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企业并购第三节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标准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54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企业战略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在系统学习管理专业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分析企业战略中的各种问题,以便从整体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观念。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掌握战略管理的基础概念和分析方法;(二)能够运用理论对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三)能够整体运用战略管理的各种工具进行分析;(四)对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及其关系有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包括考试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凡注上*号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讲授。
四、理论教学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导论一、掌握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二、掌握战略管理的过程。
三、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和起点第三节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第四节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理解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目标等相关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企业目标体系的建立。
三、了解三种不同层次的战略及其相应的战略管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的远景和使命第二节企业的宗旨第三节企业的战略目标第四节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第三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行业分析的基本思路,掌握成功关键因素分析的主要思路。
第四章企业并购

二、代理理论
1. 代理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及代理成本 2. 代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3. 几种假说
代理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1. 管理者和所有者间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2. 信息不对称 3. 大企业的所有者分散,代理问题更加突出。 4. 契约不完整。
斯密:“在管理股东财富时, 管理者很难像管理自己的财富 那样尽心尽力”。如果股权十 分分散,这种问题将更加严重。
经济。
经济规模:处于 平均成本最低时
的生产规模。
平均成本
最小成本
制造设备固定成本 的摊销;一般性管 理费用的分配;对 资本设备更有效的
利用。
平均成本 曲线
规模经济与非规模经济
产出
追求规模经济的海运行业并购案例:
• 1989年普林斯海运公司对斯特马海运公司的收购, 以及1994年雷迪森砖石海运公司与七海案海运公司
• 合并使它们能够将海运路线进行联合,提供更广阔 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更多的客轮、床位和路线,同 时降低了单位成本。
• 一个既定规模的销售队伍能够服务更多的客轮和路 线。
4.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支持混合并购
• 指在企业兼并发生后,通过将收购企业的低资 本成本的内部资金,投资于被收购企业的高效 益项目上,从而使兼并后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更为提高。
• A公司收购B公司后,B公司的效率被提高到A公司的水 平,其效率通过并购提高了。
差别效率理论应用的两个基本条件: 1、收购方拥有剩余管理资源。 2、对目标企业而言,其管理是非效率的,其非效 率状态可由外部管理资源的介入得到改善。
2.非效率管理理论
• 由于既有管理层未能充分利用既有资源达到企业 的潜在绩效,另一控制集团(ControlGrouP)的 介入能改变目标公司的低效率状态。
产业经济学企业并购

第一次并购浪潮
企业垄断现象在这个阶段首次出现 ,西方国家的工业逐 渐形成了自己的现代工业结构 。
横向并购为主是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重要特征,同行业的 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并购,组成横向托拉斯。
集中资本,市场势力,规模经济,超额利润
追求垄断地位,追求规模经济是本次并购浪潮主要动因 例如:美国的矿业和制造业,1898-1903年间,发生了 2795起并购,其中1899年就发生了1208起,使美国经济集 中度大大提高。到1909年美国100家最大的公司控制了全美 近40%的工业资本。
第二节 横向并购——福利权衡
横向并购和市场集中度 横向并购与竞争效应 横向并购的福利分析
横向并购和市场集中度
横向并购将使一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 ,并
购造成的集中度变化的比率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而
得:
C2 C1 100 C3 C1
(C2是发生并购的工厂的基本资产值加总起来作为一个新的整体, 计算出来的集中度)
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
并购: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 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主兼并或主收购公司称为:
兼并公司、收购公司、进攻公司、出价公 司、标购公司或接管公司
被兼并或被收购的公司称为:
被兼并公司、被收购公司、目标公司、标 的公司、被标购公司、被出价公司或被接 管公司
并购与反并购斗争的日益激烈 跨国并购进一步发展
第五次并购浪潮
主要原因:
一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的突破为并购活动创造了很多机会 二是政府反托拉斯政策的转变为“强强联合”打开了方便之门
显著特点 :
规模极大,参与并购的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竞争力得 到迅速提高 ,如:1995年迪士尼公司收购美国广播公司;西屋电器公 司收购美国大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跨国并购占了很大的比重 横向与纵向并购剥离并存 并购的支付手段不是现金,而主要采取股票的形式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第四章 跨国并购
第一节 跨国并购概述
一、并购与跨国并购的含义 1.兼并与收购
兼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 并成一家企业。(吸收兼并、创立兼并)
收购:强调买房向卖方企业的“购买”行为。 (资产收购、股份收购)
第四章 跨国并购
第一节 跨国并购概述
一、并购与跨国并购的含义
1.兼并与收购
托宾的Q比率-Tobin‘s Q Ratio,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于1969年提出)。
很多实证分析证明本理论,但也有其局限性:价值低估是短期现象 ,现实往往是高估;90年代股市上扬但并购也很活跃的现象难以解 释。
第四章 跨国并购
第二节 跨国并购有关理论
并购方式的不同对并购后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也具有很 明显的差异。根据理论上的分析,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 在短期内较混合并购更易产生并购后的协同效应,从而
提高企业并购后的经营业绩。
第四章 跨国并购
第三节 跨国并购的过程
跨国并购分为准备、实施和整合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整合阶段
跨国并 评估目标
购决策
效率规模理论——达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的 潜在要求
第四章 跨国并购
第二节 跨国并购有关理论
一、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2、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经营协同效应: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 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提高所产生的效益。 规模经济 优势互补效应——例如:市场营销与生产技术的
互补
市场势力效应——横向并购、提高市场势力 纵向一体化效应
第四章 跨国并购
第三节 跨国并购的过程
一、跨国并购决策
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目标公司
高级财务管理课件第四章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风险识别:识别 并购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支付风险, 如支付不及时、 支付金额错误等
风险评估:评估 支付风险的可能 性和影响程度, 制定相应的风险 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制定 相应的风险应对 措施,如加强支 付管理、建立支 付风险预警机制 等
整合风险的管理
风险识别:识别 并购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风险
风险评估:评估 风险的可能性和 影响程度
务绩效。
投资回报率法: 通过计算并购 的投资回报率, 评估并购的财
务绩效。
非财务绩效评估的方法
客户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客户对企业并购后的满 意度
员工满意度: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离职率等指标评估员工对企业并 购后的满意度
创新能力:通过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指标评估企业并购后的创新能力
企业并购的类型
横向并购:同一 行业内的企业并 购,扩大市场份 额
纵向并购:产业 链上下游的企业 并购,提高产业 链协同效应
混合并购:不同 行业、不同产业 链的企业并购, 实现多元化发展
杠杆并购:通过 借款、发行债券 等方式筹集资金 进行并购,提高 资本利用率
企业并购的动因
扩大市场份 额
提高企业竞 争力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腾讯收购京东股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 司
跨国企业并购案例
案例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 案例二:通用汽车收购欧宝汽车 案例三: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 案例四: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
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
案例一: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案例三:收购爱奇艺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基本制度第三章 审批与登记第四章 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第一节 以股权并购的条件第二节 申报文件与程序第三节 对于特殊目的公司的特别规定第五章 反垄断审查第六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就业、维护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依据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系指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股权并购");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以下称“资产并购")。
第三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遵守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循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造成过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竞争,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投资者资格的要求及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
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经营的产业,并购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产业,该产业的企业被并购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禁止外国投资者经营的产业,外国投资者不得并购从事该产业的企业。
被并购境内企业原有所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应符合有关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调整。
第五条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事宜的,应当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高级财务管理(第3版)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高
级 财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务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管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
理
而实现对该企业产权控制的一种投资行为。其中取得控股权 的企业称为并购企业或控股企业,被控制的企业称为目标企
》 业。
( 第
并购包括兼并与收购两种。 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 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
务 管
收益估计,分别运用公式计算并购后的目标企业(乙公 司)价值如下。 (1)如果选用目标企业最近1年的税后利润作为年收益估
理 计,由于乙公司最近1年的税后利润为670万元,同类
》 上市公司(甲公司)的市盈率为18,则:
( 第
并购后乙公司的价值=670×18=12 060(万元) (2)选用目标企业近3年的平均税后利润为年收益估计, 则:
》 并购企业选择目标企业出谋划策。
( (二)调查目标企业
第 三
1.调查内容 2.注意卖方的考虑 3.注意目标企业的致命缺陷
版
)
2023/11/8 6
《 (三)审查目标企业
高 1.对目标企业出售动机的审查
级 财
2.对目标企业法律文件方面的审查 3.对目标企业业务方面的审查 4.对目标企业财务方面的审查
管
(1)用现金购买资产。(2)用现金购买股票。 2.承担债务式并购
理 承担债务式并购是指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资产与债
》 务相等的情况下,并购企业以承担被并购企业全部或部
( 第
分债务为条件,取得被并购企业产权的行为。 3.股权交易式并购 股权交易式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股权交换被并购企业的
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4-杠杆与MBO (1)

1
第一节 杠杆收购
狭义:杠杆收购(LBO)指收购主体以收购的 目标公司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为抵押和担保 收购目标公司的并购模式。 广义:只要并购不是一次性用自己的资金支 付全部的并购款,该并购就可视为是杠杆收 购。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垃圾债券的兴起,美 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杠杆收购浪潮,但在80年 代末90年代初,大量的垃圾债券出现了偿付 困难问题,杠杆收购也随之降温。
21
二、融资设计
三、资金清偿
股权收益(红利和红股)偿还过桥资金的 一种方式。 派现形式 送红股形式
22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MBO???
1.
2.
3.
4.
企业具有较强且稳定的现金流产生能 力 企业经营管理层在企业岗位上工作年 限较长(10年以上),经验丰富 具有较大的成本下降,提高经营利润 的潜力空间和能力 企业债务比较低
5
杠杆收购的典型做法(2)
第二,设计整个交易。包括目标公司价值分 析、现金流分析、资产分拆计划、债务结构 及资金筹集、偿还计划、评估风险等。 第三,融资谈判。杠杆收购很重要的是需要 与投资银行一起向银行等机构进行融资洽谈。 通常需要目标公司的资产进行贷款担保,如 果银行贷款资金不足,还需以股权、次级债 等资金补足。 第四,并购交易完成后的整合。
8
中国MBO的特点(1)
①独特的形成背景。 西方MBO背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 多元化浪潮,而到70年代后期,多元 化不再被青睐,于是那些从事LBO的投 资银行家与公司管理层联手,通过 MBO方式对多元化集团旗下企业进行 收购。 中国MBO背景:民营企业摘“红帽 子”;国企改革的国退民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购收益=并购后企业价值-(并购企业价 值+目标企业价值) =V(A+B)-( VA + VB ) • 并购溢价=并购价格-并购前被并购方价值
=P-VB
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
= V(A+B) - VA - P - F
• 则并购可行性的条件为:
并购净收益>0
• A公司市场价值为5亿元,拟收购B公司,B 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亿元。A公司估计合并 后新公司价值达到7亿元。B公司股东要求 以1.5亿元价格成交。并购交易费用为0.2 亿元。由此得:
•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 FCFE) 净利润 折旧 营运资本增加额 资本性支出 偿还的债务 新发行的债务) (
• 增量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折旧
• 如果公司的负债比率保持不变,仅为增量资本 性支出和营运资本增量进行融资,并且通过发 行新债来偿还旧债,在不考虑优先股的情况下: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FCFF ) 经营性现金流量 资本性支出 营运资金增加额
2、自由现金贴现模型 (1)预测期 一般预测5-10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2)估计贴现率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对应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对应 (3)计算现金流量现值,估计购2000年其每股营 业收入为12.4元,每股净收益为3.1元,每股资本 性支出为1元,每股折旧为0.6元,营运资本为收 入的20%,预期该公司在未来5年内将高速增长, 每股收益增长率为30%,资本性支出、折旧和营 运资本以同比例增长,ß为1.3,国库券利率为 7.5%。5年后公司进入稳定增长期,预期增长率为 6%,即每股收益和营运资本按6%的速度增长,资 本性支出可以由折旧来补偿,ß为1。公司的收益留 存比率为100%,负债率保持60%。该公司发行在 外的普通股共3000万股,市场平均风险报酬率为 5%。估计该公司的股权价值。
2006 220.4 8.82 1.76 2.78 0.65 3.63
2007 220.4 8.82 1.76 0 0 7.06
• B公司的股本资本成本率 =8%+1.655× 12%=27.86% • WACC • =27.86% × 55%+11% ×(1-20%) × 45%=19.28%
TV=2.664/(1+19.28%)+2.879/(1+19.28%)2+3. 3 4 107/(1+19.28%) +3.360/(1+19.28%) +3.623/( 1+19.28)5+7.053/(1+19.28%)6=11.70
假设上例中并购前B公司的ß值为1.4,负债 比率按市值计算为25%。并购成功后A公司将 把B公司作为独立子公司来经营,并使B公司 的负债比率达到45%,这将使其ß值增加到 1.655,市场平均风险报酬率为12%,无风险 报酬率为8%,负债利率为11%,公司所得税 率为20%。请计算B企业的并购价值。
(1)并购收益=并购后的市场价值-并购前各公司的市场价值 =7-(5+1)=1(亿元) (2)并购完成成本=1.5+0.2=1.7(亿元) (3)并购溢价=1.5-1=0.5(亿元) (4)并购净收益=并购收益-并购溢价-并购费用 =1―0.2―0.5=0.3(亿元)
二、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确定
• 企业并购估价的方法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反映公司利益关系人对企业 现金流量的剩余索取权。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所有权利要求者, 包括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和债权人的现金流 总和。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 • 第一种方法: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FCFF )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 利息费用 1 税率) ( (偿还的债务 新发行债务)
①股权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 to the Equity, FCFE)
•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反映企业普通股东对企业 现金流量的剩余索取权 •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偿还本金,向优先股股东支付股利,以及满足 其自身发展需要后的剩余现金流量,能由股东 任意支配的现金流量
• 第六步:计算公司稳定增长期股权现金流量现值 FCFE的现值=
11 .98 95.84 5 (12.5% 6%)(1 14%)
• 第七步:计算公司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总和 V=(20.43+95.84) ×3000=348810
3、拉巴波特模型
• 拉巴波特模型(Rappaport Model) • 这一模型由美国西北大学阿尔弗雷德· 拉巴波特创 立,拉巴波特认为有五种价值动因影响目标企业 的价值,即销售增长率、经济利润边际、新增固 定资产投资、新增营运资本、边际税率等。他把 这五种因素运用在自由现金流量模型中。
• 第二步:估计公司高速成长期的股权资本成本 r=7.5%+1.3×5%=14% • 第三步:计算公司高速成长期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的 现值 FCF现值=3.09+3.52+4.02+4.58+5.22=20.43
• 第四步:估计第6年股权现金流量 FCFE2006=12.20-0.22=11.98 • 第五步:计算公司稳定增长期的股权资本成本 rn=7.5%+1×5%=12.5%
第三节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
一、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 (一)并购成本 1、并购完成成本 2、整合与营运成本 3、并购机会成本
• (二)并购收益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 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
• 假设:
并购企业A 价值VA 目标企业B 价值VB 并购后的联合企业 价值V(A+B) P为并购企业B支付的并购价格 F为并购费用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 FCFE) 净利润 (1 负债比率) 增量资本性支出 1 负债比率) 营运资本增加额 (
•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的贴现率: 股权资本成本(可以由CAPM计算得出)
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 to the Firm, FCFF)
第二步:贴现率的估计
第三步:预测期
拉巴波特认为,目标企业在战略规划期末的终 值可以通过战略规划期的长短面暄。在战略规划 期足够长的情况下,目标企业的终值就显得不那 么重要了。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拉巴波特模型都 会忽略目标企业的终值
例:假定甲公司拟在2002年初并购目标企业乙 公司。经测算,收购后有6年的自由现金流量。 2001年乙公司的销售额为150万元,以后每 年增长8%,第6年的销售额保持第5年的水平。销 售利润(含税)为4%,所得税率为33%,固定资 本增长率和营运增长率分别为17%和4%。加权平 均资本成本为11%。求目标企业价值。
年份 销售额 销售利润 所得税 增加固定资本 增加营运资本 自由现金流量
2002 162 6.48 1.30 2.04 0.48 2.66
2003 174.96 7 1.40 2.2 0.52 2.88
2004 188.96 7.56 1.51 2.38 0.56 3.11
2005 204.07 8.16 1.63 2.57 0.6 3.36
• 第一步:估计公司高速成长期的股权现金流量 FCFE=净收益-(资本性支出-折旧)(1-负债比率)-营 运资本增量(1-负债比率) FCFE2001=3.1×(1+30%)-(1-0.6) ×(1+30%) ×(1-60%)-[12.4×20%×(1+30%)-12.4×20%] ×(1-60%) =4.03-0.21-0.30=3.52 FCFE2002=4.03×(1+30%)-0.21×(1+30%)0.3×(1+30%) =5.24-0.27-0.39 FCFE2003=6.81-0.35-0.50=5.96 FCFE2004=8.85-0.46-0.65=7.74 FCFE2005=11.51-0.60-0.85=10.06
• 市盈率法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市盈率来确定企 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对上市公司的 并购。 •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率
(1)检查、调整目标企业近期的利润业绩
• (2)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 • A、采用目标企业最近一年的净利润 • B、采用目标企业最近三年的净利润的 平均值; • C、假设并购后发生协同效应,并购后 的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有同样的资本收益 率,据此推算出税后利润: • 目标企业税后利润= 目标企业资本×并 购企业的资本收益率
(二)非现金流量贴现模式
1、资产价值基础法
(1)账面价值法
• 账面价值,即会计核算中账面记载的资产价 值。 • 账面价值法评价:
优点: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可靠、数据容易获取、 简单易懂。 缺点: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所以通常作 为目标企业不再继续经营时的估价方法。
(2)市场价值法
• 将股票市场上与企业经营业绩相似的企业 的最近平均实际交易价格作为估算参照物 ,或以企业资产和其市值之间的关系为基 础对企业估值 • 托宾Q • Q=企业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 现金流量贴现模式 – 非现金流量贴现模式
(一)贴现现金流量模式
• 1、现金流量的概念 • (1)经营性现金流量
• (2)自由现金流量
• 自由现金流量是在扣除营运资本投资和长期
资本投资后,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
所谓自由,是体现在管理当局在不影响企业
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将这部分现金流量自
由地分派给企业所有的索偿权持有人,包括
短期、长期债权人和股权持有人。
• 企业资产或以债务形式取得,或以所有者 投资形式取得。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相应 也由债权人、优先股股东、普通股股东等 利益关系人(claim holder)的自由现金流量组 成。
• 自由现金流量通常分为两类: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