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

合集下载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阿多诺上来就给“启蒙”这老伙计来了个大解剖,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启蒙的那种小确幸的看法。

以前我就觉得启蒙嘛,那就是人类点亮智慧小灯的过程,是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可阿多诺说:“你想简单了。

”启蒙这事儿发展着发展着就变味了。

书里说启蒙在祛魅的过程中,自己却走向了一种新的“神话”。

这就像是屠龙少年最后变成了恶龙一样魔幻。

就拿科技来说吧,科技本应是启蒙带来的好东西,帮我们征服自然、让生活更方便。

但你看现在,人好像被科技给绑架了。

比如说我们离不开手机,每天都在各种APP之间穿梭,被算法推送牵着鼻子走,这哪是我们掌控科技,分明是科技在悄悄掌控我们啊。

这就好比我们原本造了个小跟班来帮忙,结果这小跟班成了幕后大boss。

阿多诺还提到了文化工业,这部分可太扎心了。

我原本以为那些流行文化、好莱坞大片、流行音乐啥的都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结果呢?在阿多诺眼里,这些都是文化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

就像那些偶像选秀节目,模式都差不多,选手的人设也大同小异,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它们通过不断地重复、批量生产,把大众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只知道被动接受。

这文化工业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用娱乐的糖衣炮弹把我们的批判精神给消磨掉了。

在阿多诺的剖析下,整个社会都像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

我们追求理性,可理性最后却让我们变得不那么理性;我们想要自由,却在社会这个大机器里被各种规则和模式束缚住。

这感觉就像是我们一直在朝着一个目标奔跑,跑着跑着却发现自己跑到了一个怪圈里,怎么也出不来。

不过读这本书也不是完全让人绝望的。

它就像一记警钟,把我从那种对现代社会盲目乐观的美梦中敲醒。

让我知道不能就这么傻呵呵地跟着社会的大流走,得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

虽然阿多诺描绘的世界有点黑暗和复杂,但也正是这种深刻的揭示让我更加珍惜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我想在这个有点疯狂的现代社会里,努力保持一点自己的清醒。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阿多诺(Max Horkheimer)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辩证启蒙观》中,霍克海默探讨了现代社会的问题和如何通过辩证的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

霍克海默在《辩证启蒙观》中指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所在。

他认为现代社会充满了形式化的理性,个体被机器般的社会机制所统治,面临着异化和剥夺的境况。

这种形式化的理性是指现代社会强调效率和功能性,并忽视了人的个体和自由。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控制,沦为了被控制的客体。

霍克海默认为,这种形式化的理性不仅是源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用于维护和巩固社会的统治秩序。

霍克海默提出了辩证启蒙的思想作为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辩证启蒙是指通过辩证的思考和批判性的意识来解放人类,使其成为自主和自由的存在。

霍克海默主张通过批判性理论和反思来揭示社会的隐秘和假象,并提倡人们反抗异化和剥夺,追求自由和解放。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批判和反思,人们才能摆脱被动的境地,重建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由和解放。

霍克海默对于辩证启蒙的实践也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他认为,辩证启蒙需要通过社会变革和改革来实现。

他强调了社会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相互关联,认为只有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辩证启蒙的目标。

他提倡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政治行动,努力改善社会现状,追求自由和解放。

霍克海默的《辩证启蒙观》是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反思。

他认为现代社会充满了异化和剥夺,主张通过辩证的思考和批判性的意识来解放人类,追求自由和解放。

他的辩证启蒙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改变现实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一开篇,我就被阿多诺那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惊到了。

我们平常总是把启蒙当作是人类走向光明、走向进步的大好事,就像超级英雄出场拯救世界一样。

可是阿多诺偏不这么看,他指出启蒙在发展的过程中竟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这就好比一个本来立志做好人的家伙,最后却变成了大坏蛋,超级反转啊!书里提到启蒙原本是想让人摆脱愚昧,让人用理性去认识世界、征服世界。

比如说,我们学会了科学知识,用科学技术去造房子、造车,让生活变得方便。

这看起来是启蒙的胜利吧?但是呢,阿多诺说这背后隐藏着大问题。

我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霸道。

我们对待自然就像个任性的小孩对待玩具一样,只知道索取和破坏。

就像现在的环境问题,这都是我们在启蒙的旗号下过度开发的恶果。

阿多诺还说,启蒙带来的理性,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理性在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新的压迫工具。

我们会按照所谓的理性规则去规范人,谁要是不符合这个规则,就好像是个异类。

比如说在工作场合,那些按部就班、遵循所谓理性流程的工作方式可能会压抑人的创造力。

这就好比是一个大笼子,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秩序,实际上却把人的自由给困住了。

在文化方面,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特别有趣又深刻。

他说那些流行文化就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千篇一律。

电影、音乐、电视节目都变得很模式化。

就像现在的一些偶像剧,情节都是差不多的套路,什么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之类的。

这些文化产品不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而是为了赚钱,让我们变成没有思想的消费者。

我们在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的时候,就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以为自己很快乐,其实是在被文化工业操控。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时候觉得阿多诺就像一个唠叨的老头,一直在我耳边说:“你们看到的启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啊。

”但唠叨归唠叨,他的话确实有道理。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不过呢,阿多诺有时候也把我搞得有点晕头转向。

他的理论有点复杂,有些句子读起来就像绕口令一样。

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

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

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篇一: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文化工业技术合理性变成支配合理性本身,具有了社会异化于本身的强制属性。

个人意识控制需求。

整体和部分都是一样的,没有反题,也不是前后一致的。

他们预先安排的和谐。

今天不再有审美的内在张力,有的只是兴趣。

文化是被代入行政领域的归类活动。

美国的意识已经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了,尤其是在文艺已经不自由的前提下。

艺术和消遣这两种不可调和的元素被纳到同一目标。

文化工业的权力基于认同被创造出来的需求而不是对立上。

这种对立就是彻底掌握权力和彻底丧失无力之间的对立。

晚期资本主义的娱乐是劳动的延伸,娱乐为了从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如今娱乐变得机械化,人们的经验不可避免的变成劳动过程本身的残余影像。

这种结构不是自然结构,而是通过符号表现出来。

人们一旦思考,这种结构就会瓦解。

人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将技术理性战胜真理。

娱乐带给人的是背信的承诺。

带给人的娱乐效果只是幻觉,掩盖了真实的世界。

快乐是件严肃的事情。

幼稚的东西就是堕落的东西。

快乐是一种逃避。

娱乐所承诺的自由不过是拜托了思想和否定作用的自由。

将廉价的东西偶像化就是将普通人崇高化。

有利于推销产品。

【篇二:作业启蒙辩证法】《启蒙辩证法》读书笔记《启蒙辩证法》是霍克海默流亡美国7年后与阿道尔诺合著的一本书。

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法西斯主义在其祖国德国肆虐,极权主义使得个体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资本家的崛起,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变成了机器。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者看到的是“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

”由此提出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

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这本书所探讨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的主题。

读后这几个词加深了我对文化工业的理解,及“现代科学技术”、“商品化”、“娱乐”、“软性的丝绒手套”。

关于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是针对于大众文化所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大众文化就文化工业。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读后感首先得说,这书读起来可真不轻松。

阿多诺那文笔就像在跟你玩捉迷藏,一会儿一个深刻的概念抛出来,刚想抓住它理解一下,他又开始说另一个相关但又更复杂的事儿了。

不过呢,这也正是这书的魅力所在,就像在挑战一场超级难的游戏,每弄懂一点就特有成就感。

书里说的启蒙,可不像我们平常想的那种简单的“开启民智”啥的。

阿多诺指出启蒙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可太让人惊讶了。

就好比你本来养了一只小宠物,想着它能给你带来快乐,结果它越长越大,变成了一个会咬人的怪物。

启蒙本来是想让人类摆脱愚昧,走向理性的光辉大道。

可是呢,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理性被扭曲了。

人们开始用理性去算计一切,连人都被当成工具了。

比如说在工厂里,工人就像是机器的一个零件,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动作,只看效率,人的情感、个性啥的都被忽略了。

这就像是启蒙这个“魔法”失控了,变出了一些很糟糕的东西。

而且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特别犀利。

文化工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搅拌机,把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搅成了千篇一律的东西。

我们看那些电影、听那些流行歌曲,好像都长得差不多。

就像快餐一样,吃的时候觉得还不错,但是吃多了就发现没什么营养,都是一个味儿。

这些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在真正地启发人们的思考,而是在麻痹人们的大脑,让大家都变成只会消费的小绵羊。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还提到了神话和启蒙的关系,这就更绕了。

他们说启蒙和神话其实有相似的地方,这就好比是两个敌人,表面上看水火不容,但实际上在某些深层次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毛病。

神话是用一种神秘的力量来解释世界,而启蒙想要用理性来解释世界,可最后启蒙变得像神话一样霸道,它觉得自己的理性解释就是唯一正确的,不容置疑。

这就像两个极端,都有点太自我中心了。

读这本书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多的反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很先进、很理性的社会里,但实际上到处都是这种被扭曲的理性的影子。

我们追求效率,追求物质的丰富,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一些很宝贵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交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探析

《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探析

《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探析《启蒙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在20世纪初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其中针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做出了一系列的批判和探讨。

在阿多诺的眼中,现代社会中文化工业的出现,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体现,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中文化工业批判的角度出发,对《启蒙辩证法》中的理论进行分析。

首先,《启蒙辩证法》中明确指出,文化工业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阿多诺看来,这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将文化产品看作一种商品进行生产和交换,这既有可能提高文化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娱乐化、泛滥化、商业化等。

这些负面影响背离了文化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出现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暴力”,它通过对大众的思想和心灵进行工业化加工,从而让文化成为一种统治工具,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成为了工业化生产的一部分,它让大众文化逐渐失去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次,《启蒙辩证法》中指出了文化工业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即大众文化的带动下,文化标准变得越来越平庸和低俗。

阿多诺认为,这是由于文化工业的商业化倾向,导致文化成为了一种市场商品,只有满足大众需求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商业成功。

从而,商业成功成了文化产品生产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和美学价值。

由此,整个文化标准被扭曲,文化产品变得毫无深度和内涵,反而过分追求表面化和娱乐化,满足了传媒对大众消费需求的短期利益,同时也让人们在捧起文化的同时,落入了文化产业的“浅滩”。

最后,《启蒙辩证法》中认为,文化工业的发展也在挑战现代社会的自由和民主。

文化工业的生产和传播成为了一种统治工具,它可以通过获取大众的文化心理,对公众观念进行操作,改变大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文化工业的体系中,大众文化成为了一种设备,用来稳固文化工业的统治地位。

文化工业的出现,促进了大众文化和商品文化的融合,使文化真正地走向了商业化和现代化,文化与现代化相伴一起,扩张了人类文化的内涵,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文化应当重回其传统价值,成为人类与自然相连的纽带和血脉,而不仅仅是生产和交换的工具。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探析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是两位德国哲学家,并且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们合著了一本名为《辩证启蒙观》的书,这本书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一种辩证启蒙观,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处于一种“启蒙失灵”的状态,人们对于自由和理性的理解被异化和破坏,而辩证启蒙观的目标就是重新唤醒人们对自由和理性的觉醒。

本文将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进行探析,从中探讨其中的重要理论贡献和对当代社会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背景和学术传统。

霍克海默生于1895年,阿多诺则生于1903年,两人都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代表人物。

他们深受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弗洛伊德和韦伯的启发。

他们的哲学思想融合了德国哲学传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韦伯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辩证启蒙观。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辩证启蒙观主要包括了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于理性与自由的探索。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启蒙理念已经失灵,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被功利主义、官僚主义和大众文化所异化,导致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异化和对于理性与自由的忽视。

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他们提出了重新唤醒人们对于自由和理性的觉醒,以及对于管理与解放的思考。

辩证启蒙观的核心观点在于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现代社会的异化和压迫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和自由意志的被损坏。

人们不再具有真正的自由和理性,而是被官僚主义和大众文化所控制,失去了对于自身生活和社会的掌控能力。

辩证启蒙观的目标就是要重新激发人们对于自由意志和理性的重视,唤醒人们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成为自己生活和社会的创造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包括了对于管理与解放的思考。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管理逻辑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压迫,而真正的解放应当是要使人们能够真正地成为自己生活和社会的创造者。

读《启蒙辩证法》有感

读《启蒙辩证法》有感
除了总体战略之外,党和国家还及时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涉及全局性的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涉及区域发展的有西部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涉及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有“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等等。
在许多国家政策制定和出台的时候可能广大民众会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但是事实就是他是正确的,记得在高中时,钓鱼岛问题又一次掀起,高中生的爱国热情又一次被唤起,许多高中生上街游行,但是也有人抱怨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太过软弱,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我们要理性的看待我们面前发生的一切,辩证的去分析和理解,不要以为我们上了高中长大了懂得很多,其实我们还小,许多事情都不是眼前看到的这样。比如国家动用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手段压制余额宝一样,国家不是不想让我们普通民众赚取一些蝇头小利,而是它已经冲击了国家的经济体系,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不得已这样。因为大众把多余的钱存进余额宝以后银行吸纳资金就会减少,资本家投资建设向银行贷款就会困难,投资减少工厂就会倒闭,工人就会失业,工人失业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对于这问题我们都应该理解不是么。
回到现实中,作为一个还未毕业的本科学士,我很想说我对现代文化体制发展并不看好,看到这您会觉得简直就是危言耸听,其实我想说不然,就以我的亲身体会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消费到文化产品之后的感受就是:文化生产者缺乏文化制作传播的社会责任感,监管体制不健全,文化传播过程中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舆论导向过于单一,创新意识欠缺,或许你会说我对文化的发展太过悲观,但是切切实实作为文化消费者我有这些感受,当我有这种担忧的时候我就开始注意荧屏上大家不关注的方面,我不是挑刺,而是作为一个消费者的位置在审视一个“产品”的质量,比如央视黄金档的一个军事题材电视剧,某角色追求创新训练牺牲,前排的演员抬着遇难者尸体悲痛欲绝,我观察到后排远处的演员在嬉戏打闹面带笑容,原本是一个塑造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题材电视剧被我看成了一个喜剧,我坚信全国看到这一幕的观众不止只有我,它的影响不可小觑,更何况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影视中比比皆是,这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文化生产者缺乏文化制作传播的社会责任感;抗 日 神 剧为什么能够出现在荧屏上?缺乏监管?我想不仅仅因为监管机制,而是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影响造就了这一切,任何政党当政都会或多或少的歌唱和赞颂自己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做的一切,让人民和历史铭记,是,我们应该了解或铭记这个国家和民族曾经遭受过得苦难以便于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好的前行,但是过于夸张的运用舆论导向引导民众接受过多的思想宣传多多少少会让许多有自主思想的人们产生厌恶和反感,文化的主流应该是国家正确引导大众接受文化多元化,辩证的去审视分辨文化当中的精华与糟粕,而不是进行文化舆论垄断,启蒙是民众思想的觉醒和独立而不是进一步愚昧,或者说从一种愚昧中被引入到另一种愚昧,如同看新闻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国家领导人很忙,中国人民很幸福,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论调,新闻舆论应该遵循中立和事实,而不是一味地赞颂谁,让民众产生崇拜,盲目崇拜,那样我们离启蒙会越来越远,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文化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想,这不是那个时代固有的口号,他也不仅仅代表那个时代文化“闭关”到文化“开放”,而是长久的一项指导方针和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极必反
——读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有感
“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民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启蒙了的世界会走向其原初宗旨的反面而使这个世界重新陷入野蛮的状态呢?
此书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精神文化。

通过对工业文化、大众文化的批判,作者极力反对技术所带来的没有真正内容的、片面同一的文化生产。

它使人把文化当作一种消费品,并在消费中泯灭个体的独特性,使大众心灵变成简单、划一,这是对人类精神多样化契机的扼杀。

《启蒙辩证法》有两个主题:“神话已经是启蒙”,指神话本原地包含了启蒙精神,是以启蒙精神为基础的;“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开发和教育,以获得完全控制自然和人的权利。

自古希腊以来理性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在工业化之前,它没有与暴力合谋,退化为工具理性,并在一味地追求进步中,制造着新的野蛮和暴力——对自然,也对人类。

神话是最初的一个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神话及启蒙。

在神话之前的世界中,主要一泛灵论和巫术的世界为主。

如果没有启蒙理性,那么人只能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那么,启蒙又如何成为神话呢?事实上在神话中要遭遇的是不可掌控的、无法预知的事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启蒙与神话是对立的。

启蒙出来的东西本来是为人所控的,但是却又被其禁锢,在数学化、规则化的世界里,人这个主题无法与其同一。

由此说,启蒙也是神话。

极端的发展就是极权主义或者是法西斯主义,历史上已经有过这样的悲剧。

个人认为,如果启蒙太过,那么人就会失去其自身的个性并被异化,所谓物极必反。

阿多诺在《启蒙辨证法》中对启蒙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种反思事实上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因为这种反思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面对启蒙这样一个事实,也能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启蒙带来的利弊,而不是被启蒙带向对我们不利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