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生理性病害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病害
1、病害1:炭疽病
1.1 病因:由炭疽菌引起
1.2 症状:叶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病斑,边缘呈红色或黄色
1.3 防治措施:清除病苗,加强排水,施用杀菌剂
2、病害2:霜霉病
2.1 病因:由霜霉菌引起
2.2 症状:叶片出现灰白色的粉状霉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萎缩
2.3 防治措施:保持适宜的通风湿度,施用杀菌剂
3、病害3:根腐病
3.1 病因:由根腐菌引起
3.2 症状:植株根部出现褐色病斑,根系发黑腐烂
3.3 防治措施:选择健康的种苗,加强排水,施用杀菌剂
二、虫害
1、虫害1:蚜虫
1.1 症状:叶片出现黄化、卷曲,蚜虫聚集在叶背或嫩叶部位
1.2 防治措施:定期喷洒杀虫剂,增加天敌的数量,保持田间清洁
2、虫害2:叶蝉
2.1 症状:叶片出现黄斑、疏绿或瘪痕,叶片形状变形
2.2 防治措施:采用黄板诱捕,喷施杀虫剂进行防治
3、虫害3:斑潜蛾
3.1 症状:叶片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透明斑点,叶片受损严重后会凋萎
3.2 防治措施:定期喷洒杀虫剂,剪除受损的叶片
附件:本文档没有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解:
1、病害防治法:指对作物病害进行预防和治理的法律法规。
2、杀菌剂:一种用来杀灭或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3、通风湿度:指作物生长环境中空气的流通程度与湿度的程度。
4、资源循环利用法:指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循环资源,减少对外
界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
莴笋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2 、 合理轮作 。 最好是 隔一年轮作 。 3 、选用无病菌种子或种子消毒。 病种种 子播种 前用 1 0 % 食盐水选种 , 除去菌核 ,用食盐水选 种后要用 清水 反 复冲洗 ,晒干后 播种。铺地 膜 ,阻 止 子囊孢 子扩 散 , 减少病源等 。 4 、 药 剂 防 治。 发 病 初 期 及 时 喷药 ,可 用 5 0 %扑 海 因可 湿 性 粉 剂 1 5 0 0 倍液 、7 0 % 甲托 基 布 津可 湿 性 粉剂 2 0 0 0 倍液 ,或 4 0 % 速克灵可 湿 性粉剂 1 o o o ~ 1 5 0 0倍 液 ,或 4 0 % 菌 核净可湿性粉 剂 5 0 0 倍 液 ,或 7 0 % 五 氯 硝基 苯粉剂 2 5 0 g / 6 6 7 m ,与 细 土 5 k g拌匀 ,撒在莴笋行间 。
三 、灰 霉病
( 一 )症状
分 苗 ,定植时 淘汰病株 并烧毁 ,合理 密植 ,多次中 耕松土 ,使植株 生长 腱 壮 ;注意 田间积水时要 及时排水 ,干 旱时浇水 ;发 病初期摘 除病叶烧 毁 , 收获 时清除残体等 。 6 、药剂 防 治。苗 期 发 病时 可 喷 用7 5 %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2 5 % 甲霜 灵( 瑞毒霉 )可湿性 粉剂 6 0 0倍液 , 或5 8 % 甲 霜 锰 锌 、4 0 % 增 效 瑞 毒 霉 5 0 0倍 液 ,或 4 0 % 乙磷 铝 2 0 0倍 液、 6 4 %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 0 0 倍液等。
提高植株 抗病能 力。在 发病初 期去除 田间中心病株 ,减少田间病害。 5 、 药 剂 防 治。 发 病 初 期 ,喷 5 0 % 速克 灵可 湿 性 粉 剂 或 5 0 % 扑 海 因可 湿 性 粉 剂 1 0 0 0 ~ 1 5 0 0 倍 液 ,或 5 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 0 0 倍液 。 也可 用生 物农 药 ,如 用农 抗 B o . 1 0 , 浓度 1 0 0单位 ,每 隔 4 d 喷1 次 ,连 续喷 3 - 4 次 。生物农药与 化学农 药混 用 ,效果更好。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莴苣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1. 黄萎病- 病因:由一种土壤真菌引起,主要侵害莴苣根部。
- 防治方法:- 使用病害无菌播种基质进行育苗。
- 旋耕栽培,避免连作。
- 合理施肥,保持充足的营养供给。
- 适当增加通风,保持适宜的湿度。
- 发现病株及时隔离,采取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2. 黑斑病- 病因:由黑斑病真菌引起,主要侵害莴苣的叶片。
- 防治方法:- 清除病残株,避免堆积。
- 旋耕栽培,避免连作。
- 定期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的发生。
- 避免水分过多,保持适宜的湿度。
- 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进行控制传播。
3. 病毒病害- 病因:由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介体传播。
- 防治方法:- 使用健康种苗进行栽培。
- 避免接触病毒传播的介体,如虫害。
- 定期检查并及时清除感染病毒的植株。
- 使用病毒抑制剂进行施用,预防病毒传播。
二、莴苣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1. 蚜虫- 病因:蚜虫对莴苣叶片进行吸食,导致叶片黄化。
- 防治方法:- 定期检查并及时清除感染蚜虫的植株。
- 使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控制蚜虫的繁殖。
- 设置黄板或粘虫纸诱杀蚜虫。
2. 蛴螬- 病因:蛴螬幼虫在莴苣的叶片间钻孔,导致叶片脱水枯黄。
- 防治方法:- 对发现的蛴螬幼虫进行手工捕捉,清除害虫。
- 喷施杀虫剂进行灭虫。
3. 菜青虫- 病因:菜青虫幼虫对莴苣的叶片进行大面积的吃食。
- 防治方法:- 定期检查并及时清除感染菜青虫的植株。
- 使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控制虫害的繁殖。
附件:1. 图例:包含莴苣主要病虫害的照片和描述。
2. 表格:包含莴苣病虫害的种类、病因、防治方法的总结。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病害无菌播种基质:指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播种基质,避免植物病害传播。
2. 旋耕栽培:指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一段时间后,改种其他作物,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 杀菌剂:指用于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的药剂,用于预防植物病害的发生。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莴苣(学名:Lactuca sativa L.)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广泛栽培于全国各地。
在莴苣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品质。
下面就介绍莴苣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莴苣的病害1. 褐斑病:褐斑病是莴苣常见的病害之一,病菌通过种子传播或者土壤侵染。
初期叶片出现小型黄绿色斑点,逐渐扩大成褐色或暗褐色斑点,叶片表面粗糙,严重时可导致整个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追肥和合理灌水管理。
2. 黄曲叶病:黄曲叶病是由黄曲叶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飞虫传播。
叶片出现黄化、脆化、卷曲等症状,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减少。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害虫防治,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
3. 灰霉病: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高湿度环境下。
病叶出现水浸状斑点,逐渐褪色变黄,形成灰黑色腐烂坏死,严重时会引起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保持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及时清除病叶。
4. 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病害,常在潮湿阴凉环境下发生。
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斑点,逐渐增多并扩展,导致叶片变形,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病叶,适时喷洒杀菌剂。
二、莴苣的虫害1. 菜蚜虫:菜蚜虫是莴苣的常见害虫之一,以叶片汁液为食。
食害后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畸形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凋萎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增加天敌数量、定期喷洒杀虫剂。
2. 蚜虫:蚜虫是蔬菜中的常见害虫,也会侵袭莴苣。
蚜虫以叶汁为食,会使叶片扭曲、卷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包括广泛使用天敌、定期喷洒杀虫剂以及保持田间卫生。
3. 孤雌小蜂:孤雌小蜂是莴苣的重要天敌之一,以蚜虫幼虫为寄主,能有效控制蚜虫的繁殖。
采用增加孤雌小蜂的密度,可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莴苣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增加天敌数量、定期喷洒杀虫剂、保持田间卫生等,以保障莴苣健康生长和高产。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小菜蛾
危害
小菜蛾会啃食莴苣的叶片,影响莴苣的生长 和品质。
防治
可采用生物防治,如用赤眼蜂、小菜蛾等天 敌进行防治。同时,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
如氟虫腈、溴虫腈等进行喷雾防治。
夜蛾科害虫
要点一
危害
夜蛾科害虫会啃食莴苣的叶片,影响莴苣的生长和品 质。
要点二
防治
可采用生物防治,如用赤眼蜂、夜蛾科害虫的天敌进 行防治。同时,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如高效氯氟氰 菊酯、甲维盐等进行喷雾防治。
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 施用,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避免产生药害和污染。
04
莴苣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霜霉病的症状识别
莴苣叶片出现黄色或褐色斑点 ,病斑呈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湿度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白色
霉层。
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霜霉菌,在寄主植物上越 冬,通过气流传播,在温度1024℃、湿度较高时易发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三:夜蛾科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
夜蛾科害虫的危害特点
以幼虫取食莴苣叶片为主,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影响 植株光合作用和生长。
物理防治方法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和幼虫 数量;也可在田间设置人工鸟巢,招引益鸟进行捕食。
案例四:莴苣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实践与效果
综合防治方案
根据莴苣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 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农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23-11-15
contents
目录
• 莴苣病害及防治 • 莴苣虫害及防治 • 莴苣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莴苣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莴苣生菜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03
莴苣生菜病害的病原物鉴 定
细菌性病害的病原物鉴定
细菌种类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如 杆状、球状等,并记录菌落的 特征,通过生化试验和分子生
物学方法确定细菌种类。
细菌分离培养
从发病组织中分离细菌,在选 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 菌落特征和显微镜形态,确定
细菌种类。
症状识别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包括腐烂、 枯萎、斑点等,与健康组织有
和预防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新型生物农药
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源 、植物源等天然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残 留量。
研究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和最佳使用条件,提高防治 效果和安全性。
提高农业从业者的防治意识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业从业者对莴苣 生菜病害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真菌性霜霉病
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黄绿色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变为黄褐色,湿度大时叶 片背面出现白色霜状霉层。
病毒性病害的症状
病毒性花叶病
植株叶片出现明亮的黄色斑驳,叶形缩小,叶缘卷曲,质地 变脆,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坏死。
病毒性坏死病
植株叶片出现坏死斑点,进而发展为大型的坏死斑块,甚至 导致叶片枯死。
发生的概率。
合理轮作
02
避免连作,实施轮作制度,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繁殖。
加强田间管理
03
及时清除病叶、老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合理施肥,增强植
物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方法
1 2 3
药剂预防
在病害发生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如喷 洒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有效抑制病原菌的 生长和繁殖。
及时治疗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使用针对性药剂进行治 疗,如使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以控制病 害的蔓延。
莴苣常见病害及防治

莴苣常见病害及防治一、莴苣霜霉病症状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成株期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
病叶由下向上蔓延,最初叶上有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在南方气温高的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
在北方则在种子内或秋播莴笋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
此病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者秋季发病重;栽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多、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易发病。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一般茎、叶颜色较深绿的品种抗病性较强。
2加强栽培管理收获后、种植前将菜园清理干净,深耕晒田,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排水降湿,防止漫灌。
适度密植,勤除畦面杂草。
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喷下列药剂:(1)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
(4)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
(5)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
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二、莴苣褐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
表现两种症状:一种为水渍状,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暗灰色病斑;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有水渍状圈,潮湿时有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使叶片变褐干枯。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水传播。
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容易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氮肥施多了会长势过旺,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1.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
2.清沟排水,避免偏氮肥施多,适时喷施天达2116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2000倍液等,隔10-15天1次,连续交替用药防治2-3次,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
莴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 4、莴苣黑斑病 • 症状:黑斑病也叫轮纹病、 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和 叶柄。多从外叶始发,发 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 或近园形褐色小斑点,扩 大后为圆形至不规则形褐 色至灰褐色病斑。有明显 的同心轮纹,周围常有黄 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着 生淡黑色霉状物。病部发 脆易破碎,发病重的,病 斑汇合致叶片局部或整叶 枯死。叶柄上病斑长棱形,
• 另一种症状是植株病情由内 向外发展,即病菌先从菜心 基部开始侵入引起发病,而 植株生长正常,心叶逐渐向 外腐烂发展,充满黄色粘稠 液,病株一拔即起,湿度大 时腐烂并发出恶臭。 • 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堆 肥及害虫体内越冬,借雨水、 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等 传播,发病适温为25-30度, 一般播过早,连作及低洼地 发病重。我市10月中旬至11 月下旬为流行期。
• 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10余代,6—11月为危 害盛期,世代重叠严重。具有突发性、暴 发性毁灭性为害特点,该虫繁殖快、寄主 广、辗转迁飞为害。早秋莴苣为害重。 • 防治方法 (1)铲除田内外杂草,田间植 株残体,并深埋,以减少虫口基数。(2) 利用其趋黄性,在田间插黄色粘虫板诱杀 成虫,每亩使用黄色粘虫板30片左右。(3) 提倡成片为害区农户统防统治,
• 防治方法: • ⑴、选用抗病品种:如温棚二号,莴芛王等常带 红色的品种较抗病。壮苗带土定植,苗龄6~8叶 期定植较好。可用营养钵或营养土块育苗,带土 移栽,提高成苗率和抗病性。 •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50%菌核净或 50%农利灵1000倍液,或早基托布津800倍液防 治,每隔7—10天一次,连续3—4次。
• 2、莴苣菌核病 • 症状:为真菌性病害,多发生在近地面茎 基部。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迅速向茎 上部,叶柄和根部扩展,使病部组织软腐, 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物,后逐渐变成黑色 鼠粪状菌核。病株地上部叶片迅速萎蔫死 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莴苣生理性病害
其实莴苣在种植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常见的问题,如一些生理性的病害,这种问题严重影响莴苣的生长,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那么莴苣生理性病害有哪些特点呢?
莴苣叶焦病形态特征
菌体杆状,具多根极生鞭毛,生长适温30℃,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菊苣外,还可侵染莴苣、卷心菜、花椰菜、番茄、芹菜、茼蒿等。
莴苣生理性病害二:莴苣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
初在叶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形成浅灰白色粉状霉层平铺在叶面上,条件适宜时,彼此连成一片,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似铺上一层薄薄的白粉。
该病多从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赂上部叶片蔓延,整个叶片呈现白偻,致叶片黄化或枯萎。
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莴苣生理性病害三:莴苣褐斑病
莴苣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
表现两种症状:一种为水渍状,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暗灰色病斑,直径2-10毫米;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具水渍状晕圈,潮湿时有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使叶片变褐干枯。
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
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容易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