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2

合集下载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心率测量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发展情况,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个性化指导。

因此,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分辨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2. 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

3. 能够分析和解释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训练计划。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分类和使用。

3.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4. 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5.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教学过程。

1. 第一节课,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第二节课,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分类和使用。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掌握各种体育测量工具和方法的使用技能。

3. 第三节课,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方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2)(1)

体育测量与评价(2)(1)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科学,属于方法学范畴。

2.体育测量:就是借助一定的工具,给体育现象赋值,来获取评价对象数量的方法。

3.测量量表: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4.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5.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Ⅰ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6.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Ⅱ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7.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8.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9.体格测量: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10.肥瘦系数: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作为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宽、厚度以及机体组织密度,又称作肥瘦系数。

11.皮褶厚度法:是用皮褶厚度计测量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褶厚度,再计算体密度、体脂百分比、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方法。

12.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13.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14.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搏动沿动脉传播形成脉搏。

15.耐力系数:把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视为一个整体值求得的系数。

16.肺活量:为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的通气功能水平。

17.最大摄氧量: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摄取的最大氧量。

18.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19.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2

体育测量与评价2

一、名词解释1、测量的可靠性指同一测试者对同一测试对象重复相同内容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2、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适应、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3、测量的有效性指测量结果真实反映测量目的程度。

4、静力性力量素质是静力性力量素质等长收缩产生的力量。

二、简答题1、简述体育测量的“三性”答题要点:体育测量的“三性”包括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

测量的可靠性:指同一测试者对同一测试对象重复相同内容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可靠性系数也是一个相对数,反映测验误差相对个体差异的大小,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可靠性越高。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⑴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⑵重复测量间隔时间⑶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此外,测验的长度、频数。

测试条件的规范化程度,测试人员的能力水平,测量手段的鉴别功能以及评分标准的适宜程度等,对测量的可靠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测量的有效性:指测量结果真实反映测量目的程度。

有效性包含两层意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但可靠的测量不一定都有效。

有效性的类型:⑴内容有效性是指测量内容与拟测属性的一致性程度。

⑵结构有效性是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

⑶相合有效性(效标有效性)是指运用一种测量手段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与一个已被证明有效效标的相关程度。

影响有效性的因素:⑴测量的可靠性⑵效标有效性⑶受试者总体特征⑷测量指标的数量。

测量的客观性:指不同的测试者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相同内容的测量时,能取得一致结果的程度。

客观性系数介于0和1之间,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影响客观性的因素:⑴受试者水平⑵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⑶测验的指标特征⑷测验的尺度。

客观性度量第Ⅰ过程中的误差,即测试者误差;可靠性测量第Ⅱ过程中的误差,即受试者误差;而有效性度量的是第Ⅱ和第Ⅲ过程中的合并误差。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测量和评估运动 员的表现和进步,教练可以制定个性 化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评估
体育测量在赛事组织中用于确定比赛规则、器材规格等,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 全性。
通过测量和评估赛事的规模、参与人数、成绩水平等指标,可以了解赛事的影响 力和发展状况,为赛事组织者提供决策依据。
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应简单明了,易 于理解和操作,能够在实 际应用中得到有效执行。
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个体评价
关注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 进步,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群体评价
关注群体在体育活动中的整体表 现和水平,以促进群体共同进步

两者结合
在体育评价中应兼顾个体评价和 群体评价,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
共同发展。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目录
•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 体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 体育评价的标准与体系 • 体育测量的实际应用 • 体育测量的挑战与展望
01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人体的各种 能力进行量化的过程,包括身体 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 、心理等方面的能力。
谢谢聆听
未来体育测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体育测量将更加精确、便 捷和个性化,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 的依据。
D
体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02
身体形态的测量
01
身高
测量人体垂直站立时从头到脚的高度。
02
体重
测量人体在标准状态下全身的重量。
03
胸围、腰围、臀围
分别测量人体的胸部、腰部和臀部的周长。
身体素质的测量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测量原理
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 通过对测量对象的量化和 分析,获得客观、准确的 数据。
体育测量类型
身体形态测量
包括身高、体重、坐高 、胸围等身体基本维度
的测量。
身体机能测量
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 量、柔韧性等身体机能
的测量。
运动能力测量
包括速度、力量、耐力 、灵敏等运动素质的测
量。
心理测量
包括心理素质、运动动 机、焦虑水平等心理特
3
落地稳定性
观察运动员落地时的稳定性,包括身体平衡、落 地缓冲等。
投掷技能评价
握持与准备动作
观察运动员投掷前的握持器械方式和准备动作,评估其技 术规范性。
投掷力量与速度
测量运动员投掷时的出手速度和力量,评估其投掷能力。
投掷角度与距离
测量运动员投掷时的出手角度和投掷距离,评估其投掷效 果。
06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评价
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02
体育测量基础
测量概念及原理
测量定义
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 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
测量要素
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 和测量结果。
,为评价提供依据。
03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体重测量
测量方法
使用身高计和体重秤进行测量,确保测量工具准确可靠。
测量要求
被测量者需脱鞋、摘帽,保持身体自然站立,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胸部稍挺起,腹 部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45度。
数据记录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案背景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测量和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体育学习状况,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教案旨在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5.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体育学习状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

三、教学内容2.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4.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作用?2.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2)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3)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4.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2)选择评价方法(3)实施评价(4)整理评价数据(5)分析评价结果(6)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5.实践操作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总结与反馈(1)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出优点与不足(3)教师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六、课后作业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效果。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第四章心肺功能的丈量与评论教课目标与要求:1.认识并掌握呼吸机能丈量的基本要求;2.认识呼吸机能评论的基本内容;3.掌握最大摄氧量丈量与评论的应用。

要点难点:1.呼吸机能丈量的基本要求与呼吸机能评论的基本内容;2.最大摄氧量丈量与评论的应用。

教课方法:多媒体讲解法教课时数: 2教课过程:第二节呼吸机能的丈量与评论呼吸是机体与环境的气体互换过程。

呼吸运动是以自主神经反射为主,有躯体神经参加支配的骨骼肌缩短活动。

呼吸过程包含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所以,呼吸机能主要从肺通气功能的量和对呼吸运动控制能力的质两个方面来丈量与评论。

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是肺活量,丈量结果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之分,实质上,相对值更能反应呼吸机能水平。

屏息反应机体对呼吸肌缩短的控制能力。

一、肺活量的丈量与评论肺活量是一次呼吸时的最大通肚量,在必定程度上反应肺的通气功能水平。

肺活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呼吸肌的力量、肺和胸廓的弹性等要素。

1.寂静时肺活量的丈量与评论丈量仪器:丈量方法:评论标准:中国汉族学生肺肺活量百分位娄评论表,见表4-18 。

2.五次肺活量试验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二、闭气试验闭气试验指测定闭气时间。

闭气时,肺泡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逐高升,氧分压渐渐降落,机体缺氧加重,因此惹起呼吸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余器官系统的一系列机能变化。

一般以为,闭气试验结果可反应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及碱贮备等重要生理机能水平。

因为闭气时间的敏感度较差, 15 秒内的差值一般无多大实质意义。

精神要素,主假如意志质量对闭气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1.寂静状态下闭气试验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3.重复闭气试验第三节最大摄氧量的丈量与评论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能力达到最高水平常,单位时间时间内所能摄入的最大氧量。

它是反应一个人心肺功能水平的靠谱而又有效的生理指标。

在体育运动中,作为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最大吸氧量被宽泛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

重点难点:
1.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2.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体育测量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科学的重要基础。

只有实施科学的测量,才能获得准确而可靠的数据,并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

为了收集准确的资料,获得可靠的信息,达到测量的目的,必须在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实施测量。

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
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也就是说,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体育测量则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
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2、测验
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

与测量相比,测验具有完整性,强调的是系统性。

3、测量的要素
待测属性或特征:待测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是测量的第一要素。

法则:能有效衡量事物属性的规则和尺度,或是能显示事物属性的程序。

数字符号:测量是对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量化的过程,测量结果需要用数字符号来表示。

4、测量量表
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名称量表:定类量表或分类量表,名称量表是所有量表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只能依照某种法则给事物或属性指派名称或类别。

它不含实数列中的任何特征,量表中的数字只起着标示符的作用,用来区分和归类所研究的对象。

有序量表:定序量表或顺序量表。

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个特性――有序性。

有序数字可以表示或区分事物属性或特征的差异,如优劣、强弱等。

等距量表:定距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和第二两个特征,即有序和距离。

这种量表的数字按等级排列,而且其间距是相等的,所
以它能反映事物属性或特征的差异大小程度。

比例量表:定比量表或比率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全部特征,可以表示两个事物的差异程度,而且也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比率。

通过对测量量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数值,在不同的测量量表中其涵义是不相同的,不能把测量数值单纯看作是抽象的数字,而要与体育专业知识相结合加以分析。

5、测量的类型
按测量方法分类: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按测量属性分类:物理量测量与非物理量测量
按测量的组织形式分类:连续性测量与横断面测量
6、体育测验类型
按测试者人数分类:单个测试者的测验与多个测试者的测验
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测验本身所安排的重复测量次数为测验的频数。

7、测量误差
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由于测量误差在所难免,所以没有绝对准确和毫无误差的测量。

测量误差可以使用下式表示:E=X-T
(E表示误差;X代表测量结果;T表示真值)
a测量过程分解
第Ⅰ过程:由测量值推测现象真值的过程
第Ⅱ过程:由现象真值推测指标真值的测量过程
第Ⅲ过程:由指标真值推测属性的过程
B测量误差的分解
测试者差异:第Ⅰ过程中的测量误差
受试者误差:现象真值与指标真值之间的差异
指标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指标
测量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测验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科学性就是控制测量误差,使测量误差尽可能小,所以分析测量误差来源、衡量测量误差大小是其重要内容。

二、体育测验的客观性
1、客观性的概念
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Ⅰ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所谓间接衡量是指不同测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同时测量,通过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来衡量测试者误差的大小。

测验的总体:满足测验要求的所有测试者和测试对象构成的全体称为测验的总体。

2、测验客观性的检验方法
3、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测试者水平:测试者对测量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测试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对同一受试者测验结果的一致程度。

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所选指标是否规范,测量的条件是否按照要求严格控制,整个测试过程是否实施标准化测量,对测验的
客观性来说非常重要。

三、体育测验的可靠性
1、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Ⅱ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间接衡量受试者误差是指在受试者的机能能力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同一测试者对同一受试对象进行相同内容的重复测量时,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2、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
重复测量间隔时间:
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测验长度、频数,测试条件的规范化程度,测试人员的能力水平,测量手段的鉴别功能以及评分标准的适宜程度等。

四、体育测验的有效性
1、有效性的概念
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有效性包含两层意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有效性的类型
根据测验的性质和目的,有效性可分为内容脱发、结构有效性、相合有效性和预测有效性。

内容有效性:测量内容与拟测属性的一致性程度。

结构有效性:是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

相合有效性:是指运用一种测量手段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与一个已被证明在效效标的相关程度。

3、有效性的检验
效标的确定:专家法、部分法、正式比赛法
有效性检验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相关法
4、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测量的可靠性:
效标的有效性:
受试者总体特征:
测量指标的数量:
还有样本含量的大小、样本的代表性、测量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