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县历史名人

合集下载

河南历史名1

河南历史名1

河南历史名人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河南省淮阳县;神农,神农氏,河南省淮阳县;黄帝,轩辕氏,河南省新郑市;禹,夏朝部落首领,河南省新郑市;杜康,夏朝时期酿酒发明者,河南省伊川县;汤,商开国国王,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县北;灭夏迁都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一带;伊尹,商汤王朝右相,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伊河流域;盘庚,商汤第九代孙殷商代国王,河南省安阳市;武丁,盘庚弟小乙之子商王,河南省西华县;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我国第一位女将军,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墓址;比干,轩辕帝三十四世孙,官少师,林氏祖源,河南省卫辉县;吕尚,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军事.政治家,齐国开国国君,河南省卫辉县;周公,姬姓,名旦,又作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河南省洛阳市老城西关周公庙,河南登封周公测景台,告成镇周公祠;许穆夫人,春秋卫国,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河南省淇县;百里奚,春秋时期楚国宛邑,秦国名相,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令尹,水利工程家,河南省固始县人;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末年政治家,郑国正卿河南省新郑市;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哲学.思想家,道派创始人,河南省鹿邑县人;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政治家,河南省叶县人;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儒者,孔子弟子,河南省浚县人;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重要谋臣,河南省南阳市人;墨子,姓墨名翟,战国初思想家,墨派创始人,河南省商丘市人;申不害,战国韩国名相,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人;商鞅,姓公孙,名鞅,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家,早期法家代表,河南省濮阳市人;庄子,名周,战国哲学家,散文家,道派代表,河南省民权县人;苏秦,字季子,战国纵横家,河南省洛阳市人;蔺相如,战国初赵国外交家,河南省安阳市水冶镇古相村人;西门豹,战国时魏国政治家,河南省开封市人;吕不韦,战国末期大商人.政治家,河南省濮阳县人;范雎,子叔,战国时期秦国相国,政治家,河南省开封市;韩非,战国末期哲学.思想家,法家代表,河南省西平县人;郑国,战国末水利专家,河南省境内;李斯,战国政治.文学.法家代表之一,河南省上蔡县;陈胜.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分别河南省登封县.太康县人;张良,字子房,西汉初大臣,政治家,河南省郏县人;陈平,字儒子,西汉初大臣,政治家,河南省原阳县人;灌婴,西汉初刘邦著名将领,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贾谊,西汉初思想、政治、文学家,河南洛阳市人;晁错,西汉名臣,政治家,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张苍,西汉初大臣,著名历法数学家,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张释之,字季,西汉大臣,南阳堵阳今河南省方城县人;桑弘羊,西汉大臣,经济专家,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黄霸,字次公,西汉大臣,淮阴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桓宽,西汉著名学者、文学家,汝南今河南省上蔡县人;铫期,字次况,东汉初将领,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颍川郏县今河南省郏县人;冯异,字公孙,东汉初将领,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人;杜诗,字君公,东汉机械工程专家,河内汲今河南省卫辉市人;邓禹,字仲化,东汉开国重臣,首任宰相,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张衡,东汉科学、文学家,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字典之父,豫洲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省郾城县人;陈蕃,字仲举,东汉大臣,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颍川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人;范滂,字孟博,东汉大臣,汝南征羌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人;蔡邕,字伯喈,东汉文学家,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杜乔,字叔荣,东汉大臣,河内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袁术,字公路,东汉末年世族,袁绍堂弟,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割据势力最大军阀之一,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郭嘉,字奉孝,东汉末曹操谋士,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荀悦,字仲豫,东汉史学家,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东汉末女诗人,蔡邕之女,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张仲景,名机,辽仲景,东汉末医学家,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邕荀彧,字文若,东汉曹操谋士,颍川郡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阮瑀,字元瑜,东汉末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荀攸,字公达,东汉末曹操谋士、军师,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应玚,字德琏,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西北人;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军事、书法家,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人;王弼,字辅嗣,魏晋玄学家,“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山阳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司马懿,字仲达,三国魏政治、军事家,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人;阮籍,字嗣宗,三国魏学者、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邓艾,名范,字士载,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将领,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王濬,字士治,西晋名将,弘农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人;嵇康,字叔夜,魏正始时期作家、哲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居住河内山阳今河南省辉县市山阳镇二十年。

河南名人

河南名人
(古代部分)
1.禹:建立了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先后定都于河南登封、禹州和偃师,以“大禹治水”而流芳百世。
2.汤:商朝创始人。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河南商丘虞城一带。
3.商鞅:姓公孙,名鞅。河南汲县人,战国中期卫国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6.张仲景:河南南阳县人,曾任长沙太守。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27.张衡:河南南召县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画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和候风仪。
28.谢灵运: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山水诗人。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30.吴道子:河南禹州市人,唐代著名画家,画圣,中国山水画的祖师。
20.孙甜甜:河南郑州人,著名网球运动员,我国网球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与李婷合作获女双金牌,为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
21.贾占波:河南信阳人,著名射击运动员,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获奥运会射击金牌。
22.杜威:河南郑州人,著名男子足球运动员,中国新一代球员的代表人物,国奥队队长,中国男足44年来第一次获得世界杯出线权的主力队员。
2.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抗日名将。
3.邓颍超:河南光山县人,曾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4.曹刚川:河南舞钢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5.穆青:河南杞县人,著名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
6.柏杨:河南辉县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丑陋的中国人》。
12.张武:河南杞县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组组长。

伏羲氏 伏羲祠又称白圭庙,位于上蔡县城东15公里处的白圭庙村。相传人-上蔡县

伏羲氏 伏羲祠又称白圭庙,位于上蔡县城东15公里处的白圭庙村。相传人-上蔡县

伏羲氏伏羲祠又称白圭庙,位于上蔡县城东15公里处的白圭庙村。

相传人|上蔡县伏羲祠。

伏羲祠又称白圭庙。

位于上蔡县城东15公里处的白圭庙村。

相传人文始祖。

伏羲氏三皇之首伏羲率领部落族人沿黄河中下游东迁。

建都于陈。

据说是伏羲用蓍草画卦的地方。

当地流传着伏羲氏生于天水。

画卦于蔡地。

葬于淮阳的说法。

中文名,伏羲祠。

又称,白圭庙。

位于,上蔡县城东15公里处的白圭庙村。

起源于,明代。

建造历史。

后南游至古蔡时。

夜梦仙女带他飞到古蔡东方三十余里处。

只见此处蓍草丛生。

灵龟发光。

犹如人间仙境。

伏羲随梦境寻至此地。

果见蓍草茂盛。

灵龟出没。

蓍草一根百茎。

叶绿花紫。

异香沁人心脾。

“夜晚观之上有青云覆之。

下有白龟守之”。

白色灵龟已有千年之久。

伏羲视之为神地。

就运用蓍草之茎与白龟之甲在此始创先天八卦。

肇启华夏文明。

遂名此地为蔡。

后人为感念伏羲。

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伏羲庙。

后又称白圭庙。

又名白龟庙。

伏羲祠。

始建于汉代。

宋时称羲皇城。

明时称羲和寨。

当时内建有占地6万平方米的一庙一城。

其寨东西宽800米。

南北长1200米。

四面各建有城门。

双道护城河。

白龟庙庙门向南。

门前有玉带河。

桥头立有“蓍台”石坊。

向北正中。

面阔五间。

进深三间是伏羲大殿。

后有三皇阁。

阁西有垂花门通蓍草园。

园中有先天八卦亭一座。

羲皇城历代多次遭受破坏。

现存庙内部分古建。

于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

1985年。

上蔡县人民政府进行了修缮。

20xx年。

由当地居民引资重修了白圭庙。

改名为伏羲祠。

祠内现有伏羲殿三间。

伏羲大殿前蓍草园一圃。

龙王殿三间。

禅房九间。

东厢房三间。

西侧有伏羲画卦亭一座。

伏羲画卦亭史称造文字之先。

创中华民族文明之始。

画卦亭建于高2米的八角形砖台之上。

亭为八角攒尖琉璃瓦顶。

青石圆柱。

分立于八角砖砌台基上。

亭檐下刻有“乾。

坤。

震。

艮。

伏羲氏巽。

离。

坎。

兑”八字。

象征八卦。

亭门南开。

两侧有青石条框上刻有楹联:“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

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

”亭旁刻有东汉蔡邕题写的“伏羲画卦碑”一通。

上蔡县历代宰相之一--朱胜非

上蔡县历代宰相之一--朱胜非

上蔡县历代宰相之一--朱胜非
杨敏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4(000)013
【摘要】上蔡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联合国地名组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河南省文物大县、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

上蔡县地灵人杰,历史上名人辈出,孔门72贤,上蔡县有6人;
【总页数】2页(P86-86,88)
【作者】杨敏
【作者单位】上蔡县文物管理所,河南上蔡463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宰相”、“述略”及其他——《洛阳历代宰相述略》编后 [J], 乐志
2.洛阳历代宰相述略(续三) [J], 周得京
3.南宋宰相吕颐浩和朱胜非的重要事迹述评 [J], 王曾瑜;史泠歌
4.历代宰相拾趣 [J], 徐斌;
5.碧血丹心铸师魂——记上蔡县朱洼初中民办教师朱建勋 [J], 孙群生;柳书波;万心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外交家成长故事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外交家成长故事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外交家成长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外交家成长故事_李斯的故事一、起自闾阎游诸侯李斯本是战国晚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的一介平民。

当时的平民二十五家为一闾,阎是里巷的门,故人称李斯“起自闾阎”。

战国时代社会剧变。

礼崩乐坏,后来连挂名的周天子也没有了,各诸侯国之间进行着激烈的兼并战争。

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统治者不得不打破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从鄙野之士中选拔人才,因此当时出现了许多布衣卿相。

这种形势,激发了天下士人多少美妙的憧憬,诱使他们舍弃妻儿,远离家乡,探深涉险,走公室,跑私门,游学仕宦,献策干禄,希望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和任用。

李斯就是这样一个不甘平庸的人。

在他刚成年的时候,在本乡做了个管文书的杂差小吏。

地位虽低,但官场上那种强烈的高下尊卑的等级对比却使他不得不考虑许多人生的大问题。

一次,他见到官舍厕所里的老鼠,在粪便堆中东嗅西寻,找到一点儿吃食便如获至宝;刚要咬啮,有人或狗走近,又不得不舍弃而惊恐逃窜。

再看那官仓中的老鼠,积谷多有,无饥馑之忧;高廊大厦,无风雨之愁,更不见人或狗的惊扰。

于是李斯似乎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老鼠处于不同形势和环境,就有不同的遭遇!人也一样,大家本无贤良卑劣之分,一生中能爬到社会上层,就安享荣华;居于人下,就要历经贫贱和磨难!至此,李斯再也不能安于自己一介平民的地位,他决心向上爬,做人上之人。

攫取权势提升社会地位的欲火在他的肺腑中燃烧:他要改变自己!“学而优则仕”,当官的资本就是要通晓治理国家的帝王之术,能够在“主卖爵禄、臣卖智力”的交易中得到君主的赏识。

李斯也不得不走当时游学之士共同的道路:先投师受教,再谋求升迁。

他选择了那时最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大师荀况为自己的老师,同学的还有韩国贵族韩非和后来汉代的经学大师浮丘伯等人。

荀况是赵国人,五十岁时到齐国游学,曾三次成为战国后期最负盛名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在齐都临淄城的稷门下,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镇北)的领袖(祭酒)。

史上十大中国才子,你服吗

史上十大中国才子,你服吗

史上十大中国才子,你服吗1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

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北宋时期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修心、悟道、自然辟谷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后代文人称苏轼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2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李白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是屈原之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3 .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或1725年前后—约1763或1764年),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

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

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

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特等功臣雷保森的传奇人生

特等功臣雷保森的传奇人生

147■ 柳书波 张华征特等功臣雷保森的传奇人生儿,经常在上蔡县城南关街头流浪,靠沿街乞讨为生。

8岁那年,经别人介绍,雷保森被城南南大吴村一户叫雷文的农民收作义子,从此便由李改姓雷。

雷家人虽然收养了雷保森,却无法给他一个幸福的人生。

少年时期,雷保森就勤快懂事,经常拾柴捡粪,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在雷保森13岁那年,他就到当地的一户地主家当长工了,整天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

然而,再苦再累,雷保森都能咬咬承受着,他对生活从来都没有绝望过,他一直思索着该如何走出这个困境。

认准路,投身革命对于雷保森来说,艰难困苦的生活,不仅让他磨炼出一副强壮的体格,也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更磨炼出他勤于思考的头脑。

平常劳作后,在休息的时候,他常常想,我们穷人的命怎么那样卑贱呢?命运还会改变吗?他寻寻觅觅,迫切想找到一条改变自己贫困命运的路子。

1941年春天,雷保森和同村的两个伙伴经过多次商议,决定走出村庄,走出上蔡,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三人一路徒步北上,风餐露宿,最终来到郑州。

到达郑州的第二天,雷保森和他的两个伙伴不幸走散。

为了糊口,他来到郑州郊区找到一个活,为一家姓侯的人家照看几十亩果园。

侯家在郑州市里开了一个饭馆,雷保森也常到饭馆帮忙。

他诚实、善良、勤快、能干能吃苦,尤其是那机灵劲儿,被饭馆附近的一个修鞋匠看中了。

鞋匠一有闲空就去找雷保森拉家常,嘘寒问暖,还给他讲以前从没听过的一些道理。

雷保森对这个鞋匠很佩服,感觉他不但和蔼可亲,而且脑子里的学问还很多。

雷保森在与鞋匠的接触中,慢慢地明白了为什么穷人受压迫、受剥削,地主老财为什么能骑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劳苦大众怎样才能够翻身做主人,自己怎样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道理等。

从与鞋匠的言谈中,雷保森还知道了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穷人,而鞋匠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从此,雷保森不再抱怨命苦,他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他经常替鞋匠送信,每次都能够按照鞋匠交代的地址准时把信送到,从没误过事。

河南历史著名人物

河南历史著名人物

河南历史著名人物一、古代名人1.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开天鼻祖”。

河南淮阳城的太昊陵,是中华子孙祭祀朝拜伏羲的圣地。

2.治水神工大禹为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话。

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第一个元朝--夏朝的开国君主。

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南。

3.商朝创始人汤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带。

4.政治改革家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5.哲学大师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6.志行高洁的庄子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庄哲学”。

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7.军事家吴起(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8.功成身退的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宛(今河南南阳)人,任越国大夫,在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9.变法图强的商鞅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河南汲县)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0.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又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主要区域在河南省)人,著名法学家,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

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11.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2.辅佑秦王统一中国的李斯(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国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辅佐秦王统一了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上蔡县历史名人、特产、各乡镇分布等…………古今名人1.李斯, 河南上蔡人,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文学家、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2.翟方进, 河南上蔡人,西汉丞相。

3.祖无择,河南上蔡人,历直集贤院。

当时封孔子为文宣王,他认为“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

4.费长房河南上蔡人, 曾为市掾。

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

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5.张惟恕明嘉靖年间上蔡人,时任巡按御史,游怀远时有《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

落日半山弦管发,百年此会信难逢。

”6. 刘岩河南上蔡人,南汉开国皇帝。

7.谢良佐北宋著名理学家。

世称“上蔡先生”8.马敭,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

历任兵部主事、南台御史、兴国州通判等职。

9.桓宽,河南上蔡人。

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

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会,辩论得失。

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是六十卷的《盐铁论》。

10.吴公, 河南上蔡人,汉初政治家,文学家,恩师是李斯,曾教诲天才儿童贾谊。

11.程元章上蔡人。

康熙辛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刑部侍郎。

有《师洛堂诗集》。

12.张国玉男,汉族,1953年12月出生,河南上蔡人,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

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13.开君慧(1945.9—) 女,河南上蔡人。

擅长宣传画。

毕业于中州大学工艺美术系。

郑州紫荆山公园工艺美术师。

作品有《专业承包勤劳致富》、《开发十亿人智力·振兴五千年文明》、《我要上学》等。

14.雷宝森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华东野战军任班长。

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

次年3月在朝鲜七峰山战斗中,带领全班设伏击毁敌军坦克十一辆,我无一伤亡。

所在班获反坦克英雄班称号。

1953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邓“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回国后,任排长、连长。

1965年离职休养。

后任上蔡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常委15.张全收河南上蔡人,被誉为“农民工司令”1993年来到深圳打工。

2004年创办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将松散的劳务工组织起来,对其加以培训、组编,形成“劳工团队”。

在生产淡季,“全顺人力”立即将这些“团队”转移输送到生产旺季的行业中。

他们用“团队作战”的方式去与用工企业“集体谈判”,确保打工者的合法权益。

其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凤凰卫视、河南卫视、深圳卫视等媒体报道。

16.庞玉良河南上蔡人,2007年出资10亿元买下德国机场.区域变更2005年,上蔡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石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东洪乡管辖,东洪乡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上蔡县辖7个镇、17个乡:蔡都镇、杨集镇、黄埠镇、朱里镇、洙湖镇、党店镇、华陂镇;百尺乡、杨屯乡、小岳寺乡、大路李乡、无量寺乡、塔桥乡、西洪乡、邵店乡、五龙乡、东洪乡、芦岗乡、齐海乡、韩寨乡、崇礼乡、和店乡、蔡沟乡、东岸乡。

2009年撤销蔡都镇,以蔡都镇及周边地区设置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

上蔡县特产上蔡县高梁高粱,禾本科,高粱属。

1年生草本。

秆实心,中心有髓。

分蘖或分枝。

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

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

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

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

性喜温暖,抗旱、耐涝。

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

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

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

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

上蔡县红麻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

又称洋麻、槿麻、钟麻。

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

以中国、泰国、印度、前苏联种植较多,次为孟加拉、越南、古巴、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伊朗。

中国于1928年引种,50年代因炭疽病害而停种,60年代由于推广抗病品种,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广东、广西、浙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自治区均有种植。

红麻茎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呈绿、紫、红或浅红色。

叶分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

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头紫或红色。

蒴果,种子呈肾形。

红麻依据叶形、茎色、成熟期分类。

印度分5个变种、8个类型;中国分为13个类型。

日本根据品种对光、温的反应,分为感光型和感温型。

红麻是短日照喜温作物。

要求生育适温25℃,无霜期150天以上,生育期降水500毫米左右。

适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

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强,是涝洼地区的稳产作物。

生长期日照时数延长,有利营养生长;缩短光照可促进生殖生长。

故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

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比重,提高品质。

麻株在开花并结少量蒴果时达到工艺成熟,即可收获。

随即整株或剥皮沤洗。

红麻主要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小地老虎、蚜虫、小造桥虫等病虫害。

红麻纤维银白色,有光泽,吸湿散水快。

适于织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绳索。

带皮麻秆可作造纸原料,剥皮后的麻骨用于烧制活性炭和制纤维板。

叶可作牲畜饲料。

上蔡县生姜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

本品为姜属植物的新鲜根茎。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有嫩生姜与老生姜,做酱菜都用嫩姜,药用以老姜为佳。

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成分: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

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

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同名上蔡县东汉灵帝中平中(184~198年)析建城置上蔡县,徙因战乱南下的汝南上蔡人居之,故名。

属豫章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以上蔡人思归改名望蔡。

故治在今江西上高县三十里铺。

人口状况2000年,上蔡县辖7个镇、1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98534人,其中:蔡都镇51294人、黄埠镇35025人、杨集镇54513人、洙湖镇51998人、党店镇56294人、朱里镇60457人、华陂镇51865人、芦岗乡61823人、大路李乡40338人、无量寺乡34804人、邵店乡60737人、五龙乡27569人、杨屯乡25544人、和店乡67782人、蔡沟乡56458人、塔桥乡65940人、齐海乡43427人、崇礼乡45091人、韩寨乡39807人、东岸乡53583人、东洪乡52132人、石桥乡19304人、小岳寺乡35140人、西洪乡49063人、百尺乡58546人。

历史沿革上蔡为古代蔡国地,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此。

后叔度叛,为周公放逐,复封其子胡于蔡,曰蔡仲。

后屡受楚国侵犯,一再迁都,初平侯迁至新蔡,后昭侯迁至州来(今安徽凤台),改州来为下蔡,故称前都为上蔡。

秦于此置上蔡县。

南朝宋移治是动城,故址在今汝南。

北魏神龟二年(519)改置临汝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又置武津县;大业间复置上蔡,临汝、武津先后省入,至此上蔡之名遂不变。

隋属汝南郡,唐属蔡州,元至明清均属蔡州。

民国初。

属汝阳道。

建国后,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不变。

上蔡,商代即以“蔡”为名。

上蔡的“蔡”是从县城东蔡岗上的蓍草得名的。

上古时期,盛行占卜,用蓍草占卜叫“筮”,“蔡”字由“草’、“祭”组成,就是用蓍草祭神占卜的意思。

《续河南通志·舆地志》说:“宓羲氏因蓍草生蔡地,画卦于此,遂名其地曰蔡。

”汉置上蔡县。

因蔡平侯徙新蔡,遂称此为上蔡。

2009年上蔡县辖6个镇、16个乡、4个办事处:黄埠镇、杨集镇、洙湖镇、党店镇、朱里镇、华陂镇,大路李乡、无量寺乡、邵店乡、五龙乡、杨屯乡、和店乡、塔桥乡、蔡沟乡、齐海乡、崇礼乡、韩寨乡、东岸乡、东洪乡、小岳寺乡、西洪乡、百尺乡,蔡都办事处、芦岗办事处、重阳办事处、卧龙办事处。

历史文化溯源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2007年被授予千年古县称号。

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史称上蔡(相对迁都州来的下蔡而言)。

古迹上蔡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古迹名胜星罗棋布,遍及全境。

现存有“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八大古景,重点古迹有蔡国故城、白圭庙、伏羲画卦亭、蔡侯玩河楼、孔子问津处、孔子晒书台、光武台、奎星楼、李斯墓、蔡侯墓,还有顺阳王墓(明代)、蟾虎寺(汉代)、陈庄民宅(清代)、夏庄民宅(清代)、苏氏节孝坊(清代)等大批文物遗址。

其中,蔡国古城遗址蔡国故城遗址、楚国贵族大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古城西城墙之上的蔡侯望河楼,楼台之上建有玉皇庙,神殿及拜殿台,是历代文人雅士聚会之地,留下诸多脍炎人口的诗篇。

蔡河之滨的白龟庙,蓍草葱郁,白龟浮游。

伏羲画卦亭史称造文字之先,创华夏文明之始。

古蔡八景:“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文化名人上蔡自古出名人,“孔子弟子贤者七十二,蔡有六人”,漆雕开最为有名;曾辅佑秦始皇统一六国,史称“千古一相”的秦丞相李斯亦生于蔡;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南宋宰相朱胜非,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还有明代的李逊学、刘光国,清代的循吏张沐,书法家程元章、李景梅等,近代及现代的汉一夫、寇文谟、雷保森等一大批的历代名臣、文人巨匠、民族精英都出生于古蔡厚土。

蔡明园广场蔡氏祖地蔡叔(一说蔡仲)被尊为蔡氏始祖。

近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批蔡氏同胞来上蔡寻根拜祖。

僧一行测日影唐朝开元年间,僧一行为编撰《大衍历》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实测,南方到达交州,北方抵达铁勒,其间共有12个测量点。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由僧一行领导的,由南宫说等人主持的在河南的测量最为重要。

他们在河南的白马、浚仪、扶沟、上蔡等地测量了夏至正午日影长和北极高,又用绳子丈量了它们之间的距离,经归算,从白马到上蔡有526.9里,日影长相差2.1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