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量刑|盗窃罪释义范文

合集下载

刑法中盗窃罪是如何量刑的

刑法中盗窃罪是如何量刑的

刑法中盗窃罪是如何量刑的刑法中的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或者以其他不法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是我国刑法中最常见的犯罪之一,其量刑标准主要根据盗窃的财物价值和盗窃手段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首先,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根据盗窃财物的价值来进行界定。

按照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数额较大的,即财物价值高于人民币三千元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即财物价值高于人民币三万元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盗窃罪的量刑还会受到盗窃手段的影响。

如果盗窃行为采取了暴力、恐吓、使用或者威胁使用危险方法等危害人身安全的方法进行,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如果盗窃行为采取了侮辱、殴打、恶意毁坏他人财物等违背伦理道德的方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有关规定,由治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

此外,如果盗窃罪的情节较轻,且不属于犯罪构成,可以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判处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拘役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剥夺了行动自由,但仍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一般为三个月至六个月;管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限制行动,需遵守管制地区或者规定时间内的行动安排;罚金则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规定其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罚款。

对于盗窃罪的刑罚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具体依据包括自首情节、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退赃等。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或者社会公众透露其犯罪事实的行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刑罚。

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是指主动向司法机关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的行为,也可以从轻或减轻刑罚。

退赃是指犯罪嫌疑人自愿主动将盗窃所得或非法占有的财物归还给受害人或者单位,也可以从轻或减轻刑罚。

总之,盗窃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根据盗窃的财物价值和盗窃手段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对于盗窃数额较大的,判处较重的刑罚,而盗窃数额巨大的则会判处更长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偷东西的法律后果(3篇)

偷东西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导语:偷窃行为是一种侵犯他人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盗窃罪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人们对盗窃法律后果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一、盗窃罪的定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1. 主体要件: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盗窃罪的主体。

2. 客体要件: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在一般情况下,盗窃罪的对象包括各种财物,如货币、金银首饰、电子产品等。

3. 主观要件: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4. 客观要件: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秘密窃取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盗窃行为时,不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而是采用悄悄接近、暗地里拿走财物的方式。

三、盗窃罪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盗窃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具体包括:(1)拘役:对盗窃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依法可以判处拘役。

(2)有期徒刑:对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可以判处有期徒刑。

(3)无期徒刑:对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法可以判处无期徒刑。

(4)罚金:对盗窃罪,可以并处罚金。

2. 民事责任:盗窃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具体包括:(1)赔偿损失:盗窃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整理)盗窃罪立案 认定 量刑标准 处罚 司法解释

(整理)盗窃罪立案 认定 量刑标准 处罚 司法解释

盗窃罪立案认定量刑标准处分司法解释盗窃罪定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屡次盗窃的行为。

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

几乎与私有制的历史一样久远。

盗窃罪立案标准公安部关于修改盗窃案件立案统计方法的通知公安部1992年1月下发的《公安部关于修改盗窃案件立案统计方法的通知》对立案标准的规定:公安机关凡接到报警的盗窃案件,不管盗窃财物数额多少,均应受理、登记并认真查处。

其中到达当地规定的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立为刑事案件;撬门破窗人室盗窃的,扒窃的,使用刀刃等工具或携带凶器盗窃的,不管盗窃财物数额多少,均立为刑事案件;明显是惯犯作案或一人屡次作案的,以及其他虽未到达规定的数额标准但情节或者后果比拟严重的,也立为刑事案件;其余作为治安案件查处,经过工作发现构成刑事案件的,应及时立为刑事案件。

盗窃数额在元以上的,或虽缺乏元但情节或后果严重的,立为重大案件;盗窃数额在0元以上的,或虽缺乏0元但情节或者后果特别严重的,立为特大案件。

个人诈骗和抢夺公私财物的案件,参照上述立案标准执行。

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8年3月下发的《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对一般、重大、特大盗窃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

2.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

3.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开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分别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备案。

盗窃罪量刑标准一、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盗窃罪量刑标准:。

盗窃罪的法律解读分析

盗窃罪的法律解读分析

盗窃罪的法律解读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盗窃罪作为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对社会治安和法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对盗窃罪进行法律解读分析,从定义、构成要件、刑罚幅度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盗窃罪的定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直接非暴力方式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中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被认定为一种犯罪行为,它破坏了人们的财产权益,对社会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要认定盗窃罪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构成要件:首先,必须是盗窃行为,即通过非法手段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

其次,必须具备占有行为,即实际占有该财物并有支配权。

最后,是非法占有行为,即没有合法的获得财物的方式,如通过无偿借用或者由他人赠与。

三、盗窃罪的刑罚幅度盗窃罪根据其情节的不同分为数罪数法,刑罚幅度也有所不同。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的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盗窃罪的社会治理盗窃罪的高发与社会治理不力是密切相关的。

有效的社会治理能够有效地减少盗窃罪的发生。

一方面,需要完善现有的监控体系,加强对重点地区和目标的监控,提高破案率,加大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加强对盗窃犯罪的预防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盗窃罪的机会。

此外,应当注重对盗窃罪犯的再社会化和控制。

对于初犯者或轻微犯罪者,可以通过社区矫正、教育和培训来达到改造的目的。

而对于多次犯罪且情节严重者,则应依法判处较重的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五、盗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盗窃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也常常引起争议和讨论。

例如,一些争议的焦点围绕着盗窃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分,如诈骗罪、抢劫罪等。

此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法律适用难题,如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和法律教育问题,对于盗窃罪的罪责认定标准等。

最新版盗窃罪司法解释(全文)

最新版盗窃罪司法解释(全文)

最新版盗窃罪司法解释(全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3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4月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4月2日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盗窃地点无法查证的,盗窃数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当根据受理案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确定的有关数额标准认定。

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第二条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一)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二)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三)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四)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五)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六)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七)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八)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条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刑法对于盗窃罪的定义与刑罚

刑法对于盗窃罪的定义与刑罚

刑法对于盗窃罪的定义与刑罚盗窃罪是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它涉及到侵犯他人财物利益的行为。

在刑法中,对于盗窃罪的定义和刑罚有明确的规定。

一、盗窃罪的定义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被定义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盗窃罪的特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犯罪主体追求利益的个人动机,侵害了他人的财物权益。

盗窃罪可以分为直接盗窃和狡诈盗窃两种形式。

直接盗窃是指犯罪主体直接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

而狡诈盗窃是指犯罪主体利用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例如诈骗、抢劫等。

二、盗窃罪的刑罚根据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规定,其刑罚幅度有所区分,与犯罪的情节和数额大小相关。

1. 数额较大的盗窃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对于数额较大的盗窃罪,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这一刑罚适用于盗窃数额较大,但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

2.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盗窃罪对于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盗窃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刑罚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一刑罚适用于盗窃数额巨大,或者在盗窃行为中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如暴力威胁、伤害他人等。

需要注意的是,刑法还规定了盗窃罪的数额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数额较大为人民币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数额巨大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此外,在盗窃罪的刑罚确定时,也要考虑到犯罪主体是否有前科、是否悔罪态度良好等因素。

对于有一定程度悔罪表现的犯罪人员,刑罚可适当从轻处罚。

三、刑法对盗窃罪的意义刑法对盗窃罪的定义和刑罚的设定,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盗窃罪是一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行为,严惩盗窃罪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社会安全和财产秩序。

盗窃罪的最新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

盗窃罪的最新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

盗窃罪的最新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盗窃罪是我们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财产型犯罪,我国不仅在刑法当中对盗窃犯罪作出了规定,同时,最高法、最高检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司法解释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盗窃罪的最新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吧。

盗窃罪是我们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财产型犯罪,我国不仅在刑法当中对盗窃犯罪作出了规定,同时,最高法、最高检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司法解释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盗窃罪的最新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吧。

一、盗窃罪的刑法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盗窃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8号(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入室盗窃罪司法解释

入室盗窃罪司法解释

入室盗窃罪司法解释2016年关于入室盗窃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处盗窃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一)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窃取的公私财物的数额。

(二)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三)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

(四)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卜作案的有所分别。

第二条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卜的,为“数额巨大”。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第四条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被盗物品的数额,按照下列方法计算:(一)被盗物品的价格,应当以被盗物品价格的有效证明确定。

对于不能确定的,应当区别情况,根据作案当时、当地的同类物品的价格,并按照下列核价方法,以人民币分别计算:1.流通领域的商品,按市场零售价的中等价格计算;属于国家定价的,按国家定价计算;属于国家指导价的,按指导价的最高限价计算。

2.生产领域的产品,成品按本项之二规定的方法计算;半成品比照成品价格折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罪的概念及其犯罪构成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

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

这里的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

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的财物必须是依据五官的功能可以认识的有形的东西。

控制和占有是事实上的支配。

这种支配不仅仅是单纯的物理的有形的支配。

有时占有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观念,必须考虑到物的性质,物所处的时空等,要按照社会上的一般观念来决定某物有没有被占有。

有时即使在物理的或有形的支配达不到的场合,从社会观念上也可以认为是占有。

例如,在自已住宅的范围内一时找不到的手表、戒指,仍没有失去占有。

如没有回到主人住所和主人身边习惯的牲畜即使离开了主人的住所,仍属主人占有。

震灾发生时,为了暂时避难而搬出去放置在路边的财物,仍归主人由有。

放养在养殖场的鱼和珍珠贝归养殖人出有。

这里所说的手表、戒指、牲畜、鱼等仍可成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物也能够被人们所控制,也就能够成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如电力、煤气、大哥大码号等。

不能被人们控制的阳光、风力、空气、电波、磁力等就不能成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这种经济价值是客观的,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如有价证券等。

具有主观价值及几乎无价值的东西。

就不能成为我国盗窃罪侵犯的对象。

盗窃行为人如果将这些无价值的财物偷出去后,通过出售或交换,获得了有价值的财物,且数额较大,则应定盗窃罪。

能够被移动。

所有的动产和不动产上的附着物都可能成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

如开采出来的石头,从自然状态下运回的放在一定范围内的砂子,放在盐厂的海水,地上的树等。

不动产不能成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盗卖不动产,是非所有人处理所有权,买卖关系无效,属于民事上的房地产纠纷,不能按盗窃罪处理。

他人的财物。

盗窃犯不可能盗窃自己的财物,他所盗窃的对象是“他人的财物”。

虽然是自己的财物,但由他人合法占有或使用,亦视为“他人的财物”。

如寄售、托运、租借的物品。

但有时也有这种情况,由自己合法所有、使用、处分的财物,也应视为“他人的财物”。

如在主人的店里出售物品的雇员在现实中监视、控制、出售的物品,仓库管理员领取的库存品,旅客借用旅馆的电视等。

遗忘物是遗忘人丢失但知其所在的财物,大多处于遗忘人支配力所及的范围内,其所有权或占有权仍属于遗忘人,亦视为“他人的财物”,遗失物是失主丢失而又不知其所在的财物。

行为人拾得遗失物,应按《民法通则》处理,一般不构成犯罪,无主物是被所有人抛弃的财物、无人继承的遗产等。

占有无主物,不构成犯罪。

被人抛弃的财物归先占者所有。

占有无人继承的遗产应退还给国家或集体。

埋藏物、隐藏物不是无主物。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盗掘墓葬,盗取财物数额较大,以盗窃罪论处。

《文物保护法》规定“私自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以
盗窃论处。

”一些特殊的财物尽管具备上述四个特征,仍不能成为盗窃对象。

如枪支、弹药,正在使用的变压器等。

不同的财物或同一财物处于不同的位置、状态,它所表现的社会关系不同,作为犯罪对象时,它所代表的犯罪客体也不同。

如盗窃通讯线路上的电线构成破坏通讯设施罪,盗窃仓库中的电线则构成盗窃罪。

因为前者的直接客体是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而后者的直接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盗窃枪支、弹药则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罪,不构成盗窃罪。

因为它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盗窃自己家里或近亲属的财物,根据《解释》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

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别。

近亲属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盗窃近亲属的财物应包括盗窃分居生活的近亲属的财物,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即包括共同生活的近亲属的财物,也包括盗窃共同生活的其他非近亲属的财物。

家庭成员勾结外人盗窃自己家里的或近亲属的财物,属于共同盗窃行为。

构成盗窃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情况对家庭成员也要与社会上其他同案犯区别对待。

本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所谓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为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财物取走的行为。

其具有以下特征秘密窃取是指在取得财物的过程中没有被发现,是在暗中进行的。

如果正在取财的过程中,就被他人发现阻止,而仍强行拿走的,则不是秘密窃取,构成犯罪,应以抢夺罪或抢劫罪论处,如果取财时没有发觉,但财物窃到手后即被发觉,尔后公开携带财物逃跑的,仍属于秘密窃取,要以盗窃论处;如果施用骗术,转移被害人注意力,然后在其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取走财物的仍构成秘密窃取;如果事先乘人不备,潜入某一场所,在无人发现的过程中秘密取财的,也为秘密窃取。

秘密窃取是针对财物所有人、保管人、经手人而言的,即为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经手人没有发觉。

在窃取财物的过程中,只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经手人没有发觉,即使被其他人发现的,也应是本罪的秘密窃取。

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自认为没有被财物所有人、保管人经手人发觉。

如果在取财过程中,事实上已为被害人发觉,但被害人由于种种原因未加阻止,行为人对此也不知道被发觉,把财物取走的,仍为秘密窃取。

如果行为人已明知被他人发觉即使被害人未阻止而仍取走的,行为带有公然性,这时就不再属于秘密窃取,构成犯罪的也而据其行为的性质以抢夺罪或抢劫罪论处,至于其方式则多种多样,有的是采取撬锁破门、打洞跳窗、冒充找人等人室盗窃;有的是在公共场所割包掏兜、顺手牵羊进行盗窃;等等。

但不论其形式如何,只要其本质上属于秘密窃取,就可构成本罪的盗窃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