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精品)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篇,欢迎参阅。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学习刻画医生的主要特征及病人的面部表情。
2.大胆绘画,表现医生看病的情景。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2.油画棒、记号笔、白纸。
活动过程:1.引出课题。
师:我们生病了,谁给我们看病?我们来画一画医生看病的情景。
2.观察医生的主要特征。
(1)观察《小朋友的书》,请幼儿说说医生的主要特征。
(2)引导幼儿回忆医生看病、治病的过程。
(3)师: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的表情会怎样?(4)我们来画医生看病,要画出医生的职业特征,还要画出医生怎样为病人看病以及病人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画什么。
3.引导幼儿画出医生特征,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4.展示与交流作品。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
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
(播放课件)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教案:学会看病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学会看病》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看病的基本知识,如体温计、药物等。
(2)掌握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诉求。
(3)学会合理使用一些常见的药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看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诉求。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体温计、药物样本、病例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疾病症状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疾病名称。
2.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生病时,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病情和需求?理解1.合作阅读课文《学会看病》。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解释理解。
教师扩展解释并板书。
3.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病例分析,细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探究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药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用途。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填写一些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展示所写的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运用1.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段病情描述,并展示给全班其他学生。
2.全班学生通过观察病情描述,猜测病因和给出适当的医疗建议。
3.学生假装到医院就诊,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如何向医生有效表达自己的病情和需求。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学习的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答关于看病的问题。
拓展1.学生查找一些常见的疾病,并整理相关的预防措施。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看病时的常用表达和基本对话;2.学会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3.能够向医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并主动询问医生的建议;4.培养学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正确的看病表达;2.学会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
三、教学难点1.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2.学会询问医生的建议。
四、教学准备1.课文《学会看病》的PPT课件;2.医生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常用看病表达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看病时常用的表达方式和问题;•通过图片和简短的对话,激发学生对看病话题的兴趣。
2.展示与练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表达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表达方式。
3.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常用看病表达。
第二课时: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常用看病表达;•提问学生:看病时除了表达疾病外,还需要表达什么?2.学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疾病和身体症状的描述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学生阅读课文《学会看病》,注意文中的描述方式和用词。
3.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描述方式。
4.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描述疾病和身体症状的方式。
第三课时: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1.导入(5分钟)•随机提问学生:看病时为什么要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2.学习(15分钟)•使用PPT展示学习目标中的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的方式,并逐一解释其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自己的病情,并更好地和医生沟通。
3.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看病对话,鼓励他们使用刚学的准确描述方式。
4.小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向医生准确地描述病情的方式。
《学会看病》课程教案

《学会看病》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看病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医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医学常识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看病的基本流程:挂号、就诊、检查、取药、复诊等。
2. 注意事项: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如何正确描述病情,就诊过程中的礼仪等。
3. 医学常识:人体基本解剖结构、常见疾病的表现及预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看病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和医学常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看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医学常识和就医经验,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学会看病》课程教材。
2. 课件:看病流程、注意事项、医学常识等。
3. 案例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看病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学会看病》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看病的基本流程:挂号、就诊、检查、取药、复诊等,强调注意事项。
3. 分析实际案例: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看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医学常识和就医经验,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要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六、教学活动1. 观看医疗节目: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医疗节目,如健康知识讲座、医疗纪录片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医学知识和看病流程。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模拟看病场景,加深对看病流程和医患沟通的理解。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了解医院的布局、功能和就诊流程,使学生对看病有更直观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看病流程和医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就医经验的理解。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医生讲座:邀请医院专业医生为学生讲解医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 健康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健康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
2023年《学会看病》教案15篇

2023年《学会看病》教案15篇《学会看病》教案1[ 教学要求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
2 、自主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母亲语言和心里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 重点难点 ]自主阅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励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任务,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及重点句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老师今天带来一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好吗?(出示多媒体)2 、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3 、可是有一位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却逼着孩子自己去看病,她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自学要求(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 2 )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大家讨论。
2 、学生自主学习3 、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件)( 1 )读课文中的词语( 2 )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3 )理解词语( 4 )全文共有 27 个自然段(三)精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1 、出示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1 )自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 )联系上下文谈感受,体会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 )有感情的朗读句子2 、学生自主学习3 、集体交流汇报( 1 )母亲做出了决定(出示句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2 )母亲犹豫了。
(出示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母亲的犹豫原因。
( 3 )母亲后悔了。
有感情朗读句子,体会母亲后悔时的心理( 4 )母亲担心。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达了对儿子自立能力的培养。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
2.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看病经历的感受。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用法,并进行巩固练习。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组活动6.1学生分组,模拟看病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8.课后作业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看病经历的作文。
8.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但部分学生在生字词学习方面还需加强。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篇一」《学会看病》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的故事。
下面是《学会看病》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一探究竟吧!二、明确目标,通览全文1、(1)自由读“学习提示”。
(2)了解学习任务。
“学习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指名回答(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不在家里找药给儿子治病,而是叫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事情。
)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打蔫儿拖沓(1)指名读,正音(2)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3)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深深谴责(1)谁来读好第二组词语?(2)联系语境理解“喋喋不休”,幻灯片出示第18段按图索骥聊胜于无(1)读词,正音(2)联系字义理解词语指名读;全体齐读一遍;出示本课所有词语,齐读两遍。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学会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2培养关爱家人、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生病时的经历。
1.2引导学生思考:生病时,我们应该如何照顾自己?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逐个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2学生通过组内合作,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好词好句学习4.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欣赏并模仿。
4.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5.研讨与分享5.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研讨。
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6.小组活动6.1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6.2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1.2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
2.课外拓展:2.1观察家人生病时的表现,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2搜集有关健康的小知识,与同学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研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探究质疑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母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自学自练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5、重点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
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
“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
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
7、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8、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课文的生字词语。
2、一个小班展练描写母亲心理和语言的句子,体会感情。
3、一个小班展练课文的重点句子。
4、一个小班展练母亲的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当堂训练
1、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我看他有点打蔫(niān yān)儿。
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ā tà)。
时间艰涩(sè shè)地流动着。
2、照样子,写词语
喋喋不休摇摇晃晃
喋喋不_来日_长按_索骥忐忑不_
3、用“假如”写一句话
4、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的心立刻软了。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