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活力

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活力

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活力冷战结束后,西方上演了一场反马克思主义的大合唱。

但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而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邓小平当年的断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活力主要来自于在理论基础上、应对挑战中、在理论创新中和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發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

正是这些因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具有其特有的生命活力。

标签:马克思主义;挑战;当代;生命活力马克思主义经过了160年漫长历史的洗礼,在发展中曲折前进,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各种质疑有蔓延之势,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过了时的知识流派,或者早已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有的人则更愿意信鬼神也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有的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也只是“官方的精神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在这些质疑声中缴械投降、宣告自身失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而表现出了异常强大的生命活力。

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所彰显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使得人们将其作为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一、在理论基础上呈现生命活力在马克思主义能保持生命活力的基本原理中,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元指导地位的牢固性。

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大关系时,是从对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做出了区分和回答,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马克思在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代表的历史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中,考察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活动,揭示出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的实质,最后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最高哲学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性。

(一)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以为人民解放为目的,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揭示真理的力量,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活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三个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三个充分条件:提供清晰的摘要、准确的关键词以及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详尽正文。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

如果当今的社会要求人们参与到广泛的公众议题中去,借助这种生命力就可以很有效地实现这一点。

例如,可以使用这种思想来帮助人们接受新的想法,让社会参与者能够全面了解一个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政治参与度,使人们能够从政治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可以帮助人们分析不同的观点,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观点,从而协助他们作出更明智的决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能提高社会的文化,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参与度。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有助于增进个人内在的信仰,并让人们有能力挑战以往的观念,从而实现伟大的改革。

此外,它还能加深人们对公正、正义和自由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还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想,让他们更具创造力。

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人们可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形成更深入更完整的了解,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价值。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助于让人们坚定自己的理念,使他们能够抵抗不断变化的欲望,建立一种更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也有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近年来,全球化导致各种文化以及其他观念的间歇性碰撞,使得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他们原本所不熟悉的东西。

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尊重,让人们能够尊重其他文化的存在,共同发展未来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也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恐惧,尊重他人的主张,减少文化冲突。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为面对地球村当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消除文化差异和实现社会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有潜力帮助重塑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从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当代大学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质疑,然而当我们考察“所有对历史和现实发生长期影响的思想中,在当今应该首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1]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它揭示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实践上,卡尔.马克思在“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活动中,稳居第一,这同样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已百年之久,但其仍然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仍然葆有生机和活力。

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体现在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等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拥有持久生命力任何理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使其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史以来社会理想最为崇高、理论逻辑最为周密、哲学根基最为坚实的思想体系,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征。

一方面它产生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与当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正如萨特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以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2]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

”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市场机制下仍然适用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在宣言中描述了关于未来社会共同体的畅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 理论创新的政党。8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根 据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实际,作 出新的理论认识和理论概括,正确地把握时代要 求,为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指导。在新民主主义革
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的两个方面。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 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走,需要进行艰 苦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不断探索、不断 创新中前进的。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上的探索与 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也迫切需要 创新的理论,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为实践创新 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实践创新是基础,理论 创新是先导,两个方面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共 同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发 展。这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 和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基本线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创新的 最新和最重要的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的光辉典范。最近,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 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所指出的,党要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要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 平,努力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提高拒腐 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 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 的新成果,为中华民族在2l世纪实现伟大复兴提 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成为全国各族 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共同 奋斗的思想基础。

与时俱进 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之关键

与时俱进 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之关键
维普资讯
专题 研 究 z Id Iu 1 l l[ lr 1U 主义强大生命 力之关键
一刘苗荣
不断 改变时蒋介石 圆民党 的政 毓;邓小 平2I I 世纪 7 年代 未对世界 太战的看法到 ( ) 8 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 的看法的改变等 等. 都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 謇本人改 变 自 己的 观点 . 时俱进 . 与 进行 理论创新 的
范 例
f 摘要 】 本文从马 克思主义理论 窜 组革命 的前夜 . : 根据新 的实践 回答了帝 对待理论态度的 三个 显著 特点八手 ,论 国主 叉和无 产阶 级革 命 时代 的重 大课 递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夫生帝卉. 题 . 立 了列宁主 义. 而发展 了马克 创 从 毛 是健 在干与时供进 . 不断创新和走晨。 但 思主 叉。 泽东 同志 不圆于一 圆社会 主 创新和发展的前堤和保 障又必墨是 坚特 j革命 的成功 经验 和具体结论 。 马克 五 L 把 马克思主义, 解斌思怨 、实事求是 徽 I 思主 史苷遍 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 相 l } 在坚持 申击创新和岌 履,在鼋 新和裳晨 姑合 . { 经过反 复帐 索 。 总结成功 经验 在 中 去坚 持 和 失败教 训的基础上找到 了中国白己的 I 关键词】 与时俱 进;创新 :裳晨 ; 革 命道路 . 成 了毛 泽东思 想.创立 了 : 形 生帝力 新 民主 主义革命和 社套主 义革命理 论 . . 江泽 民 同 志在 “ 七一 ”讲话 中指 把 马克思 主义推向 了新的 阶段 .邓小平 出:“ 马克思 主 义具有与 时俱进 的理 论 同志则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 .册马克思主 品 质 . 马 克思 主 叉 不是 教条 ,只有 叉的宽广眼界观 察世界 . 当令 时代特 “ 时 正确运 用于妾战并在实践 中不断发展 才 征 和总体 国际形 势进行 了正 确分析 . 离 具 有强 是的生命 力 . . ”这一抖 学论 断既 瞻远瞩 . 时度势 . 出了新的科 学论 审 做 是 时马克思主义诞生以采 1 1 )多年历史 断.第一次比较 系统而完整地 回答了什 5 经验 的科学总结 ,叉集中体现 了中国共 幺是社会主 义.以及在 中圆这样 经济文 如何 产党人 对马 克思 主 叉科 学性 的正 确认 化落后的 国家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 、 识 .突出地强调 了马克思主义是伴 随着 巩 田和赶 展社 会主 殳等 一 系列 基本 问 历 史 时代 的 变迁 .社会 具 体 条件的 变 题 化. 客观 实践发展的 需要而不断创新 和 二是 密切 注视 着形势的变化和央戏 发 展的理 论 。因此.与时俱 进 、 新和 的发展 .当自己原有的理论观 点已短不 创 适应或不 完奎适应 实际情况和斗争需要 发 展是马克思 主义的灵魂 . 马克思主 是 j 具有强 大生命 力的 关键 之所在 L 时 . 不犹豫 地主 动 、 时 予以补 充 、 毫 厦 从 马克思主叉作 为无 产阶级和广大劳 修正 、创新和 发展 , 不墨 守成规 、固 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强大思想 步 自封 . 总是与 时俱进 。 如 。 克 而 例 马 武嚣 . 实践・ 其 l 生和革命性决 定了它必须 思 、 梅斯在 《典产 党宣言 》这郝马 克 恩 以更大 的理论 秀气不断地 修正 、丰富 、 思主 叉的奠基之作 和科 学社套主义的第 创 新和发展 自己 马克思主 义的强大 生 个纲 辛性 文献 出版后 的几十年 中,随 雨 命力正是通过一代 又一代 的马克思主义 看 实践 的发展 .多班对其 中的观点进行 理论寡对 其理论 的不断修 正 、 丰富 、 创 修 改 、 充和 完善 1 .在 《宣 补 7 8 2年 发表 2 4年后 . 他们在为这篇经典著 新和发 展 采凸现 的 在这 方面 马克思 、 言 》 恩格斯 、列宁 、 争东和邓小 平为我们 作 的德文版作 序时 . 方面肯定 了《宣 毛; 一 树立 了光辉 榜样 . 他们是在 实践 中发展 言 》中所 阐述的一般原理 整个束说是 正 马克思 主义 . 进行理 论创新 的典 范 他 确 的. 同时 叉指 出:“ 但 由于最近 2 5年 们对待理论 的态度有三 个显著特点 : 采走工业有 了巨大发展 。而工人阶级 的 由于首 先有 是马克 思、恩格斯 不圊于前人 已 政 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 来 , 有的思想理论 ,在继承前人优 秀成果 的 了二 月革命 的实际经验而后 采光其有 了 基础上 . 从他们 所处的时代特 点和社 会 无产 阶级 第一次掌握迭两 月之久的 巴黎 实际 出发 . 刺研究 了资 本主叉社套基 公 社的 宾际经验 . 以. 个蛔领现 在 深 所 这 本矛盾及 其状况 . 分析 了无产阶级 和资 有 些 地 方 已经 过 时 了 , “如 果 可以 重 写 .“ 多地 方都 会 有 不 同的 写 法”. 许 产阶级斗 争的历 史过 程.揭示 了资本主 叉必 然 死亡 和 社 会 主 义 必 然 胜 利 的 社会 因此 . 些原理 的 实际运 用 。“ 时随 这 随 历 是发展 的客观规律 .总钻了无产 阶级 地 椰要 以 当时 的历 史条件 为转移 ” 所 斗 争的 央战经验 .创立 了马克 思主 义 谓 “ 时” 随 .就 是要跟 上 时代 步伐 .牢 列宁幂 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家在 当时 牢把掘 时代 脒搏 .站在 时代 前列 .“ . 随 历 史条件 下所做 出的某些论 断. 鼻而 地 ”,就 是耍 从 实际 出发 。关 注新 变 认 叉深 入地研 究了资本主 义的新 变化 . 强 化 . 究新 情 况 , 研 .解决 新 问题 。 泽 毛 调资本 主义已经发展到 垄断 资本主义即 东在红 军长征 到达 陵北后 , 审时 度势 . 帝 国主 叉阶段 . 出帝国主j 是无产阶 制定抗 日民族 统一战线 的策略路线 .并 指 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解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这一理论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如何总体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答:(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进一步概括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上述经典论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2、(2)分析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答:(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则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再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然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世界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诞生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最新成果,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但是马克思主义却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

另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其哲学分别做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的解读。

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有坚定的信念和雄辩的才华,而在于始终能够通过自己强有力的成果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方针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而它的指导作用,并不体现在某些流行的政治标签、传统信条、广告包装、未来许诺,而体现在革命的社会实践、日常的生活感受和认真的科学研究、严肃的理论讨论。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在不断地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二者的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也一直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对我们的实践的指导,而且还在于我们对它的不断发展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影响力,必须重建理论自信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要正视和回答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时代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欧洲工业革命的考察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趋势。

列宁在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考察中,寻找到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突破口。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国的现实,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的社会力量,通过工农革命和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在落后国家夺取革命的胜利。

在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如何认识当代社会,如何回答时代问题,我们应该依靠谁、团结谁、争取谁,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改造什么、限制什么,都需要我们深化思考并且给出答案。

要立足于理论创新,在先进性上下功夫,着力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世界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当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同时,作为面向未来的进步事业,还应该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有普遍的参照价值。

理论创新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
大实践,着力解释时代性的重大实践问题,这种实践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论创新还必须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激发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创造力,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更加灿烂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必然具有人类普遍的意义;理论创新更需要基于人类历史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着力引领时代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站在历史发展的前列,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我们必须让人民群众相信,历史和未来是站在我们一边;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的一边,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站在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讲特色,而且必须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

要把批判性思维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之中。

分析批判功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并不是简单否定一切,是对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趋势、矛盾作出分析和评价,防止暂时性和片面性。

事实上,只有唯物辩证法才具有最科学、最彻底的批判精神。

唯物辩证法批判功能的科学性在于,它的任何批判性否定都是以对现存事物的某种肯定为前提的,它是扬弃而不是否定一切。

这就是说,它的革命批判态度表现为旨在改善现有社会生活的建设性批判,是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实践的思想引领。

我们必须把批判性思维引导到建设性批判上,
而不是因批判而导致破坏性的结果。

要做到建设性的批判,就必须对现实采取历史的态度,既要看到历史的继承性,也要看到历史的发展性,历史发展就是继承与超越的辩证法。

理论研究要深入彻底,能经得起审视和讨论。

阐释主张时,要进行彻底的理论研究和说明,不能半遮半掩,遮遮掩掩就容易失去公信力。

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当然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譬如,某些方面我们还没有达到别人达到的标准,我们要勇于承认。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不高的情况下,我们的保障标准就不可能同发达国家相比。

如果别有用心的人拿西方发达国家自己还没有完全实现的价值作为标准,来衡量发展阶段和文化传统不同的中国,就更具有破坏性了。

保持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就是让人民群众不仅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掌握这个武器就能够不断超越当下我们认识的局限性,从而把现实推向更加理想的未来。

(责任编辑:陈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