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ppt课件56页PPT
合集下载
毛概课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第二章
中共二大: 中国革 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问题: 帝国主义侵华有功吗?
结论: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 的总根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 统治的社会基础。
这是近代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有人为此画题词:沉沉睡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
时代特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属于资产阶 无产阶级社会主 级民主革命 义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 马克思主义 主主义
革命前途
相同点
资产阶级共 人民民主专政国 和国 家 主要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 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 民主革命
(三)中国为什么形成半封建 社会而非资本主义社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但这种刺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保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联合挤压。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的性质、两大根本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 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 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地 消灭资本主义。” 发展经济的总方针: 在国营经济领导 下,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 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第二章
中共二大: 中国革 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问题: 帝国主义侵华有功吗?
结论: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 的总根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 统治的社会基础。
这是近代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有人为此画题词:沉沉睡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
时代特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属于资产阶 无产阶级社会主 级民主革命 义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 马克思主义 主主义
革命前途
相同点
资产阶级共 人民民主专政国 和国 家 主要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 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 民主革命
(三)中国为什么形成半封建 社会而非资本主义社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但这种刺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保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联合挤压。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的性质、两大根本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 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 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地 消灭资本主义。” 发展经济的总方针: 在国营经济领导 下,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 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社
对农
本主
会
业、
义工 商业
主
手工
义
业的
工
社会
的改
业
主义
造
化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社
对农
本主
会
业、
义工 商业
主
手工
义
业的
工
社会
的改
业
主义
造
化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一大会址 2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
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 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 的解体,但并没有使中国发 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1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路线,提出了转变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客观条件。
1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
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ppt

从1830年起,在英国和法国,工人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的第 三个阶级。恩格斯说 :“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 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 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 形态的更替中。 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 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 变化的。
无产阶级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一切 阶级,它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是最有 前途、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以消灭私 有制和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为最 终目的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 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
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 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 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一)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 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 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 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 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 工人罢工 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 农民起义 这个轴心展开的。 恩格斯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 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 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 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 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 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 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 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 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 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 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 形态的更替中。 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 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 变化的。
无产阶级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一切 阶级,它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是最有 前途、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以消灭私 有制和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为最 终目的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 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
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 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 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一)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 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 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 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 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 工人罢工 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 农民起义 这个轴心展开的。 恩格斯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 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 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 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 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 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 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 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 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 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毛概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主 要 社 会 基 础 大资产阶级竭力扩张官僚 资本,企图扼杀中国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农民
最基本的动力 主力军 基本动力 革命动力之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点 击 图 片 收 看 视 频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红军长 征后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 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 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政治 侵略
租界地内的“国中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经济 侵略
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
第一节 文化 侵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 共 二 大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 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中共二大
林 祥 谦
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单靠 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 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民族资 本先天不足,主 要是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大学毛概课件第3章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关于革命的对象 关于革命的领导 关于革命的动力 关于革命的性质 关于革命的前途
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 首要问题。 首要问题。”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 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3页。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1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 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 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对中国 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特 点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而笼统地提出要领导 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内涵 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 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 工农武装割据” 之路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如何处理无产阶级和资 革命。 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 产阶级的关系, 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中共三 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大没有提出在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大没有提出在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的形式
• 个体经济ຫໍສະໝຸດ 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与阶级构成:
•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 个体经济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不代表 一种独 立的发 展方向
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 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与反限制、 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民主革命时 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 等党的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2015 年 11 月 2 日 , C919 大 型 客 机 首 架 机正式下线。其最大 载客量190人,最大 航程5555公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毛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ppt课件
本章内容结构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ppt课件
教学目的:
1、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 义能够救中国。
14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 很大的比重,占有明显的优势。国营经济占主导 地位,但不占主体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 一个重要特征。
1952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国营 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
19.1% 1.5%
0.7%
6.9% 71.8%
ppt课件
15
具体表现在国:营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依然存在,在 经济、政治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 式及其历史经验。
3
ppt课件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
ppt课件
观看开国大典珍贵视频,思考一下:
1949年10月1日,我 们建立的社会是什么 性质的社会?
它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相比有何异同?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 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原解放区根据地建立的公营经济;没收官 僚资本的经济;接管、征用、代管的帝国主义在华经济。
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经济的来源,个体经济向社会 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1
ppt课件
本章内容结构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ppt课件
教学目的:
1、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 义能够救中国。
14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 很大的比重,占有明显的优势。国营经济占主导 地位,但不占主体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 一个重要特征。
1952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国营 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
19.1% 1.5%
0.7%
6.9% 71.8%
ppt课件
15
具体表现在国:营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依然存在,在 经济、政治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 式及其历史经验。
3
ppt课件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
ppt课件
观看开国大典珍贵视频,思考一下:
1949年10月1日,我 们建立的社会是什么 性质的社会?
它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相比有何异同?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 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原解放区根据地建立的公营经济;没收官 僚资本的经济;接管、征用、代管的帝国主义在华经济。
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经济的来源,个体经济向社会 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