燥后要及时装袋密封保存,以免香气等物质挥发殆尽。
白茶干燥用烘干机时温度要控制尽量低些,注意叶温保持在80℃以下。
如果是以日晒干的方式,可以分时分次复晒。
高端白茶可以采取炭焙的方式,干燥后的茶叶再经过炭焙有三大优点:去除杂异味、提高茶香、突显甜醇度。
烘焙时控制温度60-70℃,一次投茶量约2.5-3.5kg ,30-40min 即可(中间翻动一次)。
评审一款白茶的标准

评审一款白茶的标准评审白茶的标准白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备受喜爱。
下面是对白茶进行评审的标准:一、外观特征1. 茶叶外形:白茶茶叶应呈现扁平卷曲的形状,叶片完整,颜色呈淡绿或银白色。
2. 茶毫:茶毫丰富,色泽匀称,而且茸毛应均匀分布在整个茶叶表面。
3. 茶汤颜色:茶汤呈现清亮透明的淡黄色或淡绿色。
二、香气特征1. 茶香气味道:白茶应具有清新淡雅的花香或草本香气。
2. 闻香气特点:白茶的香气应纯正自然,没有任何异味。
三、口感特征1. 茶汤口感:白茶口感应柔和顺滑,不涩不苦,回甘持久。
2. 茶叶回甘:白茶应留有回甘,口腔内有清爽的甜味。
3. 茶香余韵:白茶品尝之后,应有持久的花香或草本香气在口中留存。
四、质地和汤色1. 茶叶质地:白茶茶叶揉捻紧实,叶片柔软有韧性。
2. 茶汤澄清度:白茶茶汤应清澈透明,无杂质和浑浊。
五、冲泡方法1. 水温:白茶泡茶时,水温应控制在80℃左右,以避免茶叶苦涩。
2. 茶叶用量:白茶的茶叶用量一般为3克至5克,具体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
3. 冲泡时间:白茶的冲泡时间应控制在1分钟至3分钟之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口感。
六、产地和品牌1. 产地:白茶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宁德等地,其中福鼎白茶最为著名。
2. 品牌:好的白茶品牌应该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以及完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
七、附加价值1. 保健功效:白茶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抗氧化等保健功效,这也是白茶备受健康追求者青睐的原因之一。
2. 茶文化传承:白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品尝白茶也是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以上就是对白茶的评审标准,通过对茶叶外观特征、香气特征、口感特征、质地和汤色、冲泡方法、产地和品牌以及附加价值等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品评白茶的品质和独特之处。
红茶,白茶,乌龙茶的审评术语

红茶评语1.干茶形状评语毫尖:金黄色茸毫的嫩芽。
细紧:条索细长挺直而紧卷,有锋毫。
用于上档条红茶细嫩:条细紧,金黄色芽毫显。
多见于小叶种高档春季产的工夫红茶如祁门红茶细长:细紧匀齐,形态秀丽。
多用于高档条红茶,如祁门红茶紧结:碎茶颗粒卷紧而结实紧卷:碎茶颗粒卷得很紧皱缩:颗粒虽卷的不紧,但边缘折皱,是片型茶德较好形状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红碎茶中含量较多筋皮:嫩茎和茶梗揉破碎的皮肥嫩:芽叶肥壮。
常用于滇红功夫匀称:大小一致,不含梗,杂。
短碎:功夫红茶的碎片,梗朴粗老:老茶粗壮:重实。
嫩度中等工夫红茶毛糙:粗老。
大多是筋皮毛衣或未经精制的毛红茶老嫩混杂:嫩茶,老茶不分清规格乱:多用于精茶中分档不清花杂:大小不匀,正茶中含老片及梗,杂轻松:颗粒松,身骨轻2干茶色泽评语乌润:乌黑而光泽,有活力。
多见于嫩度好的中小叶种高档红茶乌黑:乌黑色,稍有活力。
用于嫩度良好的中小叶种红茶的干茶色泽黑褐:色黑而褐,有光泽栗褐:褐中带深棕色,似成熟栗壳色栗红:红中带深棕色,似嫩栗壳色泛红:色带红而无光泽枯红:色红而枯燥灰枯:色灰红而无光泽3汤色评语红艳:汤色红而鲜艳,似琥珀色,金圈厚而艳。
红亮:红而透明光亮。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色泽。
红明:红而透明,亮度次于“红亮〞。
深红:汤色红而深,而无光泽。
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汤色。
浅红:泛红,深度缺乏。
红暗:汤色深红而显暗。
冷后浑: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为优质红茶象征之一。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姜黄亮堂。
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
棕红,粉红: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棕红亮堂类似咖啡色的称为棕红,呈粉红亮堂似玫瑰色的成为粉红。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
多见于发小成都轻的大叶种红碎茶。
灰白: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呈灰暗混浊的乳白色。
是汤质淡薄的标志。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
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乳白:参加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
福鼎白茶审评标准文本

(一)白毫银福鼎白茶审评针白毫银针外形芽针肥壮,满披白毫,色泽银亮。
内质香气清新,毫味鲜甜,滋味鲜爽微甜。
汤色清澈晶亮,呈浅杏黄色。
白毫银针富含氨基酸,尤以茶氨酸最为突出。
在福建印产地不同,品质略有差异。
产于福鼎北路银针芽头肥嫩,茸毛疏松,呈银白色,滋味清新;产于政和的西路银针,芽状毫显,呈银灰色,滋味浓厚。
清明前期采摘的,芽头肥壮,身骨重实,茸毛显松,色白如银。
清明后采摘的,芽头扁憋,身骨较虚,茸毛伏贴,色略灰白白毫银针的感官审评标语:级别外形内质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级肥壮挺直毫密银白闪亮整齐洁净清高持久清鲜嫩爽淡绿清亮幼嫩肥软匀亮一级圆浑壮直毫显鲜白匀亮匀整尚洁净清纯持久鲜醇爽口浅黄明亮嫩黄柔软亮整二级圆直紧结毫长灰白黄亮匀齐匀净鲜纯浓郁浓醇温润泛黄尚亮黄嫩松软尚整白牡丹的感官品质要求(二)白牡丹:外形自然舒展,二叶抱芯,色泽灰绿,毫香显。
内质滋味鲜醇,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芽叶成朵,肥嫩匀整因鲜叶采自不同的茶树,成品茶有大白、小白、水仙白之分。
品质也有差异。
大白叶张肥嫩。
毫心壮实,茸毛洁白,叶尖上翘,叶面波状隆起,梗及叶脉微红,色泽黛绿,毫香高长,汤色橙黄清澈,香味清鲜甜纯。
小白叶张细嫩舒展平伏,毫心细秀,色泽灰绿,毫香鲜纯,汤色杏黄清明,滋味醇和爽口。
水仙白叶张肥厚,毫芽长壮,茸毛密,色泽灰绿微带黄红,毫香浓显,汤色黄亮明净,香味清芳甜厚。
多用作拼配其他白茶,以提高香气滋味。
: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外形嫩度毫心多显壮叶张细嫩毫心显叶张细嫩有毫心稍瘦叶张尚嫩少数瘦毫心有部分芽尖叶张稍粗色泽叶面灰绿或翠绿色调和,毫心银白叶背有白茸毛灰绿暗绿尚调和,部分嫩叶背有白茸毛,毫心银白,有嫩绿叶片、铁板片灰绿欠匀有黄绿及暗红片黄绿夹红或枯绿暗杂形状芽叶连枝匀整破张少芽叶连枝尚匀整有破张部分芽叶连枝,破张稍多,尚匀整部分芽尖连1叶,破张多,叶张平展或稍褶皱,粗飘净度无蜡叶、籽及老梗无蜡叶、籽及老梗无蜡叶、籽及老梗,有少数嫩绿叶和轻片无蜡叶、籽及老梗,有破张及小型老叶、泛红叶,嫩绿叶、小黄片内质香气鲜嫩纯爽毫香显鲜嫩纯爽有毫香鲜纯正略有毫香纯正或微粗或带青气汤色清澈橙黄清澈黄深黄尚清澈深红或微红滋味清甜醇爽浓厚毫味足尚清甜醇爽有毫味醇厚浓稍粗或稍粗淡叶底毫心多,肥壮,叶张软嫩,芽叶连枝,叶张完整,色黄绿,叶梗叶脉微红明亮毫心稍多,叶张软嫩尚完整,有破张,叶张微红,尚明亮稍有毫心,叶张尚软,叶色稍红,有破张叶张尚软,破张多,叶色稍红或显黄(三)贡眉贡眉,以菜茶为原料,采1芽2-3叶,品质次于白牡丹。
福鼎白茶检测报告

福鼎白茶检测报告1. 引言福鼎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以其色泽金黄、香气芬芳、滋味醇厚而闻名于世。
为确保福鼎白茶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茶叶的检测是必要且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对福鼎白茶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包括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以确保福鼎白茶的品质符合标准。
2. 检测方法和步骤为了进行福鼎白茶的检测,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步骤:2.1 外观检测福鼎白茶的外观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对福鼎白茶的外观进行了以下检测: - 观察茶叶的形状:福鼎白茶通常以芽叶为主,茶叶的形状应整齐,芽叶肥壮。
- 检查茶叶的颜色:福鼎白茶的茶叶应呈现金黄色,色泽鲜亮。
2.2 气味检测气味是评价福鼎白茶香气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我们进行了以下气味检测: - 闻茶叶的香气:福鼎白茶应具有花香和清新的香气。
- 闻冲泡后茶汤的香气:福鼎白茶冲泡后,茶汤应有清香。
2.3 口感检测福鼎白茶的口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口感检测: - 品尝茶汤的滋味:福鼎白茶应有醇厚的滋味,且不带苦涩感。
- 观察茶汤的色泽:福鼎白茶的茶汤应为橙黄色,透明度好。
3. 检测结果与分析经过上述检测方法和步骤,我们得出了如下福鼎白茶的检测结果与分析:•外观检测:福鼎白茶的茶叶形状整齐,芽叶肥壮。
茶叶颜色金黄鲜亮,符合标准要求。
•气味检测:福鼎白茶具有花香和清新的香气,符合标准要求。
•口感检测:福鼎白茶的茶汤滋味醇厚,且没有苦涩感。
茶汤色泽橙黄,透明度好。
整体口感符合标准要求。
4. 结论根据我们对福鼎白茶的检测结果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福鼎白茶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均符合标准要求,品质良好。
经过严格的检测,福鼎白茶被确认为合格产品,可以放心饮用。
5. 附录在检测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相关的福鼎白茶检测标准和方法。
具体的检测数据和样品信息可以在需要时提供。
以上为福鼎白茶的检测报告,希望对您了解福鼎白茶的质量和安全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六大茶类审评方法

茶叶审评1、茶叶审评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2、审评用具审评盘、审茶杯、审茶碗、叶底盘、样茶称、计时器、网匙、茶匙、汤杯、茶渣桶(吐茶桶)、烧水壶。
3、评茶程序3.1把盘将样茶倒入审评盘中,拿住审评盘的对角边沿,一手拿住倒茶缺口,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3.2开汤将审评杯碗洗净,称取茶样投入审评杯,以沸滚适度的开水冲泡满杯,按审评时间将茶汤滤入审评碗。
开汤后先嗅香气,快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审评绿茶时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3.3嗅香气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高低;温嗅:辨别香气优次;冷嗅:辨别香气持久程度。
3.4看汤色审评汤色要及时,茶汤混入茶渣残叶时,应用网匙捞出.并用茶匙在碗里绕一圈,使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再以汤色所呈现的深浅、明暗、清浊评出优次。
3.5尝滋味取一汤匙茶汤吸入口内,使茶汤在舌头循环滚动。
茶汤温度以50℃为宜。
3.6评叶底主要以视觉和触觉判别叶底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等。
4、茶叶审评项目和审评因子茶叶审评包括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
五项目: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八因子: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六大茶类(精茶)审评方法1、乌龙茶1.1外形条索:以紧结重实为佳,粗松轻飘细小为次。
闽北乌龙茶条索为直条紧结沉重,叶端扭曲折皱,有“外实中空”与“蜻蜓头”、“青蛙腿”、“三节色”的描述。
闽南乌龙茶条索为紧结沉重卷曲,呈青蒂绿腹蜻蜓头。
色泽:评比颜色、枯润、鲜暗,以鲜活油润为好,死红枯暗为次。
以品种不同有油润、青绿、乌褐、绿中带金黄等色泽。
色泽呈红茶颜色,乌黑油润则发酵过度;如叶蒂和条索青绿且带青闷气则萎凋不足,称之“叶饱”;色泽枯暗则晒青过度,称之“叶缺”;色暗绿则凉青不足,俗称积水,即“梗饱”;梗枯干则凉青过度,称之为“梗缺”;色泽枯黄、黄片、朴多则杀青过度,称之“锅饱”。
白茶的评语

白茶的评语
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而闻名于世。
白茶的评语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白茶的评语吧。
1. 清香幽雅:白茶的香气清淡幽雅,不像其他茶叶那样浓烈,而是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2. 口感鲜爽:白茶的口感非常鲜爽,入口后能够感受到茶叶的清新和甘甜,让人回味无穷。
3. 茶汤清澈:白茶的茶汤非常清澈,没有任何杂质,让人感到非常清爽。
4. 茶叶色泽美丽:白茶的茶叶色泽非常美丽,呈现出一种淡黄色的色泽,非常清新自然。
5. 茶叶形态优美:白茶的茶叶形态非常优美,呈现出一种扁平的形状,非常漂亮。
6. 茶叶质地细腻:白茶的茶叶质地非常细腻,手感非常柔软,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7. 茶叶口感清新:白茶的口感非常清新,入口后能够感受到茶叶的清新和甘甜,让人回味无穷。
8. 茶叶香气持久:白茶的香气非常持久,能够在口中停留很长时间,让人感到非常愉悦。
9. 茶叶口感柔和:白茶的口感非常柔和,不会刺激口腔,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10. 茶叶回甘持久:白茶的回甘非常持久,能够在口中停留很长时间,让人感到非常愉悦。
白茶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茶叶,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白茶,不妨去尝试一下,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茶审评技术(一)白茶审评技术规程1.审评依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0917-2000进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审评。
审评用具与操作步骤同红茶、绿茶、花茶。
2.品质审评因子对照标准样或成交样茶,按照下列规定评比茶叶的外形、内质各项因子。
(1)外形评比叶态、嫩度、色泽和净度等。
其中叶态、色泽和嫩度是白茶的重点审评因子。
(2)内质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
(二)白茶审评技术要点1.白茶外形审评(1)白毫银针分清产区、原料品种等。
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西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
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分清品种,如大白、水仙白、小白等。
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1芽2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
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芽与叶连枝、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大毫茶的嫩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芽与叶连枝、夹带毫芽。
(4)新白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新白茶外形品质以条索粗松带卷、色泽褐绿为上,以无芽、色泽棕褐为次。
2.白茶内质审评(1)香气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以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差。
(2)滋味滋味以鲜美、醇爽、清甜为上,以粗涩淡薄为差。
(3)汤色汤色以清澈、。
淡绿、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以红、暗、浊为劣。
(4)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
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以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以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三)白茶常用评语1.干茶外形评语毫心肥壮:芽肥嫩壮大,茸毛多。
茸毛洁白:茸毛多,洁白而富有光泽。
芽叶连枝:芽叶相连成失。
叶缘垂卷:叶面隆起,叶缘向叶背卷起。
舒展:芽叶柔嫩,叶态平伏伸展。
皱折:叶张不平展,有皱折痕。
弯曲:叶张不平展、不服帖,带弯曲。
破张:叶张破碎。
蜡片:表面形成蜡质的老片。
2.干茶色泽评语银芽绿叶、白底绿面:指毫心和叶背银白茸毛显露,叶面为灰绿色。
墨绿:深绿泛乌,少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属白茶正常色泽。
暗绿:叶色深绿,暗无光泽。
黄绿:呈草绿色。
非白茶正常色泽。
铁板色:深红而暗似铁锈色,无光泽。
3.汤色评语杏黄:浅黄明亮。
橙黄:黄中微泛红。
浅橙黄:橙色稍浅。
深黄:黄色较深。
浅黄:黄色较浅。
黄亮:黄而清澈明亮。
暗黄:黄较深暗。
微红:色泛红。
4.香气评语嫩爽:鲜嫩、活泼、爽快的嫩茶香气。
毫香:白毫显露的嫩芽所具有的香气。
清鲜:清高鲜爽。
鲜纯:新鲜纯正,有毫香。
酵气:白茶萎凋过度,带发酵气味。
青臭气:白茶萎凋不足或火功不够,有青草气。
5.滋味评语清甜:入口感觉清鲜爽快,有甜味。
醇爽:醇而鲜爽,毫味足。
醇厚:醇而甘厚,毫味不显。
青味:茶味淡而青草味重。
6.叶底评语肥嫩:芽头肥壮,叶张柔软、厚实。
红张:萎凋过度,叶张红变。
暗张:色暗黑,多为雨天制茶形成死青。
暗杂:叶色暗而花杂。
(四)常见品质缺陷成因分析1.红叶多或变黑开青后置架上萎凋,萎凋过程翻动过多、过重、手摸,以致芽叶因机械损伤而红变,或因重叠而变黑。
2.滋味青涩多见于萎凋时间不足,或速度偏快。
3.黑霉现象多见于阴雨天、萎凋时间过长,或低温长时堆放、干燥不及时等。
4.色泽花杂、橘红在复式萎凋中处理不当,毛茶常出现色泽花杂、橘红等缺点。
5.毫色黄与干燥温度偏高有关。
6.破张多,欠匀整与干燥水分控制不当、干燥后装箱不及时有关,操作时缺少轻取轻放的良好规范。
7.色青绿香味青常见于温度过高、失水速度快、萎凋不足。
8.叶态平展并筛不及时,或并筛时操作粗放。
9.蜡叶老梗多见于采摘粗放,夹带不合格的原料。
10.毫香不足外观有毫但毫香不足。
多见于烘温控制不当。
白茶审评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欧县等地。
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
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
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眉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
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白茶外形的审评要点(1)白毫银针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南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
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鲜艳、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
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夹带毫芽。
(4)新白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新白茶外形品质以条索粗松带卷、色泽褐绿为上,无芽、色泽棕褐为次。
•茶的内质审评要点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
审评方法为:将3克茶叶用150ml沸水冲泡,浸泡5min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
•汤色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
•香气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次。
(3)滋味白茶滋味以鲜美、酵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
(4)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
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一、白茶审评术语之-外形形状评语(1)毫心肥壮:指茸毛多的芽白茶,芽叶连枝。
其芽形似花朵的花芯故称为毫心,形容白茶的芽肥嫩壮大,茸毛多。
(2)茸毛洁白:茸毛多、洁白、有光泽。
(3)芽叶连枝、叶缘垂卷:采摘符合规格,制工优良,叶面有龟甲纹隆起,叶缘垂卷是高级白牡丹茶的外形。
(4)舒展:芽叶柔嫩,叶态平伏伸展。
摊展指芽尖瘦小的驻芽叶,或单片叶,叶态平展。
(5)皱折:叶张不平展,有皱折痕。
(6)弯曲:叶张不平展,不服帖,带弯曲。
(7)断碎:芽叶分离、不完整.(8)显毫:芽叶上的白色茸毛,通称“白毫”,芽尖含旦高的并含有较多的白毫,称为显毫。
白茶毫色有银白、灰白。
(9)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0)匀齐、匀整:匀是均匀、齐是整齐,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
拼配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称、匀净与此义相同,匀净又指老嫩整齐,无茎梗朴筋毛和夹杂物。
二、白茶审评术语之-外形色泽评语(1)银芽绿叶、白底绿面:指毫心和叶背银白茸毛显露,叶面为灰绿色的优质福建白茶。
(2)墨绿:深绿而少光泽。
(3)翠绿:翠玉色有光泽,是白茶正常的外形色泽。
(4)灰绿:绿中带灰,属正常色泽。
(5铁板色:深红而暗,似铁锈色,无光泽,萎凋过度,叶色青红,是品质较次的色泽。
(6)草绿色:常见于粗老叶,萎凋不足、过早烘焙制成的白茶。
(7)光润:色泽鲜明,光滑油润,为优良成品所具有的特征。
(8)枯暗:叶质老,色译枯燥且暗无光泽。
(9)调匀:色泽相当一致,但必须与一个具体评语相结合,如灰绿调匀,与调和含义同。
(10)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三、白茶审评术语之-汤色评语(1)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有称为橙绿。
(2)杏绿:浅绿色,类似杏子的绿色。
(3)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4)浅黄、杏黄:黄色较浅。
(5)深黄:黄色较深。
(6)红汤:汤色发红。
(7)黄暗:色黄而暗。
(8)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但不够浓,亦不淡。
(9)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见到底,无沉淀或浮悬物,称为清澈。
(10)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11)浑浊指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明度差,难见碗底。
四、白茶审评术语之-香气评语(1)毫香:福鼎白茶的特征香气,指幼嫩的白毫的香味,如白毫银针的香气是毫香幽怨。
(2)鲜浓:香气浓而鲜爽持久。
(3)鲜嫩:香高洁细腻,新鲜悦鼻.为芽叶细嫩的特殊香气,类似毫香。
(4)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间,为茶叶较嫩且新鲜。
(5)清香:香气清纯柔和,香虽不高,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
(6)甜长、香气清高:带甜感而久留。
(7)鲜爽:香气新鲜活泼、嗅后爽快。
(8)鲜甜:鲜爽带有甜香。
(9)甜纯:香气不太高,但有甜感。
(10)纯和:香气纯净而不高不低,无异杂气味,也可用“纯和”(10)钝浊:气味虽然有一定浓度,但滞钝,感觉不快。
(12)粗淡:香气低有老茶的粗糙气,也称粗老气。
(13)浊气:夹有其他气息,有沉浊不爽之感。
(14)高火:烘焙干燥温度较高,火温尚可且时间过长,干度十分充足所产生的高火气。
(15)老火、焦气:制茶中火温不当所致,轻微的焦茶气息称老火;严重的称为“焦气”。
(16)闷气:白茶下匾后,堆积时间过长,干燥不及时形成的不愉快的闷味。
(17)异气:焦、烟、馊、酸、陈、霉、油气、铁腥气、木气以及其他劣异气息,或一时难以指明的异杂气,一般要指明具体哪一种气味。
五、白茶审评术语之-滋味的评语(1)鲜浓、鲜厚:鲜表示鲜洁爽口,浓是茶汤溶质丰富,口味浓厚而鲜快,喉味爽适含香有活力。
(2)鲜爽:鲜洁爽口,有活力,但浓度比鲜浓低些。
(3)甜爽:鲜洁爽口带甜感,有活力。
(4)醇厚:浓纯可口,回味略甜,也可以用醇爽表示。
(5)醇和:味清爽带甜,鲜味不足,刺激性不强。
(6)粗淡:味淡薄滞钝,喉味粗糙。
(7)纯正、纯和:滋味较淡,但属于正常,缺乏鲜爽.(8)软弱:味淡薄软,无活力。
(9)苦涩:味虽浓但不鲜不醇,茶汤人口,味觉麻木,如食生柿。
(10)水味:口味清淡不纯,软弱无力。
(11)异味:焦、烟、馊、酸、陈、霉等劣异味。
六、白茶审评术语之-叶底的评语(1)细嫩:芽头多,叶子长细小,叶质幼嫩柔软,主要视其全芽及顶叶含量多少。
细嫩应与断碎区别开来。
(2)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3)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4)柔嫩、柔软:芽叶细嫩, 叶质柔软,光泽好,称为柔嫩。
嫩度稍差,质地柔软,手指按之如棉, 揿后服姑盘底,无弹性,不容易松起称为柔软。
(5)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6)瘦簿、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7)粗老:叶质粗大.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祖糙,有弹性。
叶脉硬化.按后叶张很快恢复原状为“硬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