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十首

合集下载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 广袤相齐” ( 《正德颍州志》 卷一) 的西湖美景, 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十首最著名的词采桑子

十首最著名的词采桑子

十首最著名的词采桑子《词采桑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由北宋文学家柳永创作,被称为词中绝品,流传至今。

以下是十首最著名的《词采桑子》:1.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2.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 《东篱乐府·春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落花风雨稍离披,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薄命自怜如此阑。

青衫湿留香,所谓似曾相识、燕瘦环肥。

横空素雪轻如水,深得人心竟谁知,脉脉柔情谁与共,直顾无言是悔迟。

5. 《凤栖梧·蓬莱文章》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 《望海潮·洛阳怀古》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悔教夫婿觅封侯,误作维舟。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 《千秋岁·青楼春光好》青楼春光好,歌扇舞裙摆,此际相逢笑语来,何事江头觅凤栖。

谁家明月笙歌落?如今是剩湖边楼,旧事难为闲后逢,涂鸦一句心云决。

9. 《花底子·雨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东篱采菊朝,相见竟无言。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全文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全文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全文摘要:一、前言- 介绍欧阳修采桑子十首的背景和意义二、采桑子十首的内容概述1.采桑子·春景2.采桑子·秋景3.采桑子·西湖好4.采桑子·夜泊牛渚怀古5.采桑子·江上柳6.采桑子·赠刘景文7.采桑子·乌衣巷8.采桑子·青玉案·元夕9.采桑子·雨霖铃10.采桑子·踏莎行- 对每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进行简要分析三、采桑子十首的艺术特色1.形式美- 结构对称、韵律优美- 善用比拟、象征等修辞手法2.情感真挚- 表达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思考- 抒发对生活、爱情、友情的感慨3.思想深刻- 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富含哲理,启发人们对生活、人生产生思考四、结论- 总结欧阳修采桑子十首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一、前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诗词韵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采桑子十首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组脍炙人口的词作,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以及历史、人生等主题,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这组词作在当时广为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采桑子十首的内容概述1.采桑子·春景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美好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采桑子·秋景这首词展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采桑子·西湖好这首词赞美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敬仰。

4.采桑子·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词回顾了古人的丰功伟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5.采桑子·江上柳这首词以江边柳树为背景,描绘了离别场景,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感慨。

6.采桑子·赠刘景文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刘景文的钦佩之情,对其才华的赞美。

7.采桑子·乌衣巷这首词描绘了乌衣巷的变迁,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8.采桑子·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十首最著名的词采桑子

十首最著名的词采桑子

十首最著名的词采桑子
《采桑子》是古代文学的一种诗歌体裁,其表现的主题为渔民、农民、工人等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以下是“十首最著名的词采桑子”:
1.《阳关三迭》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名篇。

词以采桑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感。

2.《采桑子·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词中表现了诗人放浪形骸的性格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采桑子·重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另一篇名篇,用草草采到的桑叶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采桑子·晚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名篇,采集桑叶的体力劳动展现了诗人的感情和境界。

5.《采桑子·南陵别儿童入京》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用“祖席”、“三朝元老”等描绘人物,刻画了薪火相传的传统。

6.《采桑子·燕石如何》是宋代词人欧阳修创作的名篇之一,背景是酒宴间的采桑活动。

7.《采桑子·立秋后一日》是唐代诗人陈陶创作的作品,李清照也有过改编。

8.《采桑子·春暮》是唐代诗人张泌的代表作之一,用采桑作为重要的背景,描述了和当时社会相关的各种感慨。

9.《采桑子·回乡偶书》是元代词人贺铸创作的名篇之一,表现了对旧时光辉往事的怀念。

10.《采桑子·常州道中》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中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采桑最出名十首诗

采桑最出名十首诗

采桑子最出名十首诗一、《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北宋·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公元1071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居住。

暮春时节,他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创作了《采桑子》十首,这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

暮春之际,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然而词人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二、《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北宋·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是“恨君”,实是“思君”,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富有民歌风味,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通俗易懂。

三、《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北宋·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同时,词作又把这种别思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

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中带点哀怨,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作中的名篇。

四、《采桑子·当时错》(清·纳兰性德)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公元1684年,在朋友顾贞观的介绍下,纳兰性德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俩人虽一见如故,但沈宛是一风尘女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是不能成婚的。

在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之后,沈宛提出了分手,纳兰性德极力挽留,却未能留住,有感于此,他创作了这首词。

五、《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五代·冯延巳)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采桑子欧阳修(共10篇)

采桑子欧阳修(共10篇)

采桑子欧阳修(共10篇)采桑子欧阳修(一): 采桑子欧阳修的译文采桑子(一)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编辑本段注解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垂柳纵横交错依然翠绿,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一阵东风吹来春雨,回到居室放下窗帘,细雨朦胧中,檐下那对燕子已双双归来,正呢喃软语,梳理羽绒.赏析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上片写颖州暮春之景,层层皴染出一幅“残春图”.作者却又以“西湖好”的赞语统摄全词,一反南唐诗人的低沉情调,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在这寂静中诗人蓦然发现:暮春也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天然之美,闲静之境,也有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退隐田园之情韵.“双燕归来”则是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全词既写繁华美景的失落,也写空静美景的发现,虽有惆怅,更多的是旷达,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高旷情致,充分展现了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旷达胸怀.注释1.群芳:百花.2.帘拢:窗帘.(二)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这些乐曲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廖廖数笔,就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注释:1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2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3 涟漪:水的波纹.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三)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听,犹似当年醉里声.赏析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前,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间,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后移守扬州,又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品泉赏花;特别是在仁宗嘉佑中,很顺利的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加上柱国的荣誉称号.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出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个人的感觉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后的生活.这一期间,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辞世.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老弱病残,更增添他的悲慨.神宗即位,他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有因为对新法持有异议,收到王安石的弹劾.可谓种种不幸,接踵而至.他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实无华,斩截有力.此词下片成上片意脉,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逐渐变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他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感情却沉抑.词人一纵酒寻欢来慰藉余生,其中渗透着人生的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金觥:大酒杯)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但此词着一”把“字,更突出豪迈的气概.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在往日的豪情盛慨里.这里,”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呼应,便构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字,一个”重“字,便把此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采桑子欧阳修(二): 欧阳修的采桑子一共有几首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一共十首.每首首句都以西湖好收.采桑子欧阳修(三): 赏析欧阳修的《采桑子》采桑子欧阳修(八): 欧阳修采桑子扩写400字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栏杆外边的垂柳依然翠绿,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一阵东风吹来春雨,回到居室放下窗帘,细雨朦胧中,檐下那对燕子已双双归来,正呢喃软语,梳理羽绒【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九): 采桑子 (欧阳修)诗词解释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全诗详解原文: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1]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注释:⑴云物:云彩、风物.⑵琼田:传说中的玉田.译文:山清水秀西湖好,水映青山,水中白云飘.天蓝云白山青秀,天地云物共清鲜. 丝竹管弦歌声传,鸥鹭岸边仍闲眠,应是听惯管声,歌声已不惊.风轻水静月皎洁,此夜最易泛画船.皎洁月光映湖面,好似琼玉田一片.如此美景人陶醉,谁还羡,乘鸾升天的神仙.泛舟湖上似仙界,人在舟中是神仙.词牌:【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赏析:1、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景,抓住西湖的特点,对西湖作了描写.开始写道:“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首先,词人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天容水色”描写出了水天一色的景象,突出了西湖水之清澈.“云物俱鲜”就是说天上的云和地下的物都是清新鲜艳的.突出了词句中的“好”.接着写道:“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湖上的“鸥鹭闲眠”中的“眠”表明已经是夜晚.一个“闲”字,表明鸥鹭悠闲自得.“应惯寻常听管弦.”在古代,士大夫们闲游,往往会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特别是词人对西湖的鸥鹭的描写,是一个细节表现,不但表明西湖鸥鹭与人的和谐,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而且暗示出了词人此时的心如同鸥鹭一样“闲适”,也就是说,鸥鹭“闲”,其实就是词人的“心闲”.总之,上片不但表现出词人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而且也间接表现了词人退隐之后悠闲自得的心情.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首先写道:“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虽然西湖之美很多,但词人更感觉夜晚西湖更具魅力.“风清月白偏宜夜”中的“月”就表明了是夜晚了.“白”自然是说月亮很明.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在宽广无际的湖上看去,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词人用此指月光照映下莹莹闪烁的湖水.在这样的境界中,身处其中的人心情自然是心旷神怡,特别有远离尘嚣的轻松之感——一切是那么宁静,一切是那么惬意!所以,词人写道:“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骖鸾”,《文选·江淹》:“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吕向注:“御鸾鹤而升天汉.” 唐·薛逢《汉武宫词》:“绛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骖鸾.” 宋·邓肃《西江月》:“我欲骖鸾归去.”也就是说,“骖鸾”即驾驭鸾鸟云游(往往指仙人).面对此时此境,身在此景之中的词人,自然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奇思妙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谁还会羡慕驾驭鸾鸟云游人在这西湖舟中已经是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了.可以说,这两句在此是词眼,它不但是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西湖夜晚之景的喜爱,突出了“西湖好”,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词人旷达情怀,极力追求闲情逸致的现实生活及其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艺术上,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含蓄地表现出词人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在手法上,用典精到,使词意蕴深刻含蓄.同时,在的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有很高的审美艺术性.2、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妙想.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同此境界,同此会心.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采桑子欧阳修(十): 采桑子欧阳修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清.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是这一首!不是内首我要翻译!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采桑子欧阳修赏析相见欢。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由我国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注释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鉴赏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采桑子最经典十首

采桑子最经典十首

采桑子最经典十首采桑子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歌,它描绘了古代女子的忧愁和思念之情。

下面是采桑子最经典的十首:1. 《采桑子》:采桑子,不顾夕阳西下,只为思念心上人。

2. 《思儿赋》:思儿赋,花落犹怜独自立,只愿心上人归来。

3. 《夜思》:夜思中,月色照人寂静处,只盼心上人归来。

4. 《离思》:离思断肠,独自守候夜深沉,只盼心上人能回。

5. 《忆情》:忆情绵绵,思念心上人如梦,只愿他早日归来。

6. 《相思曲》:相思曲,思念如潮涌心头,只愿心上人能归家。

7. 《思儿怨》:思儿怨,夜夜寂寞难入眠,只盼心上人回归。

8. 《离别曲》:离别曲,泪水满眼难自禁,只愿心上人早归。

9. 《思儿词》:思儿词,心上人不见归期,只盼他能回家。

10. 《思儿歌》:思儿歌,心上人远行在外,只愿他早日归来。

以上就是采桑子最经典的十首,每一首都抒发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诗歌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忧愁、期盼和渴望,展现了古代女子的柔情和深情。

这些诗句字字珠玑,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现代的读者,都能够从中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情感的美好。

采桑子这首诗歌的经典之处在于它描写了普通女子的情感,让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这些诗句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女子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女子的内心世界。

采桑子诗集中的这十首诗歌,不仅在古代深受欢迎,而且至今仍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诵。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描写,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这些诗句都能够打动人心,展现出爱情的伟大和美好。

通过阅读这些诗句,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爱情的力量,感受到情感的美妙和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桑子》十三首
欧阳修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其十一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

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

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其十二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

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

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

画鹢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

其十三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颍州西湖,又称汝阴西湖。

在今天的安徽阜阳,欧阳修晚年退居州西湖,极喜爱这里的景色,在此写下十首清兴雅趣的《采桑子》。

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颍州西湖在以前是很美的,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

《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欧阳修有诗云;“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苏轼曾
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之冠。

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