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

合集下载

阿多诺的简介

阿多诺的简介

阿多诺的简介阿多诺是上个世纪末期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学思想家和哲学思想家,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和音乐理论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阿多诺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多诺的简介阿多诺1903年的夏天阿多诺出生于德国的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师,可以说阿多诺出生在书香世家,后来阿多诺又成功到法兰克福大学念书,一直在家乡从事哲学和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阿多诺在中年的时候提出了完整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想,并且因此声名大噪,震惊了整个欧洲的哲学圈子。

1921年的时候阿多诺从法兰克福大学毕业,1924年的时候又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是当时欧洲一个著名的哲学领域,他们主要认为社会批判领域理论是正确的,并且涉及到很多的人文学科知识,阿多诺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将,跟其他欧洲的哲学学派进行广泛的讨论。

阿多诺简介还曾经提及他晚年曾经为很多音乐领域方面的书籍作序,而且还写过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这种传世篇章,之后一直隐居在瑞士,没有出现在大众视线,阿多诺最后在瑞士度假的时候突然心脏病发作,猝死。

阿多诺的美学思想阿多诺美学思想是以独特的否定辩证法为这些基础的,阿多诺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美学这门学科的范围,也使得人们对于美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就那个时代而言,阿多诺美学思想是十分超前的,阿多诺美学思想以否定辩证法为基础,他强烈反对总体性和同一性,阿多诺独创了一种新的总体的辩证法,是个体差异性和丰富性的结合,阿多诺美学思想把之前黑格尔和卢卡奇的美学思想同化了,但是一定程度上又加了阿多诺本身的色彩,实际上是对侵犯消灭、差异性、个体性的辩护。

除此之外阿多诺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提出整体是虚假的口号,以此来摧毁社会强加于个体身上的总体性枷锁,从而反抗社会对人生的禁锢,从这一点上来说,阿多诺美学思想是非常先进的,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为阿多诺美学思想一提出便立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欧洲上个世纪封建思想产生的沉重打击。

西马-阿多诺

西马-阿多诺

3.对“文化工业”特征的研究
许多学者在总结他的思想后给出了自己理解的“文化工业”内涵。虽然具体 定义各不相同,但实质内容大同小异。衣俊卿教授认为,“文化工业是指凭 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娱乐工业体 系”。他还指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化、欺骗性、操控性和统治性特征。 对于这些特征,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赵勇教授认为,“文化工业 的商品化特征是商品拜物教的表现形式,文化商品被抽去了所指(使用价值) 而变成了没有实际意义指涉的空洞能指,从而进一步具有了马克思所谓‘幽 灵般的’特征”。有的学者就从马克思对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内 容具体展开来分析商品为何具有神秘特征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而有的学者 从操控性和统治性特征入手,认为“文化工业”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维持其 统治现状的软性策略,起着意识形态的作用,其中还对文化无论是艺术还是 反艺术形式都与幸福有关进行了探究。
5.对阿多诺思想存在局限性的研究
有的学者对阿多诺思想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过分强 调技术和技术理性的作用;没有对新的文化生产形式产生的必然性给予必要 的肯定;无法解释新的文化现象;存在对大众文化的歧视。赵勇教授认为, “阿多诺在特殊语境下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具有悲观主义色彩,同时也打上 了他本人那种‘上流文化保守主义’的烙印。这样,此种理论也就不可避免 地具有了某种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色彩,这也正是它后来遭人质疑、为人 诟病的地方。”但也有学者从阿多诺的后期文本分析,认为他的思想还是存 在着积极性,并且从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阿多诺大众文化具有历史性特 征;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否定、超越的特质;大众文化自身存在着 “解毒剂”;大众不易控制并且有选择能动性。有的学者指出,“一般认为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思想主张大众文化是社会水泥,大众已被大众文化牢牢控 制。

14.3阿多诺

14.3阿多诺

阿多诺阿多诺(Adorno,1903—1969)出生在法兰克福一个犹太裔家庭,从小受到很好的音乐和哲学教育,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阿多诺1921年开始读布洛赫的著作《乌托邦精神》,后入歌德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音乐理论等课程,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被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聘为讲师。

1934年赴英留学,1938年因法西斯迫害而流亡美国,在当时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工作。

1949年应联邦德国政府邀请随所回国,1953年起主持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工作。

1963年出任德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1968年在西欧学生运动中因不支持学生造反而受到攻击,迁居瑞士,不久便谢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涉猎广泛,主要哲学、美学和文论方面的著作有:《启蒙辩证法》(1947,与霍克海默合著),《新音乐哲学》(1949)、《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介入:新批判模型》(1963)、《否定的辩证法》(1966)、《社会批判论集》(1967)、《音乐社会学导论》(1968)、《文学笔记》(共3卷,1966—1969)、《美学理论》(1970)等。

他的著作在西方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在文艺理论与美学方面,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成绩最大的一位。

他还深谙现代音乐,其音乐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最具特色的。

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以他独具特色的“否定的辩证法”为哲学基础的。

他通过文艺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其理论有着极为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受其支配的大众文化都采取了不妥协的强烈批判的态度。

阿多诺提出了一种以“否定性”为核心的社会批判哲学。

他强烈反对自黑格尔到卢卡奇以强调“总体性”和“同一性”为特征的辩证法,认为“总体”、“整体”、“同一性”都是虚假的、抽象的社会存在的幻影,是对个体性、差异性、丰富性的粗暴干预与整合,它强制地把社会现实中无法统一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一体化、整体化,把不可调和的种种现实矛盾实现统一。

阿多诺 美学原理

阿多诺 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简介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

他对美学领域的研究尤为重要,提出了许多关于美学的原理和观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阿多诺的美学原理,并不涉及具体的链接和图片。

阿多诺认为,美学是对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哲学研究。

他关注的重点是现代艺术和文化领域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艺术作品如何超越商品化和娱乐化的限制,变得独特和具有批判性。

以下是阿多诺的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1.阿多诺对艺术的价值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艺术已被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逻辑所支配,剥夺了其独立性和自主性。

艺术已成为商品和娱乐工具,失去了批判性和对社会现实的指向。

阿多诺强调艺术家应该追求真正的自由创造,并提出艺术应成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的手段。

2.阿多诺主张“自由审美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真正的审美经验应该独立于商业和娱乐的影响,并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商业和娱乐团队化的艺术环境中,人们往往被动地接受和消费艺术作品,而不是真正地参与和思考。

阿多诺认为艺术应该让人们感到困扰和沉思,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意识和思考。

3.阿多诺对艺术的形式和技术表达也给予了关注。

他认为艺术的形式和技术应该与其主题和内容相适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艺术家应该选择和运用与其创作目的和批判立场相契合的形式和技术,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这也是为了避免艺术作品仅仅成为一种装饰或娱乐的手段。

4.阿多诺对文化工业化的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商业文化工业化极大地侵蚀了艺术的价值和独立性。

艺术被转化为商品,成为专业的娱乐和消费工具,并丧失了批判性和自主性。

阿多诺认为,只有对文化工业化持批判态度,并努力恢复艺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使艺术真正发挥其反思和批判社会的作用。

阿多诺的美学原理影响深远,对当代艺术和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批判性立场和对艺术的自由追求,激发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音乐评论家,他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思考。

他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代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阿多诺的背景和文化工业的概念入手,探讨他的批判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背景与文化工业概念阿多诺生活在二战后的德国,目睹了战争的破坏和大规模媒体的出现。

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成员一起探索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娱乐工业的发展。

阿多诺对于娱乐工业和文化产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

文化工业指的是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音乐、广告等,它们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

文化工业的兴起使得文化产品越来越商业化、标准化和泛滥化,丧失了原创性和审美价值,成为消费社会中的商品。

二、批判思想的核心观点阿多诺的批判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 商品化的文化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将文化产品变成了商品,使得文化形式和内容与市场需求完全脱节。

文化产品不再是为了提升个体和社会的审美和思辨能力,而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和获得经济利益。

这种商品化导致了文化产品的质量低下和普遍化。

2. 标准化的文化文化工业追求大众化,将文化产品标准化,使得大众接触到的是同质化、平庸化的文化产品。

电影、音乐、广告等都笼统地追求流行和商业利益,而忽略了审美和创新的追求。

这种标准化也使得个体与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敷衍。

3. 虚假的文化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主要通过媒体传播,它们追求的是效益和吸引力,而非真实性和深度。

娱乐工业通过制造虚假的幸福和满足感来控制大众的思想和情感,使他们对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缺乏批判性思维。

4. 文化功利化文化工业的目的是商业利益最大化,它强调的是个体的享乐和迎合,而非人的自由和解放。

文化产品的普及和流行主要基于市场需求和商业推广,而忽略了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功能。

阿多诺

阿多诺

主要著作

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 的哲学、美学著作有:《启蒙辩证法》 (1947)、《新音乐哲学》(1949)、 《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 《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 (1970)等。




1903年 9月11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1919年 就读于法兰克福天主教学校,随伯恩 哈特· 涩克雷斯学习作曲,随爱德华· 容学习钢琴演 奏。 1921年 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社会学、心 理学、音乐。开始从事音乐批评研究。结识马克 思· 霍克海默。 1923年 结识马格雷特· 卡普鲁斯与瓦尔特· 本 雅明。 1924年 得到汉斯· 孔内力乌斯认可,以论文 《胡塞尔现象学对物体与意识的超越》取得博士 学位。结识阿尔班· 贝克。 1925年 于维也纳随阿尔班· 贝克学习作曲, 随爱德华· 施托儿曼学习钢琴演奏。 1927-1928年 返回法兰克福。预定为取得授 课资格的论文《先验心灵学说的潜意识概念》未 能递交。


在阿多诺那里,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实质上 就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 阿多诺通过对启蒙理性的分析,其真正的 最终的目的是釜底抽薪,彻底批判绵延几 千年的欧洲传统哲学,批判所有资产阶级 的哲学、第一哲学,他们所宣称的绝对权 力,在阿多诺看来,都是资本的统治权向 着思维的不可避免的渗透,是启蒙精神造 成的恶果。
阿多诺(1903.09.11- 1969.08.06 )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是德 国哲学家泰奥多· 阿多诺在1955年出版的 文集《棱镜》中提出的名言。



西奥多· 阿多诺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1903.09.11-1969.08.06),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 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 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生于德国美因河 畔的法兰克福,晚年在瑞士维斯普度假时 猝死于心脏病。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二十世纪德国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他致力于分析资本主义文化及其对人的影响,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

这一理论是阿多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合作研究后发展而成的,二人在1944年共同撰写了《启蒙的边缘》一书,其中阐述了文化工业的概念与批评。

文化工业指的是一种大规模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工业化文化生产方式,这些文化产品以极其短暂、浅薄、表面化的方式吸引和娱乐着普通人的感官和情感。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塑造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文化工业的产物并非真正的艺术或文学,而是被大众消费的娱乐产品,这些娱乐产品并不考虑品质和深度,而是为了赚取经济利润而生产的。

文化工业通过生产大众文化,实现了文化的共同化,让原来独立的文化活动变成了大众活动,文化成为了市场上的商品。

文化工业为了符合消费主义的需求,在产品上迎合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它们通过大规模地制造和销售供应消费者的娱乐产品,从而产生了内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致于人们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娱乐至上”的文化标准,感觉高品质的消费品和卖座的流行作品就是最好的文化产品,这样的文化标准成为了影响人们审美和价值观的主导因素。

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的发展对于现代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摧毁了真正的艺术和文化,破坏了人们自主地思考、创造和表达的能力,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和品味,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相似和平庸。

因此,阿多诺对于这种文化理论质疑极大。

他主张要重拾真正的人文艺术,以挑战文化工业的文化垄断,反抗文化工业对于人们思想的控制与无意识的化解。

阿多诺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批评家、音乐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对美学和文化批判领域有重要贡献。

阿多诺提出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对传统美学观念的批判、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以及美的社会价值的探讨。

首先,阿多诺对传统美学观念进行了批判。

传统美学主要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美,忽视了艺术作品中所隐含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批判。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超越单纯的审美享受,要反映社会现实并引起观众的思考。

他强调艺术应当具有批判性和解放性,通过揭示社会矛盾和压迫来促使社会进步。

其次,阿多诺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文化工业是指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的文化产品,如音乐、电影、广告等。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存在破坏了原创性和个性化,使艺术变得商业化和娱乐化。

他指出,文化工业通过大众化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的瞬时需求,使他们对真正艺术的欣赏能力逐渐丧失。

阿多诺警告说,文化工业产生了标准化的文化产品,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文化工业的被动消费者。

最后,阿多诺探讨了美的社会价值。

他认为,美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上,还包括作品所传达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应当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阿多诺坚信,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能够为人们提供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具有解放人们意识的潜力。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利用艺术创作来表现真实和美好的生活。

总结来说,阿多诺的美学原理着重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批判性,批判了传统美学观念的片面性,警示了大众文化工业化对艺术的破坏,并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解放作用。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学之路
1925年 于维也纳随阿尔班· 贝克学 习作曲,随爱德华· 施托儿曼学习 钢琴演奏。
1903年9月11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 福。 1921年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社会学 、心理学、音乐。开始从事音乐批评研 究。结识马克思· 霍克海默。 1924年 得到汉斯· 孔内力乌斯认可,以 论文《胡塞尔现象学对物体与意识的超 越》取得博士学位。
1934年 流亡英国。在牛津大 学梅东学院作进修生与讲师。 1938年 流亡美国。作纽约社 会研究所成员。作“普林斯顿 电台研究计划”的“音乐研究” 项目负责人。 1941年 迁居洛杉矶。与霍克 海默密切合作,撰写《启蒙的 辩证法》。写作《新音乐理论》 与《最低限度的道德》。 1947年 与霍克海默合著《启 蒙的辩证法:哲学片段》
杨昱然
阿多诺——47年《启蒙辩证法》
1966年《否定辩证法》
才华横溢的阿多诺
西奥多· 阿多诺(Theodor Wistuqrund Adorno,1903年9月 11日—1969年8月6日)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 生于法兰克福一犹太酒商家庭,卒于瑞士菲斯普。1921年入 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和音乐,1924年获博士学位。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 奠基者。阿多诺深谙现代音乐,他的音乐批判理论是法兰克 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最具特色的。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 涉猎广泛,主要的哲学、美学著作有: 《启蒙辩证法》(1947)、 《新音乐哲学》(1949)、 《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 《否定的辩证法》(1966)、 《美学理论》(1970)等。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可以作为理解阿多诺 辩证法的参照尺度。马克思所谓的“否定性的辩证法 (Dialektik derNegativitaet)”是跟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 法(Negative Dialektik)”最接近的表达,两者在对待黑 格尔态度上的相似已显而易见。然而,阿多诺与马克思 的距离也是同样显而易见的。马克思高度褒扬的否定是 作为动力的否定性原则以及遵循着这个原则的运动过程; 他不满的是,黑格尔认为这种运动仅仅在抽象意识的领 域内得到实现,而不是在现实的人的领域内发生。 而阿多诺的否定则是针对整个辩证法的,因此也可 以针对马克思所肯定的这个运动的过程本身,针对作为 肯定的“否定之否定”。显然,如何把握这两 种“否定”辩证法的异同,是确定阿多诺在黑格尔—马 克思辩证法传统中位置的关键。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
一、反对强制的“同一性”而走向“非同一性” 二、反对主体主导客体要求尊重“客体的优先性” 三、以“星丛状态”来表达否定辩证法 四、其否定辩证法区别于唯物辩证法之处
一:反对人本主义逻 辑
二、反对资本主义秩 序的同一性
三、反对“第一哲学"
以“星丛状态”来表达否定辩证法
非同一性被阿多诺用星丛的概念来表达, 主张“那种没有支配而只有差异相互渗透 的独特状态。
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
1927-1928年 返回法兰克福。预定 为去的授课资格的论文《先验心灵 学说的潜意识概念》未能递交。 1931年 得到保尔· 蒂厉希的认可, 在法兰克福大学以论文《克尔凯郭 尔的审美建构》取得授课资格。 1933年 发表《克尔凯郭尔:审美建 构》。
希特勒上台后——流亡海外时期
“星丛”不应该被还原为某一种本质,在这个星丛内存在的东西本身不是 本质,星丛拒绝把自己钉牢在某种形而上学的本质之上。所以星丛的意义 在于维护非同一的特殊性,使对象在同一性的爆裂中获得重生。理性的 统一性将被每一个特殊的瞬间之间的空隙所取代,每一个特殊瞬间都向 无法预料的下一个特殊瞬间开放。
人一次也无法踏进同一天河流,因为每一个瞬间都是 无法定义的。
返回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和研究
1949年 返回法兰克福, 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 系编外教授,出版《新 音乐哲学》。 1950年 出版合著《独裁 性格研究》。重建法兰 克福社会研究所,任副 所长。 1951年 出版《最低限度 的道德:对受损害生活 的反思》。
1952年 出版《试论瓦格纳》 1954年 获阿诺德——勋伯格奖。 1955年 出版《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 1956年 出版《认识论云批判:胡塞尔与现象学悖论研究》、《无调音乐:受控制的 世界的音乐》任职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哲学系教席教授》。 关于他的书籍 1958年 与霍克海默共同担任社会研究所所长,出版《文学附注》。 1959年 出版《音乐形象:音乐著述I》。 1960年 出版《马勒:一份音乐心理分析》。 1961年 出版《文学附注II》。 1962年 出版《音乐社会学导论:十二篇理论讲座》、《社会学研究II:马克思· 霍克 海默与泰奥多· 维· 阿多诺言论与讲演。 1963年 任德国社会学学会主席。获法兰克福城市歌德奖章。出版《黑格尔研究三 则》、《介入:新批评模式》、《忠实的钢琴演奏者:音乐实践教程》、《准幻想曲: 音乐著述II》。 1964年 出版《音乐的因素:新刊印的1928-1962年论文》、《本己的行话:论德国 意识形态》。 1965年 出版《文学著述III》。 1966年 出版《否定的辩证法》。 1967年 出版《没有理想:小美学》。 1968年 出版《贝格:最小过门的大师》、《即兴曲:新刊印音乐著述第二辑》。 1969年 出版泰奥多· 维· 阿多诺与汉斯· 埃斯纳合著《为电影作曲》、《提纲:批判模 式II》、《启蒙的辩证法》;《德国社会学中的实证之争》。8月6日在瑞士突发心脏 病去世
来自不同的批判
马克思 阿多诺
辩证法
黑格尔
阿多诺改变和否定的直接对象自然是黑格尔的辩证 法。就此点而言 ,阿多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并不 Your subtopic goes here 是特例,而这个传统又要追溯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 的批判。
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的辩证法的非批判要素主要 集中在其抽象性和神秘性上。马克思说,“人的本质, 人,在黑格尔看来是和自我意识等同的”。 由于这种抽象性,辩证法的运动就只能在精神的领域 内发生,不能真正“改变世界”。无疑,马克思对黑格 尔的批判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批判。这种批判的结果 就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研究的唯物主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