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合集下载

3.6.2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3.6.2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3.6.2 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主备人:徐党荣教学目标: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维目标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的含义。

2.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3.明确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4.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它并不代表普通人民大从的利益。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的内涵)课前预习——打基础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1)罗马帝国灭亡之后,________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________的乐趣。

(3)14世纪,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________文化的反抗,但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

2.时间:________世纪。

3.发源地:________。

4.实质:是一场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________运动。

5.旗帜:________。

二、人性的启蒙1.文艺复兴的表现形式:肯定人的________,歌颂自然的________。

2.成就(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代表作《________》;彼特拉克;薄伽丘,代表作《________》,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________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英国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的《________》,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________,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1.宗教改革的背景:(1)文艺复兴仅限于上流社会和________阶层。

最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考点导航1.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课后练1.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A.主张“信仰得救”,给人以精神的自由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C.使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D.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2.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3.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 )A.主张“信仰得救”,给人以精神的自由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C.使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D.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4.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自: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某研究者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

”该推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5.下列有关文学艺术的名言,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是A.“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B.“不美化现实”C.“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D.“忠实的描摹不是真实”6.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62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doc

62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doc

课题:神权下的自我班级: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说出文艺复兴兴起的时代廿景。

能记住薄伽丘等人的主耍作品,记住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2、能结合具体材料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R自主学习过程H导入: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古典文化的“再生”】合作探究一: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合作探究二:如何评价文艺复兴?1、积极方面:(1)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r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卅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楷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3)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捉们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局限方面: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人性的启蒙】【与上帝对话】合作探究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1)产牛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2)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相同;(3)才头对准天主教会,批判神权统治,鼓吹________________ 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界:(1)文艺复兴是把中解放出來,而宗教改革则是用新教代替天主教会而已;(2)文艺复兴借助____________ 以张扬人文主义,而宗教改革则借助原有的宗教,重现解释宗教规则;(3)参与阶层的范|:节|上,文艺复兴运动只涉及—社会和知识界未能深入下层,而宗教改革将广大的人民群众带入了思想解放的运动中了。

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设计者梁胜审稿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1课时总第20课时班级第小组号姓名【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一、古典文化的“再生”和人性的启蒙——文艺复兴运动1.历史条件:⑴政治:封建的占统治地位。

⑵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

意大利最早出现萌芽。

(根本原因)⑶思想:人们追求的乐趣(与基督教禁欲主张的矛盾)。

⑷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文化。

2.概况:⑴发源地:(发展到整个西欧)。

⑵表达形式:借助文化。

⑶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⑷旗帜:(核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个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⑸矛头:3.二、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1.历史背景:⑴文艺复兴宣扬了,起到了的作用,要求改革教会。

⑵德国经济分散,政治;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的发展.罗马剥削与压迫;⑶导火线——教皇出售“”(直接原因)2.时间地点:公元16世纪,开始于,发展到。

3.开始标志:《》4.主要思想:⑴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虔诚的信仰(信仰得救)⑵人人都有权阅读和理解《》,人人都可以(《圣经》的平民化与普及化)。

⑶《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

5.实质:用神学取代封建神学,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6.历史影响:⑴引发了德国和欧洲轰轰烈烈的运动。

⑵形成了新的基督教分支——。

⑶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⑷它使西欧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教师点评】探究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宗教神学有何区别?探究二:你是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的?探究三: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点:①背景——②性质——③矛头——④内容——不同点:①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是以新教代替天主教会。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考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点: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过程:【专题解读】今天我们复习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什么是“人文精神”?其经历了怎样发展演变的过程?请大家将教材翻到99页,我们一起来看“导语”部分。

(学生齐声朗读“导语”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人文精神的内涵,那就是: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现世的欢乐,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本专题正是以“人文精神”为主线,跨越古代和近代,让我们认识了其发展演进的三个阶段。

(结合导学案表格)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智者运动让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强调了个人的理性判断。

第二次是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了出来,人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接下来要共同回顾的是第二阶段的表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课题解读】神权下的自我(结合导学案)问题一:智者运动使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解放了出来,那么,这节课中的神权指的是什么?(教师引导)本专题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中,当时古希腊人们冲破神的束缚,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解放了出来,怎么现在还有神权?”,“我们这节课的标题的神和上节课所讲的神是否一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我们这节课所讲的“神权”指的是基督教神权,不同于第一课中的神灵(自然神,其实是人对万物的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

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学习目标】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精神【作业前置】完成《三维设计》课前练习。

【问题导学】1、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2、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兴起与意大利?3、文艺复兴的发展概况?4、如何评价文艺复兴?5、宗教改革的背景?6、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7、宗教改革后新教与旧教的不同?8、宗教改革的意义?【知识链接】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内涵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至今仍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人文主义在于倡导接受文明熏陶,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现实针对性。

正确理解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树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文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的实践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进行有机结合等都是本课知识命题立意的较好切入点。

2、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三者的关系及意义A.关系: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反映。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发生都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新航路的开辟就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完成的;而新航路开辟的巨大成功,大量财富的获得,又为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注入了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促进文艺复兴的扩展。

文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对教会的揭露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思想武器;而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在反封建神学方面的深入和发展。

B.意义: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从不同的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开创了大显身手、走向世界的广阔天地,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注入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新教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4、“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文艺复兴运动从表面的含义来看,是一种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活动,是一种复古运动,但从其深层的含义看,它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领域里的变革。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2.分析神权统治对人们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自我追求和探索。学生应能够分析神权统治对个人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应能够举例说明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个人自由、人权和理性思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调。
3.认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感悟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学生应能够描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理性,以及这些价值观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的体现。学生应能够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启示。
五、案例亮点
1.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统治下人们自我认知的困境和探索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例如,在课程结束时,可以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认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 导学案(有答案)-最新教育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 导学案(有答案)-最新教育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有答案)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背景(1)政治: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根本原因)(3)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

(4)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

3.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4.旗帜:人文主义。

[易混易错]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其作品大多以宗教人物为素材,在宗教人物身上表现人性,反映他们顺从人性、追求人性至上的精神。

因此,他们不会对天主教进行“彻底地批判”。

二、人性的启蒙1.初期概况(1)代表人物:“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3)作品内容①《神曲》:赞颂人的伟大,揭露教会的贪腐。

②《十日谈》: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

2.高潮期概况(1)代表人物: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2)发展走向: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3)作品内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思维点拨]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力量和智慧,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神的权威。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1.背景(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2)中世纪的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剥削和压迫最重。

(3)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

2.开始: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思想主张(1)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时神权下的自我
1.掌握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2.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感受人文主义对人性的颂扬。

重点: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人文主义的含义。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1.文艺复兴的背景: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产生了矛盾。

2.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4世纪意大利城市经济比较繁荣,当时一些城市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①主张,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
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便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3.文艺复兴的性质:文艺复兴高举②的旗帜,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二、人性的启蒙
1.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2.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3.薄伽丘的代表作是《③》。

有人把《十日谈》和但丁的《④》并列,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⑤思想。

4.文艺复兴的发展: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是《⑥》。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
1.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罗马天主教教廷残酷剥削与压迫德国,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2.宗教改革的导火线:1517年,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⑦”,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3.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发表《⑧》。

4.马丁·路德的主张: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

5.新教和旧教对比的主要变化: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不承认他们是通向天国的钥匙的掌管者;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⑨。

6.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文艺复兴运动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吗?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目标是一样的吗?
3.宗教改革是放弃基督教信仰吗?
互动探究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材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

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2.文艺复兴运动有哪些影响?
(见固学案P37)
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意大利兴起?它的核心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有何体现?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在德意志开始的?它有哪些主要主张?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禁欲主义②人文主义③十日谈④神曲⑤人类平等
⑥哈姆雷特⑦赎罪券⑧九十五条论纲⑨国家
基础学习交流
1.不是。

文艺复兴运动不只是局限在大家所熟知的文学艺术领域,也表现在科学、雕刻、建筑、音乐等领域。

它从意大利兴起,在16世纪时已扩大至欧洲各国,其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知识探索的各个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并在艺术创作中追寻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情感。

2.不一样。

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世界观,主张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改革宗教,仍然承认神的存在。

3.不是。

宗教改革的目的是改革教义,冲破天主教的束缚,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教会,并不是放弃基督教信仰。

重点难点探究
互动探究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纱幕”指的是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烟消云散”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导致神学世界观为人们所抛弃。

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最早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

思维拓展应用
1.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②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2.①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②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觉醒,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④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科学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⑤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思维导图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