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其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实践中。
本文将就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进行探讨。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崇尚实践,认为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指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指导实践活动,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落脚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源泉。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还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将实践视为理论的基础和验证的标准。
正是通过实践的反复验证和实践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三、实践打破了观念的束缚实践是一种能动的主体实践,具有创造性和变革性。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打破旧有的观念和束缚,探索新的认识和方法。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到改变现实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产生实际的影响力,必须落地生根,贴近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指导,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能够帮助人们从实践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
总之,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实践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变革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足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打破了观念的束缚,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生根。
只有不断加强对于实践的研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它的产生在人类认识史上实现了一次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矗立了一座光耀寰宇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 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 世纪;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历经了160 多年的沧桑岁月,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其理论魅力永在,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有生命力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不枯竭,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首要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本所在。
从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到列宁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再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都强调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给马克思主义充实新的内容,不断抛弃过去已有的结论,包括抛弃已经被实践证明为有局限性的结论。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俄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列宁主义。
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与常新的实践相结合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次是由它的本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等本质特征。
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公然申明为工人阶级服务;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因为它是科学。
科学是真理性的认识,真理性认识必然会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以解放人类和促进社会进步为使命。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和推动力量,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创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中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与当今截然不同,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和科学思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况,马克思的学说将无法真正为当代社会所应用。
因此,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创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现实,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创新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变人们的生活。
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创新思维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正是因为创新的引领,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才得以实现。
然而,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提出一个新点子或者发明一项新技术。
创新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实践经验。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新需要贯穿科学的态度和实践的精神,注重系统性和全局性思考。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创新才能真正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不断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在创新中,马克思主义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够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在创新中,马克思主义需要紧密结合实际,根据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调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学说,创新要发挥作用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善于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从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当代大学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质疑,然而当我们考察“所有对历史和现实发生长期影响的思想中,在当今应该首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1]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它揭示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实践上,卡尔.马克思在“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活动中,稳居第一,这同样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已百年之久,但其仍然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仍然葆有生机和活力。
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体现在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等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拥有持久生命力任何理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使其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史以来社会理想最为崇高、理论逻辑最为周密、哲学根基最为坚实的思想体系,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征。
一方面它产生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与当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正如萨特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以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2]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
”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市场机制下仍然适用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拥有持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在宣言中描述了关于未来社会共同体的畅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却仍然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其生命力的强大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其四个特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关键字: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已经历经了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也曾遭受过批判,围攻,甚至是歪曲。
然而,尽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却依旧顽强的留存了下来。
并且不断发展,传播。
从马克思主义经历的这一切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与其四个特性息息相关: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一:时代性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弊端纷纷显露。
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重新梳理了整个世界的进程和格局。
随着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于是,有人认为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在21世纪风雨突变的世界已经过时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他们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他们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粗略地等同于共产主义,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思考的方法,而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例如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马克思的旷世著作《资本论》在欧洲热卖脱销。
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已经提出资本主义的弊端:过度商品化、资本肆意扩张和经济理性泛滥,以上论点也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赞同。
2000年新千年的交际之际,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的榜首,这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永恒性和时代性。
二:实践性胡锦涛曾说:“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推进理论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与她的生命力》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与她的生命力》的看法【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生命力、历史地位、革命性和普遍真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革命精神的不懈追求。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体现在其对社会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性、时代价值和不断发展的特点,将继续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生命力、历史地位、革命性、普遍真理、持久性、时代价值、不断发展1. 引言1.1 文章简介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对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和引领社会变革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对旧有制度的彻底改革和革命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指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揭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必然性的产物,同时也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剥削和压迫问题,以及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自身灭亡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理论,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发展轨迹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但是马克思主义却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
另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其哲学分别做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的解读。
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有坚定的信念和雄辩的才华,而在于始终能够通过自己强有力的成果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方针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而它的指导作用,并不体现在某些流行的政治标签、传统信条、广告包装、未来许诺,而体现在革命的社会实践、日常的生活感受和认真的科学研究、严肃的理论讨论。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在不断地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二者的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也一直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对我们的实践的指导,而且还在于我们对它的不断发展中。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极其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
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3.自然科学前提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
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
4.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物电11(11)冯翔
11415233
摘要:马克思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
我们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深刻理解其精髓,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实践与创新。
19世纪40年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不断地指导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一、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一百六十多年了,但是至今人们仍然崇敬马克思,学习着马克思主义。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同样,在国际环境里随着苏联解体还有东欧剧变等事件发生,一些还在寻求未来发展道路的国家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
这样一来我们更加应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步所做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它指明了人类前进的方向,同时后人谨记在心并将其发扬光大。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而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深刻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到这里结束了?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样就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新血液,新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而现在是信息科技发达社会现在再使用马克思主义,就像在电子显微镜时代还使旧式的放大镜一样。
对于这种种说法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坚决批判了,因为我们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一直由历史验证着。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的创造性,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只有充分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才能在现有问题和理论上有所突破,将其精髓融入各国实际国情政策中。
最终创造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又升上一个阶梯,一个高度。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结合变化着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断增添新内容。
他们时时在关注实践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理论的同时,还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自己创立的学说。
恩格斯说:“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
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 正是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得到了新力量变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所以从深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可以得出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面对的现实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结论,这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态度。
二、延续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起到那样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那样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好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其注入新的血液和发展,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1、懂得与时俱进,科学地创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尽管时代发展波澜壮阔,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时代的旗帜;尽管人类历史风云变幻,但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而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就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所以我们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懂得取其精华,舍弃糟粕,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充分证实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2、一切从实际出发,延续生命力
落实行动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好好地延续其强大的生命力,焕发出时代的精神和力量。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不是禁锢人的思想的宗教,而是启迪人的思考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第一,党和人民要确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先决条件。
所以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要学会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清楚分析当前国情和国际环境,现在的中国与五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
根据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浮夸,不退缩。
我们要直面这一时代的背景环境,因为这是延续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机会与挑战。
比如:国际全球化的发展和巩固,共产主义的实现与发展,国家贫富差距的改变等等一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的,在不断解决时代问题过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
第三,我们大学生作为新世纪接班人,更要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解其科学内涵并以我们的创新注入其新的血液延续着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4卷;
3、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