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三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毛概_第十三章课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政治多极化
一超多强
政治多极化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4.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有利于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 制约与制衡的关系; 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 的美好追求; 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6.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 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 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 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依赖,多 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 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 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韩国
变速器 加拿大
日本
它说明什么?
等20多个国家
美国
•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 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 最终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把生 产成本降到最低
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大学毛概 第十三章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 代主题”的论断
江泽民全面的把握当今世界形势变化,明确的坚持和 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论断,他 提出了几个重要论断,从而揭示了当今世界的时代 主题变化。江泽民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 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重要论断,在此基础上他将当 今世界形势进一步的概括为“人民要和平,国家要 稳定,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同时。江泽民 又明确指出(“走向缓和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世 界和平机遇继续扩大。”)江泽民的这些重要论断揭 示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变化,为当今世界各国政 府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的 基础。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 需要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取得 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人口多,底子薄,发 展很丌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面临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2005年我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丌足1700美元,仅为美国 的1/22,日本的1/20,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我国总体上说还是一个穷国,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丌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 心任务。
江泽民关于“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论
断
为什么要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概括起来讲,就是既通过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 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 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 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 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这条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 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 由之路。
近十年世界范围内主要战争冲突
1998 年-2000年 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边境战争 1999 年-2003年 第二次利比里亚内战 2001 年- 美国阿富汗战争 2001 年- 科特迪瓦内战 2001 年 - 阿富汗战争 2003 年 - 伊拉克战争 2003 年 - 苏丹达尔富尔武装冲突 2004 年 - 2004年海地内战 2004 年 - 科特迪瓦与法军冲突(为科内战延续) 2006 年 - 2006年以黎冲突 2008 年 -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 2008 年 - 迦萨战役 2009 年 - 2009年果敢军事冲突 2011 年 - 利比亚冲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13章说课

板书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 20世纪50年代 两大阵营 20世纪90年代 苏东剧变 多极化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冷战结束 世贸组织建立 信息技术发展 证明:07年亚洲金融风暴、08年美国次贷危机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经济全球化
六、教学改革
• 教学内容:紧跟时事焦点 •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 学情:密切观察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手段
8.经济建设——富强(8学时) 9.政治建设——民主(4学时) 10.文化建设——文明(4学时) 11.社会建设——和谐(4学时)
第五部分:建设环境和保证
12.祖国统一大业(4学时) 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学时) 14.建设的依靠力量(4学时) 15.建设的领导和谐(4学时)
二、课程内容
1)国际形势的发展特点 毛泽东、邓小平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判断 (重点) 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教学难点)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重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形成和发展(重点) 基本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培养有政治觉悟的社会主义 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地位
第一部分 :总论
1.马化的理论成果(10学时) 2.理论成果的精髓(4学时)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6学时)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学时)
第二部分:毛概
第三部分:三大基本理论问题 (重点) 第四部分:建设总布局 (重点)
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4学时)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学时) 7.改革开放理论(4学时)
五、课件与板书设计理由及内容
1.课件(PPT)设计理由
1)保持简单 2)尽量生动 3)适当应用图表 4)保留逻辑线索
毛概·第13讲:中国的改革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教学目的
1、明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2、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改革要有新突破。 发展,改革要有新突破。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如何实现改革新的突破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 5.我国改革的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 我国改革的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D 我国改革的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 • C.文化体制的改革 D.全面的改革 文化体制的改革 全面的改革 • 6.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 重点是 ) 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 重点是(A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 • C.科技体制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一、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 1、社会革命:指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 社会革命: 种社会形态。中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种社会形态。中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最显著的特点是用暴力的手段。 最显著的特点是用暴力的手段。 • 2、体制改革:指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 体制改革: 的前提下, 的前提下,为巩固和完善现存社会制度 而对经济、政治、 而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体 制进行的变革。 制进行的变革。中心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特点是自我 的完善。 的完善。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 7.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 改革是经 在改革 济社会发展的(C 济社会发展的 ) •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方向 目的 前提 动力 方向 • 8.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 发展与改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与改 革是社会稳定的(B 革是社会稳定的 ) • A动力 B.基础 C.目的 D.方向 动力 基础 目的 方向
教学目的
1、明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2、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改革要有新突破。 发展,改革要有新突破。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如何实现改革新的突破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 5.我国改革的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 我国改革的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D 我国改革的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 • C.文化体制的改革 D.全面的改革 文化体制的改革 全面的改革 • 6.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 重点是 ) 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 重点是(A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 • C.科技体制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一、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 1、社会革命:指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 社会革命: 种社会形态。中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种社会形态。中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最显著的特点是用暴力的手段。 最显著的特点是用暴力的手段。 • 2、体制改革:指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 体制改革: 的前提下, 的前提下,为巩固和完善现存社会制度 而对经济、政治、 而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体 制进行的变革。 制进行的变革。中心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特点是自我 的完善。 的完善。
毛概·第13讲 毛概 第13讲:中国的改革
• 7.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 改革是经 在改革 济社会发展的(C 济社会发展的 ) •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方向 目的 前提 动力 方向 • 8.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 发展与改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与改 革是社会稳定的(B 革是社会稳定的 ) • A动力 B.基础 C.目的 D.方向 动力 基础 目的 方向
大学毛概 第十三章PPT课件

➢ 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涵
(1)独立自主 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 位 b.真正的不结盟 “我们谁也不怕, 谁也不得罪”
(2)维护和平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 存在的分歧和争端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
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 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 、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 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 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 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 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 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 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 际形势总体稳定。
祈祷和平
难 民 营
美 轰 炸 科 索
美轰炸我驻南大使馆 沃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 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 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 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 (历史)
基 模式多样化 本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点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 新的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 稳 定 的 国 际和平环境
17大报告对“和谐世界”内涵的阐述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 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 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 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 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 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内涵
(1)独立自主 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 位 b.真正的不结盟 “我们谁也不怕, 谁也不得罪”
(2)维护和平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 存在的分歧和争端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
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 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 、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 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 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 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 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 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 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 际形势总体稳定。
祈祷和平
难 民 营
美 轰 炸 科 索
美轰炸我驻南大使馆 沃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 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 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 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 (历史)
基 模式多样化 本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点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 新的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 稳 定 的 国 际和平环境
17大报告对“和谐世界”内涵的阐述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 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 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 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 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 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毛概第十三讲

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主线和内容
(2)组织建设 第一,民主集中制建设,它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 任务。 第二,基层组织建设,它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性 工作。 第三,干部队伍建设,它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居于核 心地位。 第四,党员队伍建设,它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又一重 要内容。
• 2007年西南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黄蓉生正在向大 会作党委工作报告。黄书记在报告中总结了过去的主要工作 和基本经验,认为学校的发展是快的顺的,变化是明显的, 综合实力日渐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黄书记指出在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清形势,总揽全局,党要管党,从 严治党,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努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4、克服干部权力腐败问题
• 权力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形 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相当复杂的: • 一是权力本身具有腐败的诱因。 • 二是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 • 三是体制制度上的疏漏。 • 四是权力监控的缺失。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4、克服干部权力腐败问题
• 加大力度预防与制约权力腐败应做好以下工作: • 其一,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 气。 • 其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权力运作的制约和 监督。 • 其三,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从源头上防止权 力腐败。 • 其四,解决好一把手权力过大问题。
(1)执政能力建设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 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 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 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带领全国 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主线和内容
毛概课课件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和平与发展”
基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 新判断,邓小平在1984年5月 29日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 提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 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 题,现在有核武器,一旦发生 战争,核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 巨大的损失。”“二是南北问 题。这个问题目前十分突出。 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 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南北问 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 发展带来障碍。” 同年10月31日,邓小平在 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进一 步指出了和平问题与南北问题 在世界各种问题中的地位。他 指出:“还有其他许多问题, 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 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谢 谢 !
毛 泽 东 思 想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 刃剑”, 机遇和挑战存。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 展道路,是基 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必然 选择;是基于 中国历史文化 传统的必然选 择;是基于当 今世界发展潮 流的必然择。
两极格局的形成
联合国成立
1945年6月,联合国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 泽 东 思 想
(2)两极格局的演变
两大阵营对立
1949年4月4日北约成立
想“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邓 小 平 理 论
毛概十三章

邓小平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 的高度来认识, 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 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 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 谋求发展成为各国关心的核心, 任。谋求发展成为各国关心的核心,日新月 异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变化的最重 要力量。 要力量。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 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 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紧紧地看到, 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紧紧地看到,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 得到解决, 得到解决,还需要各族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 努力。 努力。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 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 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 个世界”划分的转变。1946年 个世界”划分的转变。1946年8月,毛泽东在 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 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 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 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及其辽阔的地带。 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及其辽阔的地带。 20世纪60年代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 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进一步指出: 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 “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 中间地带:亚洲、非洲、 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 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 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 二个中间地带。 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 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安全;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
能实现共同繁荣。只有坚持包容
精神,才能共建和谐世界。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 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 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 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曲折发展过程:两大 阵营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两极 格局终结、世界走向多极化。
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
各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民对和平追求十分强烈
2、冷战结束后政治多极化进程也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 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潜质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 要因素。
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功绩形成的“恐怖平衡”,成为制 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2004年后半年,“和平崛起”一词逐渐淡出领导人的话 语体系,改称“和平发展”。
2、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涵义
• 第一、这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发展道路。
• 第二、这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 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1)、新中国外交三原则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这五 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 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 第三,区域性、洲际性合作组织的产生推 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 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 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是 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经济高度 发展相互依存的融合的表现。
• 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 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关系: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动力:
• 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动力; • B.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A.机遇 a.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球经济快速发展; b.对发展中国家是难得的机遇; c.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
亚、非、拉 — 第三世 界
(3)反帝反霸的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和两手准备的战略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和平与发展?
•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的。
•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具有全球性的战略问 题。
•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 问题已经解决。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1、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
“和平崛起”的提出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 问美国,在当地发表的题为 《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 》的演讲中强调“中国的崛 起,是和平的崛起,是依靠
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
•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 辰110周年的会议上也提到 了“和平崛起”,指出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 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 路。
4、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
3、江泽民对新世纪国际局势发展态势的判断
•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 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 因素在增加。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 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 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领导人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1、毛泽东对二战后国际形式的判断
(1)世界反动力量确在 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 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但是,世界上的民主 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 量,并且正在向前发 展,必须和必能克服 战争危险。
(2)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美、苏 — 第一世界
日、欧洲、加 — 第二世 界
• 在苏美争霸的竞争中, 苏联被拖垮。20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 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 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
世界格局多极化时期
• 一些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的兴起并迅速上升,成 为影响全球的新的战略力量。
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 第一,世界力量的分化组合使世界格局多 极化初见端倪。
• 第二,大国间关系的调整为多极化格局奠 定了基础。
B.挑战 a.全球性经济社会问题增多,竞争加剧,风险增加; b. 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工业造成冲击; c.对发达国家带来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应对机遇和挑战的途径
A.发展中国家要循序渐进,增强防范 能力; B.全球性的合作; C.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 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得多边经济体 制。
10临药毛概第四小组
第十三章 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 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 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意义的问题,就是 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发展进程中需要解 决的主要问题。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 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两大阵营对立
•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阵营。
• 两大阵营在政治上尖锐 对立、军事上全面对峙 、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 、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 演变。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时期
• 20世纪60年代后,中苏 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 营逐渐瓦解。随后,进 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 球争霸时期。
硝烟中奔走的伊拉克平民
4、胡锦涛指出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 代的主旋律。构建和谐世界
•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
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
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
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
持和平稳定。但是,世界还很不
安宁。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是时代的主旋律。
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