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编辑:徐建堂450083127@ 蔬菜园地春季栽培马铃薯时,块茎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畸形、青皮、空心等问题,由于常常出现高温干旱缺水的情况,马铃薯畸形、青皮比率也较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商品性,大大降低了种植效益。
现将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与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供大家在生产中进行参考。
一、畸形薯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畸形薯主要是由二次生长造成的。
二次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干旱后突然降雨或浇水,使原本停止生长的块茎又处于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但此时的块茎表皮局部或全部已经老化,而没有老化的部分的芽体恢复生长和淀粉合成,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畸形薯。
主要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是调整播种期,使块茎膨大期和本地降雨季节相吻合,让薯块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供应,避免因前旱后涝造成畸形薯。
二是及时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让薯块正常生长。
三是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二、青皮薯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青皮薯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或储藏期的块茎上。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薯块拱出土面后暴露在阳光下,薯块表皮由黄变绿,且绿色组织可向块茎内部扩展,并常有紫色色素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韩亚楠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38第6月上半月刊39沉积。
产生原因主要有某些品种趋向于土壤表面坐薯,或者薯秧培土薄、根际周围土壤有裂缝等等。
主要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是选择薯块不易外露的品种,及时培土,防止薯块暴露在阳光下。
二是降雨后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地表板结出现裂缝,导致薯块露土。
三是储藏期尽量避免见光,且保持冷窖的窖温,减缓青皮发病速度。
三、空心薯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空心多发生于块茎髓部,外部无任何症状。
起初薯块中心组织呈水渍状或透明状,个别出现褐色坏死斑;后期在块茎中心附近形成一个空洞,空洞连在一起,呈星状,有的呈球形或不规则形。
其产生主要原因有薯块生长过于旺盛,内外组织发展不均衡、钾肥和钙肥缺乏、水分供应不合理等等。
浅谈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浅谈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然而,马铃薯种薯的生理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的类型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种薯生理病害的类型1. 霉烂病:霉烂病是一种由筛孢菌引起的病害。
霉烂病的主要症状是种薯表面发生软腐,生长出大量的白色霉菌。
霉烂病会使种薯腐烂变黑,影响种薯的质量和产量。
2. 疫病:疫病是马铃薯生长期间遭受的一种病害,也是种薯生理病害的主要形式之一。
疫病是由一种名为铜绿假单胞菌的微生物引起的。
种薯感染疫病后,会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斑和枯死,同时种薯表面也会出现小的凹陷状斑点。
疫病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 棕斑病:棕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由棕斑病菌引起的。
在感染马铃薯种薯时,会表现为种薯表面出现浅褐色斑点和坑洼状,并且在贮藏过程中斑点会逐渐扩大,影响种薯的质量和产量。
4. 硬心病:硬心病是一种受到高温、低温和干旱等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病害。
在硬心病的发生过程中,马铃薯种薯的内部组织变得非常坚硬,表面呈现出白色或淡黄色,严重影响种薯的商品价值。
1. 种薯质量优先:选择种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种薯的质量,尽量避免采用生长期间存在生理病害的种薯作为种薯。
2. 种薯消毒:在种薯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该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可以预防病菌的传播,有效控制和减轻马铃薯生理病害发生的程度。
3. 种薯贮存条件:种薯的贮存条件也是影响种薯生理病害的重要因素。
在储存种薯的过程中,应该控制储藏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以预防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4. 化学防治: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生理病害的发生。
但是,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并注意农药的种类和使用量。
综上所述,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对生理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入选种薯时的质量、科学合理的消毒和贮藏、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等多层次的综合防治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和重点病虫。
主要技术措施有:(一)切断病虫源。
田间初现青枯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土穴。
病毒病初现时要注意做好蚜虫防治,防止病情扩散。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的种薯要经过脱毒处理。
(二)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在生长期内根据马铃薯生理需求科学管水,合理施肥,补施微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抑制有害菌在田间活动,减少各类病害发生。
(三)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诱杀马铃薯害虫,确保生态安全。
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害虫,大力推广毒饵站统一灭鼠技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
(四)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选用高效对口农药开展化学防治,早、晚疫病可选用百菌清、杀毒矾、甲霜灵?锰锌、霜脲氰?锰锌、代森锰锌等药剂。
病毒病防治要加强对传毒媒介昆虫―蚜虫的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扑虱灵等,发病初期可喷施叶面肥(爱多收、喷施宝等)+宁南霉素或病毒A等,抑制病害的发展蔓延,灭鼠选用安全高效灭鼠药剂,如敌鼠钠盐等。
- 1 -。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 马铃 薯 ; 生理 性 病 害 ; 种 类; 防 治措 施
马铃 薯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 是密切相关 的。它在生长发 育 3 . 1症状。马铃薯 空心多发生在较 大薯 块的中心附近 , 在马铃 期, 除受病菌侵染而发生一些 病害外 , 还 与生产者的管理水平 和 自 薯外部无任何表现 , 切开后 才能发现 。 薯块越大空心发生率越高。 空 然环境条件 的影 响有很大的关系。 当其生长发育过程 中遇到不 良环 心发展之前 , 中心组织出现水浸状或透明状 , 继而形成空心。 空心可 境条件影 响 , 或遭受 环境 中有害物质侵害 , 其代谢作用就会 受到干 随薯块膨大而扩大 , 后期洞 口形 成木栓物质 。 扰, 生理机能受到破坏 , 从 而 表 现 出 一 些 不 良的 症状 , 严 重 的可 影 响 3 . 2 病 因 。马 铃 薯 空 心 是 由于 薯 块 极 度 迅 速 膨 大 , 使 内部 组 织 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 这种不是由于病毒病原物而是 由非生物 因素 张力不均 而引起开裂。 此外 , 还因为块茎 中心部分物质被转移 , 以及 直接引起的病害 , 称其为生理性病 害。了解 和掌握马铃薯不 良症状 植株其他部分对块茎 内物质的再 吸收造成 。 在群体结构不合理的地 产 生的原因 , 及 时的采取技术措施 , 就能减少或避 免问题的出现 . 块, 空心率高 ; 生长迅速的块茎空心率高 ; 钾肥缺乏 空心率高 ; 水分 实现丰产优质的 目的。近年来 , 由于环境 因素马铃薯 生理性病 害有 调节不当空心率高 。 明显 的快速发展势头 , 危害 日益加重已经成 为生产过 程中迫切需要 3 . 3防治措施 。( 1 ) 马铃薯 品种间空心发生程度有差异 , 应选择 解 决 的重 要 问题 。 空心率发生低的品种 。( 2 ) 合理密植 , 保证植株的 良好群体结构 , 促 1 马 铃 薯 青 皮 使块茎适度均衡生长。 ( 3 ) 合理施 肥 , 适 当增 施钾肥 。 ( 4 ) 合理调整土 马铃薯块茎青皮也称绿皮 , 经常发生。青皮薯不能食用。 壤水分 , 避 免 土 壤 水 分 忽 高 忽低 。 1 . 1症状 。正 常马铃薯块茎 收获 时薯 皮 白色或黄 白色 , 存 放一 4 马铃 薯 黑 心 段时间后颜 色变深呈淡褐色或黄褐色。 青皮是整薯的一部分薯皮变 4 . 1症状。 主要是薯块贮藏器受害 。 在块茎 中心部分 , 形成黑至 绿或墨绿。变色 区域面积大小不等 , 变色 区与正常色 区域 间往往有 蓝黑色的不规则花纹 , 由点到块发展成 黑心 。 随着发展严重 , 可使整 过渡区 。 变色 区绿色往往深入表皮达到块茎内部。这种绿色组织 因 个薯块 变色 。 黑心受害处边缘 界限明显 。 后期黑心组织渐变硬化 。 在 含有大量茄碱毒素人畜食用后有毒害作用 。 室温情 况下 , 黑心部位可 以变软和变成墨黑色 。不 同的块茎对 引起 1 . 2病因 。马铃薯青皮病是薯块在 阳光照射下 , 表皮组织产生 黑 心 的 反应 有 很 大 的差 别 。 叶绿素所致 。由于马铃薯块茎是 由茎 的变态生成 , 所 以具有生成 叶 4 . 2病 因。此 属生理性病害 , 由于块茎 内部 组织供氧不足 引致 绿素 的能力 , 只是 马铃薯块茎生长在地下不 见阳光没有生成叶绿素 呼 吸 窒 息 所 造成 。 在 不 同的 环 境 条 件下 , 从 内部变 粉褐 色 到 坏 死 , 直 的机会而 已。当马铃薯栽植过浅接近地面结薯 , 随着块茎膨 大或土 至 严 重 发 展 形成 的黑 心 , 均 为 缺氧 引起 。 当 氧气 从 块 茎 组 织 内 部被 壤 干裂形成裂缝 、 土壤水蚀 流失 等 , 都能在后期使块 茎暴露 出地 面 排 除或 不 能 到 达 内部 组 织 时 , 黑心 会 逐 渐 发 展 。 同时 , 黑 心 病 情 发展 形成青皮 。另外 , 新 收获 的马铃薯存储时遇到荧光或 自然光也会使 受着温 度的影响 。温度较低 时 , 黑心发展较 为缓慢 ; 但 过低 的温度 表皮乃 至深层组织变绿。 ( 0 ~ 2 . 5 ℃) 黑心 发展较为迅速 ; 而且 在特 高温度下 ( 3 6 ~ 4 0  ̄ ( 2 ) , 即便 1 _ 3 防治措施 。( 1 ) 马铃薯播种要保证合理深度 , 一般情况下的 有 氧气 , 但 因不能快速通过组织扩散 , 黑心也会发展 。 因此 , 过高 、 过 深度为 2 5 e m。 ( 2 ) 要保证合理密度 , 保证薯块膨大期植株要封住垄 。 低 的极端温度 , 过于封闭的贮藏条件 ( 通透性差 ) , 均 会加重黑 心病 ( 3 ) 割秧后要立即起 薯收获 , 不要收得太迟。( 4 ) 新收获 的马铃薯要 情 。 避免阳光直射 。 4 - 3 防治方法 。马铃薯 的病害虽然不 多 , 但是我们也要认 真对 2 马铃 薯 开 裂 待, 否则也会影响马铃薯 的产量 。马铃薯的主要 防治方法如下 : 马铃薯开裂 不仅影响质量 、 降低商品性 , 而且严重开 裂的马铃 ( 1 ) 对黑胫病黑心 , 在播种 前切薯时 , 严 格汰除病薯 , 杜绝 病薯 薯 由于裂 口严重会迅 速脱水霉烂失去价值。 下地 ; 种植抗病品种 , 克新 1 号、 4号 、 尤金 8 8 5等均较抗病 。田间及 2 . 1症 状 。收 获 时 常常 可 看 见 有 的块 茎 表 面 有 一 条 或 数条 纵 向 早发现病株 , 拔除销毁 。 裂痕 , 表 面被愈合 的周皮组织覆盖 , 这就是块茎裂 口。 裂1 2 I 的宽窄长 ( 2 ) 对 生理性 黑心 , 要改善 薯块贮 运条件 , 散 埋贮存 时 防止过 短 不一 , 它是 块茎迅速生长 阶段 , 由于 内部压力超过 表皮 的承受能 厚 , 并选 阴凉 、 通风处 。 装袋时 , 要避免采用不 透气 的塑料袋 , 并避免 力, 而产生了裂缝 , 随着块 茎的膨大 , 裂缝逐渐加宽。有时裂缝逐渐 强光长时间照射 。据试 验 , 在高温缺氧条件下 , 黑心病发展很快。在 “ 长平” , 收 获 时 只见 到 “ 痕迹” 。 3 6 ℃时 , 3天 即 发 生黑 心 , 2 7 ~ 3 0  ̄ ( 2 时, 6 ~ 1 2天 发 生 黑 心 。 此 外 。 生理 2 . 2 病 因 。块 茎 开 裂 是 因为 块 茎 快 速 生 长 所 致 , 在 一 些 不 利气 性黑心薯块 , 也不宜作种 , 因会引起腐烂 而不 出苗 。 候 栽培条件下会发 生块 茎内部细胞分裂快 、 膨大快速 , 而外部 细胞 5 结论 分裂慢 , 在块 茎表面就会 出现裂痕 , 甚至裂痕深的现象 。 土壤 中有机 马铃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 中遇到不 良环境条件影响 , 或遭受环 肥施用量不足 , 致使 田间肥力不均匀 , 使块茎膨大速度不一致 , 化肥 境 中有 害物质侵害时 , 其代谢作用就会受 到干扰 , 生 理机能受 到破 施用量 大尤其是马铃薯生长后期加 大钾 肥和氮肥 的使用量 , 使马铃 坏 , 从而表现 出一些不 良的症状 , 严重 的可影 响马铃 薯的产量 和质 薯因吸收养分过盛 , 块茎膨大速度太快 , 从 而使块茎产 生开裂现象 。 量 。我们只要了解和掌握 马铃薯不 良症状产生的原因 , 及 时的采取 马铃薯块茎开始膨 大时如遇到高温 、 降温 , 致使马铃薯块茎外 层细 技术措施 , 就 能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出现 , 实现丰产优质 的目的。 胞分裂速度减慢 , 而块茎 内部细胞还处在迅速分裂生 长 , 这样 使块 参 考 文 献 茎内、 外层细胞生 长速度不平衡 , 极易造成马铃薯块茎 出现开裂现 [ 1 】 冯祥和 , 王青槐 玛 铃 薯的主要病 害[ J 】 . 山西农业科学 , 1 9 9 4 ( 1 ) . 象。 【 2 ] 张建凤. 马铃 薯常见病 害防治技 术『 J 1 . 现代农业科技 , 2 0 0 9 ( 6 ) . 2 . 3防治措施 。合理 密植 , 协调好水 、 肥管理 , 使 块茎均匀膨大 [ 3 ] 马永发. 冬春 季马铃薯 的病 害防治 农 家之友 , 2 0 1 2 ( 1 ) . 生长 。 [ 4 ] 李树林 , 郭永和. 马 铃 薯 的 病 害及 防 治f J ] . 新农村 , 2 0 1 l ( 1 2 ) . 3 马 铃 薯 空 心 切 开马铃薯 时 , 经常看 到空心现象 , 严重影响商品质量 。
浅谈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浅谈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在种植过程中,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时有发生,给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的了解和防治显得非常重要。
1.软腐病软腐病是马铃薯种薯生长期间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软腐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软化、褐化和腐烂。
马铃薯种薯遭受软腐病攻击,品质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防治方法:种薯处理时要注意卫生,避免在采收、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处理种薯时使用消毒液杀死病菌,可以有效防止软腐病的发生。
2.黑心病黑心病是一种由于缺乏养分和氧气引起的病害。
马铃薯种薯受到黑心病的攻击后,会在中心部分形成黑色坏死区域。
如果马铃薯种薯的黑心病严重,那么马铃薯的品质和保质期都会受到影响。
防治方法:掌握适量施肥和通风的原则可以有效地预防黑心病的发生。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确保种薯被储存和管理在合适的环境和温度下。
3.疮痂病疮痂病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储藏条件较差,导致马铃薯种薯逐渐腐烂发酵。
出现疮痂病的马铃薯种薯会出现痂皮和褐色坏死,严重的还会引起马铃薯的烂熟和变质。
防治方法:及时消毒、再生育和清洗是防治疮痂病的关键措施。
在清洗种薯的时候,要先将病部切除,然后使用消毒液浸泡。
另外,扔掉已经感染病菌的种薯,避免疮痂病进一步扩散。
4.萎缩病萎缩病是由于马铃薯种薯发生腐败引起的病害,主要症状是马铃薯种薯的初期发芽出现萎缩。
萎缩病导致马铃薯种薯的芽和根系发育不良,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为了防治萎缩病,种植时要注意及时清洗和处理种薯。
同时,要合理配置肥料和保持透气性良好的土壤。
综合来说,治理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的关键是加强管理和清洁卫生。
在马铃薯的种植、采收、储存、运输和加工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卫生管理措施,以确保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对于出现病害的种薯要及时清洗、消毒,从而保证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早预防

窖 内薯 垛 不 宜超过 2米 ,垛 与垛 之 间要 留 O.5米宽 的通 道 ,便 于 通 风 、检 查 、倒垛 保 证有 足 够 的 氧 气进行 呼 吸 ,同 时排 除薯块 呼
信 息技 术应 用 为核心 , _j 农 产品 吸释放 的热量 、水分和二氧化碳。
3.贮 藏 期 间 黑 心 病 的预 防 选 择 宽 敞、干 燥 、通 风 、避 光 的 场 地 ,摊 开马 铃 薯预 贮 1 5天 左右 , 待薯块表皮 完全干燥、木栓化, 呼吸作用减弱后 ,再装袋入 窖。
量 监 测 ,科 学、全面 地 分 析掌 握 农 产 品 质 造 安 拿 情 况 。
32 2018/0] 高效模 式种类 多,用好 资源促 增收
种植天地 ZHONGZHI TIANDI
编辑 商蓉(s n a1]g r(]ng@jsag g。V cn
考核 ”网 格 化 监 管 技 术 依 托 基 质 节 安 全 监 管 信 息 系 统 ,通 过 智
层农 产 品质量 安全 监管 体 系,健全 能移 动终 端 ,规 范基 层 日常 雌管 行
农产 品生产 主 体档 案 ,摸 清监 管对 为 ,督促 生产 行落 实质量 内部控 制
象底 数。建立基层监 管员、协 管员队 程序 ,实现 农 行网格化监 作 的便携性 、移 动件 、实 时性 ,捉 升
管 ,定 监管对 象 、监管 人 员、监管 任 农产 品质量 安 个网格化 监I :水 平。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早预防
1.只长 秧 不 结 薯 应 适 时 播种 ,使 马铃 薯 块 茎膨 大期处 于 较适 宜的气温条件下,避开高温 期 科学水肥管理 ,增施有机肥 , 苗期 适时控 水蹲 苗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一、块茎黑心1.症状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
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
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2.发病原因多由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
3.预防措施3.1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
3.2室温必须保持在1~3℃之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以下,并保持空气流通。
3.3贮存期间,不同品种分别贮存,不要与种子、化肥等混施,也不要放到烟、气较大的地方,这样马铃薯就不会霉变、发芽。
二、块茎空心1.症状空心病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外部无任何症状。
一般大块茎易出现空心现象。
空心多呈星形放射状或扁口形,有时几个空洞连接起来。
洞壁呈白色或棕褐色。
在出现空心之前,其组织呈水渍状或透明状。
内部组织张力增大而引起开裂,其中有些物质被转移或被其他部位所吸收。
2.发病原因块茎膨大速度过快造成空心。
3.预防措施3.1在块茎膨大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要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注意培土。
3.2马铃薯需肥量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基肥占50%~60%,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机肥每亩需要1吨以上,结合秋整地施入,化肥选择氮磷钾含量都为15%的含硫复合肥,每亩50公斤,播种前开沟或穴施施入,注意种肥分开,防止烧伤种薯。
追肥要早,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进行追肥,可用稀薄的人粪尿浇施,以保证马铃薯幼苗生长所需的氮肥,为中后期的生长打好基础,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粪尿500~700公斤加水浇施;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以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肥,以满足结薯需要。
施肥上应注意适氮增钾,防止光长秧不结薯。
如施氮过多表现徒长,用0.02%硫酸镁溶液喷施,可抑制徒长,一般可亩施复合肥10公斤。
3.3整个生育期力争做到中耕2~3次,齐苗时进行第1次深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苗;团棵期进行第2次中耕和浅培土,以利多结薯;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累积培土厚度为10~20厘米,培土能加厚结薯层次,有效提高产量,同时避免薯块外露变青色,降低品质。
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9) :139〜141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科普园地中图分类号#53!文献标识码V文章编号:1002-27=7(2017)09-0139-03 r o h m n%*!.issn1002-2767.2017.09.0139马铃薯种薯生理病害类型及防治措施智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克山1=1=0=)种 育的过程中,选 无的原种种薯种植是 良好的开端,病虫草害的及时 是丰收的保证,及时的 、规范的 的效益,但是在这一过程有一键点非常容易 略,就是 的生理病害 &生的病害,其危害和造成的损 是非常严重的,这就是生理病害,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和症状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 乏矿质营养导致的生理病,二是由不良气候造的生理病,三是块茎生理病。
1矿质元素缺乏症19缺氮对 的生长发育 常重要的作用。
缺氮的典型症状为,叶片 ,缺氮严重时会呈现淡黄色叶片[1], 症 先从老叶 ,与植株缺水 不同的是,缺水会导致上下叶片同时 ,间接影响是叶片 ,影响有机物质的积累,进而造成减产。
1.2 缺磷种物质的转化都需要 的参与,它可以 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使植株根系收稿日期#017-05-25作者简介:郝智勇(1985-),男,黑龙江省县人,学士,助 理研究员,从事育种及组织培养研究。
E-mail: shuangyu_1986@。
发 ,。
的典型症 为,株生长、株高较矮、根系不发达、 后、马铃薯块茎较小、不耐贮藏。
19缺钾能够调节植物生理功能,对 株体代谢过 作用,而且对光合作用 ‘一定 作用。
乏时,株叶片会向下发生 ,颜色变为青铜色,叶片表面的叶肉组织会发生凸起,叶脉向下凹陷。
缺钾还会使 1茎变短、根系不能正常发育、 块茎 ,最终会影响产量。
如果幼叶上出 症状则表明株 重 。
19;钙是 生育期都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植物中绝大部分钙作为 的果胶质的结 分,而且钙在维持生 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一、块茎黑心
1.症状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
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
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2.发病原因多由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
3.预防措施
3.1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
3.2室温必须保持在1〜3 C之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以下,并保持空气流通。
3.3 贮存期间,不同品种分别贮存,不要与种子、化肥等混施,也不要放到烟、气较大的地方,这样马铃薯就不会霉变、发芽。
二、块茎空心
1.症状
空心病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外部无任何症状。
一般
大块茎易出现空心现象。
空心多呈星形放射状或扁口形,有时几个空洞连接起来。
洞壁呈白色或棕褐色。
在出现空心之前,其组织呈水渍状或透明状。
内部组织张力增大而引起开裂,其中有些物质被转移或被其他部位所吸收。
2.发病原因块茎膨大速度过快造成空心。
3.预防措施
3.1在块茎膨大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要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注意培土。
3.2马铃薯需肥量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基肥占50%~60%,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机肥每亩需要 1 吨以上,结合秋整地施入,化肥选择氮磷钾含量都为15%的
含硫复合肥,每亩50公斤,播种前开沟或穴施施入,注意种肥分开,防止烧伤种薯。
追肥要早,一般分2 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进行追肥,可用稀薄的人粪尿浇施,以保证马铃薯幼苗生长所需的氮肥,为中后期的生长打好基础,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粪尿500~700 公斤加水浇施;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以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肥,以满足结薯需要。
施肥上应注意适氮增钾,防止光长秧不结薯。
如施氮过多表现徒长,用0.02%硫酸镁溶液喷施,可抑制徒长,一般可亩施复合肥10 公斤。
3.3整个生育期力争做到中耕2~3 次,齐苗时进行第1 次
深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苗;团棵期进行第2次中耕和浅培土,以利多结薯;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累积培土厚度为10~20 厘米,培土能加厚结薯层次,有效提高产量,
同时避免薯块外露变青色,降低品质。
三、淀粉溢出与裂口
1.症状
块茎表面出现“白点”或“疙瘩”或薯皮溃疡现象;有的块茎表现有一条或数条纵向裂痕,表面被愈合的周皮组织覆盖,这就是块茎裂口,裂口的宽窄长短不一,严重影响商品率。
2.发病原因
块茎在迅速生长阶段,因干旱未能及时灌水和及时追肥,或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和高温干旱条件下,块茎的淀粉向表皮溢出,出现“白点”或“疙瘩”或薯皮溃疡;有的由于内部压力超过表皮的承受能力而产生了裂缝,随着块茎的膨大,裂缝逐渐加宽。
有时裂缝逐渐“长平”,收获时只见到“痕迹”。
其原因主要是土壤忽干忽湿,块茎在干旱时形成周皮,膨大速度慢,潮湿时植株吸水多,块茎膨大快而使周皮破裂。
此外,膨大期土壤肥水偏大,也易引起薯块外皮产生裂痕。
3.防治措施
3.1增施有机肥,保证土壤始终肥力均匀。
3.2适时适量浇水,在块茎膨大期保证土壤有适度的含
水量,避免土壤干旱。
3.3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
一般可采取高垄栽培,深挖边沟,水沟深度需在50 厘米以上,而且做到沟沟相通,遇雨能迅速排走田间积水,同时,要防除田间杂草丛生,雨季来临前经常进行清沟防渍水。
四、块茎畸形
1.症状
肿瘤块茎:即在块茎的芽眼部位凸出,形成瘤状小薯;哑铃形块茎:即在靠近块茎顶部形成“细脖”;次生块茎:即在块茎上再形成块茎;在块茎上产生新的枝叶;链状二次生长:即块茎上长出匍匐茎再形成块茎。
2.发病原因
高温、干旱与高湿交替出现,或出现冻害后天气又恢复正常等引起块茎二次膨大,一般能引起块茎不能正常发育的外界条件,都能引起块茎产生畸形。
3.预防措施
3.1 保持适宜的块茎膨大条件,即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3.2适当深耕、注意中耕和防冻害,保持土壤良好的透
气性。
3.3土壤保持湿润不见为度,干旱时注意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